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密度下樟子松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变化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了解林分密度对樟子松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分布的影响,以39年生不同密度(490、750、1110、1550、1800、1930、2560和3520株.hm-2)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樟子松不同器官中NSC及其组分(可溶性糖和淀粉)浓度,探讨不同密度下樟子松NSC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樟子松叶、枝和根中NSC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50.51~82.12、58.24~76.28和13.90~56.82 mg·g-1.随着樟子松林分密度增加,在490~1550株·hm-2范围,新叶可溶性糖浓度降低,淀粉浓度增加,NSC浓度保持稳定;在1550~3520株·hm-2范围,新叶可溶性糖、淀粉和NSC浓度均呈下降趋势.随着林分密度增加,老叶可溶性糖、淀粉和NSC浓度先增加后减少;新枝和老枝可溶性糖及NSC浓度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根系可溶性糖、淀粉和NSC浓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林分密度为1110株·hm-2时,可溶性糖及NSC浓度在新叶和新枝较高,在老叶和老枝达到最大.该密度有利于生产更多碳水化合物,促进枝条快速生长,为成年樟子松人工林的适宜经营密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于2个月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肝在婴幼儿肝移植中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2个月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在婴幼儿肝移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肝移植的35例婴幼儿资料。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范围为4~31个月;胆道闭锁33例,Caroli病1例,Alagille综合征1例。35例患儿的供肝由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TRS)分配后获得,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范围为0.5~60.0个月,体重范围为3~18 kg。根据供体年龄将患儿分为两组,其中<2个月龄组(LT组)12例,≥2个月龄组(OT组)23例。收集所有患儿的住院资料、供者资料和随访信息。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儿的生存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儿和供者的资料,发现患儿的身高、体重,术后即刻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供者的身高、体重及供肝质量、移植物受体体重比(graft to recipient weight ratio,GRWR)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LT组中,肝动脉栓塞3例,门静脉狭窄1例,胆道并发症1例,术后肺感染3例,无急性排斥反应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1例。OT组中,肝动脉栓塞21.7%(5/23),门静脉狭窄26.1%(6/23),胆道并发症13.0%(3/23),术后肺感染34.8%(8/23),急性排斥反应17.4%(4/23),EBV感染34.8%(8/23),CMV感染39.1%(9/23)。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T组患儿1、3、5年累积生存率均为91.7%,OT组患儿1、3、5年累积生存率均为91.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 P>0.05)。 结论:<2个月龄DCD供肝可用于婴幼儿肝移植,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受者可获得满意远期生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基础上口服克拉霉素可改善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反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基础上加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是基于观察性研究和荟萃分析的结果,而不是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近期希腊学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旨在明确在此类人群中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能否改善早期临床反应(CAP的新监管终点),并探讨了调节宿主炎症反应对这一结果的可能贡献。ACCESS试验是一项3期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希腊公立医院的18个内科部门招募了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2分、降钙素原(PCT)≥0.25 μg/L的CAP成人住院患者。患者通过计算机生成的区组被随机分配(1∶1)至标准治疗药物(包括静脉注射第三代头孢菌素或静脉注射β-内酰胺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加口服安慰剂组或口服克拉霉素组(每次500 mg,每日2次),连续7 d。主要复合终点为患者在72 h后(即治疗第4天)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早期临床反应指标呼吸道症状严重程度评分下降50%或以上;②早期炎症反应指标SOFA评分下降至少30%,或PCT动力学良好(定义为比基线下降≥80%,或PCT<0.25 μg/L),或两者兼有。随机分配并接受分配治疗的参与者被纳入主要分析人群。结果显示:278例患者于2021年1月25日至2023年4月11日入组,被随机分配接受标准疗法+克拉霉素组(139例)或标准疗法+安慰剂组(139例)。在主要终点分析中,克拉霉素组有134例患者(5例撤回同意),安慰剂组有133例患者(6例撤回同意)。克拉霉素组有91例患者(68%)达到了主要终点,安慰剂组有51例患者(38%)达到了主要终点〔两组差异为29.6%,95%可信区间(95% CI)为17.7~40.3;优势比( OR)=3.40,95% CI为2.06~5.63, P<0.000?1〕。克拉霉素组58例(43%)患者和安慰剂组70例(53%)患者在治疗中突发严重不良事件〔TEAE;差异为9.4%(95% CI为-2.6~20.9); OR=1.46,95% CI为0.89~2.35, P=0.14〕;经判定,所有严重TEAE均与治疗分配无关。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克拉霉素可改善CAP患者早期临床反应,减轻炎症负担,其获益机制与免疫反应变化有关,表明治疗CAP住院患者时,在β-内酰胺类药物基础上加用克拉霉素对于实现早期临床应答和尽早减轻炎症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维生素C治疗脓毒性休克: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在脓毒性休克中,维生素C可能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组织损伤。先前已有多个团队进行过研究,但其数据结果存在许多相互矛盾的地方。为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在该试验中,研究人员将符合以下条件的成人患者随机分配至静脉输注(静注)维生素C(剂量为50 mg/kg)或配对安慰剂组,给药方案为每6 h 1次,至96 h,入组条件: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不超过24 h,经证实或疑似感染为主要诊断,正接受血管升压药治疗。主要评价指标为28 d内死亡或持续器官功能不全(定义为使用血管升压药、有创机械通气、新使用肾脏替代治疗)组成的复合指标。结果显示,总共有872例患者被随机分组(维生素C组435例,安慰剂组437例)。维生素C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44.5%(191/429)和38.5%(167/434)患者发生主要结局事件〔风险比(hazard ratio, HR)=1.21,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 CI)为1.04~1.40; P=0.01〕。28 d时,维生素C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35.4%(152/429)和31.6%(137/434)患者死亡( HR=1.17,95% CI为0.98~1.40),分别有9.1%(39/429)和6.9%(30/434)患者存在持续器官功能不全( HR=1.30,95% CI为0.83~2.05)。在器官功能不全评分、生物标志物、6个月生存率、健康相关生活质量、3级急性肾损伤、低血糖发作等指标方面,两组间结果相似。维生素C组有1例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发作,1例发生严重过敏事件。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ICU中正接受血管升压药治疗的脓毒症成人患者中,与使用安慰剂相比,接受静注维生素C治疗的患者28 d内死亡或持续器官功能不全风险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项目整体风险评估视角看器官机械灌注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器械研发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器官移植领域中供体的缺乏是全世界面临的困境,从传统的静态低温保存技术到近年来逐步进入临床应用的体外机械灌注技术,不断提高供体器官(如肝脏、肾脏、心脏和肺脏等)的保存和维护成功率,并拓展至其他器官的保护以及联合治疗性目的、特殊紧急场景的应用等。随着该技术应用于器官的获取、接收、分配、转运和移植多个临床环节,多种因素会引入风险或影响最终效果评价。本文从项目整体风险评估的角度,梳理器官机械灌注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以及未来项目开发和临床研究的挑战。来自监管方、研究机构、企业等组成协同网络,将从政府监管决策和项目管理人主导的技术决策层面,推动项目的实施和应用,最终提升我国作为器官移植大国和制造强国的地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9年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等待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概述了2019年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等待的现状,为器官分配科学策略研究提供数据基础,促进器官移植这项挽救生命的尖端医疗技术惠及更多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发热脓毒症患者的物理降温: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脓毒症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然而目前临床上针对发热的脓毒症患者是否需要进行降温治疗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拟通过随机临床研究评估外部物理降温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标签、随机临床试验,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体温大于38.3℃成人脓毒症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控温组与对照组。控温组患者在入组4 h内将核心体温降至正常范围(36.5~37.5℃)并维持48 h,对照组行标准护理,不采用退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72 h-Δ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定义为入组时SOFA评分减去72 h SOFA评分)、总住院时长、ICU住院时长。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符合入选标准患者53例(男32例,女21例),其中控温组26例,对照组27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感染来源、入组时SOFA评分及体温等基线数据特征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控温组28 d病死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1.38, 95% CI: 0.62~3.07, P=0.430)。控温组72 h-ΔSOF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均数差值为1.90(95% CI: 0.09~3.71, P=0.040)。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长、ICU住院时长和28 d生存率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外部物理降温不能显著降低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但能明显降低脓毒症患者72 h SOFA评分,改善患者器官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终末期良性肝病肝移植受者预后评分系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移植术是挽救终末期良性肝病患者的重要手段,评估终末期良性肝病患者等待期和移植术后生存情况可更精确地指导供器官分配。近年来提出的终末期良性肝病相关的预后评分系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基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包括SOFT评分、P-SOFT评分、UCLA-FRS评分和BAR评分;另一类评分系统基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概念,包括CLIF-C-ACLF评分、TAM评分、AARC-ACLF评分和COSSH-ACLF评分。基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概念的评分较MELD评分在预测终末期肝病患者等待期和肝移植术后预后中展现出更优异的效能。本文总结回顾了这两类评分系统优缺点,探讨更合理的器官分配模式,以期提高终末期良性肝病患者的整体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儿童肾移植的创新之路:优化儿童供肾分配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儿童肾移植是儿童尿毒症的最佳治疗手段。我国儿童肾移植因优质供肾不足而受限。儿童供肾长期被归为扩大标准供肾,但实践探索中儿童供肾合理分配给儿童受者的临床效果满意。在数家中心推动下,儿童供肾儿童肾移植(PTP)模式被纳入分配政策,走出我国儿童肾移植发展的创新之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年后诊断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并完成社会性别转换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AIS)的特征是雄激素受体应答障碍,导致靶器官完全缺乏雄激素作用,外生殖器表现为女性化发育,通常推荐以女性身份生活。本文报道1例成年后诊断为CAIS合并性别焦虑的患者,其左侧盆腔肿物切除术后病理考虑隐睾并发Leydig细胞瘤,基因检测示雄激素受体基因3号外显子缺失突变。患者在随访中出现性别重分配,完成女性向男性社会性别转换,为CAIS患者性别分配提供新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