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2019年北京市死因登记数据准确性评价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医疗机构院内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死因登记资料的准确性,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报告质量.方法 针对2018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发生在医院内的4654例死亡病例,专家通过查阅病案资料完成死因链的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及编码,以此为金标准与原死亡证比较来判断原死亡证填报的准确性,并以Kappa值进行评价.结果 常规报告根本死因判断准确性为82.08%,其Kappa值为0.815(p<0.05);常规登记报告低报了损伤和中毒(-13.8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7.50%)、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28.13%);高报了呼吸系统疾病(15.03%)、精神和行为障碍(17.65%)、起源于围生期的情况(20.00%)和寄生虫疾病(66.67%);疾病细分类后,从常规报告与专家诊断错报情况来看,前列腺癌、肺炎、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错报比例均远大于10%.其中常规报告低报最多的是前列腺癌(33.33%),高报最多的是肺炎(43.59%).结论 北京市死因填报准确性很高,死因登记资料准确可靠.本次研究中发现的死亡证填报问题,可以在今后培训中有针对性的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虫螨腈毒代动力学及毒理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虫螨腈作为一种日益广泛应用的新合成农药,使用过程中人体暴露机会逐渐增加,中毒病例日益增多,目前虫螨腈的毒代动力学与毒理学仍未十分明确,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相关研究逐渐开展,动物实验显示了虫螨腈的吸收、分布、排泄、代谢等毒代动力学过程.毒理学研究表明,氧化磷酸化解耦联效应是虫螨腈的基本毒性,人和其他动物虫螨腈中毒可出现神经、心脏、骨骼肌、基因、生殖与发育、肾脏、脾脏、血液系统等相关毒性.现结合既往动物实验、人源细胞系实验、临床病例、人类尸检等资料,对虫螨腈的毒代动力学与毒理学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强化临床对虫螨腈中毒的关注,并为虫螨腈中毒的救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肺络构效理论探讨通络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在呼吸系统疾病中为较难治的一种疾病,其日久而成,胶着难解.文章从肺络构效理论出发,通过分析基于肺络构效理论的COPD-PAH现代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探讨肺络构效及其异常在COPD-PAH发生中的关键作用,将COPD-PAH的病理机制概括为肺之络脉损伤,从而引起肺络虚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肺络热盛(炎症反应)、肺络瘀阻(血液黏稠度增加)、痰阻肺络(细胞外基质沉积),最终导致肺血管重构.故而应以通络法为治疗大法,临床上遣方用药应从补虚药、辛味药、虫类药和藤类药四大类通络药入手,用以疏通肺络、扶正祛邪,使其发挥正常生理功能,改善COPD-PAH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新方法,为COPD-PAH的治疗及其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及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在儿童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dependent nephritic syndrome,SDNS)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SDNS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7年7月我院儿科接受RTX治疗的SDNS患儿30例(男17例,女13例),发病年龄(4.07±2.77)岁,RTX首次治疗年龄(8.30±4.31)岁,随访时间12~2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复发次数、无复发期、激素用量、血清白蛋白及外周血CD20 +B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此外,按病理类型分为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inimal change nephrotic syndrome,MCNS)组(12例)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组(14例),其余4例病理类型未知,比较分析RTX在两组的疗效。 结果:治疗后30例(100%,30/30例)完全缓解达6个月,15例(50%,15/30例)随访6个月以上复发,其中8例因"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蚊虫叮咬、劳累"等复发,另外有5例随访10个月以上复发。随访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复发次数为(5.25±1.80),治疗后复发次数为(0.75±0.7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637, P<0.01)。治疗后无复发期为(11.37±4.83)个月,对比治疗前(2.92±1.24)个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547, P<0.01)。激素(泼尼松)用量由治疗前(24.53±12.19)mg/d降为(9.09±7.00)mg/d( t=4.69, P<0.05),血清白蛋白由治疗前(34.76±9.06)g上升为治疗后(39.93±7.19)g( t=2.31, P=0.03)。治疗后MCNS组无复发期为(9.00±2.09)个月,比较MsPGN组(12.96±5.40)个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34, P=0.021)。外周血CD20 +B细胞计数在12个月左右接近治疗前水平,其恢复情况与患儿疾病复发频率无显著相关性( P=0.143)。 结论:RTX能有效地减轻激素依赖,降低激素累积量,延长疾病缓解时间,且在MCNS和MsPGN中的疗效可能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妇科三种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患有妇科3种常见恶性肿瘤人群中感染弓形虫的情况,探讨女性患有恶性肿瘤与感染弓形虫的相关性,为后续该类人群弓形虫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妇科恶性肿瘤(114例卵巢癌、107例宫颈癌和1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同时期的200例门诊健康体检正常的女性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抗弓形虫IgM和IgG抗体。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体弓形虫感染率和总体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6.89%(89/331)、26.28%(87/331),均比对照组的5.00%(10/2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39.32、37.73, P<0.01)。研究组中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3种不同肿瘤患者的血清中弓形虫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8.07%(32/114)、25.23%(27/107)、25.45%(28/110),均高于对照组的5.00%(1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32.26、27.32、28.00,均 P<0.01)。 结论:免疫功能低下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弓形虫感染阳性率较高,应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加强感染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D-L1和PD-1在合并血吸虫肠病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在合并血吸虫肠病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宣城市人民医院2014—2021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134例,其中合并血吸虫肠病74例为病例组,非合并血吸虫肠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和PD-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组间表达差异及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病例组癌细胞PD-L1、癌间质淋巴细胞P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4%、60.8%,对照组癌细胞PD-L1、癌间质淋巴细胞P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0%、40.0%,病例组PD-L1、PD-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55、5.74,均 P < 0.05);病例组PD-L1、PD-1表达与癌淋巴结转移及高TNM分期相关( P < 0.05)。 结论:PD-L1和PD-1在合并血吸虫肠病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其侵袭性行为有相关性,PD-1/PD-L1信号途径可能参与合并血吸虫肠病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分子学机制,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有望成为合并血吸虫肠病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例转钴胺素Ⅱ缺乏症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1例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生长发育落后、肺部感染患儿可能的遗传学病因及其临床诊治。方法:采集患儿及其正常表型双亲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应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患儿行血液系统相关疾病基因检测。结果:患儿 TCN2基因存在3个变异,分别是第5外显子上游c.581-8A>T,该变异患儿父母均携带;第6外显子c.924_927del,该变异来源于母亲;第7外显子c.973C>T,该变异为新发变异。经基因变异致病性分析结合患儿临床表现、三系减少、血甲基丙二酸及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确诊其为转钴胺素Ⅱ缺乏症。该患儿出现呼吸道感染表现,经肺部影像学检查及肺泡灌洗液病原学高通量测序证实为耶氏肺孢子虫病,在给予肌注维生素B 12治疗过程中患儿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经复方磺胺甲恶唑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 结论:我们报道了1例转钴胺素Ⅱ缺乏症患儿,发现了该基因的新变异,分析了该基因3个变异的致病性。钴胺素治疗该病应个体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警惕高致死性杀虫剂虫螨腈中毒(附四例病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提高临床对虫螨腈中毒的重视,探讨虫螨腈中毒的诊断救治策略。本文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接诊虫螨腈中毒患者4例和文献复习病例4例,总结国内含虫螨腈成分农药中毒病例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接诊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8例虫螨腈中毒患者中死亡7例,呼吸道和消化道途径暴露虫螨腈均呈高致死性;发热、多汗、肌酶升高和进行性加重的中枢神经损害是其突出的临床特点;暴露初始症状多不严重,部分患者尤其暴露剂量低者,经或不经临床诊治存在一个相对稳定阶段,一旦出现大汗、明显发热、意识障碍则病情迅速恶化,呼吸循环衰竭并可导致死亡。随着产能和市场投放增加,人群暴露虫螨腈机会增多,迫切需要加强虫螨腈中毒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应当重视中毒初始稳定阶段的观察治疗,同为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毒剂(五氯酚钠)中毒的救治方法有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恙虫病并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恙虫病是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中国澳门偶有感染个案报道,危重症的个案更是罕见。由于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呈非特异性及多样性,若不能及时诊治,病情可进展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出现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死亡。中国澳门镜湖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21年9月30日收治1例恙虫病伴MODS患者,结合患者郊外活动史(接触恙虫幼虫)、临床症状、体征(腹部皮肤发现恙虫病特有焦痂)及实验室相关检查(外裴氏试验阴性),诊断为恙虫病伴MODS。入院后给予抗感染、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无明显改善。启动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支持。VV-ECMO初始设定血流量5 L/min(70 mL·kg -1·min -1),转速3 500 r/min,吸入氧浓度(FiO 2)1.00,肝素抗凝,监测活化凝血时间(ACT)180~200 s,同时调整CRRT脱水量;ECMO支持9 h后氧合改善,ECMO血流量下调至4 L/min(58 mL·kg -1·min -1)左右,转速3 000 r/min;ECMO治疗4 d患者病情好转,逐渐下调ECMO流量及FiO 2;于入院5 d撤离ECMO支持。持续呼吸机支持8 d后,患者成功脱机并拔除气管插管;入院11 d停止CRRT改为间断血液透析治疗;入院12 d患者病情稳定转出ICU。之后患者自主尿量逐渐增加,各器官功能恢复正常,住院36 d后康复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亚洲带绦虫线粒体Cytb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简称大理州)亚洲带绦虫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方法:2019年5月至2021年8月,在大理州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收治的绦虫病患者中,共采集131份带绦虫样本,涉及大理市(58份),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简称巍山县,14份),弥渡县(18份),漾濞彝族自治县(简称漾濞县,24份),洱源县(17份)5个地区(即5个群体)。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法扩增Cytb基因部分序列,并进行测序及同源性比对;使用MEGA 7.0、DNASP 5.10.01软件对测得序列进行分析,得到碱基组成、遗传距离、遗传多样性参数、遗传分化指数、基因流等数据。结果:131份带绦虫样本的Cytb基因扩增片段大小均为235 bp,经同源性比对均为亚洲带绦虫,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8%、42.3%、24.0%、9.9%。131份亚洲带绦虫样本,共定义12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酸多样性分别为0.295 9和0.006 0;5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和基因流范围分别为- 0.053 00~0.050 40和4.710 31~162.087 66。5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003 5~0.009 0,其中弥渡县与巍山县的遗传距离最大,大理市与漾濞县的遗传距离最小。结论:大理州亚洲带绦虫线粒体Cytb基因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群体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未形成显著的遗传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