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产科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妇产科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状况及耐药特点,分析其耐药性变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病区住院的634例尿路感染患者,取患者的中段尿进行培养,比较分析不同年份的病原菌分布状况及耐药性变化趋势。结果:共检出病原菌70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81株(82.30%)、革兰阳性球菌94株(13.31%)和念珠菌31株(4.39%)。排名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66.29%)、肺炎克雷伯菌(8.22%)和粪肠球菌(6.23%)。奇异变形杆菌、无乳链球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P<0.05)。尿路感染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χ2=118.28, P<0.001)。年龄≥61岁的妇产科患者具有最高的感染率[127/386(32.9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在5年之间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均 P>0.0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较高[61.11%(286/468) vs. 46.55%(27/58)],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呈上升趋势( χ2=10.03, P<0.05)。粪肠球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且稳定,肺炎克雷伯菌和粪肠球菌在5年之间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妇产科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产ESBLs菌株检出率较高。临床需关注病原菌分布状况及耐药性变化趋势,规范化使用抗菌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保基金监管政策议题属性、演进趋势与知识生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保基金监管是医疗保障治理现代化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其作为医疗保障行政部门的首要任务在政策实践中不断得到确认和强化。本研究聚焦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至2024年3月颁布的22份医保基金监管专项政策,深度剖析其议题属性,归纳总结政策变迁的演进趋势以及政策制定、执行和反馈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生产模式。通过分析发现,不同的议题属性使得医保基金监管政策存在异质性面向,政策的发展过程呈现出鲜明的复合化演进趋势,主要体现在监管体系与监管内容的综合化、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的融合化、专项治理与常态监管的并行化以及常规手段与新兴手段的互补化4个方面。另外,贯穿于政策演化之中的知识生产存在4个不同面向,即问题纠偏、规范设定、试点经验和技术吸纳,与议题属性和政策演进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综合、动态而又开放的知识生产系统,持续推动政策的更新迭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百日咳再现与疫苗策略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作为一种疫苗可预防性疾病,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百日咳的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又成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威胁,给现有疫苗及接种策略提出了挑战。现就百日咳再现原因、疫苗接种变迁及应对措施作一综述,以提高对百日咳的重视及为百日咳的防控提供解决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6—2022年青海某医院血培养分离大肠杆菌的流行病特点及耐药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培养分离大肠杆菌( E. coli)的耐药情况,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对 E. coli同源性分析能力,并建立与之匹配的蛋白指纹库,辅助临床经验用药,为院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送检血培养 E. coli的耐药性及耐药变迁情况;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血培养分离 E. coli 1841株;所有菌株均采用MALDI-TOF MS进行鉴定,应用VITEK2.0药敏分析仪对菌株进行药敏分析,并用MALDI-Biotyper软件进行质谱同源性分析及自建蛋白指纹库;利用WHONET5.6软件统计药敏结果,利用SPSS23.0软件分析指纹分型与药敏结果之间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4 582份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共检出 E. coli 1 841株,检出率为40.17%;血培养分离 E. coli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左旋氧氟沙星和磺胺甲恶唑略有下降,对其余药物变化不大;经MALDI-Biotyper聚类分析,将血培养分离的 1 841株 E. coli分为两大簇五个亚型,其中Ⅰa 1型约占40%、Ⅰa 2型约占2.7%、Ⅰb型约占3.8、Ⅱa型约占46%、Ⅱb型约占7.5%。Ⅰa 1型 E. coli在普外科(50.45%)和急诊外科(50.92%)的检出率较高,Ⅰb型 E. coli在急诊内科检出率(10.05%)高于其他科室。不同分型之间的药敏结果相互比较,Ⅰa 1型 E. coli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21.3%高于其余四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7.74, P=0.000);Ⅱ型 E. coli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60%)整体高于Ⅰ型(<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248, P=0.004);初步建立了 E. coli同源性蛋白指纹库并进行验证。将验证集中1 288株 E. coli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并与训练集的药敏结果进行比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本研究血培养分离 E. coli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较大;建立 E. coli同源性蛋白指纹库,发现不同指纹分型 E. coli的药敏数据有差异,依据药敏数据可以辅助临床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OSCE研究的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探讨国内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医学教育中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为临床教学和医学教育的研究提供参考思路。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建库至今收录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CtieSpace V软件对国内外OSCE的研究机构、作者、高被引文献和主题词变迁进行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国内外的OSCE研究成果整体上呈现发文量逐渐上升趋势,但国外发文量明显高于国内。国内外OSCE科研机构和研究作者分布广泛,国外主要以综合性大学为主要研究机构,彼此合作联系较少。国内前期主要以医学教育研究为主,中期研究主要集中于SP的培训和标准化,后期则是关于住院医师、护士等临床胜任力的研究逐渐增多。国外前期研究主要集中于医学教育和临床胜任力等方面,后期主要以医患沟通、评估能力为主。预计国内未来研究将集中在OSCE模式基础上构建临床胜任力的评价体系,而国外未来研究趋势将集中在医患沟通及人文关怀考核等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胃癌微创外科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微创外科发展30年,胃癌外科正发生从传统开腹向微创外科的范式变迁,为把握胃癌外科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笔者评述微创外科最新进展,重点介绍胃癌外科临床研究新证据、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动向。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微创手术后5年总生存远期结局的非劣效性已被CLASS-01和KLASS-02研究共同证实。而微创技术的升级和创新、保功能手术、新辅助治疗模式以及新科技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正在持续为胃癌微创外科注入新活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6至2020年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细菌感染及耐药监测的特点和变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2016至2020年儿童细菌感染及耐药监测的特点、变迁情况。方法:菌株来源于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按照CHINET统一监测方案进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或KB纸片扩散法,结果判读按照2020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判读。结果:(1)菌株分布:2016至2020年本中心共监测细菌2 551株,分布前3位均为革兰阴性菌,其中洋葱霍尔德菌呈现曲折下降趋势(13.45%降至1.18%),而肺炎克雷伯菌呈现上升趋势(6.05%升至10.61%)。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常见,但分布菌株数量逐年递减,血液系统分布菌株数量逐年递增。呼吸系统感染以鲍曼不动杆菌;血液系统感染2016及2017年最常见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2018至2020年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最为常见;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细菌为屎肠球菌。(2)耐药情况: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具有较高耐药率,历年变化不明显,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逐步降低,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率呈现曲折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2020年均出现了高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仍有较高的耐药率,两者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对美罗培南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屎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对多肽类抗生素一直具有较高敏感率。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目前均无耐药性,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不断下降。结论:PICU细菌感染分布上呈现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的特点。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肠球菌以及葡萄球菌的耐药问题日趋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80例次葡萄球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葡萄球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的发生率、药物敏感(药敏)特点及治疗效果,为葡萄球菌PDAP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吉林市中心医院和吉林省一汽总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收治且接受随访的PDAP患者临床资料。收集葡萄球菌PDAP患者病原学、药敏反应及耐药性结果。根据透出液培养结果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组( n=48)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组( n=232),根据甲氧西林耐药与否分为耐药组( n=71)和敏感组( n=30),对比各组患者抗生素治疗的疗效与预后。采用Poisson回归法分析葡萄球菌PDAP发生率的变化趋势,线性趋势 χ2检验法比较2013—2019年间葡萄球菌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性的变化。 结果:共625例发生1 085例次PDAP,其中280例次葡萄球菌PDAP入选本研究。葡萄球菌PDAP、金黄色葡萄球菌PDAP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PDAP的发生率分别为0.063次/患者年、0.010次/患者年及0.053次/患者年。2013—2019年间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PDAP的发生率逐年降低(均 P<0.05)。葡萄球菌对利福平的敏感率逐年升高,对莫西沙星的敏感率逐年降低,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均 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组比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组发生难治性PDAP和拔管的比例更高(均 P<0.05),且再次发生PDAP中重现的比例也更高( P<0.05)。甲氧西林耐药组使用万古霉素的比例高于敏感组( P<0.05)。 结论:葡萄球菌PDAP的发生率逐年降低,葡萄球菌的药敏反应特点亦随年代变迁而发生改变。金黄色葡萄球菌PDAP的治疗效果较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PDAP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可疑临床感染孕产妇微生物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可疑临床感染孕产妇微生物菌群结构、感染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为孕产妇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针对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产科就诊和住院的可疑临床感染孕产妇微生物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研究。以产科门急诊患者及住院患者检出的病原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进行菌株鉴定,法国梅里埃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期间从3 225例孕产妇的3 781个送检标本中分离培养出4 086株阳性菌株,其主要来源于分泌物标本1 670个(44.17%),包括宫颈分泌物767个、外阴阴道分泌物423个、会阴伤口分泌物318个和宫腔分泌物117个。所有菌株中,大肠埃希菌最常见[1 728株(42.29%)],其次为酵母菌属[901株(22.05%)]、链球菌属[429株(10.50%)]、肠球菌属[377株(9.23%)]和葡萄球菌属[300株(7.34%)]。肠球菌属在阳性菌中的占比由2016年的第5位升高至2019年的第3位,而葡萄球菌属由2016年的第4位降至2019年的第5位。药敏分析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均大于90%,但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敏感率均低于35%。所有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率均>98%,但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均<56%。2016年至2019年期间,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钠及头孢曲松敏感性无明显变化,约为65%。白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及氟康唑的敏感率由90%左右逐渐下降至56%左右。肠球菌属中以粪肠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及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均>90%。结论:大肠埃希菌是临床可疑感染孕产妇最常见菌,对头孢呋辛钠及头孢曲松保持较稳定敏感性。白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及氟康唑的敏感性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相对较高的耐药率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随时间变迁,肠球菌属在所有阳性菌中占的比例明显上升,与此同时葡萄球菌属反而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990-2019年金砖五国结核病发病率变化及发病趋势预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1990-2019年金砖五国结核病疾病负担变迁,预测2020-2030年结核病发病情况。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描述1990-2019年金砖国家结核病发病率变化趋势和流行特征,采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对金砖五国2020-2030年结核病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1990-2019年,金砖五国结核病年龄标化发病率(ASIR)均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同,中国降幅最大,南非降幅最小。2019年金砖五国结核病发病情况均存在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除南非外,其余四国结核病ASIR均为男性高于女性;除南非和俄罗斯外,结核病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2020-2030年,金砖五国结核病发病率预计均呈下降趋势,但俄罗斯女性的结核病发病率可能上升。与2015年相比,2030年金砖五国结核病发病率预计下降均不足80%。结论:金砖五国结核病防治行动已取得积极成果,但结核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不同国家结核病发病存在人口学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