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实施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对平衡和步行等运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中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5-04—2016-08收治的78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观察2组干预前后平衡 、步行功能及运动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平衡量表评分为(51.25±1.34)分,足部第五跖骨压力为(13.92±1.28)kPa,步速 、跨步长 、步频以及6 min行走距离分别为(0.99±0.15)m/s、(1.12±0.10)m、(112.03±5.62)步/min、(398.37±6.16)m,帕金森量表评分为(8.33±1.26)分,较对照组而言均更优,P<0.05.结论 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中,可有效控制病情,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如步行 、平衡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肌力训练捆绑节律化听觉注意刺激在帕金森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肌力训练捆绑节律化听觉注意刺激在帕金森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住于我院的帕金森患者90例为研究样本,入住单号病室的45例病例设为对照组,入住双号病室的45例病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入院后接受帕金森常规式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接受肌力训练捆绑节律化听觉注意刺激干预,对2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综合康复效果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受损评分、6 min步行距离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肌力训练捆绑节律化听觉注意刺激对帕金森老年患者实施护理,可显著降低该类病例的运动功能受损程度,提高步行能力、综合康复效果与日常生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Tomatis高低频转换听觉—运动训练对肺癌同步放化疗期患者症状群管理与感知控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Tomatis高低频转换听觉—运动训练对肺癌同步放化疗期患者症状群管理与感知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20年4月在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接受同步放化疗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Tomatis高低频转换听觉—运动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症状群管理与感知控制现状.结果 观察组患者同步放化疗后癌症经验总评分为67.43±8.11分,高于对照组的59.05±6.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控制效能总评分为51.17±8.26分,高于对照组的43.92±7.1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matis高低频转换听觉—运动训练可有效提升改善肺癌同步放化疗期患者症状群管理与感知控制水平,降低应激并改善认知理解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康复干预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脑网络图论属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利用头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从各脑区图论属性变化的角度探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ISCI)患者康复治疗的脑重塑机制.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6月入住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康复医学科的ISCI患者,并选择同时期招募的右利手正常受试者.ISCI患者进行2周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功能性电刺激踏车、步行训练等.正常受试者及ISCI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头颅rs-fMRI.ISCI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下肢运动评分及感觉评分、肌张力评估、疼痛评估、脊髓损伤步行指数评价、脊髓损伤独立性评估.结果 共纳入23例ISCI患者及22名正常受试者.治疗2周后ISCI患者ASIA下肢运动评分(P<0.001)、ASIA感觉评分(P=0.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P=0.027)、脊髓损伤步行指数(P=0.005)及脊髓损伤独立性评估(P<0.001)较治疗前显著改善.ISCI患者治疗前与正常受试者比较,R38脑区介数中间性下降;L21、L22、L39、L41、L42、L44、L48、R22、R39脑区局部效率下降;L22、L39、L41、L44、L48、R22、R39脑区加权度下降.ISCI患者治疗后与正常受试者比较,R5、R6、R7、AR111、AL112脑区介数中间性升高;R6、AR94脑区聚集系数升高.ISCI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L21、R21脑区局部效率及加权度升高.结论 基于图论属性的全脑网络功能分析可敏感反映ISCI患者脑网络重塑变化,脊髓损伤可引起听觉中枢相关脑区的图论属性下降,康复治疗后感觉运动皮质、听觉中枢及椎体外系相关脑区在全脑网络中信息传递能力提高,提示康复训练可能通过激活感觉运动中枢和非运动中枢相关脑区参与脑功能重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抑郁、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治疗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2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盐酸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假刺激,将磁刺激线圈与头皮表面垂直呈90°放置,刺激频率为10.0 Hz,刺激强度为80%~90%静息运动阈值(RMT),根据患者的耐受性调节,先低后高,每次刺激2 s,间隔20 s,总脉冲数为1200,1次/d,5次/周,持续治疗6周,共30次.观察组接受高频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线圈中心点与患者头皮表面相切,治疗参数与时间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估患者的抑郁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比较2组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前MoCA、HAMD、MBI评分及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MoCA评分、视空间/执行和注意/计算等MoCA子项评分、MBI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HAMD评分、P300潜伏期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oCA评分、注意/计算和延迟记忆等MoCA子项评分均明显更高,HAMD评分、P300潜伏期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BI评分和不良反应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rTMS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脑性瘫痪儿童听力障碍特点及对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脑瘫(CP)儿童伴有听力障碍的特点,听力障碍对其发育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2月-2019年11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94例CP儿童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根据BAEP结果在听力障碍组抽取10例为观察组,无听力障碍组抽取1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人院接受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GDDS)评估.结果:CP儿童听力障碍以双侧性、轻度为主.不随意运动型CP听力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痉挛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Ⅳ--V级听力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Ⅲ级.两组GDDS各项发育商(DQ)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两组GDDS大运动、精细运动治疗前后DQ的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交治疗前后DQ差值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CP儿童听力障碍以双侧性、轻度为主.CP儿童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与CP类型、GMFCS分级相关.听力障碍可能对CP儿童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交的发育产生消极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绿光视觉干预与听觉干预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绿光视觉干预与听觉干预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FOG)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4—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FOG患者25例为对照组,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帕金森病FOG患者25例为绿光视觉干预组,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帕金森病FOG患者25例为听觉干预组.对照组患者自入院起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绿光视觉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入院第2天开始给予绿色激光线辅助行走的视觉干预训练;听觉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入院第2天开始给予"1,2,1"口号辅助行走的听觉干预训练.三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采用ADDEEI便携式智能化步态分析仪测量步态指标(包括:坐位起立至站位时间、站位至起步时间、转身时间、站位坐下时间、平均步长及步频),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价患者帕金森病严重程度,采用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方法与时间在平均步长及步频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站位至起步时间及转身时间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坐位起立至站位时间、站位至起步时间、转身时间、站位坐下时间、平均步长及步频上主效应显著(P<0.05).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绿光视觉干预组站位至起步时间、转身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步长大于对照组,步频快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听觉干预组站位至起步时间短于对照组,步频快于对照组,出院时听觉干预组转身时间短于对照组,出院后1个月听觉干预组平均步长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运动检查分量表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精神、行为和情绪分量表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运动检查分量表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绿光视觉干预组、听觉干预组精神、行为和情绪,运动检查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绿光视觉干预组、听觉干预组日常生活活动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PDQ-39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PDQ-39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出院后3个月绿光视觉干预组、听觉干预组PDQ-39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绿色视觉干预及听觉干预均对帕金森病FOG患者的步态、帕金森病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起到了有效的改善作用,绿色视觉干预方便、便捷,可在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前庭激活训练治疗重度前庭失调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2/6/18
目的 研究前庭激活训练治疗前庭重度失调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60例前庭重度失调ASD儿童.按随机区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康复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前庭激活训练.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分别采用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和儿童孤独症行为检查量表评估患儿感觉统合能力(前庭平衡与双侧大脑分化、脑神经生理抑制困难、触觉防御或反应不足、视空间、形态、本体觉、听觉反应)和孤独症行为(感觉能力、交往能力、躯体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康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感觉统合能力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感觉统合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孤独症行为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孤独症行为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前庭激活训练对前庭重度失调的ASD患儿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孤独症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2/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