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研究五虎汤干预RSV诱导哮喘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探讨五虎汤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诱发哮喘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使用超高效液相串联高分辨质谱仪确定五虎汤的入血成分;借助数据库对入血成分作用于哮喘的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及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同时将靶点蛋白及代谢物-靶点-通路等信息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明确五虎汤核心成分及关键通路.体内实验部分使用RSV联合鸡卵清蛋白(OVA)建立哮喘模型,通过肺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五虎汤对RSV诱导哮喘小鼠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五虎汤入血成分以黄酮类、苯丙素类、木脂素类、萜类等化合物为主,作用于儿童哮喘的核心成分有(-)-表没食子儿茶素、山柰素、异甘草素、香叶木素、桦木酸、熊果酸、瑞香素、七叶素等,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是其靶点主要作用通路.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五虎汤能够改善肺功能指标,下调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且能够降低肺组织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核因子-κB亚基1(NFKB1)等蛋白的表达,减轻中性粒细胞炎症浸润及肺淤血.结果表明,五虎汤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干预病毒诱发哮喘,体内实验证明其能抑制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与气道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司职协作模式的集束化护理对支气管哮喘儿童肺功能与哮喘控制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基于司职协作模式的集束化护理对支气管哮喘(哮喘)儿童病例肺功能与哮喘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儿童哮喘病例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遵循儿童哮喘常规护理模式施护,试验组接受基于司职协作模式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对2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哮喘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哮喘患儿治疗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测评指标优于对照组,C-ACT评分、哮喘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基于司职协作模式的集束化护理对哮喘儿童病例施加干预,利于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的减低,可提升患儿治疗完全依从率,改善患儿肺功能,提高哮喘控制成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氯气中毒危重患儿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急性氯气中毒危重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验,探讨有效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2019年8月一起突发群体性氯气中毒事件中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的6例危重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和随访结果(截至出院后1年6个月)。结果:6例危重患儿中男4例、女2例,年龄4~12岁。事发时均处于距氯气源5 m以内,均以严重呼吸困难为突出表现,中毒后3.5~7.0 h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情最严重的1例患儿距氯气源最近(仅1.5 m),撤离时间最长(约5 min),常规机械通气不能纠正缺氧并出现严重休克,于中毒后10 h开始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6例患儿全部存活。随访6例患儿生长发育均未见异常;肺功能检查除1例因既往有可疑哮喘存在小气道阻力增高外,余5例未见异常;肺部CT、脑电图、颅脑磁共振成像均未见异常。结论:重度氯气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常在中毒后数小时内需机械通气。常规机械通气无效时ECMO治疗可挽救生命,救治及时预后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过敏性疾病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儿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后的临床特征。方法:横断面调查的回顾性研究。选取2023年1至3月期间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657例年龄范围0~17岁过敏性疾病儿童为研究对象,中位数年龄6.6(4.7,9.9)岁,男443例(67.4%),女214例(32.6%)。收集患儿的人口学资料、疫苗接种情况、临床特点、治疗用药等数据,依据年龄、过敏性疾病类型、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分组并比较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657例过敏性疾病儿童中有哮喘儿童568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627/657,95.4%),509例患儿(77.5%)以高热为主,446例(67.9%)为咳嗽,167例为乏力(25.4%),其中合并肺炎者10例(1.5%)。>6岁组出现咽痛22.0%(84/382)( χ 2=19.847, P<0.01)、乏力31.7%(121/382)( χ 2=23.831, P<0.01)、头痛34.6%(132/382)( χ 2=57.598, P<0.01)、肌肉关节疼痛16.0%(61/382)( χ 2=22.289, P<0.01)及呕吐11.0%(42/382)( χ 2=12.756, P<0.01)的比例最高;<3岁组流涕8.8%(5/57)( χ 2=8.411, P<0.01)、咳嗽45.6%(26/57)( χ 2=6.287, P<0.05)及咳痰7.0%(4/57)( χ 2=5.950, P<0.05)的发生率最低;3~6岁组咳嗽62.8%(137/218)( χ 2=6.287, P<0.05)发生率最高,合并喘息(10.1%,22/218)比例较高;>6岁组感染后咳嗽和(或)喘息症状缓解最快,68.8%(260/382)呼吸道症状病程<1周,3~6岁组和<3岁组分别为52.2%(114/218)和41.2%(22/57)( χ 2=23.166, P<0.01)。哮喘组咳嗽(59.7% vs 41.6%, χ 2=10.310, P<0.01)、喘息(8.5% vs 0.0%, χ 2=8.114, P<0.01)、咳痰(19.2% vs 7.9%, χ 2=10.310, P<0.01)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其咳嗽和(或)喘息对运动及睡眠产生严重影响者(16.1% vs 0.0%, χ 2=5.436, P<0.05)及病程>4周者(25.1% vs 3.7%, χ 2=6.244, P<0.05)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 结论:过敏性疾病患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后以发热和咳嗽症状最为常见。3岁以下儿童感染后呼吸道症状相对较少;3~6岁过敏儿童和支气管哮喘儿童新冠病毒感染后更易出现咳嗽、喘息,且病程相对更久,临床应加强对此类患儿的防治和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沟通技巧在支气管哮喘患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分析沟通技巧在支气管哮喘患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进行静脉采血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研究设计,根据采血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 n=50)和观察组( n=50)。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的采血工作,观察组患儿在其基础上进行沟通技巧的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采血情况,包括采血所花费的时间,采血后止血压迫的时间,以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对两组患儿的家属进行满意度(沟通技巧、服务态度、技术专业性)的评估。对两组患儿在进行静脉采血时的疼痛情况评分进行评估比较。 结果:观察组采血所用时间以及采血后止血压迫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 t=8.96,7.12, P=0.035、0.038),观察组患儿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χ 2=5.31, P=0.034)。观察组沟通技巧,服务态度以及技术专业性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t=5.84、6.77、5.42, P=0.031、0.041、0.027);观察组面部表情量表(Wong-Baker)、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t=7.96、5.12, P=0.025、0.023),观察组患儿在进行静脉采血后不哭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χ 2=6.31, P=0.024)。 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静脉采血时及时对患儿进行沟通技巧的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的采血时间以及采血后止血压迫时间,有效提高了采血的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miR-511-3p表达及其意义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检测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微小核糖核酸-511-3p(miR-511-3p)表达水平,并分析其意义。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22例过敏性哮喘患儿,并于同时间段招募118名健康儿童志愿者,分别记为疾病组与健康组。2组均取外周血,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511-3p表达并比较;比较疾病组不同哮喘严重程度患儿外周血miR-511-3p表达水平;比较2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IL-22]、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全血嗜酸粒细胞(EOS)比率;采用Pearson法分析疾病组外周血miR-511-3p表达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IgE水平和全血EOS比率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外周血miR-511-3p表达水平低于健康组( t=10.13, P<0.05),且中度组和重度组哮喘患儿外周血miR-511-3p表达水平均低于轻度组哮喘患儿( t值分别为5.41、14.81, P值均<0.05),重度组哮喘患儿miR-511-3p表达水平低于中度组哮喘患儿( t=11.27, P<0.05);疾病组血清IL-17、IL-22、IgE水平和全血EOS比率均高于健康组( t值分别为34.22、28.03、43.63、44.17, P值均<0.05),血清IL-10水平低于健康组( t=23.59, P<0.05);疾病组外周血miR-511-3p表达水平与血清IL-17、IL-22、IgE水平和全血EOS比率均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73、-0.80、-0.80、-0.82, P值均<0.05),与血清IL-10水平呈正相关( r=0.83, P<0.05)。 结论: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miR-511-3p表达水平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与炎症反应、血清IgE水平和全血EOS比率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目标策略的针对性健康教育在儿童支气管哮喘雾化吸入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目标策略的针对性健康教育在儿童支气管哮喘雾化吸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台州市立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儿均行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目标策略的针对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和用力肺活量(FVC)]和生活质量变化;干预6个月哮喘控制情况和患儿近亲属满意度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FEV 1%[(74.56±3.78)%]和FVC[(2.45±0.16)L]均高于对照组[(67.35±3.10)%和(2.18±0.1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671、7.128,均 P<0.05)。观察组干预后情感功能[(39.56±2.98)分]、活动[(24.13±2.89)分]、症状[(43.76±3.65)分]和总分[(107.42±3.29)分]均高于对照组[(34.84±3.54)分、(20.21±2.15)分、(38.25±3.18)分和(93.28±3.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689、7.136、7.464、19.274,均 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哮喘控制率[95.35%(41/43)]高于对照组[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198, P<0.05)。观察组患儿近亲属满意度[97.68%(42/43)]高于对照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468, P<0.05)。 结论:目标策略的针对性健康教育在儿童支气管哮喘雾化吸入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可提高患儿近亲属满意度,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对6~11月龄和18~23月龄儿童过敏性疾病影响的出生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母亲孕期及儿童1岁内抗生素暴露和6~11月龄、18~23月龄儿童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纳入2 122名孕妇,从孕期开始一直随访至儿童24月龄。排除失访及抗生素用药史、儿童过敏性疾病信息不完整的母子564对,共有1 558对母子纳入本次研究分析。收集父母及儿童一般人口学信息、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情况等资料,参考“国际间儿童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对比研究(ISAAC)”调查6~11月龄和18~23月龄儿童过敏性疾病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对6~11月龄和18~23月龄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影响。结果:孕妇孕期抗生素使用率为3.4%(53名),儿童在0~2月龄、3~5月龄、6~11月龄的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15.2%(237名)、15.5%(242名)、17.3%(269名)。6~11月龄儿童过敏性疾病总患病率为24.1%(375名),18~23月龄儿童过敏性疾病总患病率为22.0%(342名)。在调整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父(母)亲过敏史、妊娠时父(母)亲年龄、母亲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是否接触二手烟、分娩方式、儿童性别、出生体重、是否早产后,儿童3~5月龄使用抗生素( RR=1.61,95% CI:1.19~2.17)和6~11月龄使用抗生素( RR=1.43,95% CI:1.06~1.93)是6~11月龄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儿童0~2月龄使用抗生素( RR=1.41,95% CI:1.03~1.95)、3~5月龄使用抗生素( RR=1.54,95% CI:1.12~2.11)和6~11月龄使用抗生素( RR=1.58,95% CI:1.17~2.14)是18~23月龄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儿童1岁内抗生素暴露是其在6~11月龄和18~23月龄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儿童在婴儿期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动物实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涉及免疫反应所致的以气道高反应、气道炎症、气道重塑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目前糖皮质激素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存在一定限制。许多动物实验结果证实,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减轻哮喘动物模型气道炎症、改善气道高反应、逆转气道重塑。因此,MSCs作为儿童哮喘有效治疗策略,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现就近年来在MSCs治疗哮喘的动物实验作用机制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探讨MSCs治疗哮喘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天津地区儿童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分布情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儿童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方法:对5 823例天津地区l~14岁儿童UniCAP系统(荧光酶联免疫法)血清变应原sIgE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血清变应原sIgE的分布及其与性别、病种、年龄、季节的相关性。结果:1.在5 823例儿童中血清变应原sIgE阳性者3 602例(61.86%);其中单纯气传变应原阳性1 556例(43.20%),单纯食物变应原阳性779例(21.63%),食物及气传变应原双重阳性1 267例(35.17%)。2.气传变应原阳性率前5位的依次为霉菌类(33.02%)、粉尘螨(27.21%)、户尘螨(24.28%)、艾蒿(21.64%)和豚草(17.32%)。3.食物变应原以鸡蛋白、牛奶及小麦为主,阳性率分别为27.06%、25.59%及20.00%。4.男童阳性率(64.02%)高于女童(5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94, P<0.05)。5.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血清变应原sIgE阳性率(73.18%)高于变应性鼻炎患儿(59.82%)及湿疹患儿(5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64.51、40.04,均 P<0.05);哮喘患儿气传主要变应原为霉菌类、粉尘螨、户尘螨、小麦、花生;变应性鼻炎患儿主要变应原为霉菌类、鸡蛋白、小麦、艾蒿和粉尘螨;湿疹患儿主要变应原为鸡蛋白、牛奶、霉菌类、粉尘螨和户尘螨。6.随年龄增长,气传变应原sIgE阳性率逐渐升高;食物变应原sIgE中,牛奶、鸡蛋白阳性率逐渐下降,小麦及花生阳性率逐渐上升。7.不同季节变应原sIgE阳性率不同,总阳性率以夏季(66.59%)最高,秋春季(64.15%、62.07%)次之,冬季(54.63%)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38, P<0.05);气传变应原中,粉尘螨、户尘螨在夏秋季节(粉尘螨:32.25%和30.17%;户尘螨:30.40%和27.54%)最高,霉菌类在夏季(45.41%)最高,其次是秋季(36.19%);德国小蠊主要在夏季(5.52%)最高;猫毛皮屑、动物皮毛组合、艾蒿及杂草类花粉组合在秋季阳性率较高,分别为33.33%、13.94%、24.84%及19.88%。 结论:霉菌类、粉尘螨、户尘螨、鸡蛋白和牛奶为天津地区儿童最常见的变应原。变应原的分布与儿童性别、病种、年龄、季节均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