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老年人自我报告听力障碍与躯体功能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我国老年人自我报告听力障碍与躯体功能现状,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5月选择我国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南地区共8个省/直辖市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和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进行调查,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人躯体功能受损与自我报告听力障碍两者间的关系。本研究共收集问卷5 996份,其中有效问卷5 82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1%。结果:5 822名老年人中,869名(14.9%,869/5 822)老年人自我报告听力障碍。5 822名老年人SPPB总分为(5.89±4.26)分,其中,2 899名(49.8%)老年人为低躯体功能,1 454名(25.0%)老年人为中等躯体功能,1 469名(25.2%)老年人为高躯体功能。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报告听力障碍老年人发生低躯体功能( OR=2.214, P<0.05)和中等躯体功能( OR=1.432, P<0.05)的风险较高;除此之外,认知功能障碍、女性、高龄、BMI过低、家庭月收入较低、患有3种及以上慢性病也是低躯体功能和中等躯体功能的共同风险因素( P<0.05);而教育程度较低、未在婚状态、居住在农村以及不规律运动是低躯体功能的特异性风险因素( P<0.05)。 结论:本研究中老年人躯体功能较差,且自我报告听力障碍老年人发生低躯体功能的风险较高。应重视老年人的听力筛查,对于自我报告听力障碍的老年人要鼓励其多与人沟通,减轻社交孤独感,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参与运动,从而维持和改善其躯体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听觉障碍之创新研究方向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探讨了老年听觉障碍的创新研究方向,强调了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老年听力损失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文章探讨了建立我国自己的老年听觉障碍流行病学数据和预警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临床特征分型诊断、年龄相关听力损失大动物模型、规范化治疗方案、心理治疗和言语康复技术以及数字化诊疗体系等需要迫切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旨在通过梳理相关技术创新,提高老年听力障碍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效果,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猪链球菌感染的化脓性脑膜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1例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为老年男性,长期从事养猪工作,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结合头颅磁共振成像、脑脊液检查结果考虑为猪链球菌2型导致的化脓性脑膜炎。经青霉素抗感染、地塞米松抑制免疫反应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发病3周左右出现听力减退,经6个月随访,仍遗留严重听力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积极心理辅助认知行为干预在老年听力障碍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辅助认知行为干预在老年听力障碍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听力障碍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辅助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心理弹性、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情绪、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及老年听力障碍量表(HHIE)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积极心理辅助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减轻老年听力障碍围术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心理适应性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老年科住院患者肌少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入选我院老年科住院患者180例,年龄(80.3±6.7)岁。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肌少症的诊断标准分为肌少症组80例(44.4%)和非肌少症组100例(55.6%),对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分析两组患者共病、躯体功能、营养、认知、心理、老年综合征、用药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结果:肌少症组患者共病指数为(2.6±1.7)、疾病累计评分(11.3±4.1)分,高于非肌少症组(2.1±1.1)和(7.9±1.8)分(均 P<0.05);微营养评分(11.2±4.1)分和简易认知评分(2.3±1.0)分均低于非肌少症组(12.8±2.1)分和(4.4±0.9)分( P<0.05);握力(21.2±5.8)kg比(27.6±6.72)kg、5次起坐时间(31.4±15.3)s比(13.2±4.0)s、3 m起立—行走时间(24.2±9.5)s比(12.0±2.9)s、步速(0.6±0.3)m/s比(0.9±0.3)m/s、简易躯体能力评定(6.1±1.9)分比(9.8±1.3)分(均 P<0.01)。肌少症组患者老年综合征如尿失禁、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失眠、口腔问题、慢性疼痛、焦虑、抑郁、跌倒发生率均高于非肌少症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步速、老年综合征数量是肌少症影响因素( OR值分别为1.401、1.286、3.654,均 P<0.05)。 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肌少症发生率高,老年综合评估可全面的了解肌少症患者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老年人躯体功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我国老年人躯体功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4月选取来自全国8个省/直辖市的2 872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和简易体能状况量表对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人躯体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2 872名老年人简易体能状况量表得分为(5.38±4.37)分,76.8%(2 207/2 872)的老年人存在躯体功能受损。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居住地类别、是否规律运动、自我报告听力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人躯体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我国老年人的躯体功能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女性、高龄、体重指数过低、居住在农村、不规律运动、存在听力障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群,针对性地开展早期干预,以改善老年人的躯体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0年我国社区老年人听力损失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我国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听力损失状况,比较主观报告听力下降与客观听力测量之间的差异。方法:调查对象来自老年期重点疾病预防和干预项目,该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在辽宁、河南和广东三省12个县区完成对10 347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耳镜检查、纯音测听和问卷调查。客观听力损失评估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主观报告听力下降通过询问调查对象是否存在听力不好来获取。不同特征老年人听力损失现患率的差异检验采用 χ2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影响听力损失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2020年我国辽宁、河南和广东三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听力损失现患率为69.8%(95% CI:68.9%~70.7%),男高于女,随年龄增加而逐步上升。轻度听力损失现患率为47.2%,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现患率分别为18.0%、3.6%和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听力损失正相关的因素有:增龄、男性、居住在农村以及从事体力劳动,而受教育程度与听力损失呈负相关。在7223例客观测量存在轻度及以上听力损失的人群中,5106例(70.7%)主观报告听力良好,并且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有配偶以及听力严重程度越轻的其误报听力良好率越高(均 P<0.05)。 结论:我国社区老年人群听力损失较为普遍,并且自我主观评估与客观测量偏差大,应加强老年人群听力损失的筛查以及综合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社区老年人群听力损失与认知功能下降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人群听力损失与认知功能下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纯音测听、老年听力障碍量表、简明智力状态量表、焦虑和抑郁量表等工具,针对北京市某社区492例60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调查。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听力损失程度和焦虑抑郁量表得分等因素作为自变量,简明智力状态量表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听力损失程度等因素设为自变量,焦虑抑郁量表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492例受试者中,以较好耳为准,418例(85.0%)存在听力损失,160例(32.5%)听阈超过40 dB HL,存在残疾性听力损失。年龄(β=-0.33, P<0.01)、性别(β=0.09, P=0.04)、文化程度(β=0.31, P<0.01)、听力损失程度(β=-0.11, P=0.02)和婚姻状态(β=0.56, P=0.02)等因素与认知功能下降显著相关。性别(β=-0.17, P<0.01)和听力损失程度(β=0.08, P=0.02)与焦虑指标存在相关性,性别(β=-0.84, P=0.02)和听力损失程度(β=0.04, P=0.01)与抑郁指标存在相关性。 结论:社区老年人群的听力损失与认知功能下降和焦虑抑郁指标均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运动认知风险综合征检出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运动认知风险综合征(MCR)的检出情况,并探讨其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患者共计561例,采集一般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老年抑郁量表、4 m步行测试、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orse跌倒评估量表等资料。根据运动认知风险综合征诊断标准筛选出MCR患者,并对70岁以下、70岁及以上两个年龄段分别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70岁组中MCR 7例(2.9%),年龄≥70岁组中MCR 34例(10.7%)。在年龄<70岁人群中,MCR患者听力障碍抱怨的占比、GDS-15得分明显高于非MCR组;在年龄≥70岁人群中,Morse跌倒评估量表评分明显高于非运动认知风险组( P<0.05)。矫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组中,听力障碍抱怨( OR=26.394, P<0.05)与GDS-15( OR=1.385, P<0.05)为MCR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70岁组中,女性( OR=0.445, P<0.05)为MCR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MCR在不同的年龄段的危险因素不同,这可能提示MCR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发生原因及预测意义存在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社区高龄老年人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我国社区高龄(≥75岁)老年人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多阶段抽样法,于2023年1—5月选取来自全国9个省市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 832名高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Lawton-Brody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高龄老年人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 832份,回收有效问卷1 746份,有效回收率为95.30%。结果:1 746名社区高龄老年人中,1 194名(68.4%)老年人存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依赖。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类别、慢性病种类、是否规律运动、自我报告社会支持、自我报告视力障碍与自我报告听力障碍是社区高龄老年人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依赖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我国社区高龄老年人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可根据老年人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制订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