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液的拉曼光谱分析及其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与非PCOS患者卵泡液中的差异性代谢物及其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in vitro maturation,IVM)和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胚胎发育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研究方法获取;动物实验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第一次接受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周期的女性患者的卵泡液。根据是否为PCOS患者,分为PCOS组( n=71)和非PCOS组( n=70),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利用深度学习的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卵泡液的代谢谱差异。后续进行实验性研究,在PCOS患者和非PCOS患者卵泡液中进行小鼠GV期卵母细胞IVM培养,收集两组成熟的鼠卵母细胞进行IVF,进一步探讨卵泡液中差异性代谢物对鼠卵成熟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结果:PCOS组患者卵母细胞成熟率[82.19%(886/1 078)]和受精第3天的有效胚胎率[51.30%(553/1 078)]显著低于非PCOS组[85.85%(625/728), P=0.038;53.30%(388/728), P=0.042],两组患者的累积临床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COS患者和非PCOS患者卵泡液之间存在差异性拉曼代谢光谱。两组间特征性拉曼位移主要集中在600~1 000 cm -1、1 168 cm -1、1 344 cm -1、1 440 cm -1、1 504 cm -1、1 632 cm -1、1 664 cm -1。拉曼特征位移数据库显示,两组卵泡液样本的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蛋白质、脂质、游离核酸、葡萄糖、胆固醇、类胡萝卜素和氨基酸等物质。利用两组卵泡液行鼠卵IVM,PCOS卵泡液组的鼠卵MⅡ率[49.04%(77/157)]较非PCOS组更低[65.07%(95/146), P=0.005],利用小鼠MⅡ卵进行IVF,PCOS卵泡液组卵裂率[46.75%(36/77)]显著低于非PCOS组[63.16%(60/95), P=0.031],而两组囊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COS患者卵泡液存在差异性拉曼代谢光谱,其差异性代谢物可能导致卵母细胞成熟障碍,并进一步影响IVF胚胎的发育,拉曼光谱为PCOS诊断和代谢组学的差异物分析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卵母细胞miR-320-3p低表达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小鼠卵母细胞中miR-320-3p低表达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脱氢表雄酮皮下注射法构建40只PCOS小鼠模型,40只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油剂。通过发情周期变化和卵巢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评估模型构建效果,超数排卵获取模型鼠的M II期卵母细胞,胞质内注射miR-320-3p模拟物(miR-320-3p mimics)或阴性对照物(negative control,NC),分为对照+NC组、PCOS+NC组、PCOS+miR-320-3p mimics组。①通过qRT-PCR方法检测三组小鼠M Ⅱ期卵母细胞中miR-320-3p的表达;②三组M Ⅱ期卵母细胞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收集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受精卵进行体外培养,于受精后48 h、84 h记录4-细胞期胚胎和囊胚的数量。③三组囊胚分别进行滋养外胚层分子标志物CDX2染色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缺口末端标记法细胞凋亡检测,统计各组总细胞数、滋养外胚层(trophectoderm,TE)细胞数、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细胞数和凋亡细胞数;④通过qRT-PCR方法检测三组4-细胞胚胎中miR-320-3p的靶基因( Ulk1、 Pbx3、 Kdm5b、 Satb2)及发育相关基因( Pou5f1、 Myc、 Klf4、 Ago2、 Dppa3、 Wdr5)的表达变化。 结果:①qRT-PCR显示,与对照+NC组相比,PCOS+NC组小鼠卵母细胞中miR-320-3p表达相对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9);PCOS+miR-320-3p mimics组中miR-320-3p表达量显著多于PCOS+NC组( P=0.002);对照+NC组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46)。②对照+NC组、PCOS+NC组、PCOS+miR-320-3p mimics组的4-细胞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 P>0.05);三组囊胚形成率分别是75.89%(85/112)、59.22%(61/103)、72.64%(77/106),与对照+NC组相比,PCOS+NC组囊胚率显著降低( P=0.009);与PCOS+NC组相比,PCOS+miR-320-3p mimics组囊胚率显著升高( P=0.041)。③对照+NC组、PCOS+NC组、PCOS+miR-320-3p mimics组囊胚的总细胞数分别是85.81±9.26、67.29±7.07、82.71±8.40,TE细胞数分别是69.19±7.01、52.38±6.34、65.38±8.30,ICM细胞数分别是17.62±3.60、14.90±2.39、17.29±3.90,凋亡细胞数分别是8.64±2.80、11.73±2.07、9.55±2.81,凋亡率分别是9.64%±2.78%、16.68%±2.81%、11.18%±2.61%。对照+NC组囊胚的总细胞数、TE及ICM细胞数均显著多于PCOS+NC组( P<0.001、 P<0.001、 P=0.011),凋亡细胞数、凋亡率均显著低于PCOS+NC组(均 P<0.001);PCOS+miR-320-3p mimics组总细胞数、TE及ICM细胞数也均显著多于PCOS+NC组( P<0.001、 P<0.001、 P=0.025),凋亡细胞数、凋亡率均显著低于PCOS+NC组( P=0.007、 P<0.001)。对照+NC组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组间囊胚的总细胞数、TE及ICM细胞、凋亡细胞数、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组TE/ICM的比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④与对照+NC组相比, Ulk1、 Pbx3、 Myc、 Dppa3在PCOS+NC组4-细胞胚胎中相对表达下调( P=0.012、 P=0.002、 P<0.001、 P=0.001), Kdm5b、 Satb2相对表达上调( P<0.001、 P<0.001);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相比, Ulk1、 Pbx3、 Myc、 Dppa3在PCOS+NC组4-细胞胚胎中相对表达下调( P=0.005、 P=0.001、 P=0.001、 P=0.004), Kdm5b、 Satb2相对表达上调( P<0.001、 P=0.001),对照+NC组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对照+NC组相比, Wdr5在PCOS+NC组和PCOS+miR-320-3p mimics组中相对表达均上调( P=0.001、 P=0.003),PCOS+NC组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Pou5f1、 Klf4、 Ago2在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COS小鼠卵母细胞中miR-320-3p低表达影响胚胎植入前的囊胚形成率和囊胚质量,PCOS卵母细胞中补偿miR-320-3p能够改善胚胎发育潜能,提高胚胎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第3日4~5-细胞I~III级胚胎囊胚培养的价值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第3日(D3)4~5-细胞I、II及III级胚胎(4/I~5/III)囊胚的形成及移植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采用IVF-ET助孕患者共88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4/I~5/III组间囊胚形成差异;根据囊胚移植周期中D3卵裂胚的情况,将4/I~5/III胚胎来源的164个囊胚移植周期设为A组,247个优质胚胎来源的囊胚移植周期设为B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结局并分析4/I~5/III组间不同细胞数和评级对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影响。结果:4/I组的优质囊胚率(5.6%)高于4/II组(1.8%)( P=0.003)及4/III组(0.6%)( P<0.001);5/I组优质囊胚率(8.3%)分别高于4/II组、4/III组及5/III组(1.6%)( P均<0.001);5/II组优质囊胚率(8.4%)高于4/III组( P<0.001)。A组与B组在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率、卵裂率、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质囊胚比、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种植率及持续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D3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B组( P<0.001);A组平均移植周期次数高于B组( P=0.034);4-细胞和5-细胞来源的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1.6%和50.0%,流产率分别为15.2%和26.8%;I+II级与III级胚胎来源的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3.6%和41.2%,流产率分别为22.4%和21.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4/I~5/III来源的囊胚能够获得与优质卵裂胚来源囊胚相近的临床结局;在4/I~5/III组间,细胞数和评级不会影响其囊胚的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但5-细胞胚胎的囊胚形成率高于4-细胞胚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时差成像培养系统对小鼠胚胎发育潜能及组蛋白修饰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时差成像培养系统(time-lapse imaging,TLI)对小鼠胚胎发育潜能及组蛋白表观修饰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雌性ICR小鼠,促排卵后取成熟M Ⅱ卵子进行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获取成功受精的合子,分别在TLI和常规培养体系(standard incubators,SI)中进行体外培养,记录两组胚胎的2-细胞率、4-细胞率、8-细胞率、桑葚胚率、囊胚率和孵出率。通过Hoechst、OCT4及CDX2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统计囊胚细胞总数、内细胞团数和滋养外胚层细胞数。两组囊胚移植入第2.5天代孕母鼠子宫,统计植入率及活胎率。通过对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4me3)、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二甲基化(H3K9me2)和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乙酰化(H3K9ac)的免疫荧光染色,评估两组胚胎组蛋白表观修饰情况。 结果:TLI组和SI组的早期胚胎发育情况、内细胞团和滋养外胚层细胞数、植入率和活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囊胚的组蛋白H3K4me3、H3K9me2和H3K9ac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利用TLI体外培养不会影响胚胎的发育潜能以及组蛋白修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卵裂球计数曲线“跳变值”在胚胎AI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胚胎时差成像技术(TLT)结合人工智能(AI)探索体外胚胎发育曲线(EDM)中的卵裂球计数曲线“跳变值”与胚胎形态学特征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体外受精(IVF)胚胎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自主研发的AI胚胎评估软件的诊断性试验,即临床数据AI再评估,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的1 226例患者共6 545个胚胎,其中2 869个胚胎进行囊胚培养。所有胚胎通过TLT培养并进行观察,由TLT记录软件Embryo Viewer依据胚胎发育动力学绘制EDM。本课题组自主研发的AI胚胎评估软件对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卵裂球数目进行实时识别、记录,并与EDM进行比较,分析由卵裂球计数变化而形成的跳变值与胚胎结局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及logistic回归分析跳变值与胚胎形态学评估、胚胎着床及活产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胚胎着床、活产的预测价值。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受精卵受精后72 h卵裂球计数曲线提取的总跳变值与卵裂模式、囊胚形成、培养至第3天胚胎(D3胚胎)的形态学评级、D3胚胎的细胞均一度、D3胚胎的细胞碎片率均呈显著负相关( β值分别为-0.268、-0.116、-0.213、-0.159、-0.222; P均<0.001),与D3胚胎的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 β=0.034;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胚胎总跳变值排序与囊胚形成( OR=0.97,95% CI为0.93~0.99; P=0.034)、胚胎着床( OR=0.96,95% CI为0.93~0.98; P=0.044)呈显著负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胚胎总跳变值排序预测胚胎着床能力与传统胚胎形态学评估方法相近[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9、0.6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活产与患者年龄( OR=0.91,95% CI为0.88~0.93; P<0.001)、D3胚胎形态学评级( OR=0.77,95% CI为0.59~0.99; P=0.045)及胚胎总跳变值排序( OR=0.98,95% CI为0.96~0.99; P=0.038)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获卵数( OR=1.08,95% CI为1.05~1.11; P<0.001)及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 OR=1.09,95% CI为1.06~1.12; P<0.001)呈显著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纳入建模的以上多个因素预测活产的AUC值为0.666。 结论:跳变值及其排序是对体外胚胎卵裂期发育的系统量化,其与胚胎发育质量及临床结局相关,可能是胚胎体外评估及选择的有益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男性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体外受精胚胎培养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不育症男性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和体外受精胚胎培养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对2019年7至10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患者中随机抽样25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辅助生殖治疗的男性患者进行研究,以血清CGRP对数转化指标、受精方式、是否取精困难、年龄、不育年限、泌乳素等为自变量,以总受精率、正常受精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为因变量,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原发不育组中D3优质胚胎率与精子正常形态率相关( r=0.537, P=0.048),囊胚形成率与精子密度相关( r=0.760, P=0.002),CGRP对数与总受精率相关( r=0.693, P=0.006)。在继发不育组中,总受精率及正常受精率与精子总数相关( r=0.614, P=0.042; r=0.611, P=0.046)。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继发不育组中,正常受精率与精子总数、血清CGRP对数转换指标、精子正常形态率之间有线性关系,且精子总数、CGRP对数转化指标与精子正常形态率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72.9、6.8。 结论:男性的血清CGRP、精子总数和精子正常形态率共同影响正常受精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原核来源囊胚冻融移植对临床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零原核(nonpronuclear,0PN)、单原核(monopronuclear,1PN)、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废弃胚胎来源冻融单囊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冻融单囊胚移植的患者资料。根据移植囊胚的不同来源分为4组:A组为2PN可利用胚胎来源(形态学评级为Ⅰ~Ⅲ级的2PN胚胎),B组为0PN胚胎来源,C组为1PN胚胎来源,D组为2PN废弃胚胎来源(形态学评级为Ⅳ级的2PN胚胎),分析4组患者基本资料,并以A组为参照组,分别比较B、C、D组的临床妊娠结局,在单胎活产的周期比较新生儿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计算校正后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a O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结果:经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与A组相比,B组的活产率明显低于A组(a OR=0.701,95% CI:0.534~0.920, P=0.011);D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明显低于A组(a OR=0.595,95% CI:0.456~0.777, P<0.001;a OR=0.600,95% CI:0.449~0.800, P=0.001),余流产率、妊娠期并发症、多胎妊娠率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组上述各项指标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B组、D组巨大儿、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的发生风险均明显高于A组(巨大儿,B组:a OR=2.367,95% CI:1.299~4.315, P=0.005;D组:a OR=2.711,95% CI:1.463~5.026, P=0.002;LGA,B组:a OR=1.930,95% CI:1.158~3.217, P=0.012;D组:a OR=2.039,95% CI:1.174~3.543, P=0.011),低出生体质量、小于胎龄儿、早产的发生风险B组、D组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组上述指标发生的风险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无可利用2PN胚胎时,可将0PN、1PN、2PN废弃胚胎行囊胚培养后进行移植,但要关注0PN、2PN废弃胚胎增加子代巨大儿、LGA发生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胚胎移植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单胚胎移植(single embryo transfer,SET)妊娠结局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2013年9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行SET共2734个周期的患者资料,根据胚胎移植时机的不同,分为第3日(day 3,D3)移植组(D3组)、第4日(day 4,D4)移植组(D4组)、第5日(day 5,D5)移植组(D5组)、第6日(day 6,D6)移植组(D6组)。分析对比患者不同年龄段、不同移植时机、不同胚胎评分的SET临床妊娠情况。结果:SET周期总临床妊娠率为39.8%(1098/2734),总活产率为30.5%(842/2734)。D3组、D4组、D5组、D6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3.3%(264/793)、36.4%(142/390)、52.5%(492/937)、32.6%(200/614),活产率为25.6%(203/793)、30.5%(119/390)、40.9%(383/937)、22.3%(137/61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D3组形态学评分8-细胞I级、7-细胞I级、8-细胞II级的胚胎总临床妊娠率[41.7%(207/496)]和总活产率[32.1%(159/496)]均高于其他非优质卵裂期胚胎[19.2%(57/297), P<0.001;14.8%(441/297), P<0.001];D4组发生融合(融合期及早期囊胚)的胚胎的临床妊娠率[40.4%(134/332)]和活产率[34.0%(113/332)]均高于未发生融合的胚胎[13.8%(8/58), P<0.001;10.3%(113/332), P=0.001];对于发育缓慢的囊胚,将其培养至D6囊胚移植和在D5移植2期囊胚的临床妊娠率[32.6%(200/614)比30.6%(22/72)]和活产率[22.3%(137/614)比27.8%(20/7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选择D5优质囊胚和D4融合期以上的桑椹胚进行单胚胎移植能在获得最佳妊娠结局的同时降低多胎妊娠发生率;对于整体D5发育缓慢的胚胎,继续培养至D6完全扩张囊胚再行移植,可能是一种改善妊娠结局的策略;对于卵裂期胚胎,采用8-细胞I级、7-细胞I级和8-细胞II级的优质胚胎移植标准更能确保D3单胚胎移植的成功率,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受精卵到囊胚期胚胎在体外培养发育过程中的乳酸代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是将精子和卵子在体外受精结合,并在体外进行胚胎培养发育至卵裂期或囊胚期胚胎,再移植到子宫内的过程。通常把受精卵到着床前囊胚期的发育过程称之为“胚胎着床前发育”。一般认为,人的胚胎着床前发育是靠卵母细胞蓄积的蛋白和mRNA发育至8-细胞期,然后开始激活胚胎自体基因进一步发育到囊胚期。由此可见,IVF技术治疗不孕不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着床前胚胎体外培养。体外培养液的成分会直接影响着床前胚胎发育和临床治疗结局。其中,乳酸可能在受精卵早期分裂发育过程中起了相对重要作用。本文对受精卵到囊胚期胚胎着床前体外培养液的发展过程和培养液中的乳酸成分对胚胎着床前发育的影响进行概述。同时,对培养液中乳酸成分来源的乳酸盐原料进行简单的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培养液提前一日低氧平衡和高氧平衡对不同授精方式胚胎早期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培养液提前1 d低氧环境(5%氧气浓度)和高氧环境(20%氧气浓度)平衡对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胚胎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了邢台不孕不育专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期间行IVF和ICSI患者的88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培养液提前1 d配制置于培养箱中平衡,根据培养箱氧气浓度分成低氧平衡组(5%氧气浓度)和高氧平衡组(20%氧气浓度)。比较两种授精方式下不同培养液平衡环境对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不同授精方式下低氧平衡组和高氧平衡组间的获卵数、受精率、双原核(two pronucleus,2PN)卵裂率及可用胚胎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第3日可用胚胎率行IVF患者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ICSI患者中低氧平衡组显著高于高氧平衡组[68.52%(664/969)比64.42%(795/1234), P=0.043];不同授精方式下低氧平衡组的囊胚形成率均显著高于高氧平衡组[IVF:44.99%(808/1796)比41.45%(841/2029), P=0.027;ICSI:42.00%(307/731)比34.95%(317/907), P=0.004]。低氧平衡组的移植胚胎数目均显著低于高氧平衡组[IVF:(1.87±0.34)枚比(1.96±0.21)枚, P=0.001;ICSI:(1.79±0.41)枚比(1.94±0.23)枚, P=0.002]。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液体平衡环境与活产率显著相关( OR=0.238,95% CI=0.139~0.409, P<0.001)。 结论:培养液提前1 d低氧平衡(5%氧气浓度)能够提高IVF和ICSI受精胚胎的发育潜能,显著提高活产率,ICSI效果较IVF明显,但确切结果仍需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