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防龋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龋病是世界范围内最普遍的口腔疾病,附着在牙表面的牙菌斑是导致龋病的主要生物因素。虽然应用氟化物仍然是预防龋病的主要手段,但随着龋病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以及人们对龋病病因认识的更新,有必要使用其他生态学方法(如抗菌肽、精氨酸、益生菌、天然产物等)辅助氟化物的防龋效果。本文对近年来生态防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唾液联合乳杆菌在口腔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口腔是人体中微生物定植最丰富的位点之一,维持其微生态的平衡能有效促进口腔健康.唾液联合乳杆菌(Ligilactobacillus salivarius)作为联合乳杆菌的一种,有着良好的口腔定植能力及改善口腔微生态以防治疾病的潜力.目前,唾液联合乳杆菌在口腔疾病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主要包括:通过直接抑制变异链球菌生长以及下调其致龋毒力因子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glucosyltransferases,gtfs)表达,减少牙面黏附变异链球菌数量,防治龋病;减少牙周炎相关关键微生物,并减少伴放线菌团聚杆菌毒力因子细胞致死膨胀毒素B(cytolethal distending toxin B,CdtB)、白细胞毒素(leukotoxin,LtxA)表达,减轻牙周炎患者局部微生物刺激,同时,直接抑制巨噬细胞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以及核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 NF-kappaB,NF-κB)通路激活进而抑制破骨作用,减轻牙周骨吸收;对于黏膜炎症,唾液联合乳杆菌可拮抗白色念珠菌,抑制致病性菌丝或胚管形成,防治念珠菌性口炎,还可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并缓解其感染所致的巨噬细胞的toll样受体/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toll-like receptor/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TLR/PI3K/Akt/mTOR)信号通路和toll样受体/磷脂酰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B/kappa B抑制因子/核转录因子kappaB(toll-like receptor/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inhibitors of 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TLR/PI3K/Akt/IκB/NF-κB)通路激活,减轻口咽部炎症反应;通过对口腔肿瘤细胞体外研究发现,唾液联合乳杆菌可下调癌细胞蛋白激酶B/细胞周期蛋白D1(protein kinase B/cyclin D1,Akt/cyclin D1)表达,诱导肿瘤细胞的直接凋亡并降低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水平,改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然而唾液联合乳杆菌变异多,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以厘清具体菌株的临床功效、安全性及其治病机制.尽管新兴微生物研究技术已出现,但在唾液联合乳杆菌的应用尚较少.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研究唾液乳杆菌对口腔疾病的作用将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对唾液联合乳杆菌在口腔领域的现存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变异链球菌与口腔致龋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患龋情况日益严峻.变异链球菌是主要致龋菌,乳杆菌和血链球菌等也参与了龋病的发生发展,而戈登链球菌可以抑制龋病.本文就变异链球菌与上述口腔微生物相互作用作一综述,为老年龋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口腔致龋生物膜中白色念珠菌与变异链球菌交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变异链球菌是公认的牙菌斑生物膜主要致龋菌.龋病患者口腔检出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尤其是平滑面龋、根面龋以及低龄儿童龋等.文献报道在菌斑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白色念珠菌与变异链球菌之间具有一定的协同和拮抗作用,认为白色念珠菌通过上调葡糖基转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GTF)等多种表面蛋白和多糖,调控糖代谢从而影响变异链球菌的定植、增殖、生存与代谢产酸,增强其成膜致龋能力,而同时变异链球菌影响白色念珠菌的生存、致龋毒力、共聚集和黏附力.二者的相互作用是成膜致龋的重要推动因素,但可能存在时间或环境依赖性,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铈及铈基材料在口腔疾病领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铈(cerium,Ce)是含量最丰富的镧系元素,主要以氧化铈的形式存在.Ce3+和Ce4+两种价态之间快速转化使铈兼具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作用,具有抗菌、抗炎、促进组织再生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口腔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目的:概述铈在抗菌、抗炎、促进组织再生及抗肿瘤中的作用和机制,综述近年来铈和铈基材料在口腔材料改性和口腔疾病诊疗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方法:以"cerium,ceria,prosthodontics,prosthesis,restorative dentistry,denture,dental implant,caries,endodontics,pulpitis,periodontitis,periodontal diseases,oral cancer"为英文检索词,以"铈,氧化铈,修复,种植,龋齿,龋病,牙髓,牙周炎,牙周疾病,口腔癌"为中文检索词,分别在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通过分析和阅读文献进行筛选,按照排除筛选标准纳入文献,最终纳入7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铈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细菌、氧化应激和破坏细菌生物膜发挥抗菌作用,同时依赖氧化还原酶模拟活性清除活性氧而发挥抗炎功能,铈的成骨和成血管活性涉及ERK和Wnt等一系列信号通路.②铈的抗菌、抗炎、成骨和成血管活性使其在治疗口腔感染性疾病和促进口腔软硬组织再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铈的抗肿瘤特性在口腔领域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空白.③作为口腔陶瓷材料,氧化铈稳定的氧化锆具有优异的机械物理性能,但透光性较低,适用于制作基底瓷、义齿支架和种植体.④依托铈的生物学活性,铈基材料能够有效促进种植体骨和软组织整合,抑制牙齿脱矿和致龋菌生长,促进牙本质牙髓复合体再生,减轻牙周炎炎症反应并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在种植体表面改性、龋病预防、牙髓炎、牙周疾病和口腔癌的诊疗中均有较大的应用潜力.⑤铈在高浓度和长时间给药的情况下存在潜在的毒性,为进一步扩大铈在口腔临床实际中的应用,铈的生物安全性以及铈基材料适应口腔环境的优化在未来仍需更详尽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胃癌前病变患者口腔中龋病及牙周病主要致病菌的分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和分析胃癌前病变患者口腔中龋病和牙周病主要致病菌的分布,探索胃癌患者口腔感染性疾病主要致病菌与健康人群的差异,为口腔疾病与胃癌的相关性的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按病理诊断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胃癌前病变组和对照组.提取唾液和牙菌斑样本DNA,进行实时定量PCR,所得数据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细菌的分布情况,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细菌的DNA水平的差异.结果 病例和对照组的唾液中的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和远缘链球菌(Streptococcus sobrinus,Sb)2种龋病相关主要致病菌,无论是检出率还是DNA水平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病例和对照组的唾液和牙菌斑中牙周病主要病原菌牙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和福赛斯坦纳菌(Tannerella forsythensis,Tf)的D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a在两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唾液样本中Pg的DNA水平在两组间则颇为相近,病例组稍低于对照组.牙菌斑样本中的Pg则是病例组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前病变患者口腔中被测的龋病主要致病菌与未见差异,而牙周主要致病菌的含量与健康对照人群有所不同.伴放线放线杆菌可能在胃癌与牙周病相关性中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脑卒中与龋病相关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全身健康与口腔疾病存在相关关系的观点已经被广泛接受.很多老年患者口腔健康意识差,缺乏统一口腔护理规范,多重用药也会导致唾液流量减少.作为致残原因之一的脑卒中,可导致认知功能以及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患者无法有效清洁牙齿.在认知功能下降介导作用下,患者口腔护理能力减弱,就诊意愿就诊率相应下降.因而脑卒中患者卫生状况较差,龋齿发病率也高于同龄老年人.另外众多文献显示,出血性脑卒中与龋病主要致病菌变异链球菌具有相关性;余留牙数与咀嚼功能同样对认知功能有所影响.本文就此人群龋病特点及脑卒中与龋病之间的相关关系加以论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牙釉质中的蛋白质基因与儿童龋病相关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龋病在儿童中最为常见,由于儿童龋病不会自行修复,且发展下去会引起局部疼痛、脓肿,导致咀嚼困难、睡眠困难,甚至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引起龋病的原因有很多:细菌、不健康饮食、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龋病的发生与宿主的易感性关系密切,研究热点主要为牙釉质中的相关蛋白质.本文就牙釉质中蛋白质基因的多态性和儿童龋病的发生是否具有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牙菌斑生物膜研究模型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口腔微生物群落是典型的生物膜,牙菌斑生物膜是多种菌属组成的三维结构,黏附在牙齿表面,具有生物膜结构和微生物生理学的功能.牙菌斑生物膜是龋病和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已有多种生物膜模型用于研究龋病的病因、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这些龋病生物膜模型有助于研究者用一种可控、简化的方式来预测龋病的临床进展结果 .目前,研究龋病微生物的模型有体外单菌种生物膜模型和多菌种生物膜模型.本文将从研究龋病的生物膜体外模型建立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枯草芽孢杆菌对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龋病危害着人类健康,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是公认的主要致龋菌.我们前期的研究从口腔中分离出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能抑制S.mutans的生长,但尚未明确其抑菌作用的组分.[目的]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分析B.subtilis zh78抑制S.mutans生长可能的小分子代谢物,以评估其在龋病防治研究及应用中的前景.[方法]取B.subtilis zh78经生长0h、7h、12h、5d时的菌液,利用牛津杯法将冷甲醇萃取后的代谢物对S.mutans进行抑菌实验;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TOF-MS)对代谢物进行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皮尔森相关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B.subtilis zh78生长5d时的代谢产物对S.mutans具有明显抑菌作用,其代谢物中木糖醇、氨基酸类及有机酸类等36种物质与其对S.mutans的抑制作用显著相关.[结论]B.subtilis zh78可能产生木糖醇、氨基酸类及有机酸类等可能促进B.subtilis zh78抑制S.mumns生长的小分子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防龋应用研究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