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人群急进高原前后血生化免疫检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平原(海拔57m)成年健康人群急进到高原地区(海拔4300m)后其血生化、免疫等65项指标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指标变化意义.方法 15名平原成年健康人,分别采集他们身处平原地区和高原地区的静脉血,行血生化、免疫等检测,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 65项血生化、免疫检查指标中:①上高原后1周与在平原地区比较,变化指标共有12个,其中表现下降趋势的为血脂检查指标APOA(载脂蛋白A)、HDL(高密度脂蛋白)、肝功能检查指标ALB(血清白蛋白)、胰腺检查指标AMYL(α-淀粉酶)、血糖检查指标GLU(葡萄糖)5个指标,表现上升趋势的为内分泌激素检查指标CORT(皮质醇)、ProBNP(脑利钠肽前体)、C肽、炎症检查指标IL-6(白介素6)、肿瘤标志物检查指标HE4(人附睾蛋白4)、肝功能检查指标NH3(血氨)、心肌酶检查项目TNT-HS(超敏肌钙蛋白T)7个指标.②下高原后返回平原1周与在高原1周相比,变化指标有10个,其中表现下降趋势的为内分泌激素检查指标C肽、INSULIN(胰岛素)、肿瘤标志物检查指标HE4(人附睾蛋白4)、肝功能检查指标NH3(血氨)、心肌酶检查指标TNT-HS(超敏肌钙蛋白T)、LDH(乳酸脱氢酶)6个指标,表现上升趋势的为肝功能检查指标ALB(血清白蛋白)、胰腺检查指标AMY-P(胰淀粉酶)、AMY-L(α-淀粉酶)、血糖检查指标GLU(葡萄糖)4个指标.③平原人群在急进高原后指标呈下降趋势,在返回平原后逐渐上升的指标为肝功能检查指标ALB(血清白蛋白)、胰腺检查指标AMYL(α-淀粉酶)、血糖检查指标GLU(葡萄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平原人群在急进高原后呈上升趋势,在返回平原后逐渐下降的指标为内分泌激素检查指标C肽、肿瘤标志物检查指标HE4(人附睾蛋白4)、肝功能检查指标NH3(血氨)、心肌酶检查指标TNT-HS(超敏肌钙蛋白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人群由平原急进到高原时,肝功能检查指标ALB、NH3的变化,反映了急进高原造成肝功能受损;胰腺检查指标AMYL和血糖检查指标GLU在急进高原后下降反映了机体消化吸收功能降低;而内分泌激素检查指标C肽、肿瘤标志物检查指标HE4、心肌酶检查指标TNT-HS急进高原后升高反映了高原低氧环境中应激激素分泌入血,体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能力、肾功能以及心肌受损.机体的多项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返回平原后指标恢复,机体可通过调节来适应高原环境,未对身体造成显著损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年高原视网膜病变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27岁。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2 d于2020年11月23日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患者全身情况良好,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全身病史;有多次高海拔地区活动史,每次间隔1~2年,最高约至4 500 m,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2020年11月17日患者徒步攀登海拔5 500 m的雪山,期间无明显不适,3 d后返程,于半日内下降至海拔3 000 m城市,约1 h后右眼视力突然下降。眼科检查:右眼、左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为0.5、1.0。双眼眼前节正常。眼底检查,右眼黄斑区及中周边视网膜、左眼上方血管弓周围小片状出血(图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双眼颞侧周边毛细血管扩张,晚期轻微荧光着染及荧光素渗漏;右眼黄斑中心凹旁及左眼上方血管弓旁散在小片出血遮蔽荧光(图2)。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右眼黄斑区尖峰不明显,周边可见凹陷区,中心凹及旁中心凹反应密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后极部区域反应密度降低(图3A);左眼正常。微视野检查,右眼黄斑区平均阈值降低(图3B);左眼正常。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右眼黄斑区视网膜层间出血,中心凹偏颞下方深层视网膜局部可见片状中等反射(图3C);左眼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尚可。血常规及血凝指标检查结果均正常。诊断:(1)双眼高原视网膜病变(HAR);(2)双眼视网膜出血。予以口服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对HIV感染者卫生需求影响的快速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流行对HIV感染者卫生需求影响,为政府和感染者社区快速制定应对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2月5-10日,通过网络招募年满18周岁并已开始服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RV)的HIV感染者参加网络匿名调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受访者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获取HIV防治相关服务和心理支持需求等方面的信息。结果:调查共收集1 014份来自全国各省的HIV感染者的调查问卷,93.79%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所在的社区提供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信息,同时更加关心HIV感染者相关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措施以及防护品短缺问题;32.64%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现有的ARV不足以满足交通和旅行管制期间的需求,其中部分感染者在未来1个月面临断药风险。湖北省需要补充药物的HIV感染者中,64.15%的人表示因为"封锁和行动受限"而难以获得HIV治疗药物。调查还发现,28.93%的调查对象希望获得社会心理支持;对政府的期待方面,85.31%的调查对象希望可以进一步完善HIV感染者异地取药流程。结论:HIV感染者希望了解该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的相关信息,部分返乡或居住在交通管制地区的感染者,仍存在定期领药等方面的困难。疫情形势下,HIV感染者获取药物面临困难,我们应当进一步开展系统调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对HIV感染的影响,并提高卫生系统应急储备和处置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华南三省(区)2001-2020年植被物候时空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4/7/6
为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我国热带亚热带季风区植被物候的影响,该文基于 2001-2020 年MODIS EVI时序数据,采用Double Logistic法和阈值法提取华南三省(区)植被物候参数,分析了华南三省(区)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返青期主要集中在第90~105天,枯黄期在第320~335天,生长季在第220~235天.20年来植被返青期推迟,枯黄期基本不变,生长季缩短.在空间分布上,返青期在两广地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推迟,海南则自东北向西南逐渐推迟;枯黄期表现为在两广中部晚、周边早,在海南中部早、周边晚的分布特征;生长季在两广地区整体自西向东逐渐缩短,在海南则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延长.随着海拔增高,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的返青期差异较大,且波动性较大,而枯黄期先推迟后提前,生长季先延长后缩短.这揭示了气候变暖背景下华南三省(区)植被物候的变化特征,对更全面认识我国南方植被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中高强度课堂体育锻炼对藏族初一年级学生心肺耐力和执行功能的干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课堂体育锻炼对高海拔地区藏族初一年级学生心肺耐力和执行功能的干预效果,为提高藏族青少年心肺耐力和执行功能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2020年9-12月,选取西藏拉萨市某中学5个初一年级教学班的184名藏族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整群随机分为对照组(2个班共81名)和干预组(3个班共103名).两组进行相同的教学计划,但干预组另进行12周,每周一、三、五各1次,共36次中高强度课堂体育锻炼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通过20 m往返跑和Flanker实验范式、2-back实验范式、More-odd shifting实验范式分别进行心肺耐力和执行功能的抑制控制、刷新记忆、转换灵活性的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协方差分析,比较干预前后结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学生最大摄氧量(VO2max)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2.25 mL/(kg·min)(t=-3.89,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抑制功能反应时降低了4.40 ms,刷新功能降低了196.06 ms,转换功能降低了92.72 ms(t值分别为2.98,4.82,3.21,P值均<0.05).结论 12周中高强度课堂体育锻炼干预对藏族青少年的心肺耐力和执行功能起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高原脱适应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11/4
目的 了解移居高原低氧环境人群返回中海拔地区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高原脱适应对健康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47 例高原人员返回中海拔地区 15 d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高原居住时间≥1 a的人员在返回中海拔地区第 1 天比高原居住时间<1 a的人员CD3+T细胞更低、B细胞更高(P<0.05);高原居住时间≥1 a的人员在返回中海拔地区第 15 天比高原居住时间<1 a的人员B淋巴细胞更高(P<0.01).高原人群返回中海拔地区 15 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8+T细胞百分含量升高(P<0.05),CD4+T细胞比CD8+T细胞比率下降(P<0.05);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百分含量升高(P<0.05);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百分含量升高(P<0.01);CD3+T细胞、CD4+T细胞和B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脱适应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年龄、海拔及高原居住时间的分析提示高原居住时长会影响机体脱适应期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高原脱适应期人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NK细胞及CIK细胞百分含量上升,提示高原脱适应主要通过作用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过程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控释肥施用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以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控释肥作为一种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保障作物产量和节约劳动力的新型肥料已经在作物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而控释肥对土壤N2O排放影响结果的差异使其成为当前科学评估控释肥施用环境效应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旨在探讨不同种类控释肥及氮素水平施用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土壤N2O排放的影响,为科学评价控释肥施用的环境效应及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监测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不同控释肥施用下土壤N2O排放、环境因素以及产量进行了周年监测,探讨了不同处理(对照处理(CK)、控释肥处理1(CRF1)、优化控释肥处理1(80% CRF1)、优化控释肥处理2(80% CRF2)和控释肥处理3(CRF3+尿素))下土壤N2O排放特征及土壤温湿度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肥施用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土壤N2O排放峰高值主要出现在基肥施用并伴随灌溉(或降雨)后,一般持续时间约为7-10 d,小麦返青期灌溉以及玉米后期降雨会引起微弱的N2O排放峰.不同处理土壤N2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为-235.61-2625.01 μg N2O m-2h-1,平均排放通量为23.88-51.39 μg N2Om-2 h-1,与CRFI相比,80% CRF1和80%CRF2处理能够减小施肥期的N2O排放峰值,但不改变轮作周期土壤N2O排放季节变化规律.CK处理和CRF3+尿素处理土壤N2O排放通量与5 cm深度土壤温度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r2=0.38,P<0.01;r2 =0.30,P<0.05);CRF1处理和80%CRF1处理在冬小麦生长季及整个轮作周期内与土壤孔隙含水率(WFPS)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冬小麦生长季分别为r2=0.50,P<0.01;r2=0.39,P<0.05;整个轮作周期分别为r2=0.39,P<0.05;r2=0.43,P<0.05).80%CRF2处理N2O年排放总量最高,为(2.89±0.24) kg N/hm2.相同控释肥种类条件下,80%CRF1处理比CRF1处理减少了14.23%,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相同施氮量水平下,CRF1处理与(CRF3+尿素)处理之间N2O年排放总量差异不显著,而80%CRF1处理比80%CRF2处理N2O年排放总量减少16.16%,并达到显著水平(P<0.05).本研究不同处理之间N2O直接排放系数在0.29%-0.42%之间,均明显低于IPCC 1.0%的默认值.各控释肥处理产量与当地农民常规施肥量条件下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在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应用控释肥技术可以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土壤N2O排放,并且仍存在一定的减排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叠前宽角度反演方法在周返地区盐湖盆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周返地区盐湖盆地发育复杂的盐韵律地层,储层密度可以对该区砂岩储层进行识别,但该区砂岩储层与非储层之间密度差异小,传统基于Aki-Richards近似公式的叠前密度反演结果精度低,无法满足对该区储层预测的要求.本文将精确Zoeppritz方程直接代入广义线性反演误差泛函,推导新的宽角度叠前反演公式,以克服近似公式对大角度叠前地震信号无法正确利用的缺点,进而提高反演结果的精度.对合成地震数据和工区实际数据的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密度反演结果的精度明显优于近似公式,满足周返地区盐湖盆地岩性油藏的高精度预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杭州市消除疟疾前后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杭州市消除疟疾前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消除疟疾后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6年杭州市报告的疟疾病例资料,比较消除疟疾前(2005—2010年)和消除疟疾后(2011—2016年)疟疾病例的三间分布、感染来源和感染疟原虫种类等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传播媒介消长情况.结果 消除疟疾前报告疟疾340例,年均发病率为0.16/10万;消除疟疾后报告227例,年均发病率为0.25/10万.消除疟疾前本地病例报告39例,占11.47%;消除后无本地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消除疟疾前后比较,疟疾病例中男性比例由67.65%增至89.87%; 18~60岁人群比例由75.88%增至96.04%;儿童/学生比例由17.35%降至7.49%;消除疟疾前发病时间分布为7—10月,消除疟疾后发病高峰无明显季节性;病例报告地区由郊区(县)报告为主(55.88%)变为主城区报告为主(81.06%);感染来源地由国内周边省份为主(77.94%)变为境外输入为主(99.12%);感染疟原虫种类由间日疟为主(88.24%)变为恶性疟为主(71.81%).媒介监测捕获的按蚊均为中华按蚊,消除疟疾前后中华按蚊平均密度分别为10.0和5.0只/(人·夜).结论 杭州市消除疟疾后,疟疾病例以境外输入性为主,往返境外地区的18~60岁男性是重点防控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返乡农民工子女肺部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分析返乡农民工子女与本地常住农民子女肺部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差异,为临床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2012年1月-2015年6月于某院诊断为肺部感染并进行痰细菌培养的本地区农民子女,将痰标本中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的患者按照是否随父母外出务工生活和学习分为返乡农民工子女组和本地常住农民子女组,分析两组患者感染特点并比较两组患者检出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率.结果 共调查患者6 989例,痰标本中共检出流感嗜血杆菌635株,检出率9.09%;返乡农民工子女组流感嗜血杆菌肺部感染发病率高于本地常住农民子女组(12.11% vs 8.47%,P<0.01).流动区域分布中跨4个省市流动的有12例(占8.39%),跨3个省市流动的有24例(占16.78%);地域分布以广东省为主(92例,占31.40%),其次为浙江省(87例,占29.69%)、江苏省(66例,22.53%).返乡农民工子女组与本地区农民子女组均以3周岁以内患者为主,感染时间均以1~3月为主.返乡农民工子女组痰标本检出的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克洛、四环素、氯霉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较本地常住农民子女组高(均P<0.05),产β-内酰胺酶率较本地常住农民子女组高(x2=24.35,P<0.01).结论 返乡农民工子女组肺部感染患者检出的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率高于本地常住农民子女组,其原因与其流动地区广,往返地域多,患者可通过呼吸道传播获得耐药性和往返地区的抗菌药物的使用习惯等因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