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突变导致的卡尔曼综合征四例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转归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基因突变而导致卡尔曼综合征(KS)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转归,加深对疾病认识。方法:对30例KS或嗅觉正常的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nIHH)患者行靶向二代测序,发现因FGFR1突变致KS患者4例,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4例患者均为男性,就诊年龄为11岁至22岁,均表现为小阴茎,伴嗅觉缺陷。其中2例有隐睾手术史;3例有唇腭裂手术史;较为严重的1例患者除唇腭裂、隐睾外,合并有身材矮小、耳畸形及牙齿发育不全。4例患者均存在FGFR1杂合突变,其中2例为点突变(p.Y374X; p.E670K),2例为移码突变(p.S346Yfs*61; p.S723*fs*1)。1例青年期就诊的患者GnRH脉冲泵治疗后可成功生育。结论:因FGFR1突变导致KS的患者临床表现复杂,除嗅觉障碍外,在男性患者中主要表现为小阴茎、小睾丸和青春期发育延迟。唇腭裂等特征有助于早期识别,而明确诊断依赖于基因检测。脉冲式GnRH泵可使患者取得满意疗效,但起始治疗的年龄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慎重考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嗅觉受体与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嗅觉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参与调节机体代谢、伤口愈合、肿瘤发生等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位于肝脏、脂肪、胰腺、肠道、骨骼肌等组织器官的嗅觉受体在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肥胖患者中,嗅觉受体通过调节脂代谢、肠道菌群,促进胰高糖素样肽-1分泌、缓解炎症抵抗肥胖。另外,嗅觉受体还可以通过调控葡萄糖稳态、炎症反应等影响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该文就嗅觉受体与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诊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转录组测序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早期YAP阳性表达肝细胞的功能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比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早期小鼠模型中Yes相关蛋白(YAP)阳性肝细胞和YAP阴性肝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初步了解此类YAP阳性肝细胞的功能学特征。方法: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饲喂C57BL/6小鼠2周构建NASH早期模型,对照组为正常饮食。肝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天狼星红染色和病理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IHC)观察YAP、p-YAP在肝组织的表达。胶原酶灌注联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获取活率大于90%的原代肝细胞。进行YAP抗体标记、流式分选获得YAP阳性和YAP阴性肝细胞并进行RNA-Seq。测序结果用GO、KEGG和相互作用网路的分析方法筛选DEGs。RT-PCR验证模型组肝组织中YAP以及部分DEGs的表达水平。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CD诱导小鼠2周的HE染色肝组织可见脂肪变(病理评分1.07±0.21),伴有小叶炎症(病理评分1.13±0.32)和肝细胞气球样变(病理评分0.80±0.20),天狼星红染色未见明显肝纤维化(病理学评分0.40±0.40)。IHC显示NASH早期的部分肝细胞YAP表达为阳性。RNA-Seq分析,YAP阳性和YAP阴性的肝细胞分别得到Clean reads为49 310 604条、54 820 036条。与YAP阴性肝细胞相比,YAP阳性肝细胞导致5 565个基因差异表达,包括上调基因1 662个,下调基因3 903个。上调基因的GO分析显示,嘌呤三磷酸核苷和三磷酸核苷等线粒体功能相关的代谢过程为显著富集的生物学过程(BP);下调基因分析到显著富集的BP为嗅觉受体相关过程。KEGG分析显示,DEGs富集到292条通路,氧化磷酸化(OXPHOS)通路为显著富集信号通路。RT-PCR确认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YAP及其靶基因(Cyr61、Ankrd1)以及OXPHOS通路的Cox5b、Sdhc基因水平显著上调,与测序结果一致。相互作用网络分析预测到8个关键基因。结论:NASH早期肝细胞代谢水平的变化可能与YAP活性增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氟对小鼠睾丸微小RNA表达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过量氟暴露对小鼠睾丸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并探讨氟的生殖毒性机制。方法:24只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体重为(23 ± 1)g,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0 mg/L氟化钠(NaF)]和氟暴露组(50 mg/L NaF),每组12只,处理90 d后麻醉处死小鼠,采集精子检测其数量、活率、畸形率,并对睾丸组织进行HE染色;提取小鼠睾丸组织RNA,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氟对小鼠睾丸miRNA表达谱的影响,并进行差异表达miRNA筛选及其靶基因预测,同时进行功能注释和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差异表达miRNA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精子数量:(11.30 ± 2.52)× 10 6/ml、活率:(90.07 ± 4.34)%、畸形率:(15.49 ± 3.25)%]相比,氟暴露组小鼠精子数量[(9.01 ± 2.25)× 10 6/ml]和活率[(84.34 ± 4.21)%]均下降( P = 0.041、0.003),而畸形率[(22.36 ± 6.51)%]上升( P = 0.003);且HE染色显示,氟暴露组小鼠睾丸间质间距增大,生精小管管腔内精子数量减少,细胞排列紊乱。通过测序,发现氟暴露组小鼠睾丸中存在34个差异表达miRNA;经qRT-PCR验证,与对照组相比,氟暴露组小鼠睾丸mmu-miR-29b-1-5p( P < 0.001)、mmu-miR-196a-5p( P = 0.002)和mmu-miR-196b-5p( P = 0.031)的表达量均显著上升;而mmu-let-7a-2-3p( P < 0.001)和mmu-miR-466n-3p( P = 0.018)的表达量均明显下降,与测序结果一致。通过对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的KEGG富集,发现氟暴露可改变小鼠睾丸中轴突导向(axon guidance)信号通路、嗅觉传导(olfactory transduction)通路、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通路和溶酶体(lysosome)信号通路等。 结论:氟暴露可能通过改变睾丸中miRNA的表达谱,以及通过介导转录后调节的信号通路进而诱导睾丸损伤。睾丸miRNA可能是氟生殖毒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可为氟中毒机制的探究提供新思路和观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例8p倒位重复伴末端缺失综合征的表型和遗传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明确1例发育迟缓患儿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性质和来源,分析其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检测。结果: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的染色体核型为46,XX,add(8)(p23),其父母核型均未见异常。SNP-array分析提示患儿在8p23.1pter区存在6.78 Mb微缺失,8p23.1q11.1区域存在34.9 Mb的重复,其父母未见染色体拷贝数异常。结论:确认1例8p倒位重复伴末端缺失综合征,由8p23.1上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OR)基因簇发生非等位同源重组所致,可能与患儿发育迟缓表型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异位嗅觉受体的功能及其作为药物靶点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7
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s,ORs)是一类主要在鼻上皮嗅觉感觉神经元中分布的跨膜蛋白,介导气味向大脑传递实时感觉信号而产生嗅觉.近年来研究发现,ORs也可在鼻腔外组织或器官中表达,且与多种生物过程密切相关,如精子趋化性、伤口愈合、糖脂代谢及肠道分泌等.此外,ORs还与前列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关系密切,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等过程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概述了异位ORs对人体组织器官功能的影响,并评估它们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物靶点的潜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粘虫生物胺受体基因的鉴定及组织表达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基于粘虫Mythimna separata成虫脑转录组数据,明确粘虫体内生物胺受体基因的分子特征及组织表达特性,为粘虫生物胺受体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从粘虫成虫脑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生物胺受体基因序列;基于粘虫基因组数据库,对筛选到的生物胺受体进行基因定位;利用最大似然法对鉴定到的生物胺受体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qRT-PCR检测鉴定到的生物胺受体基因在粘虫雌雄成虫脑、触角、下唇须、翅、足、胸和腹中的表达量.[结果]从粘虫成虫脑转录组数据库中鉴定出17个生物胺受体基因,包括5个多巴胺受体基因、5个5-羟色胺受体基因、5个章鱼胺受体基因和2个酪胺受体基因.这17个生物胺受体基因分布于8条染色体上,其中7个受体基因共定位于22号染色体上.鉴定到的粘虫生物胺受体与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家蚕Bombyx mori和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生物胺受体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粘虫多巴胺受体基因均在雌雄成虫脑和触角中高表达,其中MsepDop2,MsepDop3-1,MsepDop3-2和MsepDopEcR在雌成虫脑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雄成虫脑中的表达量;章鱼胺受体基因MsepOA1和MsepOA2B2在胸部高表达,且在雌成虫胸部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雄成虫胸部中的,MsepOA3和MsepOA2B1-3在嗅觉组织触角和下唇须中也具有较高的表达量,并且表达量具有性别差异;酪胺受体基因在脑和触角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其中MsepTA2在雌成虫腹部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雄成虫腹部中的;Msep5-HT1基因在脑部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其他组织中的,Msep5-HT2基因在脑、触角和下唇须中都具有较高的表达量.[结论]本研究获得了粘虫17个生物胺受体基因,明确了其在雌雄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并发现部分生物胺受体基因在粘虫嗅觉和生殖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性别差异,这为进一步研究粘虫生物胺受体的生理功能提供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SPINK5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深入探讨SPINK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发展和预后的关系,分析其潜在的机制和临床价值,评估其作为靶向治疗基因的潜力.方法:表达量及临床病理数据来自于TCGA数据库中筛选和获取口腔组织来源的癌症病例样本.分析OS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和SPINK5的相关性.SPINK5在OSCC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通过免疫组化进行验证.采用基因功能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方法预测SPINK5调控的信号通路.结果:SPINK5表达量与OSCC临床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高表达组生存时间较长.SPINK5在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OSCC,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INK5差异表达的基因富集到了化学刺激的感官知觉、RNA的基因沉默、RNA介导的翻译抑制导致的基因沉默、气味的感官知觉4个生物学过程,和嗅觉受体活动、转录后基因沉默中涉及的RNA结合、mRNA的3'UTR、嗅觉结合4个分子功能.结论:在OSCC中,SPINK5的表达量相对于正常黏膜组织下调,其表达变化与OSCC的预后密切相关.其可能通过参与和调控OSCC细胞的RNA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干预OSCC的发生发展.故SPINK5可能可以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和靶向治疗的靶向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在嗅觉障碍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在嗅觉障碍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40只健康BALB/c小鼠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只.通过定量逆转录PCR检测小鼠Toll 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gene 88,MyD88)以及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TLR4、MyD88及NF-κB蛋白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嗅觉标记蛋白(mouse olfactory marker protein,OMP)表达情况.结果 建模后观察组小鼠觅食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鼠TLR4、MyD88以及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鼠TLR4、MyD88以及NF-κB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鼠OMP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在嗅觉障碍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增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双光子钙成像技术在麻醉诱导啮齿类动物意识缺失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虽然麻醉药物被临床广泛使用,但其诱导的意识缺失的神经机制尚未完全被阐明.对麻醉药物本质及作用机制认识的局限,极大地制约了全身麻醉安全、可控的临床应用及新型麻醉药物的研发.由此,文章对双光子钙成像在视觉通路、躯体感觉皮层、嗅觉皮层、听觉皮层以及胶质细胞中的应用及其对不同麻醉条件下啮齿类动物的神经元、神经回路或神经网络等进行监测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发现在初级视觉皮层神经元中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的活性增强;在躯体感觉皮层中神经元细胞内的钙水平增加,神经元激活增加;在嗅觉皮层中球周细胞(PG)和短轴突细胞(SA)神经元的反应幅度增加,而二尖瓣/簇状(MT)细胞的反应幅度降低;在听觉皮层神经元的自发活动较少,但是对声音刺激的反应就要稳定得多;此外神经胶质效应也可能参与了麻醉药物镇静作用的神经机制.通过综述双光子钙成像在麻醉啮齿动物中的应用,在不同的层次对麻醉诱导的意识缺失的机制进行总结和推测,以期为麻醉诱导意识丧失机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