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微小癌42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甲亢合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42例(研究组)和无合并甲亢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41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诊疗、临床分期、B超特点、甲状腺功能与抗体、病理资料和预后。结果:研究组、对照组中B超发现微小钙化的比例分别为61.9%(26/42)、33.4%(137/410)(χ 2=13.411、 P<0.05),发现多灶结节的比例分别为47.62%(20/42)、69.02%(283/410)(χ 2=7.899, P<0.05);研究组、对照组术中冰冻检查甲状腺微小癌诊断率分别为61.9%(26/42)、66.1%(271/410)(χ 2=4.460, P<0.05),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5%(4/42)、26.8%(110/410)(χ 2=6.049, P<0.05)。该组病例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研究组术后均无甲状腺癌复发,有2例术后甲亢复发,对照组3例甲状腺微小癌复发,均二次手术切除。两组随访均无死亡病例。 结论:甲亢合并结节时应警惕甲状腺癌的发生,但甲亢合并微小癌预后较好,术式倾向于双侧叶全切术,可以预防甲亢复发,术中可能不需预防性Ⅵ区淋巴结清扫,以降低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PNS2和Lgr5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鞘氨醇-1-磷酸转运体2(SPNS2)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单位的G蛋白偶联受体5(Lgr5)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82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2例癌组织及5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PNS2、Lgr5的表达状态,分析SPNS2、Lgr5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SPNS2高表达率为40.24%(33/8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8.00%(4/50),癌组织Lgr5高表达率为46.34%(38/8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2.00%(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6.008, P<0.001; χ2=16.484, P<0.001)。SPNS2表达状态与肿瘤大小( χ2=5.713, P=0.017)、肿瘤分期( χ2=7.071, P=0.008)、肿瘤分化程度( χ2=5.722, P=0.017)及淋巴结转移( χ2=6.595, P=0.010)有关。Lgr5表达状态与肿瘤分期( χ2=8.200, P=0.004)、肿瘤分化程度( χ2=9.435, P=0.002)以及淋巴结转移( χ2=16.188, P<0.001)有关。SPNS2低表达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90.91%,显著高于SPNS2高表达组的71.43%( χ2=4.975, P=0.026)。SPNS2低表达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8.79%,显著高于SPNS2高表达组的55.10%( χ2=6.113, P=0.013)。Lgr5低表达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86.84%,显著高于Lgr5高表达组的65.91%( χ2=5.801, P=0.016);Lgr5低表达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8.95%,显著高于Lgr5高表达组的56.82%( χ2=6.316, P=0.01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 RR=0.199,95% CI为0.057~0.691, P=0.011)、肿瘤分期( RR=0.167,95% CI为0.053~0.531, P=0.002)、SPNS2( RR=0.208,95% CI为0.072~0.604, P=0.004)、Lgr5( RR=0.198,95% CI为0.060~0.655, P=0.008)是影响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列联相关分析显示,SPNS2和Lgr5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C=0.591, P<0.001)。 结论:SPNS2和Lgr5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且二者均是影响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MARCB1(INI1)缺失的鼻腔鼻窦癌六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SMARCB1(INI1)缺失的鼻腔鼻窦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6至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手术切除SMARCB1(INI1)缺失的鼻腔鼻窦癌标本/活检病例6例,观察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5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37~75岁(平均约56岁)。1例患者属于T2期,5例患者属于T4期,CT及MRI示鼻腔鼻窦占位伴骨质破坏。镜下观察:肿瘤境界不清,基底样细胞型4例,肿瘤细胞形态较单一,高核质比,细胞质稀少,呈巢状或片状分布于间质中;横纹肌样细胞型2例,肿瘤细胞呈巢状或条索状排列,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偏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6/6 INI1完全缺失,6/6弥漫强阳性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6/6均不表达S-100蛋白,6/6 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阴性,4/6部分表达p63,1/5部分表达突触素,1/5部分表达p16,Ki-67阳性指数范围30%~70%。5例患者随访1~26个月,其中1例因广泛转移死亡,1例复发,2例淋巴结转移,1例无复发和转移。1例失访。结论:SMARCB1(INI1)缺失的鼻腔鼻窦癌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快,预后差,组织形态主要为基底样细胞型和横纹肌样细胞型,细胞核INI1完全缺失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5枚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临床淋巴结阴性(clinical lymph node negative, 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数目>5枚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单侧cN0 PMTC患者1 567例,男405例,女1 162例。根据患侧CLNM分为0~5枚组和>5枚组并通过非参数检验、 χ 2检验等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等临床病理学特征。 结果:本研究患者CLNM>5枚为4.1%(65/1 567)。单因素分析显示男、年龄≤50岁、肿瘤直径>8 mm、多灶癌与cN0 PTMC CLNM>5枚相关(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 OR=1.886, P=0.017)、年龄≤50岁( OR=3.778, P=0.002)、肿瘤直径>8 mm( OR=2.483, P<0.001)、多灶癌( OR=2.362, P=0.005)为CLNM>5枚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显示喉前淋巴结转移≥1枚( OR=13.475, P<0.001)、气管前淋巴结转移≥2枚( OR=41.695, P<0.001)、喉前+气管前淋巴结转移≥2枚( OR=28.750, P<0.001)为CLNM>5枚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单侧cN0 PTMC患者的CLNM>5枚与多种因素有关,男性、年龄≤50岁且存在肿瘤直径>8 mm、多灶癌的患者出现较多数量淋巴结转移风险增加,此类患者不建议长期随访观察,应积极手术治疗且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并结合术中情况必要时选择全甲状腺切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局部晚期下咽癌术前同步放化疗后肿瘤退缩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下咽癌患者术前同步放化疗后肿瘤退缩的病理学特点及放化疗抵抗相关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头颈外科44例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下咽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行同步放化疗,放化疗结束后行电子喉镜及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退缩状况,4周后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对原发灶标本进行连续病理大切片处理,HE染色及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残存癌灶的分布特点和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残存癌灶的增殖情况及放化疗抵抗相关分子标志物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p53的表达水平。结果:共纳入4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8.3±3.5)岁。其中梨状窝癌40例,下咽后壁癌4例;T3期29例,T4期15例;Ⅲ期6例,Ⅳ期38例。44例患者同步放化疗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原发部位达到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22例,疾病稳定(SD)9例。原发灶切除方式包括下咽环周切除19例,全喉部分下咽切除2例;环状软骨上次全喉切除环舌固定术23例。22例PR患者中,大PR(缓解率≥70%)10例,小PR(缓解率<70%)12例。所有原发灶切除患者术后病理大切片HE染色发现残存癌灶的患者30例(68.2%);其中CR患者中3例检测到残存癌灶(3/13),均为局部癌灶残留;大PR患者中6例检测到残存癌灶(6/10),4例为散在分布,2例为局部癌灶残留;小PR及SD患者均检测到大片残存癌灶。TUNEL法对有残存癌灶的30例标本进行检测均未发现凋亡现象且Ki-67的阳性表达率均<10%。放化疗抵抗相关分子标志物检测发现残存癌灶中19例(63.3%)STAT3(3.40±2.49比5.23±3.02, t=-2.932, P=0.007)及22例(73.3%)HIF-1α(3.73±2.66比6.97±3.05, t=-4.45, P<0.001)表达量高于放化疗前,其余分子标志物在放化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满3年,2年生存率为59.3%,3年生存率为54.1%。 结论:术前放化疗可使部分局部晚期下咽癌患者在临床评估上达到完全或明显缓解,但病理检测仍可见部分残存癌灶且抗凋亡能力增强、增殖活性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常规MRI联合分段读出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在颞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分段读出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RESOLVE-DWI)鉴别颞骨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1月—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经病理学证实的96例颞骨肿瘤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患者均在手术前2周内行颞骨常规MRI及RESOLVE-DWI检查,分别观察肿瘤大小(最大层面测量的病灶最大径)、形态、信号均匀性、边界及强化程度等图像特征,以及记录通过后处理软件在表观弥散加权成像图像上选择肿瘤实性区域手动绘制类圆形感兴趣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采用χ 2检验和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良、恶性肿瘤的MRI信号特征及ADC值。绘制单独及联合常规MRI征像和RESOLVE-DWI测量的ADC值诊断颞骨良、恶性肿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使用Delong检验比较诊断效能。 结果:良性肿瘤59例,男28例、女31例,年龄(44.63±12.97)岁,肿瘤大小(2.39±0.89)cm,类圆形/浅分叶41例、不规则形18例,边界清晰52例、模糊7例,信号均匀37例、不均匀22例,轻中度强化34例、明显强化25例;恶性肿瘤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50.27±17.25)岁,肿瘤大小(2.58±1.16)cm,类圆形/浅分叶23例、不规则形14例,边界清晰17例、模糊20例,信号均匀27例、不均匀10例,轻中度强化9例、明显强化28例。良、恶性颞骨肿瘤间,除肿瘤边界和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外,患者年龄、性别以及MRI图像其他特征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颞骨恶性肿瘤的ADC值为(0.91 ± 0.23) ×10 -3 mm 2/s,低于良性肿瘤组的(1.09 ± 0.32) ×10 -3 mm 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74, P<0.01)。单独应用常规MRI和RESOLVE-DWI测量的ADC值诊断良、恶性颞骨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95%可信区间0.639~0.903)和0.727(95%可信区间0.565~0.889),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8.42%、85.71%、75.08%和63.16%、71.43%、66.35%。联合应用常规MRI征象及RESOLVE-DWI测量的ADC值诊断良、恶性颞骨肿瘤的AUC值为0.907(95%可信区间0.816~0.998),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9.47%、80.95%和86.19%。联合应用常规MRI及RESOLVE-DWI的AUC显著高于分别单独应用常规MRI和RESOLVE-DWI( Z=2.463、2.243, P值均<0.05)。 结论:常规MRI及RESOLVE-DWI在鉴别颞骨良、恶性肿瘤中具有重要价值,二者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其鉴别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上纵隔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上纵隔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404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49例,女55例;年龄为(62±8)岁。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不同收治时期患者临床特征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IQR)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1)术中情况。404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体淋巴结清扫数目,胸腔淋巴结清扫数目,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率、清扫数目、转移率,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率、清扫数目、转移率分别为(306±56)min,200(100)mL,(29.9±13.1)枚,(18.5±9.7)枚,78.47%(317/404)、4.0(3.0)枚、17.35%(55/317),94.55%(382/404)、3.0(2.0)枚、21.20%(81/382)。(2)术后情况。404例患者肿瘤组织病理学类型(鳞状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腺癌、癌肉瘤、腺鳞癌、恶性黑色素瘤),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喉返神经麻痹、肺部并发症、吻合口瘘、切口感染、乳糜胸、心律失常、深静脉血栓、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重症监护室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90 d病死率分别为377、11、7、5、3、1例,27.48%(111/404),8.91%(36/404),10.64%(43/404)、6.93%(28/404)、0.99%(4/404)、2.48%(10/404)、1.73%(7/404)、0.50%(2/404)、1.98%(8/404),6.93%(28/404),16(11)d,0.50%(2/404)。(3)不同收治时期患者临床特征比较。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患者例数分别为40、56、57、116、135例。不同收治时期患者年龄、肿瘤组织病理学类型、病理学T分期、新辅助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体淋巴结清扫数目、胸腔淋巴结清扫数目、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率、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上纵隔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可获得较好短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喉神经内分泌癌12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喉神经内分泌癌(laryngea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LNEC)的临床特点、病理分型、治疗方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2例LNE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50~77岁。典型类癌(高分化)4例,不典型类癌(中分化)5例,神经内分泌型小细胞癌(低分化)3例。分析LNEC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LNEC临床表现因肿瘤分型而有所不同,与病理分型无相关性,声门上型以咽痛、咽部异物感、咳嗽、进食梗阻感、饮水呛咳表现为主,声门型以声嘶为主要表现。治疗方式根据病理分型、病变位置、侵犯范围决定,4例行水平喉部分切除+择区颈淋巴清扫术+术后放/化疗,4例行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其中3例行颈淋巴清扫术),3例行支撑喉镜下等离子喉癌切除术,1例放弃治疗。随访时间8~78个月,至随访结束,5例患者健在,1例死于化疗反应,3例死于其他疾病,1例死于肿瘤肺转移,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失访。结论:LNEC临床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与喉神经内分泌癌病理亚型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喉癌术后疗效与长链非编码RNA LUCAT1的表达水平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LUCAT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2月到2022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73例喉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取周围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样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LUCAT1表达水平;分析lncRNA LUCAT1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影响喉癌的预后因素;分析lncRNA LUCAT1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癌旁组织中lncRNA LUCAT1表达水平(1.10±0.15)明显低于喉癌组织中表达水平(2.18±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510, P<0.05)。Ⅲ~Ⅳ期患者肿瘤组织lncRNA LUCAT1表达水平(2.39±0.24)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1.99±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045, P>0.05)。低分化患者肿瘤组织lncRNA LUCAT1表达水平(2.39±0.25)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1.98±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760, 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组织lncRNA LUCAT1表达水平(2.46±0.16)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1.9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970, P>0.05)。lncRNA LUCAT1高表达组患者3年累计生存率(51.42%,18/35)明显低于lncRNA LUCAT1低表达组患者(73.68%,2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4.294, P<0.05)。病理学分级、R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lncRNA LUCAT1表达水平是影响喉癌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 P<0.05)。淋巴结转移和lncRNA LUCAT1表达水平是影响喉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lncRNA LUCAT1高表达组患者缓解率(40.00%)显著低于低表达患者(5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109, P<0.05)。 结论:lncRNA LUCAT1在喉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患者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是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喉癌术后化疗疗效明显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喉癌术后疗效与长链非编码RNA LUCAT1的表达水平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喉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UCAT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到2022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73例喉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取周围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样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LUCAT1表达水平;分析lncRNA LUCAT1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影响喉癌的预后因素;分析lncRNA LUCAT1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癌旁组织中lncRNA LUCAT1表达水平(1.10±0.15)明显低于喉癌组织中表达水平(2.18±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10,P<0.05).Ⅲ~Ⅳ期患者肿瘤组织lncRNA LUCAT1表达水平(2.39±0.24)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1.99±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45,P>0.05).低分化患者肿瘤组织lncRNA LUCAT1表达水平(2.39±0.25)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1.98±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60,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组织lncRNA LUCAT1表达水平(2.46±0.16)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1.9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70,P>0.05).lncRNA LUCAT1高表达组患者3年累计生存率(51.42%,18/35)明显低于lncRNA LUCAT1低表达组患者(73.68%,2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4.294,P<0.05).病理学分级、R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lncRNA LUCAT1表达水平是影响喉癌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P<0.05).淋巴结转移和lncRNA LUCAT1表达水平是影响喉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ncRNA LUCAT1高表达组患者缓解率(40.00%)显著低于低表达患者(5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09,P<0.05).结论lncRNA LUCAT1在喉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患者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是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喉癌术后化疗疗效明显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