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冻胚胎复苏周期胚胎移植策略的选择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冷冻胚胎复苏周期中已冻存的低质量囊胚与高质量卵裂期胚胎的优先移植顺序。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3677个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胚胎发育时期、质量及移植胚胎数的不同分为5组:单非优质囊胚组(A组)、单优质囊胚组(B组)、第3日(D3)双优质胚胎组(C组)、D3优+非优质胚胎组(D组)、D3双非优质胚胎组(E组)。每组再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3个亚组:<35岁、35~37岁和>37岁。主要观察指标为活产率,次要观察指标为临床妊娠率、植入率和多胎率。结果:D3双胚胎移植组(C~E组)植入率均显著低于单囊胚组(A、B组)( P均<0.05),而多胎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单囊胚组( P均<0.01)。C组与A组相比,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年龄<35岁时,活产率显著升高( P=0.003),35~37岁组及>37岁组活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与A组相比,患者年龄<35岁组及35~37岁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年龄>37岁时,临床妊娠率显著降低( P=0.018),活产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组与A组相比,所有年龄段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降低;当患者年龄<35岁及>37岁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年龄为35~37岁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和移植胚胎的种类均是活产的独立影响因素。调整年龄对活产的影响后,与A组相比,B组( OR=1.311,95% CI=1.083~1.586, P=0.005)、C组( OR=1.322,95% CI=1.092~1.601, P=0.004)、E组( OR=0.616,95% CI=0.468~0.809, P=0.001)对活产率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D组( OR=1.139,95% CI=0.914~1.420, P=0.247)对活产的影响程度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综合考虑多胎妊娠及活产等因素,冷冻胚胎复苏周期最优的移植顺序可能是单优质囊胚>单非优质囊胚>D3双优质胚胎>D3优+非优质胚胎>D3双非优质胚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第3日4~5-细胞I~III级胚胎囊胚培养的价值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第3日(D3)4~5-细胞I、II及III级胚胎(4/I~5/III)囊胚的形成及移植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采用IVF-ET助孕患者共88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4/I~5/III组间囊胚形成差异;根据囊胚移植周期中D3卵裂胚的情况,将4/I~5/III胚胎来源的164个囊胚移植周期设为A组,247个优质胚胎来源的囊胚移植周期设为B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结局并分析4/I~5/III组间不同细胞数和评级对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影响。结果:4/I组的优质囊胚率(5.6%)高于4/II组(1.8%)( P=0.003)及4/III组(0.6%)( P<0.001);5/I组优质囊胚率(8.3%)分别高于4/II组、4/III组及5/III组(1.6%)( P均<0.001);5/II组优质囊胚率(8.4%)高于4/III组( P<0.001)。A组与B组在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率、卵裂率、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质囊胚比、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种植率及持续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D3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B组( P<0.001);A组平均移植周期次数高于B组( P=0.034);4-细胞和5-细胞来源的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1.6%和50.0%,流产率分别为15.2%和26.8%;I+II级与III级胚胎来源的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3.6%和41.2%,流产率分别为22.4%和21.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4/I~5/III来源的囊胚能够获得与优质卵裂胚来源囊胚相近的临床结局;在4/I~5/III组间,细胞数和评级不会影响其囊胚的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但5-细胞胚胎的囊胚形成率高于4-细胞胚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辅助孵化对低质量囊胚孵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辅助孵化(AH)对第6天(D6)低质量废弃囊胚(4CC级)孵出率的影响,观察AH及透明带开孔大小对4CC级囊胚孵出率的影响,以期为AH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7-8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集4CC级废弃D6囊胚135枚,随机分为AH组(n=35)和对照组(n=36),以及单次打孔组(n=31)和多次打孔组(n=33).观察AH及打孔方式对囊胚孵出的影响.结果 AH实验中,相应操作后培养至D8,AH组囊胚总孵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vs.33.33%,P<0.05),但组间完全孵出率无统计学差异(14.29%vs.11.11%,P>0.05).打孔方式实验中,两组间D7、D8孵出率以及总孵出率相似(P>0.05),但是多次打孔组的完全孵出率显著高于单次打孔组(54.55%vs.12.90%,P<0.05),并且单次打孔组的胚胎在孵化时伴随卡顿象增多.结论 AH有利于低质量囊胚孵出,大孔径AH可以防止低质量胚胎在孵出时的卡顿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印记基因H19在不同质量精子和胚胎中的甲基化状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印记基因H19在三种不同质量的精子中的甲基化状态以及精卵结合后形成胚胎的甲基化状态进行比较,初步探索精子甲基化状态与受精后胚胎甲基化状态的关系.方法 收集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行IVF-ET治疗中废弃的精子91份和D3期低质量胚胎171份,依据WHO第5版根据精子参数将精子样本分为3组,分别分析3组的精子及受精后胚胎H19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B组在精子中和胚胎中H19甲基化状态异常比例显著高于另外2组(P<0.05).结论 印记基因H19甲基化状态异常主要集中在异常参数精子组中,提示其异常状态与精子质量降低有关;通过IVF、ICSI受精后的胚胎都出现同等比例的异常状态,没有显著差异;异常精子的胚胎未出现异常,这可能与胚胎自身的自我修复功能有关;而个别正常精子受精后的胚胎出现甲基化印记异常的原因可能与体外培养条件有关,也有可能与卵子质量本身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囊胚质量对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及囊胚移植选择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冻融囊胚移植中囊胚质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以及最优的囊胚移植选择策略.方法 本研究共包括2054个囊胚冻融移植周期,将行囊胚冻融移植的患者根据移植囊胚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组,不同组之间年龄差异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其余临床指标(不孕原因、促排方案、授精方案、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多胎率)使用x2检验分析.结果 相对于卵裂期胚胎移植,移植单个优质囊胚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42.31%/28.89%)、种植率(42.31%/17.93%)和活产率(29.96%/21.17%),同时显著降低多胎率(1.85%/24.68%).相对于不分质量的双囊胚移植,移植单个优质囊胚移植可以显著改善种植率(42.31%/37.95%),并极大地降低多胎率(1.85%/39.79%).随着移植胚胎中低质量囊胚数目的增加,其妊娠率(60.63%.35.79%)、种植率(44.01%.22.37%)、活产率(44.01%.26.84%)逐渐下降.结论 低质量囊胚对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有负面影响,移植单个优质囊胚可以获得较理想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囊卵巢综合征评估和管理的国际循证指南的建议
编辑人员丨2023/8/6
研究问题 结合已有的最佳证据、临床经验和患者意愿,制定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女性的评估标准和管理建议.归纳总结 本次国际循证指南,包括166项推荐意见和实践要点,阐述了需优先解决的问题,以求统一诊疗流程,改善PCOS女性的个人感受和健康状态.已知事项 既往的指南缺乏严谨的循证标准,或没有结合患者自身感受及参考国际多学科的观点,不能与时俱进.目前的PCOS诊断仍存在争议,评估标准和治疗管理不一致.PCOS女性的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证据和临床实践仍存在差距.研究设计、规模、持续时间国际循证指南以证据为基础,制定过程涉及专业学会、多学科专家和各阶段PCOS患者的直接参与.遵循指南研究与评价(AGREE)II,结合广泛的证据,在证据质量、可行性、可接受性、成本、实施和最终推荐强度方面,对建议、评估、开发和评价(GRADE)框架进行了分级.参与者/材料、设置、方法 成员包括六大洲国际咨询和项目委员会,5个指南制定小组以及患者和翻译委员会.大量的医学专业人员和患者的参与提升了指南的范围和优先事项.参与的国际多个学科专家包括儿科、内分泌学、妇科、初级保健、生殖内分泌、产科、精神病学、心理学、营养学、运动生理学、公共卫生等专家,以及患者群体、项目管理、证据分析和翻译专家.71个国家的37个协会和组织通过15个月的20场面对面国际会议进行了合作,提出了60个优先考虑的临床问题,涉及40个系统回顾研究和20个叙述性综述.五个指南制定小组根据国际反馈和同行评审对循证建议进行了修改,后经组内一致协商表决,制定、批准了该建议.主要成果和改进的内容 PCOS评估和管理中,证据质量一般较低或中等.该指南提供了31个循证建议,59项临床共识建议和76项临床实践要点,所有这些都与PCOS的评估和管理有关.本指南的主要变化包括:①大大提高个体诊断标准,重点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②减少不必要的检测;③更加注重教育、改变生活方式、情感健康和生活质量;④提出一个以循证医疗为前提,患者花费少、安全性高的生育管理方式.局限性 目前总体证据通常是低至中等质量,低质量临床证据较多,但也容易被忽视,我们需要对这些低质量临床证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在改进PCOS的特异性诊断方面.同时需要结合区域医疗系统,完善不同区域医疗体系并提供医疗指导,以及翻译相关指南,进行各个区域普及.研究结果的广泛含义 在最佳循证证据、多学科专家建议和患者意愿的基础上,PCOS评估和管理的国际指南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清晰的最佳建议.该指南目前计划多方面发布和转载,以及多种语言的翻译、全球普及宣传.研究资助/竞争利益(S) 该指南主要由澳大利亚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委员会(NHMRC)资助,该委员会与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E)和美国生殖医学学会提供合作支持.指南制定小组成员未收取任何费用.差旅费用由赞助组织承担.根据NHMRC指导流程,利益冲突在项目开始时就已经公布,并在指南制定过程中更新,相关细节可在https://www.monash.edu/medicine/sphpm/mchri/pcos获取.该指南由医务工作者和相关学会联盟及患者组成的协会进行同行评审,根据AGREEII标准进行独立评估并进行方法学评估.该指南得到了指南制定小组所有成员的同意,并得到了NHMRC的批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皱缩囊胚与低质量囊胚联合复苏移植的临床结局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皱缩囊胚(CB)与低质量囊胚(PQB)联合复苏移植的临床结局,为低评分囊胚移植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囊胚复苏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联合组(CB与PQB联合)51例、CB组25例及PQB组84例复苏移植后的临床结局.结果 联合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多胎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并与PQB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流产率方面,联合组相对较低(10.53%),PQB组相对较高(24.39%),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高质量囊胚可供选择时,联合移植降低了CB、PQB单胚胎移植对妊娠结局的负面影响,提高了低评分囊胚的临床妊娠率,减少患者移植周期,为探寻更优的移植策略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补肾调肝方逆转泼尼松龙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补肾调肝方能明显改善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和中医临床症状,疗效肯定,但缺乏相关的实验依据.目的:探讨补肾调肝方的安全性及其对泼尼松龙诱导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受精后5h的鱼卵分到24孔板中,每孔20枚,将不同浓度的补肾调肝方(生药质量浓度10,50,100,250,500 mg/L)分别加入到相应的孔,分别于受精后24,48,72,96 h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并统计胚胎累计存活率及孵化率以评价补肾调肝方的安全性;将受精后3d的斑马鱼卵分为对照组(0.5%二甲基亚砜)、泼尼松龙模型组(25 μmol/L)、阿仑膦酸钠组(阳性药物)、补肾调肝方(生药质量浓度10,50,100,250,500 mg/L)组,每组40条,每天换液至第8天后处死,用茜素红对各组斑马鱼幼鱼骨骼染色,进行显微检测、数码成像,并用图像软件定量分析骨骼染色区域来评价补肾调肝方抗骨质疏松的作用.结果 与结论:①低浓度补肾调肝方对胚胎存活率及孵化率无影响,而高浓度补肾调肝方可降低胚胎存活率及孵化率;②25 μmol/L泼尼松龙能成功诱导斑马鱼骨量显著丢失;③与模型组比较,50,100,250 mg/L的补肾调肝方可对抗泼尼松龙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并呈浓度依赖性;低质量浓度无明显的抗骨质疏松作用,高质量浓度抗骨质疏松作用呈下降趋势;④结果表明,25 μmol/L泼尼松龙能成功诱导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成功评价了补肾调肝方的安全性,补肾调肝方在50 mg/L开始出现抗骨质疏松作用,在250 mg/L具有最为显著的抗骨质疏松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冻融周期不同囊胚移植策略的临床结局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冻融囊胚后移植和冻融D3卵裂期胚胎培养至囊胚后移植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冻融周期完成的囊胚移植791个周期,其中冻融可利用囊胚移植372个周期(A组),冻融D3卵裂期胚胎培养至可利用囊胚移植261个周期(B组),冻融D3卵裂期胚胎培养至低质量囊胚移植158个周期(C组).结果 A组和B组相比,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及宫外孕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同B组相比,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多胎率均会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冻融囊胚移植或是冻融卵裂期胚胎培养至囊胚移植两种策略的选择,并不改变移植后的妊娠结局.在冻融周期无可利用囊胚形成的情况下,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移植低质量囊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胚龄对于CC级别单囊胚冻融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单囊胚冻融移植周期中胚龄对CC级别囊胚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19年12月于上海永远幸妇科医院进行单个冻融囊胚移植的565例患者,分为高质量囊胚组(AA、AB、BA级,n=189)、中质量囊胚组(BB、AC、CA级,n=114)、低质量囊胚组(CB、BC级,n=140)和CC级别囊胚组(n=122).其中,CC级别囊胚组按照胚龄进一步分为D5亚组(n=26)、D6亚组(n=81)和D7亚组(n=15).对4个不同级别囊胚组及3个CC级别囊胚胚龄亚组的周期特征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高质量囊胚组、中质量囊胚组、低质量囊胚组、CC级别囊胚组的临床妊娠率(58.7%vs 54.4%vs 47.1%vs 25.4%,P=0.000)和活产率(46.2%vs 43.2%vs 36.2%vs 17.6%,P=0.000)依次降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胚胎质量与临床妊娠率显著相关.与高质量囊胚相比,CC胚胎的临床妊娠率较低(aOR=0.81,95%CI 0.71~0.93,P=0.003).CC级别囊胚胚龄亚组分析显示,D5、D6和D7亚组的临床妊娠率(42.3%vs 23.5%vs 6.7%,P=0.040)和活产率(31.6%vs 15.6%vs 0,P=0.133)依次降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胚龄对CC级别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率有显著影响.相较于D5的CC级别胚胎,D7的CC级别胚胎的临床妊娠率更低(aOR=0.69,95%CI 0.49~0.96,P=0.032).结论·D5的CC级别囊胚具有很好的妊娠结局,临床价值高.D6的CC级别囊胚虽然妊娠率较低,但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D7的CC级别囊胚临床价值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