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缺陷筛查及诊断方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BDs)是指胚胎在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受到致畸因子的作用而导致身体结构、功能、代谢等方面发育异常,是流产、死胎、新生儿残疾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全球新生儿病死率不断下降,但BDs所致婴幼儿病死率仍有增加并占较大比重.有报道指出,全球每年分娩BDs儿约790万[1],我国是BDs的高发国家,发生率约为5.6%[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孕妇孕中期血清PAPP-A联合Inhibin-A水平预测出生缺陷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孕中期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抑制素A(Inhibin-A)表达水平及其预测出生缺陷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21年1月—2024年5月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临床资料,其中妊娠结局为胎儿结构异常孕妇86例(异常组),妊娠结局为正常新生儿的孕妇9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APP-A、Inhibin-A水平,Pearson分析异常组血清PAPP-A、Inhibin-A水平相关性,logistic分析发生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PAPP-A联合Inhibin-A预测出生缺陷的临床价值.结果:异常组血清PAPP-A(7.33±1.48 ng/ml)低于对照组(9.56±1.74 ng/ml),Inhibin-A(478.25±93.48 pg/ml)高于对照组(365.87±81.51 pg/ml)(均 P<0.05),异常组血清PAPP-A与Inhibin-A呈负相关(r=-0.340,P=0.001),异常组服用叶酸占比低于对照组,孕早期呼吸道感染、孕期贫血、饲养动物、吸烟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服用叶酸、血清PAPP-A升高是出生缺陷发生的保护因素,孕早期呼吸道感染、孕期贫血、吸烟、血清Inhibin-A升高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PAPP-A预测出生缺陷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敏感性79.1%、特异性80.0%;血清Inhibin-A预测出生缺陷的AUC为0.803,敏感性74.4%、特异性81.1%,血清PAPP-A联合Inhibin-A预测出生缺陷的AUC为0.874,敏感性91.9%、特异性75.6%(P<0.05).结论:孕妇孕中期血清PAPP-A降低、Inhibin-A水平升高不利于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孕中期血清PAPP-A联合Inhibin-A预测出生缺陷临床价值提高,提示临床未来可能用于出生缺陷的临床预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云南省及周边高海拔地区心脏缺陷胎儿的超声心动图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云南省及周边高海拔地区胎儿心脏缺陷的现状及影响其妊娠结局的社会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于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超声科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确诊为心脏缺陷的病例。根据胎儿心脏出生缺陷临床预后评分体系和分级标准对入选病例的预后进行评级(Ⅰ至Ⅳ级),分析比较各预后等级病例的比例及病种分布情况、妊娠结局。依据妊娠结局将病例分为继续妊娠组和终止妊娠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结局选择的社会因素。结果:收集到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病例4 929例,4 464例(90.57%)来源于云南省及周边高海拔地区。最终纳入心脏缺陷病例2 166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998例,心脏肿瘤、心肌病及心律失常93例,卵圆孔、动脉导管异常及正常变异1 075例。孕妇年龄为(29.2±5.0)岁,孕(25.6±3.8)周。预后等级为Ⅰ至Ⅳ级的例数分别为1 037例(47.88%)、620例(28.62%)、314例(14.50%)、44例(2.03%),未分级者151例(6.97%)。病种分布情况方面,正常变异和主动脉弓发育偏细分别占42.66%(924/2 166)和5.22%(113/2 166);评级为Ⅱ级的病例中占比排名前3位的病种为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缩窄和轻-中度肺动脉瓣狭窄,均为简单先心病,在所有心脏缺陷病例中占比分别为11.63%(252/2 166)、3.92%(85/2 166)和2.35%(51/2 166),在先心病病例中占比分别为25.25%(252/998)、8.52%(85/998)和5.11%(51/998);评级为Ⅲ级、Ⅳ级病例中以复杂先心病居多,且病种较为分散,Ⅲ级中较常见的为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占所有心脏缺陷病例的2.40%(52/2 166)、占所有先心病病例的5.21%(52/998)]和Ⅰ至Ⅲ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占所有心脏缺陷病例的2.17%(47/2 166)、占所有先心病病例的4.71%(47/998)],Ⅳ级中较常见的是单心室[占所有心脏缺陷病例的0.74%(16/2 166)、占所有先心病病例的1.60%(16/998)]和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占所有心脏缺陷病例的0.65%(14/2 166)、占所有先心病病例的1.40%(14/998)]。成功随访1 084例,其中出生675例,终止妊娠392例,自然流产17例。预后等级Ⅰ至Ⅳ级的病例中终止妊娠者占比逐渐增加[等级内占比分别为5.24%(21/401)、27.78%(70/252)、89.54%(214/239)和95.56%(43/45)],在终止妊娠的病例中预后等级为Ⅲ级者占比最高[54.59%(214/392)];终止妊娠病例中病种分布主要为复杂先天畸形或预后极差的病种(Ⅲ、Ⅳ级),可见正常变异或预后好的Ⅰ、Ⅱ级病例[在终止妊娠病例中占比分别为5.36%(21/392)和17.86%(70/3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学历(高中及以下: OR=2.73,95% CI 1.26~5.93, P<0.001;文盲: OR=3.27,95% CI 1.29~7.10, P<0.001)和低家庭收入(年收入<10万元: OR=2.47,95% CI 1.69~5.12, P<0.001)是选择终止妊娠的影响因素。 结论:云南省及周边高海拔地区心脏出生缺陷胎儿中,病种分布以简单或低危病种为主,但复杂畸形特别是预后差的病种占比也较高;部分预后良好的病例被终止妊娠,孕妇的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可能会影响其对心脏缺陷胎儿妊娠结局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诊断的方法和流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PCD)是一种由于纤毛结构发育缺陷,导致纤毛运动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或性染色体相关的遗传疾病。PCD的患病率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研究数据,约为1∶10 000,目前尚未检索到有关中国PCD患病率的报道。由于该病临床特点呈多样性且个体差异较大,其真实患病率往往被低估,易漏诊。本文重点对PCD诊断方法和流程的有关进展进行阐述,以有助于及时识别可疑患者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身麻醉对小儿脑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全球经济及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疾病检出率增加,治疗手段革新,全身麻醉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全麻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可逆的意识消失,在依从性差的婴幼儿及儿童临床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生命最初的几年是大脑快速发育时期,2~3岁时大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结构似乎已经成型。出生2~3周后的新生儿脑容量约为成人的35%,1岁时脑容量翻倍,2岁时脑容量可达成人的80%。在此期间,神经元形成神经网络,伴随着突触修剪、髓鞘形成进行微调,这些精密的大脑结构塑造过程,可一直持续到成年 [1]。由此可见,在整个脑发育时期,尤其是快速发育的婴幼儿阶段,任何外界的干扰都可能造成神经发育不良。当前大量动物实验证明了麻醉药物对发育中脑组织的神经毒性,人们不由得担心人类尚未成熟的大脑接触全麻后是否也会出现类似动物的神经损伤,研究者们为此开展了诸多临床试验。有研究表明,暴露于全麻的幼儿发生神经发育缺陷的风险增加 [2,3,4];另有研究表明,幼儿全麻暴露与神经发育缺陷无关 [5,6,7]。不可否认各项试验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研究结果仍需引起重视。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总结当前学者们在该领域内的共识与分歧,分析已有研究的不足以及面临的困难,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供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型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陷症1例的 HSD17B10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男,4个月1 d龄,因"间断呕吐、腹泻伴生长发育迟缓4个月"就诊。患儿系G 1P 1,足月剖宫产,出生体质量为2.95 kg,奶粉喂养至今,追视、追听可,竖头不稳,可逗笑。患儿父亲体健,母亲患有智力低下、癫痫及妊娠期高血压,孕期体检未见异常,家族中无其他类似患者。本研究通过了河南省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2021-K-044),患儿父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ZT2基因变异所致发育性癫痫性脑病18型患儿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 SZT2基因变异所致发育性癫痫性脑病18型(DEE18)患儿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 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3年7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小儿神经内科就诊的2例 SZT2基因相关DEE18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全外显子测序(WES)及Sanger测序法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检测,使用SWISS-MODEL软件对筛选出的 SZT2基因变异进行蛋白质3D建模。 结果:2例患儿均存在重度全面发育迟缓、癫痫发作及孤独症表现,伴有大头畸形、特殊面容、全身肌张力低下,影像学检查提示胼胝体畸形、透明膈腔持续存在,视频脑电图示背景活动慢、局灶性放电。其中患儿1自幼易惊且身材瘦小;患儿2免疫缺陷且癫痫成簇发作。WES结果显示患儿1携带 SZT2基因c.5811G>A(p.W1937X)(父源)和c.9269delG(p.S3090Ifs *94)(母源)复合杂合变异,患儿2携带c.6302A>C(p.H2101P)(父源)和c.7584dupA(p.E2529Rfs *20)(母源)复合杂合变异,2例患儿的父母临床表型均正常。上述4种变异为目前国内外尚未报道的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评估:p.S3090Ifs *94为致病性变异,p.W1937X为致病性变异,p.E2529Rfs *20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H2101P为意义未明确变异。3D建模发现p.H2101P变异可导致编码的第2 101位氨基酸周围氢键发生明显改变,蛋白质稳定性降低;其余3种变异可导致肽链提前截断,蛋白质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结论:SZT2基因变异引起的DEE18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临床表现为全面发育迟缓、癫痫发作、孤独症、颅面部畸形、全身肌张力低下、脑电图异常放电、胼胝体畸形、透明膈腔持续存在、易惊、身材瘦小和免疫缺陷。4种 SZT2基因相关的新变异可能为本组DEE18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DNM1L基因变异致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裂殖缺陷型致死性脑病1型三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DNM1L基因R403C位点变异所致儿童期起病的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裂殖缺陷型致死性脑病1型(EMPF1)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就诊的3例DNM1L基因R403C位点变异导致的EMPF1患儿的临床资料。以“DNM1L”“EMPF1”“encephalopathy,lethal,due to defective mitochondrial peroxisomal fission 1”或“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裂殖缺陷型致死性脑病1型”为检索词分别查阅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7月相关文献,总结DNM1L基因R403C位点变异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例1 男,7岁时咳嗽不伴发热9 d后出现抽搐,表现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后转变为局灶性癫痫持续状态、局灶性肌阵挛,多种抗癫痫药物及止惊药物联合治疗后无效,起病后第2周死亡。例2 男,7岁时“扁桃体炎”10 d后出现抽搐,表现为局灶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后转变为局灶性癫痫持续状态、局灶性肌阵挛,多种抗癫痫药物及止惊药物、生酮饮食、甲泼尼龙治疗后反应欠佳,监护室治疗期间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起病1个月后死亡。例3 女,3岁5月龄时“病毒性肺炎”2周后出现抽搐,表现为局灶性阵挛发作,后转变为局灶性癫痫持续状态,多种抗癫痫药物及止惊药物、生酮饮食治疗后改善不佳,起病3个月后死亡。3例患儿起病后早期头颅磁共振成像均提示颅内多发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弥散加权像高信号灶,急性期后头颅磁共振成像可见弥漫性脑萎缩。血代谢、脑脊液免疫相关检查均无异常。遗传学检查提示DNM1L基因存在NM_012062.4:c.1207C>T,p.R403C新发、杂合、错义变异,结合临床表现,均明确诊断为EMPF1。文献检索未见国内报道,R403C位点变异国外文献8篇11例,总结包含本组3例的14例患儿临床表现,其中起病前有感染病史8例,轻、中度智力或运动发育落后8例。14例患儿均有癫痫发作,其发作形式主要包括局灶性癫痫持续状态(9例)、局灶性肌阵挛发作(6例)、全面强直阵挛发作(5例)以及局灶性阵挛发作(4例)。14例均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文献无推荐有效抗癫痫治疗药物。早期头颅磁共振成像见多发异常信号灶10例,以丘脑(7例)、海马(5例)、基底节区(4例)、额叶(3例)、顶叶(2例)多见,病程后期可见弥漫性进行性脑萎缩10例。14例患儿中5例死亡。 结论:DNM1L基因R403C位点变异常导致线粒体裂殖障碍,患儿可表现为轻微感染刺激后或无明显诱因突发的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伴智力运动发育倒退、脑萎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孕前及妊娠期TORCH血清学IgM阳性的实验室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TORCH是指一系列可能导致流产、早产、畸胎、死胎、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多脏器损害等不良妊娠结局的病原体,以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人细小病毒B19等为主要代表。血清学检测病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是目前的主要筛查手段,IgM抗体阳性通常提示患者可能处于急性感染期,是临床非常关注的问题。IgM抗体阳性并不等同于急性感染期,需要结合免疫学检测方法特点、病原体感染后的机体免疫反应规律、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否则可能会给临床处置造成困扰。规范性的TORCH血清学筛查及系统性实验室检测可协助孕前指导以及孕期胎儿风险评估,有助于防范妊娠风险、降低出生缺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先天性完全性气管环的诊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先天性完全性气管环是由于C型气管软骨环胚胎发育缺陷、在气管后方发生融合并取代正常气管膜部形成的O型气管软骨环,可引起呼吸困难等一系列表现。近20年来,先天性完全性气管环的内科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严重完全性气管环影响患儿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需手术治疗。目前对于先天性完全性气管环的治疗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就先天性完全性气管环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