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血管再通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选取寿光市中医医院2021年 1月—2024年 1月收治的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舒血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血管再通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8.77±0.72)分,低于对照组的(10.44±0.58)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为(75.08±4.11)分,高于对照组的(67.25±4.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管再通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头晕头痛、身体浮肿、皮肤瘙痒、食欲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0.00%,低于对照组的 24.44%,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舒血宁联合与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改善神经功能,促使血管再通,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芙汭新型膏剂敷料复配的复方苦参乳膏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芙汭新型膏剂敷料复配的复方苦参乳膏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修复皮肤屏障作用.方法 选取 2022 年 4~10 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皮肤科就诊及招募的 72 例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36 例.治疗组予外用复方苦参乳膏治疗,对照组予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疗程均为2 周.观察并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经皮水分散失(TEWL)和皮肤屏障(BS)评分值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0.63%比 16.67%,P<0.05);治疗组EASI评分下降程度,TEWL、BS及VAS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 1 例接触性皮炎,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基于芙汭新型膏剂敷料复配的复方苦参乳膏调配灵活,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特点,疗效显著,明显缓解皮损和瘙痒症状,促进皮肤屏障修复,突出个性化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61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皮肤表现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伴发的皮肤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1月1日至2022年12月10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及互联网远程门诊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伴发皮肤表现患儿,分析其临床特征。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纳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伴发皮肤表现的患儿61例,年龄22 d至17岁(2.83 ± 2.47)岁,病程2 ~ 14 d。皮肤表现为急性荨麻疹25例(41.0%),发疹/斑丘疹样皮损10例(16.4%),面部血管性水肿6例(9.8%),荨麻疹性血管炎5例(8.2%),玫瑰糠疹及多形红斑各4例(6.6%),紫癜2例(3.3%),混合型皮损2例(3.3%),毛囊炎、结节性红斑和肢端血管性水肿各1例(1.6%)。不同皮肤表现患儿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4.67, P < 0.001)。48例(78.7%)皮疹泛发,13例(21.3%)局限分布;10例(16.4%)瘙痒,3例(4.9%)灼痛,48例(78.7%)无症状。36例(59.0%)皮损持续≤ 3 d,25例(41.0%)> 3 d,但均未超过2周。61例均高热至38.5 ℃,1例(1.6%)热前出疹,41例(67.2%)热中出疹,19例(31.2%)热退后出疹;不同皮疹分布、自觉症状、皮疹持续天数、发热与出疹相关性组间的皮损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愈后未见复发且不遗留色素改变及瘢痕。 结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伴发的皮肤表现多样,以荨麻疹、发疹/斑丘疹样皮损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总结儿童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的临床特点,提高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总结我科收治的1例AGEP患儿的临床资料,检索CNKI及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复习,收集既往文献报道的儿童AGEP的临床资料,对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分析,总结儿童AGEP的临床特征。结果:(1)患儿,男,10岁,有发热,皮损表现为在全身皮肤潮红、肿胀基础上出现密集分布的细小脓疱,伴有皮肤瘙痒、灼痛,诊断为AGEP。持续约1周后脓疱消退,继发广泛脱屑,予抗过敏、高锰酸钾溶液湿敷、皮肤护理等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病情无复发。(2)梳理本例及既往检索到的109例病例,总结儿童AGEP的临床特征。结论:AGEP是一种少见的皮肤无菌性脓疱病,多见于成人,儿童也时有报道,儿科医生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避免漏诊和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盘龙七片致肝损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67岁女性患者因腰肌劳损给予盘龙七片4片/次口服、3次/d。用药3 d后出现恶心、纳差,继而排浓茶色尿、陶土色便。用药15 d后,患者皮肤、巩膜黄染,全身皮肤瘙痒。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0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68 U/L,碱性磷酸酶(ALP)463.6 U/L,G-谷氨酰转移酶(GGT)1 332.3 U/L,总胆红素(TBil)110.5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92.3 μmol/L。排除病毒性肝炎和胆道梗阻后,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停用盘龙七片,给予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熊去氧胆酸、甲泼尼龙治疗。患者不适症状逐步减轻,肝功能逐步好转。治疗14 d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伴汇管区轻度纤维化,考虑药物所致。治疗16 d后,改为保肝药口服2周。停止治疗1周后,患者无不适,皮肤、巩膜颜色正常,肝功能正常(ALT 31 U/L,AST 25 U/L,ALP 83.9 U/L,GGT 37.0 U/L,TBil 19.8 μmol/L,DBil 7.3 μ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联合应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与前列欣胶囊致急性肝损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63岁男性患者因尿急、尿痛,自行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 mg、1次/d)和前列欣胶囊(2 g、3次/d)。服药25 d后,出现皮肤瘙痒、深茶色尿、恶心、乏力、食欲下降,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265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63 U/L,总胆红素(TBil)155.1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74.7 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80.4 μmol/L,碱性磷酸酶(ALP)261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184 U/L。肝穿刺结果提示胆汁淤积型肝损伤。诊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可能与上述2药有关。停用上述2药,口服熊去氧胆酸250 mg、3次/d。停药42 d复查结果示ALT 368 U/L,AST 179 U/L,TBil 504.9 μmol/L,DBil 382.8 μmol/L,IBil 122.1 μmol/L,ALP 201 U/L,γ-GT 58 U/L。停药91d:ALT 78 U/L,AST 62 U/L,TBil 138.1 μmol/L,DBil 118.2 μmol/L,IBil 20.2 μmol/L,ALP 140 U/L,γ-GT 31 U/L。停药135 d肝功能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一项多中心、回顾性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慢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流行概况、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回顾、非干预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根据入选标准纳入中国308家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DILI患者。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将DILI患者分为慢性和急性2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和预后,分析2组患者的可疑致病药物,采用logistic回归对慢性DILI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25 92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急性DILI(急性组)22 556例(87.0%),慢性DILI(慢性组)3 371例(13.0%)。与急性组比较,慢性组患者女性更多见,年龄更高,有肝病史者更多,从服药至发现肝损伤的时间更长,消化系统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疲乏、黄疸、瘙痒、肝区疼痛/不适、出血倾向者更多,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和国际标准化比值更高,而血清白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更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15分者占比更高,全因病死率和肝病相关死亡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比值比( OR)=0.76,95%置信区间( CI):0.69~0.83]是慢性DILI的保护因素,而既往肝病史( OR=2.00,95% CI:1.82~2.19)和低白蛋白血症( OR=0.96,95% CI:0.95~0.96)是慢性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研究时段308家医院DILI住院患者中慢性DILI占比为13.0%。与急性DILI比较,慢性DILI患者年龄更高,女性患者更多,肝损伤更严重,预后较差;其中女性、有肝病史和低白蛋白血症是发生慢性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麦依赖运动诱发急性荨麻疹伴过敏性休克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29岁,因全身皮肤瘙痒和风团,伴视物不清0.5 h就诊。患者进食馒头(约100 g)0.5 h后快速行走过程中突发全身瘙痒和风团,伴视物不清,无腹痛、呕吐、腹泻,无意识丧失,无呼吸困难,口服地塞米松片4.5 mg,症状无缓解,急就诊。既往反复荨麻疹病史,口服氯雷他定可缓解,有过敏性休克病史2次,分别为食用小麦类食物后跑步和快走时发作。否认药物过敏史,无阿司匹林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应用史,发病前无饮酒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入院后体检:体温36.5 ℃,血压83/41 mmHg(1 mmHg = 0.133 kPa),心率84次,神志清,精神可,口唇无紫绀,心肺听诊无异常。皮肤科检查:颈部、躯干、四肢多发风团。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比例0.345(参考值:0.40~0.75,下同),淋巴细胞比例0.588(0.20~0.50),淋巴细胞计数4.52 × 10 9/L [(1.1~3.2)× 10 9/L],血小板计数396 × 10 9/L(125 × 10 9/L~350 × 10 9/L),余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日晒伤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日晒伤(sunburn),又称日光性皮炎(solar dermatitis)、日光水肿(solar edema)或日晒红斑(solar erythema),是由过量紫外线(主要为中波紫外线,UVB,波长280~320 nm)照射皮肤后导致的皮肤急性光毒性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水疱、脱屑及色素沉着,伴有疼痛和/或瘙痒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可调节皮硝外敷背心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自制的可调节皮硝外敷背心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就诊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100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口袋组和背心组,每组50例。口袋组使用传统皮硝袋外敷,背心组使用可调节皮硝外敷背心外敷,其他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措施,对比2组患者舒适度、瘙痒严重程度和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试验前2组基本资料具有同质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后口袋组舒适度评分为(65.90 ± 7.95)分,背心组为(77.04 ± 5.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7.93, P<0.01);试验后口袋组瘙痒程度为(12.72 ± 3.95)分,背心组为(8.00 ± 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8.08, P<0.05);试验后口袋组住院天数为(15.86 ± 5.83)d,背心组为(11.02 ± 3.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5.08, P<0.01)。 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使用皮硝外敷时,采用可调节皮硝外敷背心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舒适度、减少瘙痒及住院天数,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