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置了单腔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电极脱位至心房致误放电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性,61岁,因扩张型心肌病、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安置单腔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术后3个月因频繁放电,常规心电图发现心房起搏心律、胸部X线显示电极脱位至心房,程控确认为感知心房颤动波而导致频繁误电击治疗.经行原电极拔除,重置一新电极后患者症状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体内检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具有致幻作用的化合物,通过影响单胺能神经递质的水平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滥用该类物质后,会产生刺激和致幻作用并伴头痛、头晕、焦虑、失眠、呕吐、胸痛、心动过速、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甚至可能造成心血管系统损害和多器官衰竭而死亡,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和公共安全.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其药理毒理及分析方法的研究成为法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已有的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体内过程、样品处理以及分析方法,以期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右束支超常传导现象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性,81岁.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5年,4年前曾行射频消融治疗成功,此次因心房颤动再发住院行射频消融术,术后第5天患者突发一种宽窄QRS波交替的心动过速,考虑这种心动过速的机制为右束支的超常传导现象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停氧为目标导向确定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评估以停氧为目标导向确定咖啡因疗程的方案对氧依赖早产儿的临床受益.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入住该院新生儿科219例早产儿,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以停氧为目标导向咖啡因治疗,n=108)和对照组(常规咖啡因治疗,n=111).比较两组呼吸暂停复发、重复使用咖啡因、停用咖啡因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停用咖啡因纠正胎龄更大[(35.9±1.7)周vs.(34.4±1.5)周],住院时间更长[(64.62±20.60)d vs.(57.96±17.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暂停复发率、咖啡因重复使用率、用氧时间、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住院费用,以及≥Ⅱ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喂养不耐受、心动过速发生率及体重增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停氧为目标导向确定咖啡因疗程的方案不能减少早产儿的呼吸暂停复发风险及氧依赖,且有可能延长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颅脑损伤后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SH)主要继发于多种获得性颅脑损伤,以外伤性颅脑损伤后的发病率最高,可同时反复伴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呼吸急促、高血压、体温升高和肌张力障碍等多种症状。PSH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以药物治疗控制症状为主,然而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在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的同时,会对肝肾肺等多器官带来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因此,为规范PSH患者的综合管理,减少发作次数以及因此造成的不良预后,本文主要从营养支持、高压氧治疗、避免不良刺激及家庭支持4个方面对颅脑损伤后PSH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产儿房间隔膨出瘤并发心房扑动同步电复律成功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了1例房间隔膨出瘤并发心房扑动早产儿的诊断及治疗过程。患儿男,胎龄35周 +2,因"心动过速、气促、呻吟15 min"入院。患儿母亲胎心监护提示胎动过速,胎心率230~240次/min,急诊剖宫产分娩。患儿入院心电图显示心房扑动,心房率440次/min,心室率220次/min,呈2∶1传导;超声心动图提示房间隔膨出瘤、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用去乙酰毛花苷、胺碘酮24 h,未恢复窦性心律,后用同步电复律电能为4 J(1.8 J/kg),患儿恢复窦性心律。随访至2019年12月18日(纠正胎龄41周 +4),患儿心房扑动未再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食管电生理检查室上性心动过速左侧偏心性激动的诊断效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经食管电生理检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左侧偏心性激动的诊断效能,提高该类PSV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且PSVT经食管电生理检查表现为"左侧偏心性激动"的患者,并根据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分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左侧旁路,L-AVRT)组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组。比较L-AVRT组和AVNRT组经食管电生理检查的各种间期和P波的极性,评价经食管电生理检查的准确性,同时分析造成经食管电生理检查错误诊断的原因。结果:共纳入101例患者,年龄(42.45±14.17)岁,其中男64例(63.3%,64/101)。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L-AVRT有94例(93%,94/101),AVNRT有7例(7%,7/101)。影响7例AVNRT诊断的主要因素是经食管电生理检查表现为左侧偏心性激动。在AVNRT组中,6例(85.7%,6/7)患者P波在Ⅰ导联呈等电位,在aVL导联呈正向波;在L-AVRT组中,79例(84.0%,79/94)患者P波在Ⅰ导联呈负向波,而全部(94/94)患者P波在aVL导联均无正向波。利用aVL导联的P波极性特征可以提升经食管电生理检查中左侧偏心性激动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至95.7%及100.0%。结论:PSVT发作时通过经食管电生理检查左侧偏心性激动的表现来判定PSVT的类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Ⅰ、aVL导联P波的极性综合判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Brugada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31岁,维吾尔族。因“突发晕厥6 h”于2022年7月22日入院。既往体健,否认家族中直系亲属猝死病史及遗传性心脏病史。入院时患者近亲属代诉:患者突然出现晕厥,反复呼叫患者无反应,且5 min内意识仍未恢复,遂紧急送至当地医院就诊。到院时心电监护提示室性心动过速,给予电复律1次后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意识恢复;立即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3导联J点ST段抬高,T波倒置;患者入院30 min后突然再次出现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立即行心肺复苏、给予200 J双相波电除颤2次后患者神志逐渐转清,心电监护提示恢复窦性心律;再次复查心电图示V1~V3导联J点ST段抬高、T波倒置。患者病情平稳后转入我院CUU病房并继续给予抗心律失常、营养心肌、稳定内环境等治疗,患者此后未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心肌酶、血常规、肝肾功能、脑钠肽、电解质、凝血功能、D-二聚体均在正常范围内,头颅CT、心脏超声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住院期间多次复查心电图示V1~V3导联J点ST段抬高,T波异常;多次复查心肌酶和肌钙蛋白I均在正常范围内。为了排除心外膜血管阻塞性病变,入院后行冠脉造影术,造影结果提示各支冠脉血管未见狭窄。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入院时心电图提示V1~V3导联可见典型1型Brugada波,同时心电图示V1~V3导联出现J点ST段抬高,符合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根据Brugada综合征疾病特征及诊断标准,该患者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经患者同意后即行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治疗,手术顺利,术后患者病情平稳,未再次出现晕厥等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室上性心动过速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气管内喷洒辅助治疗塑型性支气管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气管内直接喷洒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治疗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报道2021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例危及生命的PB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气道内tPA应用;同时检索PubMed、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0月收录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患儿,女,13岁,急性前T淋巴细胞白血病联合化疗后缓解,本次化疗后1周因"发热、左胸痛、呼吸短促3 d"入院,住院期间发现大量左侧胸腔积液、脓毒性休克和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在救治过程中,患儿出现PB,并危及生命。常规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和钳夹治疗失败;给予tPA直接注入气道,塑型物松动并成功取出,患儿撤离呼吸机并治愈出院。文献检索共2篇,中文0篇,英文2篇,纳入2例患者,经tPA局部治疗后全部好转。结论:在血小板减少和使用抗凝药物的PB患儿中,常规经支气管镜治疗失败后,经气管内局部应用tPA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可选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