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塑料暴露致小鼠皮质铁死亡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建立微塑料暴露小鼠模型探讨微塑料暴露致皮质铁死亡的影响,以期为微塑料暴露致神经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线索.方法 SPF级雄性C57小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微塑料组、中微塑料组、高微塑料组,每组10只.微塑料暴露组小鼠分别以25、50和100mg/kg纳米聚苯乙烯灌胃,连续染毒8周,对照组每天灌胃相同剂量纯水.染毒结束后,以新物体识别实验检验小鼠的神经行为变化;以HE染色观察小鼠皮质病理变化;以试剂盒检测小鼠皮质组织中二价铁(Fe2+)、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以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皮质组织中二价金属铁离子转运体1(DMT1)、铁转运蛋白(ferroportin,FPN1)、转铁蛋白受体1(transferrin receptor 1,TFR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和溶质载体家族 7 成员 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染毒期间,低微塑料、中微塑料与高微塑料组小鼠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新物体识别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微塑料组和高微塑料组新物体识别指数显著下降(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微塑料组小鼠皮质中出现神经细胞深染,结构模糊,核固缩现象;中微塑料组及高微塑料组小鼠皮质及海马中神经细胞深染,结构模糊,核固缩现象进一步加剧.与对照组相比,各微塑料组小鼠脑皮质中铁含量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GSH含量在中微塑料组和高微塑料组中显著下降(P<0.05);同时,TFR1表达水平在各微塑料组小鼠脑皮质中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中微塑料和高微塑料组小鼠脑皮质中FPN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DMT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GPX4与SLC7A11在中微塑料组与高微塑料组小鼠皮质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微塑料暴露可引起小鼠新物体识别能力下降,其中微塑料引起皮质神经细胞铁稳态失调导致铁死亡是诱导神经损伤的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甲酰肽受体在炎症和感染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甲酰肽受体(Formyl-peptide receptors, FPRs)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具有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zing receptor, PRR)特性,能够识别病原体和宿主来源的配体,介导炎性细胞的趋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在天然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FPRs不仅高表达于多种炎性细胞,在组织细胞也有表达,且与不同的配体结合产生不同的效应,参与机体稳态维持,是很多疾病治疗的潜在靶标。文章综述了近几年来FPRs在炎症发生发展和感染中的作用以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玫瑰痤疮共表达差异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生物信息学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玫瑰痤疮的共同信号通路以及筛选Hub基因。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取Hp感染(GSE70394)和玫瑰痤疮(GSE65914)相关的基因表达数据集,使用R语言limma包以及Venn图筛选出两者共表达差异基因,运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并使用R语言clusterProfiler包分别对上调和下调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随后使用STRING以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应用其内部插件MCODE和Cytohubba筛选关键功能模块和Hub基因,将Hub基因导入GeneMANIA在线分析工具,构建Hub基因共表达网络,并再次对Hub基因进行GO以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GSE70394数据集包含3个未感染Hp的人胃腺癌细胞(AGS)组织和3个感染Hp 24 h后的AGS细胞组织的基因芯片数据;GSE65914数据集包含了19例玫瑰痤疮患者皮肤组织和10名健康志愿者皮肤组织的基因芯片数据。经过比较分析最终获得139个共表达差异基因,包含93个上调基因和46个下调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共表达差异基因主要集中于平滑肌细胞调节、血管发育以及脂质代谢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共表达差异基因主要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和免疫相关通路,如PPAR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Th17细胞分化、IL-17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使用Cytohubba插件共识别出16个Hub基因,包括SPRR1B、GCLM、KRT16、GPX2、S100A2、SOD2、MMP1、MSMO1、HMOX1、GLRX、IL-1β、CXCL1、PPARγ、HMGCS1、SRXN1、SPRR3。结论:Hp感染与玫瑰痤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Hp可能通过介导炎症免疫反应以及调节脂质代谢过程来参与玫瑰痤疮疾病的发生发展,筛选出的Hub基因与相关信号通路可为后续的关联性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TLR9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感染人类胃的革兰氏阴性病原体,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持续感染可导致患者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胃腺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抵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在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LR9是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I型整合跨膜蛋白,在树突状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它能够通过低甲基化的DNA和糖骨架等结构识别DNA,并介导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尽管近年来对TLR9的激活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相关性疾病中的确切作用仍不明确。文章从TLR9在固有免疫中的功能及其信号通路、TLR9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TLR9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这三个方面阐述TLR9在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视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临床识别与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是指帕金森病患者在某种强烈欲望的驱使下进行的一类重复的、过度的、强迫的行为活动,患者往往难以自控,甚至对他人和自身造成伤害。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共有4种主要临床表型:病理性赌博、冲动性购物、强迫性进食以及强迫性性行为。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的致病机制可能是在遗传易患性的基础上,涉及神经环路、多巴胺能受体、神经递质改变等机制,因此临床诊疗中应重视可控因素的识别与干预。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的诊断依赖于评估量表和功能影像学检查,而其治疗的主要策略在于积极的临床患者教育和个体化治疗。同时推进基于基因-脑功能网络的临床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GAS-cGAMP-STING信号通路的活化机制及其在肾脏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环状GMP-AMP合成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新的DNA模式识别受体,通过将信号2’-3’环化二核苷酸(cyclic GMP-AMP,cGAMP)传递至接头蛋白干扰素刺激蛋白(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激活固有免疫系统,从而发挥抵抗病毒感染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cGAS-cGAMP-STING信号通路可通过识别自身DNA诱导无菌性炎性反应从而参与急性肾损伤、免疫性肾病及肾脏肿瘤的发生,可为该类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新的靶点。本文系统综述了cGAS-cGAMP-STING信号通路的发现、蛋白结构与功能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探讨了cGAS-cGAMP-STING信号通路在肾脏疾病治疗方面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靶点抑制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肠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介导的TLR4信号通路被认为是激活NEC炎症风暴的关键因素。本文围绕TLR4信号通路及其上、下游信号靶点抑制,以及部分关键模式识别受体和特殊受体负调节TLR4信号通路与NEC的关系进行文献综述,旨在为NEC的干预提供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TLR4基因多态性在中国人群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人体识别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分子之一,因此TLRs基因的遗传变异可以一定程度上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TLR4作为TLRs中最具代表性受体之一,近年来被广泛研究。TLR4激活后诱导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调控相关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反应。然而TLR4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宿主产生炎性反应过度或不足。文章就TLR4基因多态性对中国人群细菌、病毒及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易感性和疾病进程的影响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维甲酸诱导基因-I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维甲酸诱导基因-I编码抗病毒先天免疫应答中重要的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其识别病毒RNA后,启动抗病毒信号通路,诱导干扰素和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儿童期肾脏疾病的发生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及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新近研究表明,维甲酸诱导基因-I可参与肾脏的炎症及免疫反应过程,促进肾脏疾病的发生及进展。该文就维甲酸诱导基因-I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其作为肾脏疾病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巨噬细胞在早产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早产是现代产科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成功的妊娠过程依赖于母胎界面的免疫平衡,由于巨噬细胞表面独特的抗原呈递分子和免疫识别受体,其在母胎免疫耐受中发挥关键作用。子宫巨噬细胞的功能障碍可导致多种不良妊娠结局。本篇综述总结了巨噬细胞的起源、在子宫微环境中的特化、不同妊娠阶段的生理功能和在早产中发挥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