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前瞻性纳入2023年3至8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患者及招募的健康受试者共82例,其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43例,非肿瘤患者/健康受试者39例。男63例,女19例,年龄[ M( Q1, Q3)]62(46,67)岁。HNSCC患者与非肿瘤患者/健康受试者的血液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FR +CTCs)水平分别为12.4(8.5,17.8)叶酸单位(FU)/3 ml和5.0(3.8,6.6)FU/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根据FR +CTCs水平绘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95% CI:0.888~0.986, P<0.001),根据最大约登指数确定的cut-off值为7.4 FU/3 ml。在此cut-off值下,FR +CTCs诊断HNSCC的灵敏度为90.70%,特异度为89.74%。FR +CTCs作为一种肿瘤液体活检标志物,在HNSCC筛查诊断中展现出较好的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叶酸偶联量子点免疫脂质磁珠法检测卵巢上皮性癌循环肿瘤细胞的效果及循环肿瘤细胞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叶酸偶联量子点(FA-QD)免疫脂质磁珠法检测卵巢上皮性癌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有效性及CTC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67例。将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5个细胞数梯度(0、100、150、200、300个),比较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免疫磁珠法(单标法)和FA-QD免疫脂质磁珠法(双标法)对CTC的检出率。应用FA-QD免疫脂质磁珠法检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TC数量,荧光显微镜下见阳性CTC者即为CTC阳性患者,分析CTC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标志物的关系。结果:FA-QD免疫脂质磁珠法对SKOV-3细胞CTC的平均捕获率高于EpCAM免疫磁珠法(83.4%比70.3%)。在67例卵巢癌患者中,Ⅰ~Ⅱ期患者CTC阳性者比例为30.0%(3/10),Ⅲ期为91.9%(34/37),Ⅳ期为95.0%(1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CTC阳性者比例为97.1%(33/34),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者的69.7%(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人附睾蛋白4(HE4)>110 pmol/L患者CTC阳性者比例为58.8%(10/17),低于HE4≤110 pmol/L患者的92.0%(4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而年龄、绝经情况、病理分化程度、远处转移、癌胚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199(CA199)、血清癌胚抗原(CEA)分层患者间CTC阳性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FA-QD免疫脂质磁珠法可有效检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外周血CTC。卵巢上皮性癌患者CTC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及HE4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胰腺癌门静脉血测定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US-FNA)于胰腺癌门静脉采血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该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单中心临床研究,纳入5例胰腺癌患者,行EUS-FNA门静脉采血。以外周血CTCs为对照,采用阴性免疫磁珠联合FISH法和叶酸受体阳性CTCs检测试剂盒检测门静脉血和外周血CTCs的细胞含量。结果:5例患者EUS-FNA下门静脉采血均成功。1例出现血液凝集,未能进行CTCs检测。4例患者进行检测,3例门静脉血和外周血检测到CTCs。其中门静脉血CTCs细胞含量为(10.5 ± 4.0) FU/3.7 mL,外周血CTCs含量为(11.4 ± 4.2) FU/3.7 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术后无感染、腹腔出血和休克等并发症。 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胰腺癌门静脉血CTCs测定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方法,可有助于胰腺癌早期转移的预估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在小细胞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FR +-CTC)在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59例SCLC患者及14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资料,采用叶酸受体靶向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液中FR +-CTC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水平。各检测指标用中位数( P25, P75)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双变量间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 结果:59例SCLC患者FR +-CTC水平为11.00 FU/3ml(7.10 FU/3 ml,14.50 FU/3 ml),FR +-CTC的阳性率为66.10%(30/59)。14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FR +-CTC水平为6.75 FU/3 ml(5.03 FU/3 ml,7.85 FU/3 ml),FR +-CTC的阳性率为14.29%(2/14)。SCLC患者的FR +-CTC水平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U=33.50, P<0.01)。在SCLC患者中,FR +-CTC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等因素均无关(均 P>0.05);广泛期患者的FR +-CTC水平高于局限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将FR +-CTC与肿瘤标志物Pro-GRP、NSE、Cyfra21-1和CEA进行对比并绘制ROC曲线,结果提示FR +-CTC对于诊断SCLC有较好的灵敏度(71.20%)和特异度(92.90%)。对于接受化疗的SCLC患者,部分缓解、疾病稳定患者的FR +-CTC下降幅度较疾病进展患者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FR +-CTC可辅助SCLC诊断及疾病分期,对于接受化疗的患者,连续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可辅助评估化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对肺部亚厘米结节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叶酸受体(FR)阳性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在肺部亚厘米结节(结节最大径≤10mm)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胸部CT检查显示有最大径≤10 mm的肺小结节患者37例,包括术后病理诊断为早期肺腺癌22例、肺良性病变15例。患者术前均留取静脉血,应用新型配体靶向聚合酶链反应(LT-PCR)检测FR + CTC水平(以自定义的FU/3 ml为单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CA199、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等肿瘤标志物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以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指定的CTC值8.70 FU/3 ml为临界值,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肺结节为恶性的危险因素;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以FR + CTC水平诊断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结果诊断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指标对肺部亚厘米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 结果:早期肺腺癌患者FR + CTC表达水平高于肺良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3.0)FU/3 ml比(7.0±3.7)FU/3 ml, t=-3.327, P=0.001];FR + CTC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均无相关性(均 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R + CTC水平高为肺结节恶性的危险因素( OR=37.333,95% CI 3.994~349.010, P=0.002)。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FR + CTC诊断肺亚厘米结节性质具有一定的准确性(κ=0.627, P<0.01)。ROC分析显示,FR + CTC作为诊断肺结节恶性的指标时,其诊断价值优于CEA、NSE、CYFRA21-1三者联合;FR + CT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95% CI 0.639~0.968),诊断灵敏度为72.7%(95% CI 49.6%~88.4%),特异度为93.3%(95% CI 66.0%~99.7%);将FR + CTC、CEA、NSE、CYFRA21-1四者联合诊断肺癌时,AUC为0.776(95% CI 0.614~0.938),诊断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73.3%。 结论:FR + CTC检测对肺部亚厘米结节的良恶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量营养素胎盘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胎盘对于妊娠期胎儿的营养摄取至关重要。胎盘可调节、分配、转运及合成胎儿发育和妊娠维持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激素和生长因子,清除胎儿循环中的代谢废物,并通过胎盘屏障阻止胎儿的有毒物质暴露。胎盘功能与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胎盘转运的必需微量营养素中,铁、钙、维生素D、叶酸等的胎盘转运机制虽然尚不明确,但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策略进行综述,为胎盘转运障碍的研究提供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动脉溶栓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38岁。因发作性右眼视力下降2 d并加重1 d,于2019年12月5日就诊于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神经眼科。患者于2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眼视力下降,否认眼胀、眼痛、头痛等,持续3 min左右症状自行缓解,未予重视。1 d前晨起后患者右眼视力明显下降,自觉以正中视野缺损为著,持续性,无眼痛,于当地医院眼科就诊。眼底照相检查,右眼视盘与黄斑间局部视网膜呈苍白"舌形",可见散在小片状视网膜出血,静脉血管纡曲,黄斑呈樱桃红斑(图1A);左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右眼睫状动脉于14 s开始充盈;上支16 s显影,其血流区域背景荧光弱于其他区域;左眼未见异常荧光。诊断:右眼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CILRAO)。当地医院予以改善微循环及球后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等治疗,患者症状仍加重;遂急诊转诊于我院,神经眼科门诊以"CILRAO"收住院。患者既往缺铁性贫血及子宫肌瘤病史10余年。个人史、婚姻史、家族史正常。月经史规律,量大。入院眼部检查:双侧眼睑结膜及四肢甲床稍苍白。右眼、左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为数指/眼前、20/20。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2、15 mm Hg(1 mm Hg=0.133 kPa)。右眼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右眼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横断面像可见黄斑拱形形态破坏、黄斑周围毛细血管扩张,鼻侧血流密度降低(图1B);视盘周围毛细血管扩张,颞侧局部毛细血管缺失(图1C)。右眼OCTA黄斑区B扫描像可见视网膜水肿明显,下方脉络膜血流信号降低(鼻侧为著)(图1D);视盘B扫描像可见局部视盘隆起,周围组织水肿,边界不清,以视盘颞侧为著(图1E)。右眼OCTA黄斑区脉络膜深层扫描,局部血流信号偏低(图2A);横断面定位图可见局部缺血,边界不清及静脉纡曲(图2B)。左眼眼前节、眼底、OCTA检查均未见异常。急查头颅CT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9×10 12个/L(参考值3.8~5.0×10 12个/L),血红蛋白80 g/L(参考值115~150 g/L),红细胞压积0.28 L/L(参考值0.35~0.45 L/L),红细胞平均体积70.9 fl(参考值82.0~100.0 fl),平均血红蛋白量20.4 pg(参考值27.0~34.0 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287.0%(参考值316.0%~354.0%),血小板393×10 9个/L(参考值125~350×10 9个/L),血小板压积0.34%(参考值0.11%~0.28%)。铁浓度2.2 μmol/L(参考值7.8~32.2 μmol/L),铁蛋白3.6 ng/ml(参考值11.0~306.8 ng/ml),叶酸9.24 nmol/L(参考值>14.93 nmol/L)。蛋白S活性39.6%(参考值63.5%~149.0%)。红细胞沉降率24 mm/h(参考值0~20 mm/h)。乙肝病毒抗原(+)。尿便常规、凝血系列、生物化学、C反应蛋白、梅毒螺旋体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蛋白C活性、抗凝血酶Ⅲ、抗心磷脂抗体免疫球蛋白(Ig)M及IgG、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甲状腺功能、抗链球菌"O"抗体、类风湿因子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子宫、附件超声检查,2个子宫壁低回声结节(较大者3.8 cm×3.6 cm),考虑子宫肌瘤。入院诊断:(1)CILRAO;(2)蛋白S活性减低;(3)缺铁性贫血;(4)子宫肌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对血清糖类抗原199、循环肿瘤细胞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对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循环肿瘤细胞(CT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肺癌晚期合并恶性胸腔积液(MPE)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顺铂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胸腔引流术,顺铂组胸内注射顺铂,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予培美曲塞静脉滴注。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个月采用B超检测患者胸腔积液情况,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CA199、CTC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的有效率[66.67%(20/30)]、生活质量改善率[70.00%(21/30)]均明显高于顺铂组[40.00%(12/30)、43.33%(1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286、4.344,均 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的血清CEA、CA199水平均明显下降(均 P<0.05);且联合组血清CEA[(22.26±5.13)ng/mL]、血清CA199[(20.12±4.35)U/mL]下降程度大于顺铂组[(31.64±6.46)ng/mL、(28.07±5.61)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228、3.134,均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顺铂组治疗后的血清CTC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286, 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期间,两组皮疹、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贫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MPE的近期疗效较优,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HOX2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在早期肺腺癌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SHOX2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对早期肺腺癌筛查及诊断的价值。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471例肺腺癌患者的mRNA测序数据及相应的413例甲基化数据分别计算两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分析正常肺组织与肿瘤组织的甲基化水平差异。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手术的54例早期肺腺癌及31例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肿瘤组织及正常肺组织(距肿瘤>5 cm)(称为:临床样本)SHOX2及RASSF1A甲基化状态,以任一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为两基因联合甲基化阳性。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基因甲基化阳性诊断早期肺腺癌的效能。筛选出石蜡样本中肿瘤细胞比例>80%的患者,对其肿瘤组织及正常肺组织进行mRNA高通量测序。分析两基因甲基化阳性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分析临床样本和TCGA数据库样本中两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基因集变异分析(GSVA)法分析两基因甲基化阳性临床肺腺癌样本和对应的甲基化阴性肺腺癌样本间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通路的差异。结果:在TCGA数据库中,SHOX2启动子区甲基化岛包含6个被测序的甲基化位点,其中位点cg04532033、cg01557547甲基化水平在肺腺癌组织中均高于正常肺组织(均 P<0.05);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岛包含11个被测序的甲基化位点,其中6个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在肺腺癌组织中均高于正常肺组织(均 P<0.05);与正常肺组织比较,SHOX2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在Ⅰ、Ⅱ期肺腺癌组织中升高(均 P<0.05);RASSF1A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肺腺癌各期中均处于较高水平(均 P<0.001)。在临床54例早期肺腺癌患者中,癌组织SHOX2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28例,RASSF1A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21例,两基因联合甲基化阳性40例;31例良性肺结节SHOX2、RASSF1A甲基化均为阴性。ROC曲线分析示,SHOX2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诊断早期肺腺癌的灵敏度高于RASSF1A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诊断(51.8%比38.9%),两基因联合甲基化阳性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单独以SHOX2或RASSF1A甲基化阳性诊断(0.870比0.759、0.694)。Ⅰ、Ⅱ期肺腺癌SHOX2及RASSF1A甲基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的循环阈值(Ct)均低于正常肺组织(均 P<0.05);与两基因甲基化均阴性患者相比,两基因联合甲基化阳性患者具有年龄更高、肿瘤长径更长、病理分期更晚的特点(均 P<0.05)。在临床Ⅰ~Ⅱ期肺腺癌样本中,SHOX2及RASSF1A启动子区甲基化qRT-PCR检测的Ct与其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 r=-0.43, P=0.003; r=-0.48, P=0.001);TCGA数据库Ⅰ~Ⅱ期肺腺癌样本中,SHOX2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其mRNA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 r=-0.23, P<0.001),RASSF1A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其mRNA相对表达量也有负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r=-0.05, P=0.310)。两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肺腺癌样本中与叶酸代谢及DNA稳定性相关的通路上调,与血管收缩、细胞生长分化等相关的通路的下调。 结论:SHOX2及RASSF1A启动子区甲基化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肺腺癌筛查、诊断的指标。两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异常可能影响多个肿瘤相关通路,促进早期肺腺癌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靶向髓源性抑制细胞的叶酸循环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究叶酸循环代谢对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免疫抑制作用的调控机制.方法·在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加入细胞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体外诱导MDS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MDSCs的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水平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水平.采用磁珠分选出小鼠脾脏CD8+T细胞并用Celltrace violet或CFSE标记,再与MDSCs共培养,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增殖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MDSCs中叶酸循环相关代谢酶的表达水平.采用叶酸循环代谢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 2(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dehydrogenase 2,MTHFD2)抑制剂DS18561882(DS18)和叶酸拮抗剂培美曲塞(Pemetrexed)处理MDSCs,并用流式分析检测MDSCs产生ROS和线粒体ROS的水平.将DS18或培美曲塞处理后的MDSCs与磁珠分选出来并用Celltrace violet或CFSE标记的CD8+T细胞共培养,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增殖情况.利用RNA测序(RNA-seq)检测DS18和培美曲塞处理后MDSCs在转录组水平的变化.建立小鼠结肠癌(mouse colon cancer cells,MC38)和Lewis 肺癌(Lewis lung carcinoma,LLC)皮下瘤模型.造模后第10天开始,采用Isotype抗体、抗CD8单抗(1 mg/kg,清除CD8+T细胞)、培美曲塞以及抗CD8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处理MC38荷瘤小鼠;利用Isotype抗体、抗Gr1单抗(1.25 mg/kg,清除MDSCs)、培美曲塞以及抗Gr1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处理MC38荷瘤小鼠;分别给予MC38和LLC荷瘤小鼠培美曲塞(50 mg/kg)、抗PD-1单克隆抗体(250 μg/kg)以及培美曲塞联用抗PD-1单克隆抗体治疗;第14天收集小鼠肿瘤组织,记录肿瘤大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结果·流式结果显示诱导后的骨髓细胞PD-L1的表达升高,ROS的产生也增加,且明显抑制CD8+T细胞的增殖.qPCR结果显示MDSCs中叶酸循环相关代谢酶MTHFD2等表达升高.给予DS18和培美曲塞处理MDSCs会影响MDSCs的累积,抑制MDSCs的ROS产生,并解除对CD8 T细胞的免疫抑制.RNA-seq结果表明2种叶酸循环抑制剂处理后,与MDSCs分化相关基因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8,S100a8)等下调,与MDSCs抑制功能相关基因如与ROS产生有关的基因细胞色素b-245β链(cytochrome b-245 beta chain,Cybb)等也有所下调.与对照组相比,培美曲塞处理组的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与培美曲塞处理组相比,抗CD8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处理组肿瘤进展加剧;与抗CD8单抗处理组相比,抗CD8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处理组肿瘤进展受到限制.清除MDSCs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然而在清除MDSCs的荷瘤小鼠中,培美曲塞的抗肿瘤作用显著低于培美曲塞单独处理的小鼠.与抗PD-1抗体单独治疗相比,培美曲塞联用抗PD-1抗体治疗组的肿瘤生长限制更为显著.结论·培美曲塞依赖CD8+T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并通过重编程MDSCs为抗肿瘤表型,进一步阻碍肿瘤生长.通过调控MDSCs叶酸循环阻断其免疫抑制能力,可增强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治疗肿瘤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