-
双调蛋白对小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双调蛋白(Areg)对小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①动物实验:选择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0):假手术组(Sham组)、ARDS模型组〔气管内滴注脂多糖(LPS)3 mg/kg建立小鼠ARDS模型〕和ARDS+Areg干预组〔LPS制模后1 h腹腔注射重组小鼠Areg(rmAreg)5 μg〕。于LPS制模后24 h处死小鼠,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肺损伤评分;测定小鼠氧合指数、肺湿/干质量比值;用二喹啉甲酸(BC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②细胞实验:获取小鼠肺泡上皮细胞株MLE12细胞,培养后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LPS组(LPS 1 mg/L)和LPS+Areg组(LPS刺激后1 h加入rmAreg 50 μg/L)。于LPS刺激后24 h收集细胞及培养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LE12细胞凋亡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MLE12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活化水平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水平。 结果:①动物实验:与Sham组相比,ARDS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结构破坏,肺损伤评分明显升高,氧合指数明显降低,肺湿/干质量比值明显增加,BALF中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与ARDS模型组相比,ARDS+Areg干预组小鼠肺组织结构破坏减少,肺间质充血、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均明显减少,肺损伤评分明显下降(分:0.467±0.031比0.690±0.034),氧合指数明显升高〔mmHg(1 mmHg≈0.133 kPa):380.00±22.36比154.00±20.74〕,肺湿/干质量比值明显下降(5.40±0.26比6.63±0.25),BALF中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蛋白(g/L):0.42±0.04比0.86±0.05,IL-1β(ng/L):30.00±2.00比40.00±3.65,IL-6(ng/L):190.00±20.30比581.30±45.76,TNF-α(ng/L):30.00±3.65比77.00±4.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②细胞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MLE12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增多,MLE12细胞PI3K磷酸化水平、抗凋亡基因Bcl-2水平及促凋亡基因Bax水平增加。与LPS组比较,给予rmAreg处理后的LPS+Areg组MLE12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17.51±2.12)%比(36.35±2.84)%〕,MLE12细胞表达PI3K/AKT磷酸化水平和Bcl-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PI3K/PI3K:2.400±0.200比0.550±0.066,p-AKT/AKT:1.647±0.103比0.573±0.101,Bcl-2/GAPDH:0.773±0.061比0.343±0.071),Bax表达明显受抑制(Bax/GAPDH:0.810±0.095比2.400±0.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结论:Areg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肺泡上皮细胞凋亡进而减轻ARD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苦参碱注射液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苦参碱注射液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从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SuperPred数据库和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得苦参碱的潜在靶点。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得到的差异基因结合GeneCards、OMIM、DrugBank和CTD数据库收集结直肠癌相关靶点。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来筛选核心靶点。利用R语言的Bioconductor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评估苦参碱和核心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确定了63个苦参碱靶点,获取14 198个结直肠癌疾病靶点。PPI网络的拓扑分析揭示了5个核心靶点分别为髓细胞增生蛋白(MYC)、白细胞介素-6(IL-6)、胱天蛋白酶3(CASP3)、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双调蛋白(AR)。GO富集分析显示,生物过程(BP)主要包括过氧化氢的反应、细胞对过氧化氢的反应和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等;细胞组分(CC)主要包括脂筏、膜微区和突触膜等;分子功能(MF)主要包括转录协同调节因子结合、突触后神经递质受体活性和核心启动子序列特异度DNA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苦参碱的作用是由化学致癌-受体激活、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介导的。分子对接显示苦参碱与筛选的核心靶点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苦参碱作用MYC、IL-6、CASP3、mTOR和AR等靶点,通过调节化学致癌-受体激活、TNF信号通路和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结直肠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调蛋白对小鼠损伤肺组织的修复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双调蛋白(amphiregulin, Areg)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小鼠损伤肺组织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气管滴注制作小鼠ARDS模型,连续7 d提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将成年雄性C57BL/6小鼠用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 n=4/组):①空白组;②Areg组(腹腔注射重组Areg蛋白);③LPS+PBS组;④LPS+Areg组;⑤LPS+Anti-Areg组(③④⑤组小鼠气管滴注LPS,30 min后腹腔注射PBS、重组Areg或Areg中和抗体)。于ARDS后1、3、5、7 d提取肺组织与BALF,HE染色评估肺组织病理变化,BCA法检测BALF中总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与免疫球蛋白M(IgM)浓度,Western Blot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表面活性蛋白-C(surface proteins-C, SP-C)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肺组织PCNA与SP-C共表达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与建模前相比[(51.05±2.47) pg/mL],ARDS后小鼠肺组织中的Areg含量在第1天[(71.97±6.51) pg/mL, P<0.01]与第3天[(147.58±7.56) pg/mL, P<0.01]显著升高。在ARDS后第1天,LPS+PBS组和LPS+Areg组出现明显肺组织间质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肺泡结构塌陷,且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异。在第3、5、7天,与LPS+PBS组相比,LPS+Areg组的肺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均有明显好转,而LPS+Anti-Areg组的损伤情况却更为严重。与空白组相比,LPS+PBS组小鼠BALF中总蛋白、IgM、中性粒细胞数量、TNF-α、IL-1β、IL-6均有明显升高,Areg处理显著降低了这些指标的水平。LPS+Areg组PCNA(1.34±0.10)、SP-C(1.48±0.10)、p-EGFR(0.92±0.032)的表达水平较LPS+PBS组[(0.88±0.03),(1.06±0.15),(0.68±0.03), P<0.05]上调,且LPS+Areg组PCNA及SP-C双阳性细胞较LPS+PBS组明显增多,而LPS+Anti-Areg组则有所下降。 结论:Areg可以通过激活EGFR通路增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ARDS损伤肺组织的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厄洛替尼对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厄洛替尼对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研究。人视网膜Müller细胞(RMC)为Moorfields眼科医院和伦敦大学学院眼科学研究所-Müller 1(MIO-M1)细胞。将MIO-M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高渗、高糖、高糖+二甲基亚砜(DMSO)、高糖+厄洛替尼 0.5 mmol/L、高糖+厄洛替尼 1 mmol/L和高糖+厄洛替尼 2 mmol/L组。5-乙炔-2′-脱氧尿苷(EdU)掺入实验检测厄洛替尼对高糖条件下MIO-M1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厄洛替尼对高糖条件下MIO-M1细胞活化标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蛋白水平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厄洛替尼对高糖条件下RMC中p75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波形蛋白和细胞视黄醛结合蛋白(CRALBP)蛋白水平的影响。将MIO-M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高糖、高糖+DMSO和高糖+厄洛替尼1 mmol/L组,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厄洛替尼对高糖条件下EGFR核转位的影响;免疫共沉淀检测厄洛替尼对高糖条件下MIO-M1细胞中EGFR与转录中间因子2(TIF2)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将MIO-M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高糖、高糖+DMSO、高糖+Myc-DDK空载体、高糖+厄洛替尼、高糖+厄洛替尼+人双调蛋白、高糖+厄洛替尼+TIF2质粒和高糖+厄洛替尼+人双调蛋白+TIF2质粒组,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厄洛替尼通过EGFR/TIF2轴对高糖条件下MIO-M1细胞中EGFR与TIF2结合的影响。采用定量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通过影响高糖条件下MIO-M1细胞中EGFR与TIF2结合对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转录的调节作用。构建小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不同喂养方式,分为正常对照、DR、DR+DMSO、DR+厄洛替尼 0.25 mg·kg -1·d -1、DR+厄洛替尼 0. 5 mg·kg -1·d -1和DR+厄洛替尼 1 mg·kg -1·d -1组,共25只小鼠,每组5只。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RMC活化标记GFAP的表达水平;FITC-葡聚糖注射实验检测厄洛替尼对小鼠DR模型中视网膜血管渗漏的影响。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32.4%±3.0%)相比,高糖组(59.2%±3.8%)RMC中EdU阳性细胞的比例增多( P<0.001)。与高糖组(59.2%±3.8%)相比,高糖+厄洛替尼1 mmol/L组(37.6%±4.4%)中EdU阳性细胞比例( P<0.001)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MC中GFAP表达增高(正常对照组为1,高糖组为2.27±0.11, P<0.001),GS表达降低(正常对照组为1,高糖组为0.32±0.03, P<0.001)。厄洛替尼1 mmol/L处理降低高糖条件下RMC中GFAP的表达(分别为1.32±0.13和2.27±0.11, P<0.001),升高GS的表达(分别为0.71±0.06和0.32±0.03, P<0.001)。高糖+厄洛替尼1 mmol/L组RMC中EGFR与4′,6-二氨基-2-苯基吲哚(DAPI)的共定位比例低于高糖组(分别为52.2%±4.1%和76.4%±5.7%, P<0.001)。用EGF或TIF2抗体沉淀TIF2或EGFR,两者在高糖条件下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均升高(正常对照组为1,高糖组TIF2为2.27±0.20,EGFR为2.17±0.21;均 P<0.05),并且高糖+厄洛替尼组TIF2(1.38±0.10)或EGFR(1.32±0.13)表达低于高糖组TIF2(2.27±0.20)和高糖组EGFR(2.17±0.21)(均 P<0.05)。高糖+厄洛替尼组RMC中EGFR与TIF2共定位比例(17.2%±3.9%)及Cyclin D1 mRNA水平(1.32±0.16)均低于高糖组(EGFR与TIF2共定位比例为54.6%±3.7%,Cyclin D1 mRNA水平为2.58±0.19,均 P<0.05),高糖+厄洛替尼+AREG组、高糖+厄洛替尼+Myc-DDK-TIF2质粒组和高糖+厄洛替尼+AREG+Myc-DDK-TIF2质粒组EGFR与TIF2共定位比例(分别为24.1%±1.9%、26.0%±2.3%、35.3%±2.5%)及TIF2 mRNA水平(分别为1.71±0.16、1.72±0.18、2.20±0.18)均高于高糖+厄洛替尼组(均 P<0.05)。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GFAP表达在DR组中增高(正常对照组为1,DR组为3.07±0.19, P<0.001),厄洛替尼0.5 mg·kg -1·d -1处理可(1.73±0.30)显著降低DR组小鼠视网膜中GFAP的表达( P<0.05)。相对于正常对照组(3.97±0.47),DR组(23.13±2.15)荧光素渗漏增加,DR+厄洛替尼组(11.66±1.45)与DR组相比,渗漏显著降低(均 P<0.05)。 结论:厄洛替尼抑制高糖诱导的人RMC增殖和活化,抑制RMC中EGFR入细胞核,抑制RMC中EGFR与TIF2结合,并且通过抑制EGFR与TIF2相互作用,降低RMC中Cyclin D1的转录。厄洛替尼抑制小鼠DR模型中RMC的增殖和活化,改善小鼠视网膜血管渗漏。厄洛替尼通过下调高糖条件下RMC中的EGFR/TIF2/Cyclin D1通路,抑制RMC的活化和增殖,从而缓解NPDR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双调蛋白、间皮素对乳腺癌辅助诊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讨血清双调蛋白(AREG)和间皮素(MSLN)水平在乳腺癌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5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女性乳腺癌患者54例(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38例(良性病变组)和表观健康者35名(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REG和MSLN水平.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AREG和MSLN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REG、MSLN单独和联合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5-3检测辅助诊断乳腺癌的效能.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乳腺癌组血清AREG、MSLN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AREG、MSLN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82、0.637,而血清AREG、MSLN联合CEA、CA15-3检测的AUC为0.757.乳腺癌组血清AREG、MSLN水平与病理类型和淋巴转移有关(P<0.05).结论 血清AREG、MSLN联合CEA和CA15-3检测可在乳腺癌辅助诊断中具有一定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盆腔器官脱垂相关衰老基因的GEO数据库和LASSO回归算法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与盆腔器官脱垂(POP)密切相关的衰老基因,并阐明关键基因潜在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利用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以"pelvic organ prolapse"为关键词检索下载数据集GSE53868和GSE151188获取POP相关基因.从Aging Atlas数据库、CellAge数据库和人类衰老基因组资源(HAGR)数据库获取衰老相关基因,2组基因取交集得到POP相关衰老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采用R 4.2.1软件进行基因富集分析(GSEA).采用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用cytoHubba插件筛选排名前10位的核心基因(Hub基因).采用R软件CIBERSORT反卷积法分析22种免疫细胞在POP组和对照组患者中的浸润情况.采用LASSO回归算法进一步筛选关键基因,分析关键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和诊断效能.结果:通过Aging Atlas、CellAge和HAGR数据库得到724个衰老相关基因,与POP表达谱取交集,提取到含624个基因的POP相关衰老基因表达矩阵,差异分析后得到29个POP相关DEGs,其中表达上调基因2个,表达下调基因27个.GSEA显示,上调通路主要是糖尿病和细胞衰老等通路,下调通路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缺氧诱导因子 1(HIF-1)信号通路等.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富集于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炎症反应和细胞增殖的负向调节等生物学过程.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是白细胞介素 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传导途径.PPI 网络分析得到白细胞介素 6(IL-6)、白细胞介素 1B(IL-1B)、环氧合酶 2(PTGS2)和 NF-κB抑制因子 α(NFKBIA)等 10 个 Hub基因.CIBERSORT反卷积法分析,中性粒细胞和活化的肥大细胞在POP组患者中浸润比例相对较大,且在相关性分析中活化的肥大细胞与大部分DEGs呈正相关关系(r>0.5),巨噬细胞与IL-1B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LASSO回归算法进一步筛选的 10个关键基因中,Jun D原癌基因(JUND)、Snail同源物1(SNAI1)、双调蛋白(AREG)、A型核纤层蛋白基因(LMN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的诊断效能较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750.结论:在衰老过程中,JUND、SNAI1、AREG、LMNA和SOD2基因可能通过炎症相关通路、转录调控、影响胶原蛋白分泌和代谢等多种途径参与POP病理生理过程,从而影响结缔组织支撑功能,促进POP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双调蛋白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双调蛋白(amphiregulin,AREG)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的影响.方法 25 mmol/L葡萄糖和500 μmol/L棕榈酸(HGHF)诱导大鼠心肌细胞(H9C2)18 h,建立体外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模型.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检测AREG基因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分析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染色观察siRNA下调AREG后H9C2 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情况.通过qRT-PCR检测心肌细胞肥厚和纤维化的分子水平.结果 在HGHF处理的H9C2细胞中AREG表达上调.抑制AREG的表达,减轻了HGHF导致的大鼠心脏氧化应激的增强,且减少了心肌细胞的凋亡,改善了心肌肥厚和纤维化的分子指标.结论 AREG下调通过抑制细胞氧化和细胞凋亡来缓解心肌损伤,AREG可以作为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分子靶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双调蛋白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双调蛋白(Areg)经侧脑室注射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取3个月龄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共9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只暴露颈总动脉及分叉处;I/R组:制作I/R模型;溶剂对照组:侧脑室注射标准蛋白质溶液(5 μl);Areg组:侧脑室注射Areg(2 μg/5 μl);AG1478组[AG1478,Areg的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阻断剂]:侧脑室注射AG1478(2.5 μg/5 μl);Areg复合AG1478 (AAG)组:侧脑室给予AG1478(2.5 μg/5 μl),30 min后,再给予Areg(2 μg/5 μl).上述后4组在给药30 min后制备局灶性脑I/R损伤模型.再灌注24 h后,比较各组之间脑梗死体积、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脑组织凋亡细胞数量变化;再灌注6 h后检测缺血脑组织内EGFR及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水平.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的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均P<0.05).与I/R组比较,Areg组的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凋亡细胞数显著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增加,EGFR和Akt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与I/R组比较,AG1478组的脑梗死体积、细胞凋亡数量增加,EGFR和Akt的磷酸化水平降低(均P<0.05);与Areg组比较, AG1478组和AAG组的脑梗死体积、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EGFR和Akt的磷酸化水平、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 结论 Areg通过激活EGFR-Akt信号通路减少缺血脑组织的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抑制细胞凋亡,对I/R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调蛋白及其在气道炎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Amphiregulin is a member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family,and is also one of the ligand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it participates in many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 by combining with EGFR.Researches have proved that AREG participates in asthma and airway inflammatory diseases caused by smoking and PM 2.5,and ARE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airway remodeling and inflammation.This paper mainly reviews the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of AREG,and focus on it's research status in airway inflammatory disease.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调蛋白抗体对双眼诱导型近视豚鼠眼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双调蛋白抗体对双眼诱导型近视豚鼠眼轴长度、屈光度及后极部巩膜厚度等的影响.方法 60只三色短毛豚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近视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2只.豚鼠双眼戴-10 D透镜诱导近视: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戴镜2周后,低、中、高剂量组豚鼠右眼玻璃体内注射低、中、高剂量双调蛋白抗体,同时左眼玻璃体内注射同等剂量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buffer组),注射抗体前后持续戴镜.于戴镜前、戴镜后2周、注射3次抗体后测量豚鼠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注射3次抗体后,过碘酸雪夫染色法检测豚鼠眼球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及巩膜的厚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视网膜中双调蛋白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 透镜诱导2周后,近视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眼轴长度增长、屈光度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注射3次抗体后,与buffer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眼轴长度均缩短,屈光度均上升,后极部巩膜厚度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各组后极部视网膜厚度无明显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近视模型组及buffer组视网膜中双调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高、中、低剂量组视网膜中双调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与buffer组相比,低剂量组视网膜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下降(t=2.606,P=0.022).结论 在近视造模豚鼠的玻璃体内注射双调蛋白抗体后,豚鼠屈光度上升、眼轴长度明显缩短、后极部巩膜厚度增加,其机制可能与双调蛋白表达的减少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