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诊断未用药帕金森病患者的眼球运动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新诊断未用药帕金森病患者的眼球运动特点及其与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新诊断的未用药帕金森病患者75例与同期当地社区招募的健康对照者46名。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视频眼震电图记录下的眼球运动评估,包括水平方向上视觉介导的反射性扫视(水平扫视)和平滑追踪运动(SPEM),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运动症状(Hoehn-Yahr分期、国际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冻结步态问卷)和非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问卷、16项气味识别测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汉化基础版、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紊乱筛查量表)的评估。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眼球运动参数的差异,包括水平扫视的潜伏期和精准度以及视标光点分别以0.1、0.2、0.4 Hz频率水平移动时的SPEM增益值,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与健康对照存在差异的眼球运动参数与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之间的相关性。分别对扫视潜伏期、扫视精准度、不同频率SPEM增益值等眼球运动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敏感度及特异度分析,再将扫视潜伏期、扫视精准度和0.4 Hz改变最明显的SPEM增益值拟合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新发帕金森病组患者扫视潜伏期明显延长[(210.4±41.3)ms比(191.3±18.9)ms, t=-3.455, P=0.001]、扫视精准度降低(88.4%±6.8%比92.2%±6.1%, t=3.064, P=0.003)、SPEM增益值在0.1、0.2和0.4 Hz上与健康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0.68±0.15比0.74±0.14, t=2.261, P=0.026;0.72±0.16比0.79±0.16, t=2.704, P=0.008;0.67±0.19比0.78±0.19, t=2.937, P=0.004)。扫视潜伏期,扫视精准度,0.1、0.2、0.4 Hz频率SPEM增益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小于0.7,分别为0.641( P=0.010)、0.681( P=0.001)、0.616( P=0.032)、0.652( P=0.005)、0.660( P=0.003)。但拟合扫视潜伏期、扫视精准度和0.4 Hz改变最明显的SPEM增益值进行ROC分析时,区分帕金森病和健康对照的敏感度为80.4%,特异度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UC=0.780, P<0.001)。帕金森病患者的扫视潜伏期延长与长病程相关( β=0.334,95% CI 0.014~0.654, P=0.041),SPEM增益值降低与患者运动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0.1 Hz: β=-0.004,95% CI -0.008~-0.001, P=0.036;0.4 Hz: β=-0.006,95% CI -0.011~-0.001, P=0.012)。 结论:新诊断未用药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眼球运动异常,但单纯依靠眼球运动参数尚无法充分区分帕金森病与健康对照。眼球运动异常可能与疾病的进展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手机视频的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的自动识别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手机拍摄PD伴冻结步态(FOG)患者的步态视频,构建基于手机视频的PD伴FOG患者的自动识别系统。方法:选择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49例PD伴FOG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手机拍摄患者"3 m往返"和"3 m往返通过窄道(长0.6 m)的过程,获得87个有效视频,标注每个视频的转身阶段、直行阶段及其中的FOG事件。提取视频中关键点的位置信号,对信号预处理后提取特征数据,由特征数据分别建立动作识别模型、直行FOG识别模型和转身FOG识别模型,最后组成端到端的FOG识别模型。采用留一法(LOSO)评估上述模型的性能。结果:87个有效视频中25 881个窗口样本,其中22 066个非FOG窗口样本,3815个FOG窗口样本。LOSO法评估结果显示,动作识别模型的灵敏度为83.27%,特异度为91.38%,准确度为89.28%。直行FOG识别模型的灵敏度为57.69%,特异度为88.12%。转身FOG识别模型的灵敏度为61.54%,特异度为98.72%。端到端的FOG识别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1%、75.73%。结论:基于手机视频的PD患者FOG自动识别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实现远程识别PD患者的FOG,便于对PD伴FOG患者的筛查和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可穿戴设备在帕金森病冻结步态领域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帕金森病的冻结事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致残率。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在帕金森病等慢性病领域开拓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可穿戴设备在帕金森病冻结步态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探讨冻结步态可能的运动学机制,量化冻结步态评估,完善冻结步态的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帕金森病日间嗜睡与冻结步态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日间嗜睡与发生冻结步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部的帕金森病患者136例,其中有冻结步态患者50例,无冻结步态患者86例,将86例非冻结步态患者根据其有无日间嗜睡分为日间嗜睡组(14例)及非日间嗜睡组(72例),并进行18个月的随访,采用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日间嗜睡与冻结步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冻结步态帕金森病患者相比,有冻结步态患者的睡眠更差,其中伴有日间嗜睡的患者的比例更高[40%(20/50)比16%(14/86),χ2=9.49, 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完成随访的46例患者中,日间嗜睡组冻结步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日间嗜睡组[6/7比21%(8/39),χ2=9.04, P=0.003]。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日间嗜睡( HR=8.03,95% CI 2.58~24.99, P<0.01)和高每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 HR=5.92,95% CI 1.95~17.93, P= 0.002)与冻结步态的发生显著相关。 结论:日间嗜睡及高每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可能是帕金森病患者未来发生冻结步态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常规磁共振形态测量学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常规磁共振形态测量学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不同临床亚型的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纳入PSP患者45例,其中经典型(PSP-RS)15例、帕金森综合征型(PSP-P)15例、进展性冻结步态型(PSP-PGF)15例。另纳入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综合征型(MSA-P)15例、原发性帕金森病(PD)30例,健康对照者(HC)40例作为病例对照。测量并计算基于脑磁共振的中脑与脑桥面积比(M/P)、磁共振帕金森综合征指数(MRPI、MRPI2.0)、小脑中脚与小脑上脚宽度比(MCP/SCP)、中脑与脑桥直径比值(MTPR)、大脑脚内侧夹角(A cp)、第三脑室宽度(V 3rd)与侧脑室前角最大宽度(FH)比值(V 3rd/FH)、蜂鸟征评分(HBS-RS),比较各组差异。通过ROC曲线进行特征分析,明确这些指标在PSP及其各亚型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结果:PSP组的MRPI、MRPI2.0、MCP/SCP、HBS-RS评分大于各对照组( H值分别为69.351、66.776、33.926、84.694,均 P<0.05),M/P、MTPR小于各对照组( H值分别为60.101、77.276,均 P<0.05),其V 3rd/FH高于PD及HC组( F=17.168, P<0.05),但与MS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602, P>0.05)。各PSP亚组与各对照组之间的也具有上述差异。PSP亚组间比较,PSP-PGF组A cp大于PSP-RS组( Z=-2.510, P<0.05),HBS-RS评分大于PSP-P组( Z=-2.380, P<0.05),余指标在PSP亚组之间未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P、MRPI、MTPR、MRPI2.0、HBS-RS评分诊断PSP及其各亚型时均有较高的准确性,其中HBS-RS评分准确性最高,当截断值为2时,AUC值均高于0.99,敏感度及特异度均在90%以上。PSP及其亚型与MSA-P的最佳鉴别指标为MRPI,当其截断值为9.94时,AUC值均高于0.90,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6.67%;而PSP及其亚型与PD最佳鉴别指标为MTPR,AUC值均高于0.95,截断值略有不同。几乎所有MRI形态测量学指标在区分PSP不同亚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高。 结论:磁共振形态测量学指标在PSP及亚型的诊断与MSA-P及PD鉴别诊断上均有较高价值,但在不同应用领域最佳指标存在差异。各指标在PSP不同亚型区分上价值有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八段锦对帕金森病伴冻结步态患者步态参数和血清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八段锦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伴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FOG)患者步态参数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2021年12月—2022年12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将38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PD伴FOG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8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4周的药物治疗联合基本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额外进行八段锦训练。分别在干预前1 d和干预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包括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Ⅱ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Ⅱ,UPDRS-Ⅱ)第14项评分、冻结步态问卷(freezing of gait questionnaire,FOGQ)、起步时间、步行周期、步幅、动态足底峰值压强和平均压强,以及检测患者外周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水平。使用SPSS 23.0进行卡方检验、配对样本 t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UPDRS-Ⅱ第14项评分、FOGQ评分、起步时间、步行周期、步幅、动态足底峰值压强、平均压强、外周血清BDNF水平和GDNF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542,0.562,0.490,0.674,0.440,0.606,-0.835,-0.873,-0.250,均 P>0.05);治疗后,研究组动态足底峰值压强[对照组(14.26±3.23)N/cm 2,研究组(11.40±4.13)N/cm 2, t=-2.389, P=0.022]和平均压强[对照组(3.34±0.72)N/cm 2,研究组(2.79±0.81)N/cm 2, t=-2.209, P=0.034]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UPDRS-Ⅱ第14项评分、FOGQ评分、起步时间、步行周期、步幅、外周血清BDNF和GDNF浓度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前后研究组FOGQ评分差值[对照组1.00 (0.00,1.00)分,研究组2.00 (0.75,3.00)分, Z=-2.547, P=0.011]、起步时间差值[对照组-1.04(-1.86,-0.47)s,研究组-2.34(-3.41,-1.03)s, Z=-2.280, P=0.023]、步行周期差值[对照组0.29(0.08,0.58)s,研究组0.35(0.16,1.00)s, Z=-2.748, P=0.006]、步幅差值[对照组0.19(0.14,0.24)m,研究组0.26(0.23,0.38)m, Z=-1.360, P=0.005]、动态足底峰值压强差值[对照组-4.11(-5.87,-2.57)N/cm 2,研究组-8.44(-10.12,-4.81) N/cm 2, Z=-3.333, P=0.001]和平均压强差值[对照组-0.55(-1.00,-0.03)N/cm 2,研究组-1.11(-1.51,-0.66)N/cm 2, Z=-2.062, P=0.009]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外周血清BDNF水平高于治疗前( t=-2.315, P=0.033)。 结论:八段锦可提高PD伴FOG患者冻结步态评分,改善步态时空参数,这可能与外周血清BDNF的提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帕金森病在临床较常见,患者多伴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的许多运功症状具有一定疗效,但相关参数过多,局限于单个因素的研究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因此综合多个参数制订理想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不同部位的高低频rTMS对帕金森病的冻结步态、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强直等运动症状的临床作用,旨在为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多模态MRI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专家引言: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惠茅教授指出探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机制,特别是探究其早期影像学标志物与鉴别诊断指标对临床精准诊疗具有重要意义。范国光教授团队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及帕金森综合征围绕运动症状、认知障碍及鉴别诊断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在运动功能方面,该团队研究表明PD患者冻结步态(FOG)的发生与右侧额中回度中心性(DC)的减低以及与小脑间的功能连接(FC)改变相关。基于功能MRI(fMRI),该团队提取多水平功能指标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对不同运动亚型的PD患者进行鉴别,为在个体水平实现PD分型提供了影像学依据。河南省人医院王梅云教授指出为神经变性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实现个体水平的新型多模态数据融合分析的临床转化,是大数据时代下脑功能科学的新方向。范国光教授团队从机制上探寻PD及帕金森综合征运动及认知功能损伤的循证医学证据,探寻小脑在PD及帕金森综合征中的独特作用,寻找PD与帕金森综合征认知功能损伤所涉及形态学改变的异同,并创新性地将热门的人工智能与多模态MRI研究相融合,构建PD运动亚型分类及PD与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模型,为PD及帕金森综合征的精准诊疗及科研临床转化提供了新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帕金森病伴冻结步态患者的步态数据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量化评估PD伴冻结步态(FOG)患者的步态特点。方法:对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老年神经科进行诊治的104例PD患者,依据患者是否伴有FOG症状将患者分为PD伴FOG组(46例)与PD不伴FOG组(58例),应用"JiBuEn"步态分析系统采集患者的步态数据,从步态时空参数及其变异性、步态运动学参数、步态参数对称性4个维度量化分析PD伴FOG患者的步态特点。结果:与PD不伴FOG组比较,PD伴FOG组患者的步幅明显减小,步速明显减慢,步幅变异性、跨步时间变异性、支撑相变异性、摆动相变异性均明显升高,足趾离地角度、足跟着地角度、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及髋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下降,步幅不对称性指数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D伴FOG患者的步态特点主要表现为短步幅、慢步速、步态参数变异性增加及运动学参数损害更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以冻结步态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肝脑变性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获得性肝脑变性是临床少见的慢性脑病,以冻结步态为首发症状的病例更是罕见。文中报道1例肝硬化门-腔静脉分流术后、神经症状以冻结步态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T 1WI两侧苍白球对称高信号。根据肝病既往史、临床表现及特殊影像学表现诊断为获得性肝脑变性。住院及随访过程提示宣教及助步器等物理治疗效果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