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MJD3在顺铂致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纤维化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含十字形结构域蛋白3(JMJD3)在顺铂致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健康C57BL/6雄性小鼠48只,8~10周龄,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2):对照组(CON组)、对照+ JMJD3抑制剂组(CON-A组)、顺铂组(CIS组)和顺铂+ JMJD3抑制剂组(CIS-A组)。CIS组和CIS-A组分别于第1和14天时腹腔注射顺铂15 mg/kg,制备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纤维化模型;第4天时分别腹腔注射JMJD3抑制剂GSKJ4 10 mg/kg和等容量PBS,间隔3 d注射1次,共注射6次。CON组和CON-A组分别在相应时点腹腔注射等容量PBS和GSKJ4 10 mg/kg。每组取6只小鼠,于第1次注射顺铂后第3天,采集眼眶血检测血清Cr和BUN的浓度,然后处死取肾组织,行HE和PAS染色,光镜下进行观察并行肾损伤评分。第1次注射顺铂后第28天处死6只小鼠,取肾组织,行天狼星红和Masson染色,测定肾纤维化面积;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行F4/80 +细胞和CD3 +细胞计数,RT-PCR法检测IL-6、TNF-α、趋化因子CXC配体16(CXCL1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与CON组比较,CIS组血清BUN、Cr浓度和肾损伤评分升高,肾纤维化面积增加,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表达上调,CD3 +细胞和F4/80 +细胞计数升高,IL-6、CXCL16、TNF-α、MCP-1的mRNA表达上调( P<0.05) ,CON-A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ON-A组比较,CIS-A组BUN、Cr浓度和肾小管评分升高,肾纤维化面积增加,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表达上调,CD3 +细胞和F4/80 +细胞计数升高,IL-6、CXCL16、TNF-α、MCP-1的mRNA表达上调( P<0.05) ;与CIS组比较,CIS-A组血清BUN、Cr浓度和肾损伤评分降低,肾纤维化面积减少,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表达下调,CD3 +细胞和F4/80 +细胞计数降低,IL-6、CXCL16、TNF-α、MCP-1的mRNA表达下调( P<0.05)。 结论:JMJD3参与了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纤维化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含有Jumonji结构域的蛋白质2D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含有Jumonji结构域的蛋白质2D(JMJD2D)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133例胃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3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JMJD2D的表达,应用SPSS-22统计软件分析其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JMJD2D蛋白表达及其他病理参数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胃癌组织中JMJD2D的高表达率为75.9%(101/13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高表达率2.3%,3/133, χ2=64.821,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JMJD2D高表达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 χ2=22.163, P<0.01)、肿瘤分化程度( χ2=7.022, P<0.05)、浸润深度( χ2=5.061, P<0.05)、淋巴结转移状态( χ2=14.123, P<0.01)、临床TNM分期( χ2=23.194, P<0.01)显著相关,而与患者性别、肿瘤诊断时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相关( χ2=0.072、1.451、2.562、1.383, P值均>0.05)。普兰-迈耶(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JMJD2D高表达的胃癌患者与正常/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4个月和65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JMJD2D高表达是胃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危险比( HR)=2.38, P<0.01]。 结论:JMJD2D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胃癌进展及患者预后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含十字形结构域蛋白-3和核因子-κB高表达与肝细胞癌不良进展和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含十字形结构域蛋白-3(JMJD3)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水平的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与多个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25例新鲜肝细胞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JMJD3和NF-κB信使RNA(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2例肝细胞癌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JMJD3和NF-κB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上述蛋白的相关性,采用生存分析法(Kaplan-Meier)法来评估JMJD3和NF-κB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JMJD3和NF-κB蛋白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参数与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结果:JMJD3和NF-κB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 t=-15.130、-15.03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细胞癌组织中JMJD3阳性率[87.25%(89/102)]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57.84%(59/102), χ2=22.153,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细胞癌组织中NF-κB阳性率[83.33%(85/102)]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29.41%(30/102), χ2=55.664,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MJD3和NF-κB表达与甲胎蛋白水平、分化程度、有无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明显相关( P<0.05),NF-κB与结节数目明显相关( χ2=5.133,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MJD3蛋白高表达者的生存期高于低表达者( χ2=40.568,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F-κB蛋白高表达者的生存期低于低表达者( χ2=48.803,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JMJD3与NF-κB呈正相关( r=0.627, P<0.05)。 结论:JMJD3和NF-κB在肝细胞癌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及无病生存期明显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破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含Jumonji结构域蛋白3(JMJD3)在炎症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牙周炎调控的潜在机制。方法:分析2022年发表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牙周组织单细胞测序的结果,并收集2021年6至12月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和口腔颌面外科牙周手术和拔牙术中获取的健康及牙周炎患者的牙龈样本各9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构建小鼠牙周炎模型,实验分组为:健康对照+生理盐水组、丝线结扎+生理盐水组、丝线结扎+GSK-J4(JMJD3抑制剂)组。体外使用牙龈卟啉单胞菌(Pg)来源的脂多糖(LPS)(Pg-LPS)模拟牙周炎症微环境,并使用靶向Jmjd3的小干扰RNA(siRNA)、GSK-J4分别处理巨噬细胞。siRNA转染实验分组为:阴性对照序列转染(NC)组、siRNA-Jmjd3组、NC+LPS组、siRNA-Jmjd3+LPS组。抑制剂实验分组为:二甲基亚砜(DMSO)组、GSK-J4组、DMSO+LPS组、GSK-J4+LPS组。使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探索JMJD3在体内、体外环境下对巨噬细胞极化及牙周炎症的影响。结果: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的JMJD3表达(1.97±0.91)显著高于健康牙龈组织(1.00±0.33)( t=2.45, P=0.048)。体外实验RT-qPCR结果显示,siRNA敲低JMJD3或使用GSK-J4抑制JMJD3均可促进炎症环境下巨噬细胞的M1极化,抑制M2极化:NC+LPS组精氨酸酶Ⅰ(Arg1)的表达(0.90±0.06)显著高于siRNA-Jmjd3+LPS组(0.61±0.11)( P<0.01);NC+LPS组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分别为8.50±0.16、5.56±0.20、3.44±0.16)均显著低于siRNA-Jmjd3+LPS组(分别为14.63±0.48、8.55±0.10、11.72±0.58)(均 P<0.01)。DMSO+LPS组Arg1、类几丁质酶3样分子(Ym1)、Il-10的表达(分别为0.82±0.01、0.35±0.16、1.47±0.11)均显著高于GSK-J4+LPS组(分别为0.55±0.03、0.22±0.21、0.51±0.11)(均 P<0.01);DMSO+LPS组Il-6、Il-1β、Tnf-α的表达(分别为2.03±0.13、3.63±0.14和4.06±0.03)均显著低于GSK-J4+LPS组(分别为2.69±0.16、15.04±1.15、4.36±0.10)(均 P<0.01)。体内实验结果发现,抑制JMJD3加剧了小鼠实验性牙周炎的骨丧失,增加了小鼠炎症牙周组织中巨噬细胞的M1极化,降低了M2极化。丝线结扎+生理盐水组的颊侧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CEJ-ABC)、腭侧CEJ-ABC及M1/M2型巨噬细胞比值[分别为(0.26±0.03)、(0.24±0.01)mm和0.35±0.10]均显著低于丝线结扎+GSK-J4组[分别为(0.34±0.04)、(0.30±0.05)mm和2.50±0.58]( t=3.65, P=0.006; t=2.67, P=0.049; t=7.31, P=0.004)。 结论:单细胞测序及体内外实验验证JMJD3在牙周炎牙周组织中表达上调,JMJD3可能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牙周炎的牙槽骨破坏,从而在牙周炎症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JMJD3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含Jumonji结构域的蛋白3(Jumonji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D3,JMJD3)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肠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对照(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及NEC患儿手术中切除的回肠组织进行RNA测序,筛选出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组蛋白甲基化修饰酶相关基因聚类分析,筛选出目的基因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6B[lysine(K)-specific demethylase 6B,KDM6B],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JMJD3以及其底物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三甲基化(trimethylation of histone H3 at lysine 27,H3K27me3)在肠道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组间比较根据数据分布特点采用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RNA测序筛查出1 481条差异基因,其中643条基因上调,838条基因下调。筛查NEC肠道组织中30种组蛋白甲基化修饰酶的表达情况,其中KDM6B在NEC样本中差异表达最显著[Log 2(fold change)=0.769 104, P=0.009 009]。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KDM6B在NEC肠道组织中高表达( P<0.05);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JMJD3蛋白水平在NEC肠道组织中明显增高,H3K27me3蛋白水平在NEC肠道组织中降低。 结论:在NEC肠道组织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高表达,H3K27me3低表达。JMJD3可能通过降低H3K27me3的表达水平调控NEC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JMJD3在小鼠药物相关性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在小鼠药物相关性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24只,8~10周龄,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6):对照组(C组)、AKI组、JMJD3抑制剂GSKJ4对照组(GSKJ4组)和GSKJ4-AKI组。腹腔注射叶酸250 mg/kg制备药物性相关AKI模型。GSKJ4-AKI组于AKI建模前1 h、GSKJ4组于相应时点,腹腔注射GSKJ4 20 mg/kg。AKI建模后72 h时,取血液标本,测定血清BUN和Cr浓度;随后处死小鼠,取肾组织,并采用HE与PAS染色法,检测肾组织病理学形态,进行肾小管损伤评分;采用TUNEL法检测肾组织凋亡细胞数,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JMJD3、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JMJD3、髓过氧化物酶(MPO)、F4/80、CD3的阳性细胞数及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RT-PCR法检测IL-1β、IL-6、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AKI组血清BUN和Cr浓度、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肾组织JMJD3、MPO、F4/80和CD3的阳性细胞数增多,凋亡细胞数增多,Bax、cleaved caspase-3、JMJD3、IL-1β mRNA、TNF-α mRNA、IL-6 mRNA和MCP-1 mRNA表达上调( P<0.05),GSKJ4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AKI组比较,GSKJ4-AKI组血清BUN和Cr浓度、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肾组织JMJD3、MPO、F4/80和CD3的阳性细胞数减少,凋亡细胞数减少,Bax、cleaved caspase-3、JMJD3、IL-1β mRNA、TNF-α mRNA、IL-6 mRNA和MCP-1 mRNA表达下调( P<0.05)。 结论:小鼠药物相关性AKI的发生机制可能与JMJD3表达上调,进而诱导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GSK-J4通过抑制STAT3磷酸化对HepG2肝癌细胞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GSK-J4通过抑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含Jumonji结构域蛋白3(Jumonji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 Jmjd3) 并上调H3K27me3的表达影响HepG2肝癌细胞凋亡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正常肝细胞L02及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细胞株HepG2、 SMMC7721,RT-PCR检测Jmjd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Jmjd3、H3K27me3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GSK-J4(0、10、30、50 μmol /mL) 处理HepG2后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力;Western blot检测Jmjd3、H3K27me3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 相关标记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 ) 、波形蛋白(Vimentin) 以及p-STAT3、STAT3蛋白表达.结果 与L02比,Jmjd3高表达,H3K27me3低表达于HepG2、SMMC7721肝癌细胞株(P<0. 05);GSK-J4抑制HepG2增殖(P<0. 05);GSK-J4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提高,细胞侵袭能力减弱(P<0. 05);GSK-J4处理HepG2后Jmjd3水平降低,H3K27me3水平增高,Bcl2水平降低,Bax、Caspase3水平增高,E-cadherin表达增高,Vimentin水平降低(P<0. 05);p-STAT3表达下调(P<0. 01) .结论 GSK-J4通过抑制Jmjd3并上调H3K27me3表达而诱导HepG2发生凋亡并减弱侵袭,其可能与抑制EMT形成和STAT3的磷酸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Wnt3a信号通路通过JMJD6的表观遗传修饰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Wnt3a通过Jumonji C结构域6(Jumonji C domain 6,JMJD6)的表观遗传修饰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4组:Sham组,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组,CCI+阴性慢病毒表达载体(LV-NC)组;CCI+慢病毒过表达载体(LV-JMJD6)组.构建SD大鼠坐骨神经CCI模型和JMJD6慢病毒表达载体.CCI术后第3天通过鞘内导管给药,按照分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含慢病毒的试剂(病毒滴度1×108 TU/mL)各20μL.监测大鼠的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并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脊髓水平Wnt3a及NR2B蛋白的表达变化,免疫共沉淀检测JMJD6与Wnt3a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相互作用.结果:与Sham组相比,CCI术后各组大鼠的PWMT明显降低和PWTL明显缩短(P<0.O5).与CCI组和CCI+LV-NC组相比,CCI+LV-JMJD6组的PWMT在术后第10和14天明显升高,PWTL在术后第14天明显延长(P<0.05).CCI术后第14天,CCI组及CCI+LV-NC组Wnt3a和NR2B蛋白表达水平较Sham组明显升高,鞘内注射慢病毒载体后,CCI+LV-JMJD6组的Wnt3a和NR2B蛋白表达水平较CCI+LV-NC组降低(P<0.05).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Wnt3a与JMJD6之间无直接相互作用.结论:Wnt3a参与调节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作用可能与JMJD6的表观遗传修饰相关,两者可能通过间接相互作用进行调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在巨噬细胞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含Jumonji结构域蛋白3(JMJD3)在巨噬细胞中的作用,希冀能为与巨噬细胞有关的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 对有关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在巨噬细胞中的作用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分析.结果 巨噬细胞在维持组织内环境稳定、宿主反应、清除病原体及凋亡细胞、组织损伤与修复等有重要作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来调节巨噬细胞的2个极端M1和M2型的平衡,其在受到不同细胞外刺激时对M2型巨噬细胞极化产生的作用也不同;JMJD3在巨噬细胞介导的不同免疫性疾病及创伤修复中既能促进炎症反应,同时也能极化M2型巨噬细胞从而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在临床不同的疾病中JMJD3表达会出现差异,其低表达或者高表达都可能参与了不同疾病的发生.结论 表观遗传修饰酶JMJD3与巨噬细胞极化和炎症基因的表达有密切关系,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更深入进行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组织差异蛋白的定量分析:基于iTRAQ技术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脏组织中筛选差异蛋白,寻找关键的作用靶点.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脏组织,通过HE染色病理切片筛选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样本(NASH组)3例和正常对照样本3例.提取NASH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肝脏蛋白,使用iTRAQ试剂对多肽进行标记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用蛋白质鉴定软件Mascot2.3.02比对UniProt蛋白数据库搜索鉴定,应用GO数据库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注释和富集,应用KEGG数据库进行差异蛋白质涉及信号通路富集.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对应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NASH组和对照组相比,以差异倍数(>1.2或<0.8)且P<0.05为阈值质谱分析鉴定到648个显著差异蛋白,其中表达量上调的蛋白有246种,下调的蛋白有402种.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小分子代谢、有机酸代谢、含氧酸代谢等生物学过程,在代谢途径、补体凝血级联、核糖体等KEGG通路上富集.荧光定量PCR对差异倍数(>2.0或<0.5)且P<0.05的25个显著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筛选,共有6个蛋白与蛋白组学的结果趋势一致,包括5个下调蛋白:Jumonji蛋白(JARID2)、莱伯西林样蛋白(LCA5L)、突触素1(SYN1)及胶原α-1(XIII)链(COL13A1)、FYVE,RhoGEF和PH结构域蛋白5(FGD5),以及1个上调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Mu 4(GSTM4).结论 iTRA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在NASH肝脏组织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648个,其中JARID2、SYN1、COL13A1、FGD5、GSTM4可能是NASH的关键靶向蛋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