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后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后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原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3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05例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患者,其中男58例,女47例,根据结石评估结果分为结石组(n=40)与非结石组(n=65).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分析患者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分类树模型.结果:结石组和非结石组CT值、术中出血量、双J管留置时间、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尿酸(UA)、血钙、尿pH值、尿蛋白、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结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 值分别为4.361、2.502、6.815、12.176、24.398、15.595、6.517、2.069、6.881、4.524、3.883、4.699,均P<0.05).双J管留置时间、尿蛋白阳性、尿结晶阳性、UA为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分类树模型显示,双J管留置时间是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重要预测因素,收益图和索引图显示模型预测良好.结论:双J管留置时间、尿蛋白阳性、尿结晶阳性、UA为双J管附壁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相关因素,及时制定预防策略,以期降低双J管附壁结石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中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最常见的类型,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占比高达1/3.但现有疗法无法有效延缓该疾病的进展,髋关节置换术往往是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唯一选择.因此寻找一种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新型保髋疗法,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联系紧密,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用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中草药是我国中医学的结晶,使用中药治疗疾病具有多靶点、低成本、低不良反应的特点.随着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众多具有补肾强骨、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单体和复方被证实能够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住院痛风患者合并肝肾功能受损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住院痛风并肝肾功能受损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痛风患者494例的临床资料,据肝肾功能分为对照组(Con组)、肝功能受损组(ILF组)、肾功能受损组(IRF组)及肝肾功能均受损组(ILRF组),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痛风患者肝肾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 结果:ILF组年龄、痛风病程小于Con组(均 P<0.05),体重指数、腰围、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C反应蛋白及血脂异常、肥胖、脂肪肝、尿酸盐结晶(MSU)沉积比例高于Con组(均 P<0.05);IRF组年龄、血尿酸、血肌酐、C反应蛋白及高血压、MSU沉积比例高于Con组(均 P<0.05),脂肪肝比例低于Con组( P<0.05)。IRF组年龄、痛风病程大于ILF组(均 P<0.05),体重指数、腰围、HOMA-IR、LDL-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肥胖、脂肪肝比例低于IRF组(均 P<0.05),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比例高于IRF组(均 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0.941,95% CI 0.906~0.977, P<0.001)、血尿酸( OR=1.002,95% CI 1.000~1.005, P=0.043)、HOMA-IR( OR=1.147,95% CI 1.024~1.285, P=0.018)、MSU沉积( OR=1.959,95% CI 1.154~3.326, P=0.013)是肝功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 OR=1.104,95% CI 1.048~1.162, P<0.001)、血尿酸( OR=1.007,95% CI 1.004~1.010, P<0.001)、MSU沉积( OR=2.393, 95% CI 1.191~4.805, P=0.014)是肾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血尿酸和MSU沉积是痛风患者发生肝肾功能受损的共同危险因素。年轻、伴胰岛素抵抗者发生肝功能受损的风险大,高龄伴高血压、糖尿病者容易发生肾功能受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LiaS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调控变异链球菌耐酸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LiaS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对变异链球菌(Sm)593号(Sm 593)临床株耐酸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以Sm 593及其liaS和liaR基因敲除株为研究菌株,采用全自动生长曲线测定仪检测并绘制pH=5.5环境中各菌株的生长曲线;用菌落计数法检测细菌的适应性耐酸能力;使用Laurdan探针、氢-钾腺苷三磷酸(ATP)酶试剂盒、质子通透性检测实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探究LiaS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介导的耐酸机制。体外构建各菌株的生物膜,通过结晶紫染色法、菌落计数法、SYTOX探针检测法和蒽酮-硫酸法探究各菌株的生物膜总量、活菌数、胞外DNA(eDNA)和胞外多糖含量;采用RT-qPCR法检测胞外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pH=5.5环境中,liaS和liaR基因敲除株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 P<0.05)。适应性耐酸曲线显示敲除株与野生株相比,固有耐酸和适应性耐酸能力均显著下降( P<0.05)。对三菌株无预酸化处理20和40 min以及预酸化处理20和40 min后,liaS基因敲除株生存率[(8.98±2.00)%、(0.18±0.07)%、(14.88±8.64)%、(0.82±0.91)%]和liaR基因敲除株生存率[(0.38±0.19)%、(0.34±0.18)%、(7.89±2.02)%、(1.52±0.37)%]均分别显著低于野生株[(32.49±9.75)%、(1.27±0.32)%、(62.76±29.06)%、(8.02±1.25)%](均 P<0.05)。此外,liaS和liaR敲除株膜流动性(0.18±0.04和0.18±0.05)均显著低于野生株(0.08±0.05)(均 P<0.01);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基因fabM表达水平(0.52±0.11和0.57±0.05)与野生株(1.04±0.30)相比均显著降低约1/2(均 P<0.001);H +-ATP酶活性(917.06±59.53和469.53±47.65)与野生株(127.00±50.71)相比显著升高7.22和3.70倍(均 P<0.001),且编码H +-ATP酶基因atpD的表达水平(3.39±0.21和1.94±0.17)也较野生株(1.00±0.15)显著升高3.39和1.94倍(均 P<0.01)。liaR基因敲除株的终末pH值(4.76±0.01)显著低于野生株(4.90±0.00),liaS基因敲除株的终末pH值(5.19±0.01)显著高于野生株(均 P<0.001)。liaS和liaR基因敲除株与野生株相比,Sm 593生物膜总量未发生明显变化,生物膜活菌数均显著少于野生株(均 P<0.05),且eDNA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株(均 P<0.01)。liaS基因敲除株生物膜水溶性多糖含量与野生株相比显著增加1.88倍( P=0.003)。liaS和liaR基因敲除株胞外多糖合成相关基因gtfD表达水平较野生株显著升高47.43和16.90倍(均 P<0.05),liaS基因敲除株中gtfC基因比野生株显著高表达1.65倍( P=0.014)。 结论:LiaS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通过调控膜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和胞膜流动性,参与Sm 593的耐酸过程;LiaR反应调节蛋白还可参与调节膜质子通透性,增强Sm 593的耐酸能力;此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可负向调控生物膜胞外基质的产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痛风性肩关节炎伴痛风石误诊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结晶沉积于关节腔或关节周围组织引起的炎症反应,累及肩关节少见。本文报告1例患者,男,49岁,主诉右肩疼痛9个月,加重伴活动受限2周。右肩外旋10°,背手达S 5水平,MRI示右肩积液及关节内游离体。以右肩关节游离体、滑膜软骨瘤病可能收入院。关节镜探查见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滑膜、软骨及肩袖组织,行游离体取出及关节清理术。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滑膜炎性增生伴尿酸结晶沉积。通过文献回顾分析痛风性肩关节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痛风性肩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含钙盐沉积的痛风结石可以在X线和CT上显影;MRI可显示痛风结石,并能够评估关节内其他病变。痛风性肩关节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上无特异性征象,病理诊断是"金标准"。肩关节镜手术既能明确疾病诊断,又能完成治疗,是痛风性肩关节炎可靠的诊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两切口无玻璃体切除的视网膜下注射治疗Bietti结晶样视网膜营养不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两切口无玻璃体切除的视网膜下注射(SRI)治疗Bietti结晶样视网膜营养不良(BCD)的安全性。方法:探索性临床研究。2023年2~ 5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检查确诊并接受SRI腺相关病毒载体转基因药物治疗的BCD患者6例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例2只眼,女性4例4只眼;年龄34 ~60岁。患眼均行两切口无玻璃体切除SRI腺相关病毒载体转基因药物治疗。25G玻璃体切割管件做2个巩膜切口,分别用于置入光纤和38G SRI针。进入玻璃体前,先行前房穿刺引流房水降低眼压。硅油注入模式下,38G注射套管穿透视网膜到达视网膜下腔,玻璃体切割机脚踏控制注射速度,缓慢注入基因治疗药物,形成视网膜下泡状脱离区。注射完毕时手指触诊进行眼压评估,若偏高通过按压角膜切口行房水引流直至眼压正常。SRI后随访时间9~ 12个月。随访时采用SRI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结果:6例患者6只眼眼底均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萎缩,伴或不伴视网膜黄白色细小颗粒样结晶沉积;临床分期均为Ⅲ期。SRI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长9~ 14 min。手术中未见玻璃体脱出、视网膜出血或视网膜裂孔。套管针头无阻塞,拔出时无玻璃体脱出。SRI后24 h,所有患眼视网膜隆起泡完全吸收,视网膜复位;SRI后9个月时,患眼均无角膜后沉着,未见前房、玻璃体细胞等炎症反应,无高眼压、白内障、视网膜裂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两切口无玻璃体切除SRI治疗BCD安全,且可缩短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痛风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痛风是嘌呤生成和代谢异常导致单钠尿酸盐(MSU)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发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作为机体受到刺激时对抗细胞外病原体的免疫策略之一,MSU晶体诱导的NETs可激发促炎反应,而聚集的NETs(aggNETs)可以通过降解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进而缓解急性痛风性炎症,并且NETs可以与MSU晶体结合共同参与痛风石的形成。本文概述了痛风中NETs形成的机制及在痛风不同阶段NETs发挥的作用,以期为痛风的诊治找到新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诊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诊疗中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选的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者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疾病史和药物服用情况,收集患者生化指标及OCT成像指标。结果:(1)入选69例冠心病患者,共75处临界病变,其中左前降支52例(75.4%,52/69)、左回旋支4例(5.8%,4/69)、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19例(27.5%,19/69)。(2)对临界病变OCT的斑块特征分析,发现其中伴血栓7例、斑块破裂6例、薄纤维帽脂质斑块25例、巨噬细胞49例、微血管35例、胆固醇结晶35例、溃疡3例、内膜夹层6例。(3)经OCT测定的最小管腔面积(minimum lumen area,MLA)中位数2.9 mm 2分组,MLA<2.9 mm 2组的C反应蛋白[(2.92±2.44) mg/L与(1.98±1.30 ) mg/L, P=0.045) ]、总胆固醇[(4.13±0.78) mmol/L与(3.74±0.75) mmol/L, P=0.04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7±0.83) mmol/L与(2.22±0.78) mmol/L, P=0.007)]、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2±0.44) mmol/L与(0.80±0.34) mmol/L, P=0.024)]、脂蛋白a[(1.16±0.17) mg/L与(0.95±0.09) mg/L, P=0.042]均高于MLA≥2.9 mm 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根据是否行介入治疗分两组,其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16例,未行PCI 59例;发现PCI组面积狭窄度[(68.58±4.90)%与(63.10±7.09)%, P=0.001]、直径狭窄度[(65.65±6.91)%与(60.77±8.41)%, P=0.024]、脂质斑块弧度[(245.3±41.0)°与(189.8±99.6)°, P=0.001]、脂质斑块长度[(19.11±6.40) mm与(14.72±9.30) mm, P=0.035]均较未行PCI组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OCT指导的PCI组1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25%和未行PCI患者发生率5.0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17)。 结论:根据OCT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评估,发现临界病变中管腔面积越小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高;同时也发现具有大脂质池的易损斑块更多地进行了介入治疗,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决策更多依赖于斑块组织特征,而不仅仅是MLA大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iRNA-628-3p对非小细胞肺癌H1299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及其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靶向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miRNA-628-3p(miR-628-3p)对非小细胞肺癌H1299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及其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靶向关系。方法:设立空白对照组(未经处理的H1299细胞)、miR-NC组(转染空载质粒的H1299细胞)、miR-628-3p-M组(转染含miR-628-3p模拟物序列质粒的H1299细胞)、miR-628-3p-I组(转染含miR-628-3p抑制序列质粒的H1299细胞)。各组细胞培养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晶紫染色测定细胞单克隆形成数,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水平,Transwell法测定细胞侵袭能力,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测定细胞中miR-628-3p、IGF-1R 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中IGF-1R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miR-NC组比较,miR-628-3p-M组细胞存活率[(42±7)%比(78±6)%、(76±7)%]、单克隆形成数[(235±35)个比(614±89)个、(618±75)个]、侵袭细胞数[(265±85)个比(693±185)个、(703±119)个]、IGF-1R mRNA相对表达量(2.17±0.14比3.38±0.15、3.37±0.13)和IGF-1R蛋白相对表达量(0.34±0.13比0.89±0.19、0.88±0.18)均低(均 P<0.05),细胞凋亡率[(9.30±3.51)%比(3.30±1.54)%、(3.10±1.94)%]、miR-628-3p相对表达量(6.93±0.17比3.29±0.15、3.30±0.16)均高(均 P<0.05);而miR-628-3p-I组细胞存活率[(90±6)%]、单克隆形成数[(1 063±102)个]、侵袭细胞数[(1 985±426)个]、IGF-1R mRNA相对表达量(4.30±0.18)和IGF-1R蛋白相对表达量(1.47±0.17)均高(均 P<0.05),细胞凋亡率[(0.90±0.20)%]、miR-628-3p相对表达量(1.93±0.18)均低(均 P<0.05)。与miR-628-3p-M组比较,miR-628-3p-I组细胞存活率、单克隆形成数、侵袭细胞数、IGF-1R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均 P<0.05),细胞凋亡率、miR-628-3p相对表达量均低(均 P<0.05)。 结论:调节miR-628-3p水平对H129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有影响;miR-628-3p与IGF-1R可能有靶向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热休克转录因子1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抗氧化和抗衰老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方法: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9(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人ARPE-19细胞系中 HSF1基因,构建并获得2种HSF1缺失ARPE细胞株(ARPE/Hsf1 -/-),分别命名为H8、H9细胞株。取野生型、H8和H9细胞株,应用DHE探针染色结合流式分析技术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含量,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测定细胞周期;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点细胞活力值;采用结晶紫染色实验测定细胞相对存活率;采用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实验检测衰老细胞比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细胞株中热休克蛋白(HSP)70、HSP27、聚集素(CLU)、p53、p21和白细胞介素(IL)-1β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细胞株中p53、p21、IL-6、IL-8、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水平。比较各细胞株在不同热休克处理条件下和HSP90抑制剂IPI504处理下热休克反应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各细胞株不同浓度H 2O 2处理后相对存活率,比较各细胞株经或未经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处理后p21蛋白相对表达量。 结果:基因测序显示H8和H9细胞株成功携带突变基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8、H9细胞株不表达HSF1蛋白,HSF1在ARPE-19细胞中被成功敲除。与野生型细胞株相比,H8、H9细胞株中的HSP70、HSP27、CLU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各细胞株HSP90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29, P>0.05)。在不同热休克刺激和IPI504诱导下野生型细胞株中HSP70、HSP27、CLU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野生型细胞株相比,H8和H9细胞株的HSP70、HSP27、CLU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相应处理的野生型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野生型细胞株相比,H8和H9细胞株培养24、48、72和96 h的细胞活力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野生型细胞株比较,H8和H9细胞株G1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53、p2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比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衰老相关炎症因子IL-6、IL-8、IL-1β、MCP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H8和H9细胞株ROS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细胞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H8和H9细胞株经NAC处理后p2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未经NAC处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H8和H9细胞株200、400、600、800 μmol/L H 2O 2处理条件下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低于野生型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敲除HSF1可下调HSP的表达,激活ROS/P53/P21通路,诱导RPE细胞衰老,并增加RPE对氧化应激刺激的敏感性。HSF1在RPE细胞中可能具有抗衰老和抗氧化调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