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哌卡因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效果及对患者LM术中预后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M)术中应用罗哌卡因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对子宫肌瘤(UF)患者麻醉效果以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4年2月于本院行LM术UF患者128例,双盲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七氟醚组各64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以及术后认知功能(MMSE、MoCA评分)恢复程度.结果:术后联合组自主呼吸恢复(6.12±0.86 min)、唤醒(3.56±0.78 min)、言语应答(7.62±0.53 min)与拔管(14.65±2.26 min)等时间均短于七氟醚组(7.34±1.36 min、4.89±0.93 min、10.58±1.17 min、17.56±2.78 min),心率(71.43±6.07 次/min)、平均动脉压(88.93±6.54 mmHg)水平高于七氟醚组(69.34±5.32次/min、86.51±6.91 mmHg),术后12h视觉模拟评分(2.41±0.49分)、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18.96±3.07 ng/L)、白细胞介素-6(18.54±3.08 pg/ml)水平均低于七氟醚组(3.65±0.68 分、26.94±4.53 ng/L、24.83±4.15 pg/ml),术后 1d MMSE(27.39±1.58 分)及 MoCA(28.42±0.97 分)评分均高于七氟醚组(25.86±1.64 分、26.48±1.03分)(均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七氟醚对行LM术UF患者具有良好麻醉效果,能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痛感并抑制炎症应激反应,同时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对临床麻醉应用有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牛磺酸对典型VOCs与甲醛混合吸入暴露致幼年大鼠肺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典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苯、甲苯、二甲苯与甲醛混合吸入暴露所致幼鼠肺功能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 将24只4周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5 mg/m3苯+10 mg/m3甲苯+10 mg/m3二甲苯+5 mg/m3甲醛)组、低剂量牛磺酸干预(5 g/L牛磺酸+造模)组和高剂量牛磺酸干预(10 g/L牛磺酸+造模)组,每组6只.模型组与低、高剂量牛磺酸干预组采用口鼻式吸入方式进行造模,4 h/d,每周5 d,空白对照组吸入洁净空气;采用自由饮水方式给予牛磺酸,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正常饮水,持续28 d.测定大鼠的肺功能指标[包括呼吸频率(f)、潮气量(TV)、每分钟通气量(MV)、气道阻力(Penh)、呼吸暂停(PAU)、吸气流量峰值(PIF)、呼气流量峰值(PEF)、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50%通气量时的呼气流速(EF50)、弛缓时间(Tr)和呼吸抑制程度(Rinx)],血清炎性因子(IL-2、IL-6、IL-1β、TNF-α、NF-κB)和氧化应激指标(SOD、CAT、GSH、MDA、8-OHDG)水平,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高剂量牛磺酸干预组比较,模型组和低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肺功能指标TV、MV、PIF、PEF和EF50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牛磺酸干预剂量的升高,大鼠肺功能指标TV、MV、PIF、PEF和EF50均呈上升趋势.各组f、Penh、PAU、Tr、Ti、Te、Rinx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低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IL-2浓度升高,模型组和各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IL-1β、NF-κB浓度也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各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IL-6、TNF-α浓度均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IL-2浓度降低,各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IL-1β浓度也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牛磺酸干预剂量的升高,大鼠血清IL-2、IL-1β、NF-KB浓度均呈下降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和各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GSH水平均下降,而血清MDA水平均升高,模型组大鼠和低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8-OHDG水平也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大鼠和各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SOD、CAT水平均无明显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GSH均上升,而血清MDA浓度均下降,高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血清8-OHDG水平也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牛磺酸干预剂量的升高,大鼠血清8-OHDG水平呈下降趋势,而GSH水平呈上升趋势.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有明显的病理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肺泡间隔增厚和增生,并伴有炎细胞浸润,局部可见玻璃化和血管周围水肿,支气管上皮坏死、脱落.牛磺酸干预组大鼠肺泡形态接近正常,部分肺泡间隔增生较轻.结论 典型VOCs与甲醛混合吸入暴露对大鼠肺通气量、肺容积、呼吸肌力和呼吸抑制程度具有不良影响,高剂量牛磺酸明显的改善了肺功能,阻止了肺损伤进展,可能是由于有效减轻了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五行学说经络呼吸排痰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基于五行学说经络呼吸排痰法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对COPD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经典病房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6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五行学说经络呼吸排痰法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肺功能[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alvoluntaryventilation,MVV)、呼吸困难评分]、中医症候积分、6分钟步行实验(6-minute walk test,6MWT)、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OPT CAT)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免疫功能指标(CD4+、CD4+/CD8+)、心理状态指标[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炎性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GQOLI-74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EV1、FVC、MVV、6MWT、免疫功能指标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SDS评分、SAS评分、COPD CAT评分、炎性因子指标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基于五行学说经络呼吸排痰法护理干预可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临床症状及抑郁焦虑状态,有效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炎性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HMGB1-TLR4/RAGE信号通路在ALI/ARDS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呼吸功能不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作为ALI/ARDS炎症进展中重要的晚期炎性因子,可与其细胞表面受体Toll样受体4(TLR4)、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等结合,激活下游通路,进而诱导转录多种炎性因子。HMGB1-TLR4/RAGE信号通路复杂,在ALI/ARDS进程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HMGB1-TLR4/RAGE信号通路在ALI/ARDS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发现ALI/ARDS的治疗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气道湿化疗法治疗婴幼儿百日咳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气道湿化疗法用于婴幼儿百日咳痉咳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百日咳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气道湿化治疗。评价患儿百日咳临床疗效水平,记录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周期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肺功能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观察百日咳相关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总体治疗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76.7%)(χ 2=5.82, P=0.016);研究组患儿痉挛性咳嗽消失时间、发绀消退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3.10±0.67)d、(1.53±0.68)d、(4.27±0.58)d和(11.57±0.73)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4.23±1.99)d、(2.67±1.77)d、(5.63±2.38)d和(13.33±2.40)d]( t=2.93、3.27、3.04、3.86, P=0.005、0.002、0.003、 P < 0.001)。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呼吸频率(RR)(21.83±1.15)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24.23±3.12)次/min,而每千克体质量潮气量(VT/kg)、达峰时间比(TPEF/TE)和达峰容积比(VPEF/VE)[(10.70±0.81)mL/kg、(41.60±1.57)%和(42.89±1.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78±1.34)mL/kg、(39.18±3.37)%和(40.20±3.05)%]( t=3.94、3.21、3.56、4.36, P=0.002、 P < 0.001、 P=0.001、 P < 0.001)。研究组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62.44±2.96)ng/L、(46.59±1.96)ng/L和(54.63±3.27)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79.86±3.30)ng/L、(58.20±2.10)ng/L和(63.31±3.86)ng/L]( t=21.53、22.13、9.38,均 P < 0.001)。研究组患儿百日咳并发症总体发生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26.7%)(χ 2=4.71, P=0.030)。 结论:气道湿化治疗可缩短百日咳患儿痉咳期症状改善周期,提高临床疗效,增强肺通气功能,减轻呼吸道炎性反应,降低百日咳相关并发症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甲苯二异氰酸酯职业暴露工人肺功能改变与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职业暴露工人肺功能的改变与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探索TDI呼吸系统毒作用的效应评价指标。方法:于2014年10月,以中国西部地区某TDI生产厂中从事TDI合成工序、提纯工序、包装工序及上述生产过程的巡检工序的61名男性作业工人为TDI暴露组,主要经吸入蒸汽和气溶胶暴露;以该工厂中不接触TDI及其他已知致敏性化学物的62名男性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对照组,与暴露组工人年龄匹配。问卷调查获得性别、工龄、年龄、职业史、暴露工龄等信息,检测工人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FEV 1/FVC]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水平;收集周末班后尿,测定尿液中TDI的代谢物甲苯二胺(TDA)浓度作为内暴露指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细胞因子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肺功能指标、细胞因子随TDI暴露浓度和时间变化的趋势。 结果:暴露组和对照组工人年龄 M( P5~ P95)分别为36.5(24.0~51.0)和38.0(24.0~50.0)岁,暴露组工龄 M( P5~ P95)为6.94(0.97~26.33)年,尿液TDA浓度 M( P5 ~ P95)为15.56(2.28~112.16)ng/ml。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肺功能3项指标FVC、FEV 1、FEV 1/FVC以及血清中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 P值均<0.05)。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血清TNF-α水平及FVC、FEV 1均呈降低的趋势,且呈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 P趋势值均< 0.05)。血清IL-8、TNF-α均与FVC、FEV 1、FEV 1/FVC呈正相关( P值均<0.05)。 结论:TDI暴露工人血清炎性因子IL-8和 TNF-α水平与肺功能指标有关联,可作为TDI致呼吸系统毒作用的早期效应评价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喂养流程的早期肠内营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重症营养喂养流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炎症指标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本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AECOPD并发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行常规早期肠内营养(EN),B组根据重症营养喂养流程实施早期EN,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后2周营养状况、炎症指标、心肺功能变化,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结果:营养支持2周后,B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增加幅度分别为(9.91±0.60)g/L、(7.6±0.58)g/L、(30.07±4.65)mg/L、(15.43±1.18)g/L明显高于A组(5.69±0.80)g/L、(4.20±0.47)g/L、(15.97±3.05)mg/L、(6.70±0.49)g/L,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血浆乳酸(LA)降低幅度分别为(39.07±5.55)mg/L、(1.24±0.22)ng/L、(1.11±0.13)mmol/L明显高于A组(18.94±3.18)mg/L、(0.58±0.17)ng/L、(0.70±0.09)m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后2周N端-型脑尿肽前体(Nt-proBNP)、射血分数(LVE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及拔除气管插管后24 h血氧分压(PaO 2)、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PaO 2)/吸入氧分数(FiO 2))升高幅度分别为(25.17±1.71)mmHg、(231.53±5.39)%明显高于A组(12.17±1.59)mmHg、(164.60±5.66)%,B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降低幅度(25.26±1.66)mmHg明显高于A组(20.11±1.08)mmHg,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天数分别为(10.17±0.46)d、(15.70±0.23)d低于A组(12.30± 0.64)、(17.93±0.52)d,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常规早期肠内喂养相比,AE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基于重症患者喂养流程的早期肠内营养可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减轻炎性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必净注射液对体外循环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青岛市市立医院心外科进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采用血必净治疗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进行积极处理原发病以及对症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手术后当日、术后24 h分别给予100 ml的生理盐水加100 ml血必净注射液输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并计算出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T 1、T 2、T 3、T 4的血清TNF-α、IL-6水平较T 0明显升高( P<0.05),TNF-α、IL-6水平随着CPB后时间推移而递增,均在T 2时达到最高值,而后逐渐下降,观察组血清TNF-α、IL-6水平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T 1、T 2、T 3、T 4的血清SOD水平较T 0明显降低( P<0.05),SOD水平随着时间推移而递降,均在T 2时达到最低值,而后逐渐上升,观察组血清SOD各时间点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T 1、T 2、T 3、T 4的RI水平较T 0明显升高( P<0.05),均在T 2时达到最高值,但观察组T 1、T 2、T 3、T 4的RI水平明显低于同时点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T 1、T 2、T 3、T 4的OI水平较T 0明显降低( P<0.05),均在T 2时达到最低值,但观察组T 1、T 2、T 3、T 4的OI水平明显高于同时点对照组( P<0.05)。 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消除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消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应激等作用,适用于CPB所引起的急性肺损伤,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台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4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3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治疗,包括持续低流量吸氧、镇静、营养支持、平喘、祛痰、维持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抗感染治疗等。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氨溴索。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变化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3.65±0.87)d]、咳痰消失时间[(3.49±0.46)d]和退热时间[(3.32±0.61)d]均短于对照组[(5.54±0.91)d、(5.32±0.71)d和(4.65±0.79)d]( t=12.827、18.482、11.385,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 1/FVC)[(84.36±6.78)%]、最大呼气第1秒容积(FEV 1)[(2.87±0.54)L]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89.74±4.31)L/min]均高于对照组[(70.18±7.54)%、(2.05±0.41)L和(82.13±3.78)L/min]( t=11.948、10.333、11.342,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0.89±0.14)pg/L]、IgG[(9.01±0.65)pg/L]和IgM[(1.48±0.21)pg/L]均低于对照组[(1.06±0.12)pg/L、(9.81±0.54)pg/L和(1.81±0.15)pg/L]( t=7.887、8.089、10.925,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4.13±6.59)mg/L]、白细胞介素6(IL-6)[(16.32±5.21)ng/L]和C反应蛋白(CRP)[(7.28±1.43)mg/L]均低于对照组[(37.48±8.97)mg/L、(28.78±6.19)ng/L和(18.93±3.45)mg/L](均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78%)高于对照组(73.34%)(χ 2=7.180, P<0.05)。 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疗效明显,患儿免疫功能明显改善,炎性反应明显减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苦味受体调节鼻腔炎性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苦味受体(taste receptor type Ⅱ,TAS2R)主要分布于味蕾上的味觉Ⅱ型感受细胞并介导苦味的感知。早期人们对于TAS2R功能的认知仅限于感知苦味,近年来TAS2R在呼吸道、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的分布表达和生理功能逐渐引起关注。新近的研究发现,在鼻腔表达的TAS2R有调节鼻腔炎性因子的作用,且与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等疾病相关。本综述归纳总结了TAS2R在鼻腔的表达、分布情况,并将TAS2R在鼻腔的生理作用归纳为“矛”和“盾”2个方面,即通过主动调节天然免疫和增加受体表达量以防御病原体入侵、减轻鼻腔炎症,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寻找鼻窦炎等疾病的治疗新靶点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