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注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慢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通常伴有持续疼痛及身体、行为、社会心理症状,需要有效的治疗手段恢复其下颌功能并控制疼痛。随着生物补充概念的提出,血浆基质制品在关节疾病治疗中逐渐开始流行,成为了再生治疗的核心方法之一。该文主要介绍了可注射富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的应用特点和作用机制,分析多项研究报道的有关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疼痛控制、张口度改善以及关节形态恢复效果;提出现阶段临床试验中存在的差异如血浆基质制品离心方案不同、注射次数差异,以及疾病分型选择等,为可注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治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常见慢性并发症,发病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作为新型生物材料,可有效控制炎症,促进伤口愈合,对于糖尿病足溃疡等慢性创面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PRF已有多种衍生物,如富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钛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等,不同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保留时间等存在差异,为患者创面修复提供了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PRF联合其他材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挥协同作用,在促进伤口愈合的同时,可减轻炎症,减少瘢痕形成,减轻伤口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创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近年来,已经开发出不同的自体血小板浓缩物,例如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able platelet-rich fibrin,i-PRF)作为PRF衍生物中唯一以液体形式获得的产物,不仅保留了 PRF在创面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如:持续释放生长因子,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细胞迁移、增殖和分化),低速离心后更是显著增加了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以及生长因子浓度.同时还可以达到最大化注射,并能够与其他生物材料联用,因此在创面修复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i-PRF在创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成血管能力的体外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究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able platelet-rich fibrin,iPRF)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成血管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CCK-8 实验检测 HUVECs增殖能力并筛选最佳浓度的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提取液(injectable platelet-rich fibrin extract,iPRFe);划痕实验和小管形成实验分别检测HUVECs迁移能力和成血管分化能力;实时定量PCR检测成血管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0.4 mg/mL浓度的iPRFe促进HUVECs增殖效果最佳;iPRFe对HUVECs迁移和小管形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还能明显提高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C-X-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4(C-X-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PDGFR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结论 iPRF可以促进HUVECs增殖、迁移和成血管能力,有望成为用于牙髓再生的新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基于PDGFR-β/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大鼠牙槽骨缺损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基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磷脂酰肌醇 3 激酶/蛋白激酶B(PDGFR-β/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改良型/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i-PRF)联合骨替代材料(Bio-Oss)修复大鼠牙槽骨缺损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自体取血获得A-PRF、i-PRF,制备A-PRF/Bio-Oss、A-PRF/i-PRF/Bio-Oss复合物.大鼠分为Con-trol组、A-PRF组、A-PRF/Bio-Oss组、A-PRF/i-PRF/Bio-Oss组,构建大鼠牙槽骨缺损模型,A-PRF组、A-PRF/Bio-Oss组、A-PRF/i-PRF/Bio-Oss组缺损处分别植入A-PRF、A-PRF/Bio-Oss、A-PRF/i-PRF/Bio-Oss复合物.于 1 个月后处死大鼠,并进行指标检测.Micro-CT、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新骨形成情况;免疫组化染色、RT-qPCR检测牙槽骨组织成骨相关指标:Runt相关转录因子 2(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钙素(OCN)、I型胶原(Col I)和成血管相关指标: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牙槽骨组织PDGFR-β/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A-PRF/i-PRF/Bio-Oss组牙槽骨新生骨量、新生血管、Runx2、BMP-2、OCN、Col I、CD31、VEGFA、PDGFR-β、p-PI3K/PI3K、p-AKT/AKT表达量明显高于A-PRF/Bio-Oss组、A-PRF组、Control组(均P<0.05).结论:A-PRF/i-PRF/Bio-Oss复合物通过促进骨形成和血管形成,促进大鼠牙槽骨缺损的再生修复,可能与激活PDGFR-β/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上颌窦外提升术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able-platelet rich fibrin,I-PRF)在上颌窦外提升术中促进成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于江苏省常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上颌后部磨牙或前磨牙单颗缺失可用骨高度3~5 mm,需进行上颌窦外提升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A组窦底填塞Bio-oss骨粉,B组窦底填塞Bio-oss骨粉+I-PRF混合物.拍摄锥形束CT(CBCT),于术前测量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测量新生骨高度(new formed bone height,NFBH),并于术后4个月进行二期手术,术后6个月修复时测量ISQ值,比较2组成骨效果.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裂开等.CBCT检查显示,术前、术后12个月2组间RB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A组RBH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4个月,A组ISQ值显著高于B组(P<0.05),而术后6个月2组ISQ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PRF在上颌窦底外提升术中安全可靠,能够有效缩短愈合时间,增强成骨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液提取物在前牙软组织美学方面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如何恢复前牙美学区退缩或缺损的软组织,是目前口腔医学的研究热点.血液提取物因制备技术简单、使用安全且含有高浓度生长因子,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软硬组织增量技术.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血液提取物可分为三代:第一代富血小板血浆、第二代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和第三代改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浓缩生长因子和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本文将介绍各种血液提取物的历史和制备方法,并对其在前牙软组织美学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成骨细胞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和探讨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ion platelet-rich fibrin,i-PRF)对兔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 取新西兰乳兔颅顶骨通过改良胶原酶和胰酶分段消化结合法获取兔成骨细胞,并通过原代及传代培养后进行细胞鉴定.将实验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培养兔成骨细胞.CCK-8法检测培养1、3、5、7d细胞增殖的OD值;碱性磷酸酶(ALP)法检测培养5、7、9d的细胞分化情况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观察培养12、24、48 h的细胞骨架形态.结果 CCK-8检测示,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数量增加(P<0.05),在各时间节点实验组A值均大于对照组;ALP染色显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在各个时间节点,细胞碱性磷酸酶蓝染颗粒表达情况均表现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细胞骨架观察显示在各时间节点,实验组细胞骨架较对照组排列更加均匀,形态更加伸展.结论 i-PRF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对细胞骨架的排列和伸展亦有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自体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BMSCs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自体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able platelet rich fibrin,i-PRF)联合BMSCs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 取10~15日龄SD乳鼠胫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至第4代备用.取24只成年SD大鼠眶后静脉血采用改良低速离心法制备i-PRF后,采用改良挤压损伤法制作坐骨神经Ⅲ度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B、C、D组分别于损伤部位鞘膜内注射BMSCs悬液+自体i-PRF、自体i-PRF、BMSCs悬液、生理盐水.术后1~8周每周采用BBB评分法评价大鼠患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个月处死各组大鼠取材,行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组织结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纤维、髓鞘、细胞核等细微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N-cadherin、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结果 术后大鼠均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及死亡.术后1周各组大鼠BB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周,A组BBB评分显著高于B、C、D组,B、C组显著高于D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示,A组神经纤维排列整齐,无缺损及脱髓鞘改变;B组神经纤维结构欠清晰,轻度肿胀;C组神经纤维部分结构紊乱,局部脱髓鞘改变;D组神经纤维连续性欠佳,明显脱髓鞘改变,神经外膜部分缺损.透射电镜观察示,A组神经纤维结构清晰,髓鞘完整,细胞核致密;B组较A组稍次之;C组神经纤维结构模糊,有脱髓鞘改变;D组神经纤维结构紊乱,有脱髓鞘改变,神经外膜连续性中断.Western blot检测示,各组Nestin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N-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A组,C、D组低于B组,D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GFAP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A组,D组显著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i-PRF与BMSCs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able platelet rich fibrin,iPRF)对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human 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hSCAP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提取液(injectable platelet rich fibrin extract,iPRFe)生长因子的含量;CCK-8、Transwell实验、茜素红染色分别检测iPRFe对hSCAPs增殖、迁移、矿化诱导的影响;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与成骨/成牙向分化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iPRFe中可检测到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iPRFe能促进hSCAPs的增殖,且在1/4×浓度时hSCAPs增殖效果最佳;1/4×浓度的iPRFe对hSCAPs的迁移和矿化也有明显的促进效果;iPRFe还可明显促进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DMP1)、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mRNA的表达(P<0.05).结论 iPRF能够促进hSCAPs的增殖、迁移和矿化,有望为牙髓再生提供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