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2019年全球0~14岁儿童慢性肾脏病疾病负担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全球0~14岁儿童慢性肾脏病(CKD)的现状及疾病负担情况,为儿童CKD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 2019),分析204个国家和不同社会人口指数(SDI)水平的地区儿童CKD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率(DALYs)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其中DALYs由早死损失寿命年(YLL)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两部分组成.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综合评价1990-2019年全球0~14岁儿童CKD负担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9年全球儿童慢性肾脏病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DALYs率分别为38.11/10万、483.6/10万、0.86/10万和92.99/10万;女童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为39.72/10万和504.99/10万,分别高于男童的36.61/10万和463.55/10万;男童的死亡率和DALYs率为0.90/10万和95.59/10万,分别高于女童的0.83/10万和90.22/10万;<1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s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1990-2019年,儿童CK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增长趋势[AAPC=0.42%,95%置信区间(CI):0.38%~0.46%;AAPC=0.55%,95%CI:0.52%~0.57%],而死亡率和 DALYs 率呈下降趋势(AAPC=-2.02%,95%CI:-2.21%~-1.84%;AAPC=-1.62%,95%CI:-1.76%~-1.49%);YLL 率呈下降趋势(变化率=-0.46%,95%CI:-0.58%~-0.17%),而 YLD 率呈上升趋势(变化率=0.28%,95%CI:0.23%~0.33%).儿童 CKD 的负担更多集中于低、中低、中等SDI地区.结论 全球儿童CKD的发病负担在增加,死亡负担在减少.总的DALYs负担在下降,但考虑到YLD负担的增加,YLL负担降低带来的贡献可能更大.儿童CKD的疾病负担在不同年龄、性别、国家和地区存在着较大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0年来的巨大进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近30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在中国发展经历了从安全性和可行性探索,手术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功能性根治手术及操作流程的标准化,以及新辅助治疗和保直肠策略的进步。首先,腹腔镜在直肠癌根治手术的证据级别逐渐提高,从安全性和可行性探索逐步走向治疗规范化。随着膜解剖理念的发展和亚微外科的进步,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操作流程更加标准化,保护器官功能和提高远期生命质量成为直肠癌治疗的重要目标。其次,随着科学技术和综合治疗的进步,进展期直肠癌腹腔镜手术逐渐突破禁忌,实现巨创手术微创化、手术入路多样化、手术方式个体化。随着低位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进步,严格把握适应证的保直肠治疗策略,在保证肿瘤学疗效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实现低位直肠癌去外科化。本文将从外科安全、肿瘤根治和功能保留等方面,结合笔者实践,对近30年我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巨大进步进行了总结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神经毒性机制及其在新药研发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人类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然而,寿命的延长使人更多时间处在衰老阶段,这就会增加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科学研究表明,高龄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最大危险因素.AD是一种典型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从65岁开始,也就是到了我国大多数人退休的年龄,AD发病率就开始呈现指数型增长,几乎是每五年增加一倍.因此,科学认识和有效控制AD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综述讨论了以Aβ为中心的AD致病机制方面的一些最新进展,并对未来有望成为药物靶点的抗Aβ药物研发策略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风险预警对无创呼吸机治疗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疾病,由于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肺动脉压力增高,机体右心负荷加重,导致右心室肥大引起心脏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易发展成肺心病[1]。肺心病主要为老年人,易并发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增加病情危险性,威胁生命,常见并发症为低氧血症、酸中毒和高碳酸血症等[2]。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是否有肺动脉高压或右心室肥厚进行诊断[3,4]。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预后差,通过优化临床管理提高疗效[5,6]。风险预警针对治疗和管理中遇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报及提出针对性举措,最终达到预防和治疗目的,减少不良事件发生[7]。个性化临床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延伸,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策略,提升临床管理和救治水平[8,9]。本文对我院收治的70例无创呼吸机治疗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实施风险预警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G-四链体为靶标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G-四链体(G-quadruplexes,G4s)是由富含串联重复鸟嘌呤(Guanine,G)的DNA或RNA折叠形成的核酸二级结构,广泛存在于所有生物的基因组中,参与调控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多种过程.G4s因其关键的生物学作用而引起人们的兴趣,前期人们主要关注于G4s在癌症中的研究并将其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靶点.最近,对病毒基因组学的研究发现许多G4s出现在病毒基因组的调节区,对调节病毒生命周期发挥关键作用.随着新病毒的出现和现有病毒的快速突变,需要开发新的抗病毒靶标和药物.目前现有的大多数抗病毒药物是以病毒的蛋白质为靶标,直接靶向病毒核酸的研究较少.以G4s为靶标的小分子配体的开发有助于帮助理解G4s介导的机制在病毒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作用,也是一种新的抗病毒药物开发策略.通过对以G4s为靶标的小分子配体在抗病毒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旨在为基于G4s的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胸壁压迫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通气中的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危及生命的非心源性肺水肿.尽管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ARDS治疗的基石,但部分患者仍无法有效缓解低氧血症或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近期研究发现,通过胸壁或腹部按压可以改善肺顺应性,缓解ARDS患者吸气末期肺泡过度膨胀.胸壁压迫作为一种对仰卧患者胸部腹侧施加重物的方法,具有潜在的临床获益能力,也被认为是诊断ARDS患者肺泡过度通气的方法之一.本综述从生理及临床角度分析胸壁压迫在ARDS患者通气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机制与临床意义,旨在为ARDS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志综合征纵向变化轨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失志变化轨迹,并分析影响轨迹类别的因素,为制订个体化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便利抽样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接受MHD治疗的中青年患者,对其进行4次追踪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失志量表(DS-MV)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版(ECR-S)。使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潜在的失志轨迹类别,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失志轨迹类别的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05例患者,共识别出3种失志轨迹类别,根据其特征分别命名为稳定高水平组、缓慢降低组、持续降低组,分别为24、39、4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职业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症数量、依恋焦虑得分与失志轨迹类别有关( F = 15.92, χ2值为9.16~15.95,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职业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症数量、依恋焦虑得分是中青年MHD患者失志轨迹类别的重要预测指标。 结论:中青年MHD患者呈现3种异质化失志变化轨迹,临床护理应根据患者失志轨迹类别制订个体化干预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生物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机械通气作为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高级生命支持手段,在稳定呼吸功能的同时,也作为损伤因素诱导或加重肺损伤,即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ILI)。VILI可能存在一种更微妙的损伤形式,这种损伤形式被称为"生物伤"。目前VILI生物伤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补体激活、血气屏障等方面总结了VILI生物伤的发生机制,以期为临床制定VILI生物伤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严重创伤出血救治中的生命支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失血性休克和致死性出血是战伤和非战伤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手术室内死亡的80%以上,占创伤24 h内死亡的70%以上。此类患者救治是创伤中心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核心问题。院前损害控制性复苏措施,包括遵循ABCs法则,基于院前转运时间实施相应的输血、输液策略,基于具体伤情维持血压、使用氨甲环酸等;院内损害控制性复苏的核心是大量输血,及早纠正创伤性凝血病。院前损害控制性外科主要包括颈椎等脊柱的保护、骨盆带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直接压迫止血等,针对不可压迫致命性出血的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是最有希望的救命技术。院内损害控制性外科包括损害控制性剖腹、剖胸、骨科手术和开颅手术等。只有在黄金时间内配合实施损害控制性外科手术和损害控制性复苏,才能最终挽救此类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药物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异常血管新生是多种视网膜疾病的病理性标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主要调控内皮细胞的增生与迁移,VEGF受体2(VEGFR2)是介导这一作用的主要受体,下游信号的激活首先需要VEGF与VEGFR2结合,随后发生受体二聚体化和自磷酸化,阻断这一过程进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治疗策略。眼科临床目前应用的单克隆抗体和融合蛋白药物主要结合游离的VEGF,随着拮抗VEGFR2的大分子抗体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药物上市,有望进一步拓展至眼科领域。抗VEGFR2治疗虽是抑制新生血管的革命性方法,但目前尚无充足的临床证据。深入了解抗VEGFR2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的应用现状及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