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药学古籍《本草筌》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草筌》是日本江户时代学者吉田悟编撰的本草学著作。该书选取李时珍《本草纲目》中53类568种药物进行介绍,间附作者吉田悟自己的阐释和发挥。全书特色在于选取常用药物,重视“华和对照”;精选“集解”“气味”,注重实践应用;结合本土实际,多有个人创见。吉田悟结合日本本土实际情况对部分药物阐发了独到的见解和感悟,表现在详述药物的产地与品质,分析药物的性状及采收,说明药物的鉴别和选择,标注药物的方言俗名,考证药物的和名正误,以及追溯药物的传入变迁。《本草筌》追求简约实用,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日本人辨识药物、区分品质等,对本草学知识进行了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阐发,是研究《本草纲目》传入日本后对该国本草学发展产生影响的珍贵文献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附子及乌头类药物品种与产地及栽培历史的本草考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保证附子的使用尽可能遵照传统用药习惯,将古代附子的品种与产地及其栽培历史作以考证,为药物研发提供依据。研究认为唐以后川产乌头的一个种——乌头属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成为主流本品种,宋以后以其栽培品为正品乌头的主要来源,习称川乌,这个种同时也是附子的药物来源。作为经典名方研发所使用的附子应选乌头属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这个种的干燥子根,且以四川江油与陕西汉中的栽培品为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陈芥菜卤文献考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陈芥菜卤为传统中药中独特的发酵类液体入药,其前身为齑水,至明代陈芥菜卤的名称才逐渐确立。经考证发现古代芥菜的主要基原植物为十字花科芸苔族芸苔属芥菜(原变种) Brassica juncea(L.)Czern. et Coss. var. juncea,而陈芥菜卤所用芥菜的基原主要为十字花科芸苔族芸苔属芥菜的栽培变种(雪里蕻) Brssica juncea var. multiceps Tsen et Lee,属于芥菜叶芥类分蘗芥。陈芥菜卤味辛、咸,性寒,归肺经,具有清热化痰,定嗽排脓的功效,主要用于肺痈的治疗,还可用于肺痿、喉癣、喘胀、咳嗽、吐脓血、面肿等病症。其用法包括:直接服用(或温服)、用热豆浆冲服、加入饭菜中食用、兑入汤药中冲服、用鱼腥草捣汁兑服等。陈芥菜卤之道地产地应为浙江嘉兴地区,尤以嘉善天凝镇天宁寺所藏出名,常州天宁寺是为讹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HPLC多成分、化学计量学联合熵权TOPSIS法的铁线透骨草综合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HPLC多指标成分、化学计量学联合熵权优劣解距离(EW-TOPSIS)法对铁线透骨草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收集全国7省18批铁线透骨草样品,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铁线透骨草中木犀草苷、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和山柰酚含量,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含量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影响铁线透骨草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并对不同产地铁线透骨草质量进行评价。结果:8个成分分别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999 1),准确度良好( RSD<2.0%);化学计量学方法显示,18批铁线透骨草可聚为3类,呈现一定的产区差异;芦丁、金丝桃苷和木犀草苷是影响铁线透骨草化学成分差异的标志性成分;EW-TOPSIS法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和辽宁地区铁线透骨草质量最优,河北、山西和陕西产品质量次之,青海和甘肃地区产品质量较差。 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结合化学计量学及EW-TOPSIS方法可用于铁线透骨草质量的综合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黄芪质量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不同产地黄芪质量评价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蒸发光散射检测器(UPLC-ELSD)测定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Ⅲ和黄芪甲苷含量,对不同产地的黄芪皂苷成分进行逼近于理想值的排序方法(TOPSIS法)和聚类热图分析。结果:TOPSIS分析显示,山西、甘肃、内蒙古黄芪样品综合质量较为接近(相对接近程度系数分别为0.297 3、0.346 0、0.322 5),山西产S13、S14及内蒙古自治区产N5样品品质较高。聚类热图显示,黄芪基本按地域聚成三类,黄芪皂苷质量差异主要表现在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含量不同。结论:多元统计分析可为黄芪综合质量评价、优良种质资源筛选和中药产地溯源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药丁香的本草考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查阅历代本草书籍和相关资料,从丁香与母丁香的区别、丁香与母丁香的别名,以及丁香的产地与引种、功效主治等方面对丁香进行考证与溯源,并从丁香和母丁香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丁香与母丁香是不同的中药,两者的别称、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均存在明显差异。丁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香料进贡到中国,且丁香的功效主治从古自今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丁香在消化科和口腔科应用较广,为七大天然辛香料之一,可用于食品防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款冬花药用历史的本草考证及沿革变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款冬花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专著和方书典籍中有关其药用历史的记载十分丰富,是临床中常用的止咳化痰药.目前,关于款冬花的基原、产地、规格等级等已有较多综述,但性味、功效记载的变迁,以及古代应用的考证及现代应用的评述未见相关综述.性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部分,反映中药性质、性能,是临症治法、遣药组方的重要依据.此外,历代典籍中记载了大量的款冬花方剂和应用,有值得深入挖掘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经典名方桃核承气汤的U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通过建立U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构建经典名方桃核承气汤(Taohe Chengqi Decoction,TCD)的质量体系,研究TCD基准样品量值传递规律.方法 遵照古籍记载并结合工艺考察,制备不同产地的15批次TCD基准样品,采用UPLC法建立基准样品指纹图谱,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全面分析基准样品化学成分,同时测定样品中指标成分(苦杏仁苷、桂皮醛、肉桂酸、甘草酸、游离型蒽醌、总蒽醌、结合蒽醌)的含量.结果 建立了 15批TCD基准样品的UPLC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比较相似度≥0.90,通过对照品确认、高分辨质谱数据分析及文献比对,共鉴定出80个化学成分,共归属26个指纹峰,鉴定了 17个色谱峰.15批TCD基准样品中苦杏仁苷、桂皮醛、肉桂酸、甘草酸、游离型蒽醌、总蒽醌、结合蒽醌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0.29%~0.58%、0.011%~0.032%、0.05%~0.13%、0.48%~1.04%、0.20%~0.30%、0.42%~0.66%、0.19%~0.37%,饮片到基准样品的转移率分别为 31.49%~60.78%、0.43%~2.67%、51.61%~76.99%、26.79%~49.88%、16.01%~32.65%、9.66%~19.07%、6.97%~19.48%;出膏率为19.55%~22.92%,传递率为80.98%~99.34%.结论 所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快速简便,结合基准样品的量值传递过程分析,可为后续制剂的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多指标成分定量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期桔梗质量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采用多指标成分定量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期的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热浸法测定其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应用超高效液相-电喷雾检测器(UPLC-CAD)法同时测定桔梗皂苷D、桔梗皂苷D3、去芹糖桔梗皂苷D、桔梗皂苷E、去芹糖桔梗皂苷E 5 个活性成分含量,揭示不同采收期桔梗化学成分含量动态积累规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不同生长年限、不同产地桔梗进行综合评价,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产地桔梗各指标成分含量.结果 以春季4月、秋季 9~10 月、三年生为桔梗的最佳采收期.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表明不同产地桔梗中指标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同一产地不同批次间也有区别;根据主成分分析对不同产地桔梗进行综合评分,排名靠前的产地为甘肃陇南及河南省地区,陕西商洛、安徽亳州、内蒙古赤峰产地次之,山东淄博和山西太原产地排名较后.结论 以多指标成分定量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的评价方法明确了桔梗最佳采收期,评价了不同产地桔梗的质量,为桔梗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红花的本草考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以历代中医药古籍中相关记载为依据,对红花名称、来源、产地、用途、采收炮制等内容进行系统考证,以期为红花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红花以"红蓝花"之名首载于《金匮要略》,红花一名首见于《开宝本草》,历史上红花还有"黄蓝"之称.红花主流品种为菊科红花属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其栽培历史悠久,种植范围广泛,目前中国的主要产区有新疆、四川、云南等地.红花的花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作染料,或入药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红花的苗、种子或加工成的胭脂在历史上也曾有药用记载.历史上酒制红花曾为主流炮制方法,现在红花多以生品入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