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后足关节镜下肌腹部分切除治疗 长屈肌腱撞击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全后足关节镜下肌腹部分切除术治疗 长屈肌腱撞击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接受全后足关节镜下的 长屈肌腱部分肌腹切除联合部分腱鞘清理治疗的27例(27足) 长屈肌腱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17足)、女10例(10足),年龄19~45(28.78±7.85)岁,右侧15例、左侧12例,病程6~41(18.33±7.74)个月。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情况及足踝部运动情况,末次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KAFS)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获一期愈合,未出现神经、血管及肌腱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8~41(25.37±9.07)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后侧疼痛完全消失,踝关节及 趾活动正常,疼痛VAS评分0分,AOFAS评分(98.15±2.38)分(优26例、良1例),KAFS评分(98.41±1.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全后足关节镜下肌腹部分切除术治疗 长屈肌腱撞击综合征,手术创伤小,功能恢复快,效果可靠,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影像学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是一类比较常见的运动损伤,通常是在反复发生急慢性损伤的基础上,造成踝关节的肌腱、韧带、关节软骨进行性损伤,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局部瘢痕组织形成、关节内游离体、骨质增生、骨赘形成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伴随过度的背屈和跖屈运动引起相邻组织的撞击、挤压、磨损,导致患者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体征。根据发生撞击综合征的部位和主要表现,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分为前方撞击、前外撞击、前内撞击、后方撞击和后内撞击。MRI是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主要检查方法,能清楚显示损伤发生的部位、类型、程度,以及合并存在的其他病理改变,同时还能进行鉴别诊断。本文从相关解剖结构、撞击发生机制、病理改变和影像学诊断要点等几个方面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进行系统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骨性后踝撞击综合征合并 长屈肌腱鞘炎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下距后三角骨切除联合清理 长屈肌(FHL)滑膜治疗骨性后踝撞击综合征(PAIS)合并FHL腱鞘炎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踝显微外科收治的14例PAIS合并FHL炎的患者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29~53岁,平均42.4岁。采用后踝俯卧位全踝关节镜下切除距后三角骨和巨大的距骨后外侧突,并松解、清理FHL。通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Maryland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活动度由术前跖屈19.2°±4.0°、背伸14.2°±2.9°改善为术后1年跖屈42.9°±2.7°、背伸24.5°±3.2°,AOFAS评分由术前的(42.1±4.2)分提高至术后1年的(91.6±2.7)分,Maryland评分由术前的(43.9±4.1)分提高至术后1年(91.9±3.5)分,VAS评分由术前的6(6,7)分降为术后1年的0(0,0)分,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全踝关节镜距后三角骨切除联合松解FHL治疗PAIS合并FHL腱鞘炎效果良好,创伤小,能同时解决FHL病理性炎症、PAIS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距下关节镜下切除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治疗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镜下切除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治疗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6年6月—2019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距下关节镜下治疗的12例13足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3~51(38±11)岁,左侧6足、右侧7足,5例伴有腓骨肌痉挛。12例患者均在距下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加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切除术,术后门诊定期随访,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者13足镜下均可见较大的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其中8足有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软骨损伤,12足有距跟前韧带损伤,5足有距跟骨间韧带损伤,4足有明显的关节滑膜炎表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1(17.46±6.28)个月。5例腓骨肌痉挛患者术后情况:3例腓骨肌痉挛消失;1例明显缓解,但长距离行走时仍可诱发,休息即可缓解,行腓骨短肌腱延长术后解除痉挛;1例未缓解,患者拒绝行肌腱延长术,针刺加药物治疗后疼痛较前减轻。术后随访期间复查影像学检查均显示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解除。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82.77±4.99)分和(1.62±1.33)分,与术前AOFAS评分(47.69±13.42)分、VAS评分(7.62±1.0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180、14.162, P值均<0.01)。 结论:距下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切除是治疗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距下关节融合治疗成人伴腓骨肌痉挛的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融合治疗成人伴有腓骨肌痉挛的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AATF)撞击综合征(AATFIS)的临床疗效。方法:系列病例报告。纳入2017年3月—2021年4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伴腓骨肌痉挛的AATFIS成年患者18例(18足),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2~56(42±11)岁。18例患者均行距下关节融合+跗骨窦清理+AATF切除术,其中7例伴腓骨短肌短缩患者同期行腓骨短肌腱延长术。术中模拟患肢负重状态,并与非负重状态交替,观察两种情况下距下关节旋转以及AATF与跟骨颈撞击情况。术后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改良Ashworth量表腓骨肌肌张力分级评估,并将末次随访观察数据与术前进行对比;同时,根据患者末次随访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8例患者均可见较大的AATF,其中软骨损伤13足、距跟前韧带损伤16足、距跟骨间韧带损伤7足,副关节面周围及跟骨颈部骨赘增生11足。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43(17.5±6.3)个月。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复查影像学资料均显示距下关节融合良好,无不融合病例。术后患者痉挛解除或缓解,足弓恢复良好,后足力线良好,前中足无明显外展。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84.6±6.2)分]高于术前[(33.8±6.7)分],VAS评分[1(0,2)分]较术前[7(7,8)分]降低,改良Ashworth量表腓骨肌肌张力分级(0级9例、1级9例)较术前(3级6例、4级12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7.65、 Z=3.78、 Z=3.84, P值均<0.05)。根据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定疗效,本组患者疗效优5例、良9例、可4例。 结论:距下关节融合是治疗成人伴有腓骨肌痉挛的AATFIS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后踝撞击综合征对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测量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的足底压力,分析后踝撞击综合征与足底压力分布的相关性,从而为业余马拉松爱好者提供有益指导.方法 纳入35例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其中18例MRI显示双足正常,17例MRI显示单足或双足存在后踝撞击综合征.采用芯康Footscan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进行测试,静态站立测试时,分为正常组、单足后踝撞击组、双足后踝撞击组.裸足行走时,分为正常组、双足后踝撞击组、单足后踝撞击组、单足代偿组.静态站立测试双足X轴重心偏移值,裸足行走时测量第1跖骨区域峰值压强和足弓内侧步态周期停止时间.结果 静态站立测试时,双足后踝撞击组X轴重心偏移值明显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足后踝撞击组与双足后踝撞击组、正常组X轴重心偏移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足行走测试时,组间第1跖骨区域峰值压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足代偿组峰值压强明显大于正常组、单足后踝撞击组及双足后踝撞击组.裸足行走测试时,单足后踝撞击组足弓内侧步态周期停止时间明显短于单足代偿组、双足后踝撞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踝撞击综合征对足底压力的分布存在影响,进而可能加剧足踝关节损伤.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分析有助于了解业余马拉松跑步运动员的足踝关节损伤情况,帮助其规范训练并指导踝关节保护,从而降低踝关节损伤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苏红舒筋方熏洗联合理筋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40例
编辑人员丨2023/8/12
急性踝关节扭伤(AAS)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好发于运动爱好者.若早期失治或治疗不当,则致踝关节永久性不稳和习惯性扭伤,日久演变为慢性关节损伤病变,出现踝撞击综合征、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西医治疗AAS多以患踝冰敷、患肢制动、加压包扎、非甾体抗炎药以及康复理疗等为主,若伴有踝关节周围的骨折或韧带、肌腱完全断裂者,则需手术治疗[2].西医综合治疗AAS患者,虽然疗效尚可,但治疗周期较长,踝关节功能恢复慢,且留下后遗症者较多.中药熏洗、外敷、推拿、理筋等中医外治法,标本兼治,疗效确切,被广泛用于AAS患者的治疗[3].笔者采用自拟苏红舒筋方熏洗联合理筋手法治疗AAS患者40例,收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循证护理对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关节镜下治疗的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86例,通过抽签方式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AOF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提高了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促进了患者足-后踝功能的恢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军事训练伤致前踝撞击综合征67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前踝撞击综合征是军事训练中最常见的踝关节疼痛原因之一﹝1﹞,多由于初次受伤后诊断及治疗不及时,导致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从而踝关节反复扭伤,最终导致踝关节滑膜增生或前踝骨质增生并造成前踝撞击,严重影响正常训练. 在基层部队中普遍对踝关节无骨折损伤重视不够,直到严重到一定程度才会到我院就诊,因此有必要对军事训练导致的前踝撞击发生原因、预期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为基层部队踝关节训练伤防治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锁定钢板植骨内固定术与传统术式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植骨内固定术与传统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以我院骨科收治的64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同时记录两组术前、出院时及术后6月的B?hler角、Gissame角、跟骨宽度,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估其关节疼痛、关节稳定性、活动受限.并统计随访期间两组骨折畸形愈合、足弓塌陷、腓骨下端撞击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结果:对照组优良率62.5%,明显低于观察组75.0%;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时、术后6个月,两组B?hler角、Gissame角明显高于术前,跟骨宽度明显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各指标优于出院时,且观察组不同时间点,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出院时对照组AOFAS(73.5±7.6)分,明显低于观察组(85.6±6.8)分,且关节疼痛、稳定性、活动受限评分均低于观察组;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9.37%,与观察组3.12%无显著差异.结论:锁定钢板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疗效较好,明显优于普通钢板内固定术,加快骨折愈合,保证骨折关节面完整,避免术后足弓塌陷等不良反应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