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苯硼酸为载体的前药及其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OS是机体重要的信号分子,对机体的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在癌症、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组织出现了ROS异常升高的现象.这一现象为治疗以上相关疾病提供了靶点,ROS型敏感型前药应运而生,近年来将苯硼酸基团作为载体引入原药中设计ROS敏感型前药成为基于ROS开发新药的有效途径.本文作者对近年来开发出含苯硼酸结构的前药的设计思路及药效进行综述,所涉及的药物包括传统的化疗药物,生物小分子以及光动力疗法的光敏剂.以上药物均有良好的疗效,但此类前药也面临一些问题.本文作者探讨了这类前药连接臂的选择、合成方法以及释放效果等相关问题.希望为设计更好更合理含苯硼酸结构的前药和提出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蛋白酶体抑制剂同类药物转换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PI)硼替佐米同类药物转换为伊沙佐米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初治MM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转换组(23例)和硼替佐米组(40例),两组均以含硼替佐米的方案为一线治疗方案,转换组患者因不耐受硼替佐米不良反应转换为伊沙佐米,硼替佐米组患者未进行药物转换。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无进展生存(PFS)的差异。结果:转换组患者进行同类药物转换前总有效率(ORR)为95.7%(22/23),≥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为52.2%(12/23);转换后ORR为95.7%(22/23),≥VGPR率为82.6%(19/23);硼替佐米组ORR为90.0%(36/40),≥VGPR率为72.5%(29/40),两组患者ORR及≥VGPR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64, P=0.424; χ2=0.82, P=0.364)。转换组接受PI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9个,中位PFS时间未达到;硼替佐米组接受PI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7.5个,中位PFS时间为30.0个月(95% CI 19.1~40.9个月),两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75)。硼替佐米组中,12例因不良反应停用硼替佐米,其中位PFS时间20.0个月(95% CI 12.6~27.4个月),转换组与硼替佐米组停用PI患者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3)。转换组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21例(21/23,91.3%),≥3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0%(3/23);硼替佐米组发生周围神经病变22例(22/40,55.0%),≥3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5%(5/40)。 结论:对于初治MM患者,硼替佐米转换为伊沙佐米能提高缓解深度,减少因停用PI导致的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沙利度胺联合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治疗症状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疾病,对于有症状或治疗指征的WM患者,国际WM工作组仍首先推荐患者进入设计严谨的临床试验。目前治疗WM的有效药物包括烷化剂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核苷酸类似物氟达拉滨、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伊布替尼等 [1,2]。对于我国WM患者,能规范应用含利妥昔单抗或硼替佐米方案治疗的比例并不高。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成功应用于治疗包括WM在内的多种肿瘤,并显示出良好疗效 [3,4,5,6,7],而沙利度胺价格便宜,易于被我国患者接受,故我们在2015年设计本研究探讨沙利度胺联合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治疗症状性WM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通量体外药敏实验在晚期胃癌个体化用药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高通量体外药敏实验(HDS)评估晚期胃癌对不同治疗药物的抑制率,筛选其敏感的药物,制定、优化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获取16例晚期胃癌患者的胃癌细胞,通过HDS技术检测原代胃癌细胞中所有可能对胃癌有效的抗癌药物的单药浓度梯度及其组合的高通量体外药敏测试,并根据药敏结果指导临床用药,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大部分原代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呈泛耐药性,尤其是含奥沙利铂在内的化疗方案在体外药敏试验中表现出较差的肿瘤抑制率。相反,硼替佐米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紫杉类药物/方案显示出略高于铂类的肿瘤抑制率。16例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37.5%,疾病控制率(DCR)为75%。结论:晚期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呈现广泛耐药性,HDS检测在胃癌化疗药物的筛选需要进一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维奈克拉治疗复发/难治性t(11;14)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第二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和伊沙佐米)、新的免疫调节药物(泊马度胺)和单克隆抗体(达雷妥尤单抗)等药物的出现,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总生存率在过去的10年中有所改善。但尽管MM的治疗在进步,复发/难治性MM(RRMM)的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需要开发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MM中肿瘤细胞存活的一个标志是抗凋亡蛋白的过表达,包括BCL-2、BCL-XL、BCL-W和骨髓白血病细胞序列-1(MCL-1)等。维奈克拉是一种抗凋亡蛋白BCL-2的抑制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药物,特别是对含有t(11;14)的患者。约20%的MM患者患有t(11;14),这导致了BCL-2的过表达,以往研究表明维奈克拉在这些患者中具有强大的单药活性。为了探究t(11;14)患者基于维奈克拉方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0例均有t(11;14)RRMM患者基于维奈克拉方案治疗的临床数据,主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RR)。在使用维奈克拉之前,10例患者平均接受过6线治疗,均对硼替佐米耐药。在9例可评估反应的患者中,ORR 为78%(9 例患者中的7 例)。1 例获得完全缓解(CR),1 例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4例获得部分缓解(PR),还有1例获得了治疗最小缓解(MR)。1例伴随心肌淀粉样变性的患者获得了器官缓解,N末端B型利钠肽原下降了45%。6例患者在最近的随访中存活,中位随访时间为5个月(范围3.1~13.5个月),6个月总生存率为77%,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28%。死亡原因为3例MM复发和1例因侵袭性曲霉菌病(在疾病进展的情况下)引起的脓毒性休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非血液学毒性包括疲劳、体重减轻、食欲减退和胃肠道毒性(恶心、腹泻和腹部绞痛)。10例患者中的4例因血液学毒性而需要输血红细胞或血小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含伊沙佐米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和生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20年来,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PI)硼替佐米及免疫调节剂(IMiD)来那度胺等药物的广泛使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显著改善,再加上持续治疗的整体管理模式,MM逐渐演变成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肿瘤 [ 1] 。由于MM仍不可治愈,长期用药的方便性和安全性仍是治疗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 [ 2]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发性骨髓瘤达雷妥尤单抗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含达雷妥尤单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PFS)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接受含达雷妥尤单抗方案治疗的21例MM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达雷妥尤单抗(16 mg/kg静脉滴注)联合其他药物治疗,28 d为1个周期,直至疾病进展。21例中,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6例,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7例,初治时VRD(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治疗效果差而采用达雷妥尤单抗二线治疗8例(达雷妥尤单抗二线治疗组)。总结患者达雷妥尤单抗治疗2个周期后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全组及NDMM、RRMM患者PFS,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将疾病不同状态及性别、年龄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MM患者PFS的因素。结果:21例患者中位年龄[ M( Q1, Q3)]62岁(55岁,68岁);男性17例,女性4例。达雷妥尤单抗治疗2个周期后,全组总缓解率(ORR)为85.7%(18/21),其中,2例(9.5%)达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3例(14.3%)达完全缓解(CR),9例(42.9%)达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4例(19.0%)达部分缓解(PR), 2例(9.5%)疾病稳定,1例(4.8%)疾病进展。达雷妥尤单抗治疗2个周期后,6例NDMM患者均缓解,其中2例达sCR,1例达CR,3例达VGPR;7例RRMM患者中4例缓解,其中1例达CR,3例达PR;8例达雷妥尤单抗二线治疗患者均缓解,其中1例达CR,6例达VGPR,1例达PR;3组间O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0),NDMM与达雷妥尤单抗二线治疗患者间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45),NDMM患者ORR高于RRM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9)。中位随访时间为15.4个月(95% CI:13.7~17.1个月)。全组中位PFS时间为10.6个月(95% CI:7.3~15.5个月);NDMM患者中位PFS时间未达到,RRMM患者中位PFS时间为14.6个月(95% CI:2.1~27.2个月),达雷妥尤单抗二线治疗患者的中位PFS时间为9.6个月(95% CI:9.5~9.7个月),3组间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8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为MM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 HR=1.12,95% CI:1.03~1.21, P=0.009)。 结论:达雷妥尤单抗治疗MM有较好的效果,可作为NDMM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可提高既往VRD方案治疗效果不佳MM患者的缓解率,也可能改善RRMM患者预后。年龄高可能为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MM患者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诱发MAS样病变并引起SIADH 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是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一线治疗药物。文献报道,硼替佐米诱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15%~40%,其原因尚不明确 [1]。本文报道了本中心3例MM患者应用含硼替佐米方案化疗后出现低钠血症伴高热、IL-1β和IL-6炎症因子升高、铁蛋白显著升高及多系统损害。这些表现不完全符合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的典型表现,我们称其为"MAS样病变"。1例患者应用依托泊苷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本文旨在提示应用硼替佐米化疗期间应严密监测血清钠水平,持续发热的患者需警惕是否诱发了MAS样病变及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硼中子俘获疗法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其原理是通过给患者注射对肿瘤细胞具有很强亲和力的含硼药物,再实施中子照射,中子被硼俘获,产生高杀伤力的α粒子和Li离子,精准杀死肿瘤细胞。迄今为止,BNCT已在多种肿瘤上进行临床研究,包括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脑膜瘤、头颈癌、肉瘤、皮肤恶性肿瘤、恶性黑色素瘤、复发性癌等,随着世界各地不断地建设BNCT的治疗中心,这一新技术将迅速且全面地推广。本文拟对BNCT在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伊沙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以伊沙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临床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邹城市人民医院接受≥2个疗程以伊沙佐米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的RRMM患者21例,其中既往接受过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患者15例,接受过含来那度胺方案治疗患者10例,接受过含以上两种药物方案治疗患者6例。采用伊沙佐米(4 mg,口服,第1、8、15天)联合其他药物(地塞米松、环磷酰胺或来那度胺)的两药或三药方案治疗。治疗第2、4个周期后评估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21例RRMM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评估总反应率(ORR)为38.09%(8/21),其中部分缓解(PR)6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例;4个周期后ORR为57.14%(12/21),其中PR 7例、VGPR 4例、完全缓解(CR)1例。以伊沙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1%(5/21),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及贫血,其他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乏力、低钾血症等,周围神经不良反应均为2级及以下。结论:以伊沙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对RRMM治疗有效,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