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差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对体外胚胎形态学参数、时差动力学参数的认知,时差成像技术(time-lapse technology,TLT)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TLT能实时连续记录胚胎从受精、卵裂、囊胚形成的各项细节图像并发现传统观察胚胎技术不能发现的细节,为胚胎筛选提供依据。此外,TLT还能在临床应用、实验室质量控制中发挥作用。与此同时,TLT在体外胚胎发育分析、人工智能开发中也存在问题,本文将对其进行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精子表型、致病基因及辅助生殖治疗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临床表型、精子形态特征及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效率。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与遗传中心就诊的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采集外周血进行遗传学检测,全外显子测序挖掘致病基因,并对精液常规、精子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了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联合人工卵子激活(artificial oocyte activation,AOA)治疗。选取同日取卵的行常规ICSI周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采用时差动态监测系统监测发育全程动态参数,分析2组受精及胚胎发育效率、发育动力学参数及临床治疗结局。结果: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4例,对照组9例。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均合并精子活力低下、精子DNA碎片率升高,精子形态及顶体荧光染色均显示头部呈小圆形伴顶体区缺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圆头精子头部顶体完全缺失且多见核质松散、空泡化等异常,颈部线粒体鞘数量减少且排列杂乱,鞭毛轴丝“9+2”结构多见异常。4例患者中1例为 DPY19L2基因纯合缺失,1例为 DPY19L2基因新发纯合移码变异。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受精率、双原核受精率、第3天优质胚胎率、第6天囊胚形成率、第6天优质囊胚形成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胚胎发育早期时间参数第二极体释放时间、原核消失时间,2至6-细胞各时期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胚胎分裂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例完全性圆头精子症患者中,2例新鲜胚胎移植各活产健康男婴1名,2例解冻周期移植活产健康男婴、女婴各1名。 结论: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精子形态学异常表型特征明显,ICSI联合AOA是有效的辅助生殖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囊胚形态学评价参数对IVF/ICSI助孕后稽留流产绒毛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囊胚形态学评价参数包括囊胚发育天数(第5天和第6天)、囊胚扩张程度(4、5、6)、内细胞团和滋养外胚层分级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助孕新鲜或冻融单囊胚移植后稽留流产绒毛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的影响。 方法:纳入2015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助孕新鲜或冻融单囊胚移植后稽留流产患者的临床数据及绒毛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的检测结果。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流产组织绒毛染色体CNVs检测结果将数据分为两组:异常染色体核型组( n=139)和正常染色体核型组( n=82),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囊胚形态学评价参数对流产组织绒毛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的影响,同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男方年龄、精子正常形态率和女方年龄混杂因素。 结果:基线数据中,异常染色体核型组男方年龄[(34.12±6.49)岁]、精子正常形态率[5.00(4.00,6.00)%]和女方年龄[33.00(30.00,37.00)岁]高于正常染色体核型组[(32.38±4.69)岁、4.00(2.00,5.00)%和31.50(29.00,34.00)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22、 P=0.020、 P=0.009)。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显示,囊胚发育天数、扩张程度、内细胞团和滋养外胚层等级均没有增加绒毛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的风险(均 P>0.05)。 结论:囊胚形态学评价参数与IVF/ICSI助孕新鲜或冻融单囊胚移植后稽留流产绒毛染色体核型异常无明显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液的拉曼光谱分析及其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与非PCOS患者卵泡液中的差异性代谢物及其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in vitro maturation,IVM)和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胚胎发育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研究方法获取;动物实验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第一次接受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周期的女性患者的卵泡液。根据是否为PCOS患者,分为PCOS组( n=71)和非PCOS组( n=70),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利用深度学习的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卵泡液的代谢谱差异。后续进行实验性研究,在PCOS患者和非PCOS患者卵泡液中进行小鼠GV期卵母细胞IVM培养,收集两组成熟的鼠卵母细胞进行IVF,进一步探讨卵泡液中差异性代谢物对鼠卵成熟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结果:PCOS组患者卵母细胞成熟率[82.19%(886/1 078)]和受精第3天的有效胚胎率[51.30%(553/1 078)]显著低于非PCOS组[85.85%(625/728), P=0.038;53.30%(388/728), P=0.042],两组患者的累积临床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COS患者和非PCOS患者卵泡液之间存在差异性拉曼代谢光谱。两组间特征性拉曼位移主要集中在600~1 000 cm -1、1 168 cm -1、1 344 cm -1、1 440 cm -1、1 504 cm -1、1 632 cm -1、1 664 cm -1。拉曼特征位移数据库显示,两组卵泡液样本的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蛋白质、脂质、游离核酸、葡萄糖、胆固醇、类胡萝卜素和氨基酸等物质。利用两组卵泡液行鼠卵IVM,PCOS卵泡液组的鼠卵MⅡ率[49.04%(77/157)]较非PCOS组更低[65.07%(95/146), P=0.005],利用小鼠MⅡ卵进行IVF,PCOS卵泡液组卵裂率[46.75%(36/77)]显著低于非PCOS组[63.16%(60/95), P=0.031],而两组囊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COS患者卵泡液存在差异性拉曼代谢光谱,其差异性代谢物可能导致卵母细胞成熟障碍,并进一步影响IVF胚胎的发育,拉曼光谱为PCOS诊断和代谢组学的差异物分析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激光辅助孵化对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及母婴安全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在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中,激光辅助孵化(laser-assisted hatching,LAH)对患者临床结局及母婴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玻璃化冷冻后行FET治疗的临床资料。共纳入641个FET周期,根据不同胚龄分为卵裂期移植周期和囊胚移植周期,不同胚龄周期根据复苏后是否行LAH分为LAH组和Non-LAH组(未行LAH)。采用单因素分析分别比较不同胚龄行LAH操作后患者临床妊娠结局和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其他混杂因素,分析LAH对活产率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为活产率。次要观察指标为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早产率、围产期母体相关并发症、新生儿结局。结果:在卵裂期胚胎移植患者中,LAH组的临床结局与Non-LAH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囊胚移植患者中,LAH组临床妊娠率[71.2%(109/153)]、种植率[61.2%(126/206)]、活产率[66.7%(102/153)]均高于Non-LAH组[56.2%(59/105), P=0.013;46.4%(65/140), P=0.007;48.6%(51/105), 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多胎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早产率等方面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无论是卵裂期移植或是囊胚移植患者行LAH后,在围产期母体相关并发症、新生儿结局等方面与Non-LAH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LAH对卵裂期胚胎FET患者的活产率无影响,但可提高囊胚FET患者的活产率( OR=2.656,95% CI=1.505~4.689, P=0.001)。 结论:在复苏移植周期中,LAH可以改善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结局,但无法改善卵裂期移植患者的临床结局;LAH对围产期母婴安全暂未显示有不良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蜡样透明带卵母细胞患者临床助孕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蜡样透明带卵母细胞与正常形态卵母细胞临床助孕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辅助生殖助孕的93个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周期,根据卵母细胞的形态和授精方式分为三组:正常形态卵母细胞组(A组, n=52),蜡样透明带卵母细胞常规ICSI组(B组, n=30);蜡样透明带卵母细胞补救ICSI组(C组, n=11)。比较三组间的实验室和临床结局。 结果:三组的获卵率、正常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A、B组的优质胚胎率[62.50%(250/400),59.07%(114/193)]均高于C组[40.85%(2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P=0.006)。A组的囊胚形成率[64.78%(160/247)]高于C组[37.14%(1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另外,A组的流产率[2.44%(1/41)]低于B组和C组[21.05%(4/19), P=0.031;44.44%(4/9), P=0.002],累积妊娠率[82.69%(43/52)]高于B组和C组[56.67%(17/30), P=0.009;45.45%(5/11), 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蜡样透明带样的卵母细胞采用常规ICSI授精可获得与正常形态卵母细胞相当的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但总体的临床结局仍低于正常形态卵母细胞。建议蜡样透明带的异常卵母细胞直接采用ICSI授精方式,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卵母细胞miR-320-3p低表达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小鼠卵母细胞中miR-320-3p低表达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脱氢表雄酮皮下注射法构建40只PCOS小鼠模型,40只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油剂。通过发情周期变化和卵巢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评估模型构建效果,超数排卵获取模型鼠的M II期卵母细胞,胞质内注射miR-320-3p模拟物(miR-320-3p mimics)或阴性对照物(negative control,NC),分为对照+NC组、PCOS+NC组、PCOS+miR-320-3p mimics组。①通过qRT-PCR方法检测三组小鼠M Ⅱ期卵母细胞中miR-320-3p的表达;②三组M Ⅱ期卵母细胞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收集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受精卵进行体外培养,于受精后48 h、84 h记录4-细胞期胚胎和囊胚的数量。③三组囊胚分别进行滋养外胚层分子标志物CDX2染色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缺口末端标记法细胞凋亡检测,统计各组总细胞数、滋养外胚层(trophectoderm,TE)细胞数、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细胞数和凋亡细胞数;④通过qRT-PCR方法检测三组4-细胞胚胎中miR-320-3p的靶基因( Ulk1、 Pbx3、 Kdm5b、 Satb2)及发育相关基因( Pou5f1、 Myc、 Klf4、 Ago2、 Dppa3、 Wdr5)的表达变化。 结果:①qRT-PCR显示,与对照+NC组相比,PCOS+NC组小鼠卵母细胞中miR-320-3p表达相对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9);PCOS+miR-320-3p mimics组中miR-320-3p表达量显著多于PCOS+NC组( P=0.002);对照+NC组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46)。②对照+NC组、PCOS+NC组、PCOS+miR-320-3p mimics组的4-细胞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 P>0.05);三组囊胚形成率分别是75.89%(85/112)、59.22%(61/103)、72.64%(77/106),与对照+NC组相比,PCOS+NC组囊胚率显著降低( P=0.009);与PCOS+NC组相比,PCOS+miR-320-3p mimics组囊胚率显著升高( P=0.041)。③对照+NC组、PCOS+NC组、PCOS+miR-320-3p mimics组囊胚的总细胞数分别是85.81±9.26、67.29±7.07、82.71±8.40,TE细胞数分别是69.19±7.01、52.38±6.34、65.38±8.30,ICM细胞数分别是17.62±3.60、14.90±2.39、17.29±3.90,凋亡细胞数分别是8.64±2.80、11.73±2.07、9.55±2.81,凋亡率分别是9.64%±2.78%、16.68%±2.81%、11.18%±2.61%。对照+NC组囊胚的总细胞数、TE及ICM细胞数均显著多于PCOS+NC组( P<0.001、 P<0.001、 P=0.011),凋亡细胞数、凋亡率均显著低于PCOS+NC组(均 P<0.001);PCOS+miR-320-3p mimics组总细胞数、TE及ICM细胞数也均显著多于PCOS+NC组( P<0.001、 P<0.001、 P=0.025),凋亡细胞数、凋亡率均显著低于PCOS+NC组( P=0.007、 P<0.001)。对照+NC组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组间囊胚的总细胞数、TE及ICM细胞、凋亡细胞数、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组TE/ICM的比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④与对照+NC组相比, Ulk1、 Pbx3、 Myc、 Dppa3在PCOS+NC组4-细胞胚胎中相对表达下调( P=0.012、 P=0.002、 P<0.001、 P=0.001), Kdm5b、 Satb2相对表达上调( P<0.001、 P<0.001);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相比, Ulk1、 Pbx3、 Myc、 Dppa3在PCOS+NC组4-细胞胚胎中相对表达下调( P=0.005、 P=0.001、 P=0.001、 P=0.004), Kdm5b、 Satb2相对表达上调( P<0.001、 P=0.001),对照+NC组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对照+NC组相比, Wdr5在PCOS+NC组和PCOS+miR-320-3p mimics组中相对表达均上调( P=0.001、 P=0.003),PCOS+NC组与PCOS+miR-320-3p mimics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Pou5f1、 Klf4、 Ago2在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COS小鼠卵母细胞中miR-320-3p低表达影响胚胎植入前的囊胚形成率和囊胚质量,PCOS卵母细胞中补偿miR-320-3p能够改善胚胎发育潜能,提高胚胎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胚胎形态学参数与整倍体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PGT)周期中,卵裂期(第3日)胚胎质量、囊胚活检时间、囊胚扩张程度、囊胚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 ICM)评分及囊胚滋养层(trophectoderm,TE)评分对其整倍体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255个行PGT助孕周期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囊胚相关形态学参数与整倍体状态的相关性。结果:①977枚囊胚进行活检,共937枚囊胚成功获得染色体结果(95.9%),其中整倍体396枚(42.3%),非整倍体541枚(57.7%)。②在夫妻双方有染色体异常的周期中,633枚囊胚整倍体率与女方年龄未呈现明显相关趋势,无染色体异常的周期中304枚囊胚整倍体率随着女方年龄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 P=0.000 1)。③校正女方年龄及不同周期的影响后,第6日、第7日活检囊胚整倍体率显著低于第5日活检囊胚( OR=0.7, 95% CI=0.5~0.9, P=0.009 1; OR=0.4, 95% CI=0.1~0.6, P=0.001 2);ICM级别为B的活检囊胚整倍体率显著低于级别为A的囊胚 (OR=0.4, 95% CI=0.3~0.7 , P=0.000 1);TE级别为C的活检囊胚整倍体率显著低于级别为A的囊胚( OR=0.4, 95% CI=0.2~0.7, P=0.000 4)。但囊胚扩张程度及已经形成囊胚后第3日胚胎质量对囊胚整倍体率无显著影响。 结论:形成囊胚后第3日胚胎质量、囊胚扩张程度与囊胚整倍体状态无关,活检时间、ICM级别及TE级别与整倍体状态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病与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发病率、临床特点、诊疗策略及再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2010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实施IVF-ET后发生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继发不孕合并瘢痕子宫(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史)、经IVF-ET助孕后获得临床妊娠的患者共1 441例,其中CSP患者占比1.94%(28/1 441)。CSP患者年龄(34±3)岁,有人工流产史患者占50.0%(14/28)。卵裂胚移植、囊胚移植后CSP发病率分别为1.74%、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408, P=0.523)。新鲜周期移植、解冻周期移植后CSP发病率分别为1.77%、2.23%,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 2=0.372, P=0.542)。CSP诊断时平均孕龄为(47±6)d。根据早孕期影像学检查分型,1例CSP-Ⅰ型患者采取期待治疗,妊娠至晚孕期活产;2例宫内妊娠合并CSP患者采取经阴道选择性减胎术,宫内妊娠至晚孕期活产;1例CSP-Ⅲ型患者行腹腔镜妊娠组织清除+子宫修补术,24例CSP-Ⅰ型或Ⅱ型患者行宫腔镜妊娠组织清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5例患者在CSP治疗后经再次胚胎移植助孕并获临床妊娠,均为正常宫内妊娠并足月活产。 结论:剖宫产术后再妊娠经IVF-ET助孕者,早孕期应行彩色超声检查明确有无CSP发生。CSP治疗应个体化实施,严格选择的CSP-Ⅰ型患者有期待治疗机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小RNA的差异表达与胚胎质量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 RNA, miRNA)差异表达与胚胎质量的相关性,为胚胎的植入前选择提供新的依据。方法:用TaqMan微小RNA阵列(MicroRNA Array)对8个囊胚样本进行miRNA表达谱检测,筛选稳定高表达且有价值的miRNA。扩大样本量后选择囊胚,针对筛选的miRNA进行逆转录PCR检测,同时采用二代测序平台检测胚胎的染色体异常,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MicroRNA Array检测发现mir-720、mir-372、mir-886-3p和mir-512-3p表达量较高,而mir-145表达量较低,推测与早期胚胎发育相关。选择56个废弃囊胚,对上述5种miRN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mir-145和mir-886-3p在染色体正常组中显著低表达。mir-145以相对表达量9作为阈值,mir-886-3p以相对表达量3作为阈值,其以上均未见胚胎染色体检测为正常者。结论:特定的miRNA表达差异与胚胎染色体异常存在相关性,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胚胎选择的生物标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