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全麻腰椎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全麻腰椎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行全麻腰椎手术治疗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诱导方式分为常规组(常规静脉麻醉诱导,n=35)、艾司氯胺酮组(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常规静脉麻醉诱导,n=35),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术前即刻(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苏醒时(T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阿托品、去氧肾上腺素)、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术后躁动、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发生情况.结果 常规组患者T1、T2点时HR水平低于T0时点,T3点时HR水平高于T1、T2时点,T2时点,艾司氯胺酮组患者HR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艾司氯胺酮组患者各时点H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患者T1、T2、T3时点MAP水平低于T0时点,T1、T2时点,艾司氯胺酮组患者MAP水平高于常规组,常规组患者MAP水平随时间先下降后升高(P<0.05).两组患者NE水平各时点均呈下降趋势,其中T1、T2、T3时点,艾司氯胺酮组患者NE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艾司氯胺酮组患者阿托品、去氧肾上腺素补救药物用量低于常规组(P<0.05).艾司氯胺酮组患者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5.71%vs22.86%,x2=4.200,P=0.040).结论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可稳定全麻腰椎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好,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降低心动过缓发生情况,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帕宁Ⅰ号方对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氧化应激介导的铁死亡途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研究帕宁Ⅰ号方对帕金森病(PD)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氧化应激介导的铁死亡途径的影响,探讨帕宁Ⅰ号方治疗PD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C57/BL6小鼠60只,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PD模型.将50只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氯化钠溶液(9 g/L)]、美多芭组(97.5 mg/kg多巴丝肼溶液)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9.05 g/kg、18.10 g/kg、36.20 g/kg帕宁Ⅰ号方),每组10只;另设正常组10只.小鼠灌胃给予相应干预,连续干预14 d.采用爬杆实验、步态实验、旷场实验分析评价小鼠运动功能.采用尼氏染色法检测小鼠黑质神经元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纹状体多巴胺(D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酸(HV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普鲁士蓝染色法检测小鼠黑质Fe3+沉积情况,比色法检测小鼠黑质Fe2+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黑质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溶质运载蛋白7家族成员11(SLC7A11)蛋白表达.结果 ①运动功能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步长缩短,行动总距离缩短,爬杆时间延长(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运动功能障碍随灌胃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轻,到灌胃后第12天时各项运动功能改善最为明显(P<0.05).②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黑质神经元平均光密度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中、高剂量组与美多芭组神经元平均光密度表达增加(P<0.01,P<0.001).③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纹状体DA、DOPAC、HVA含量减少(P<0.001);与模型组相比,美多芭组与中药高剂量组DA含量增加(P<0.001),美多芭组与中药中、高剂量组DOPAC、HVA含量增加(P<0.05,P<0.001).④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黑质TH表达减少(P<0.001);与模型组相比,美多芭组与中药高剂量组TH表达增多(P<0.01,P<0.001).⑤普鲁士蓝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黑质铁沉积增多,铁死亡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铁沉积减少,铁死亡减轻.⑥比色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Fe2+含量增加(P<0.001),CAT、GSH-PX、SOD活性降低(P<0.001),GSH水平降低(P<0.001),MDA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美多芭组及中药中、高剂量组Fe2+含量减少(P<0.05,P<0.001)、GSH-PX活性与GSH水平升高(P<0.05,P<0.001),美多芭组CAT活性升高(P<0.05)、MDA水平降低(P<0.05),美多芭组与中药高剂量组SOD活性升高(P<0.05).⑦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黑质ROS水平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美多芭组与中药高剂量组ROS水平降低(P<0.01).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黑质ACSL4蛋白表达升高(P<0.001),GPX4、SLC7A11蛋白表达降低(P<0.001);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ACSL4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01),GPX4、SLC7A11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01).结论 帕宁Ⅰ号方可减轻MPTP诱导的PD小鼠运动功能障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铁代谢、改善氧化应激、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铁死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糖诱导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的氧连乙酰葡萄糖胺糖基化促进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氧连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糖基化修饰介导的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对心肌细胞损伤的调节作用。方法:为了分析O-GlcNAc糖基转移酶(OGT)对SIRT1功能的影响,将H9c2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NG)组、高糖(HG,30 mmol/L)组、HG+对照小干扰RNA(HG+siNC)组、HG+OGT siRNA(HG+siOGT)组、HG+对照质粒(HG+vector)组、HG+OGT过表达质粒(HG+OGT)组,每组6个复孔。为了分析O-GlcNAc糖基化对SIRT1蛋白功能的影响,将H9c2细胞分为NG组、HG组、HG+二甲基亚砜(HG+DMSO)组、HG+OGT抑制剂(HG+Ac-5SGlcNAc)组和HG+OGA抑制剂(HG+NButGT)组,每组6个复孔。为了分析O-GlcNAc修饰位点突变对SIRT1功能的影响,将H9c2细胞分为NG组、HG组、HG+Vector组、HG+SIRT1 WT组和HG+SIRT1 S549A组,每组6个复孔。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SIRT1蛋白表达和O-GlcNAc糖基化修饰水平,以及NF-κB信号通路表达水平,使用2′,7′-二氯荧光素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氧(ROS)和凋亡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与NG组相比,HG组H9c2细胞中SIRT1蛋白降低( P<0.001),OGT的表达水平升高( P<0.001),同时H9c2细胞ROS和凋亡水平增加( P<0.05),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被激活( P<0.05);与HG+siNC组和HG+DMSO组比较,HG+siOGT组和HG+Ac-5SGlcNAc组H9c2细胞中SIRT1的O-GlcNAc修饰水平均降低( P<0.001),细胞内ROS和凋亡水平降低( P<0.05),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被抑制( P<0.05);与HG+Vector组和HG+DMSO组比较,HG+OGT组和HG+NButGT组H9c2细胞中SIRT1的O-GlcNAc修饰水平增加( P<0.05),细胞ROS和凋亡水平增加( P<0.05),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被激活( P<0.05)。与HG+SIRT1 WT组比较,HG+SIRT1 S549A组中H9c2细胞增殖能力降低( P<0.01),细胞ROS和凋亡水平均增加( P<0.01),NF-κB信号通路水平增加( P<0.001)。 结论:高浓度葡萄糖通过增加SIRT1蛋白的O-GlcNAc糖基化修饰水平,抑制SIRT1的蛋白水平和功能,并导致细胞内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加高糖诱导的细胞炎症反应,促进心肌细胞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氧化铜纳米酶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氧化铜纳米酶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采用氯化铜与L-抗坏血酸反应的方法合成氧化铜纳米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氧化铜纳米酶大小和形貌,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和纳米粒度电位仪分别分析其水合粒径和表面电位。(2)采用过氧化氢检测试剂盒、超氧阴离子检测试剂盒、3,3′,5,5′-四甲基联苯胺显色剂分别测定150 ng/mL氧化铜纳米酶的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计算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清除比例(样本数均为3)。(3)将小鼠成纤维细胞系3T3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过氧化氢组和过氧化氢+氧化铜组,每组3孔。将终质量浓度25 ng/mL的氧化铜纳米酶加入过氧化氢+氧化铜组细胞中预处理30 min。然后,在单纯过氧化氢组和过氧化氢+氧化铜组细胞中各加入终物质的量浓度250 μmol/L过氧化氢,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培养24 h后,采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以绿色荧光强度表示),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并计算细胞存活率。(4)取10只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性别、鼠龄下同),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与氧化铜组,每组5只。氧化铜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200 ng/mL的氧化铜纳米酶800 ng/kg,PBS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的PBS。2组小鼠均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7 d。于第8天,取每组5只小鼠,采血行血细胞与血清生化分析,处死后收集心、肝、脾、肺和肾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组织病理学观察。(5)取20只小鼠分为PBS组与氧化铜组,每组1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及高糖高脂饮食法诱导糖尿病,并在其背部制作直径6 m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后即刻,PBS组小鼠创面滴加20 μL PBS,氧化铜组小鼠创面滴加20 μL 200 ng/mL的氧化铜纳米酶,连续处理12 d。每组选定3只小鼠分别于伤后0(即刻)、3、6、9、12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未愈合面积。伤后6 d,每组取未行创面观察的3只小鼠,处死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创面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含量。伤后12 d,处死2组各剩余7只小鼠,行HE染色并观察创面新生上皮长度,行二氢乙锭荧光探针染色观察活性氧水平(以红色荧光强度表示)。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Bonferroni检验。 结果:(1)制备的氧化铜纳米酶大小均匀,在干燥状态下平均直径为3.5~4.0 nm,水合粒径约为4.5 nm,表面电位为(-9.8±0.3)mV。综合判定,成功制备了氧化铜纳米酶。(2)氧化铜纳米酶分别处理2 h、10 min、5 min后,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清除比例分别为(77±5)%、(45±5)%、(84±4)%。(3)培养24 h后,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急剧增高,细胞形态异常且数量减少;过氧化氢+氧化铜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形态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过氧化氢+氧化铜组( P<0.01),而过氧化氢+氧化铜组细胞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相近。(4)注射7 d后,PBS组和氧化铜组小鼠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血细胞相关指标均相近;氧化铜组小鼠的心、肝、脾、肺和肾中,均未观察到组织坏死、充血或出血,与PBS组无明显差别。(5)氧化铜组小鼠创面相比PBS组表现出更快的愈合趋势,创面红肿情况较轻。氧化铜组小鼠伤后6、9、12 d创面未愈合面积分别为(28.8±1.9)、(17.6±3.8)、(10.4±1.8)mm 2,明显小于PBS组的(38.0±4.3)、(30.2±3.0)、(24.2±3.0)mm 2( t=3.706、5.075、5.558, P<0.01)。伤后6 d,氧化铜组小鼠创面IL-1β、TNF-α、IL-6含量均明显低于PBS组( t=6.115、11.762、11.725, P<0.01)。伤后12 d,氧化铜组小鼠创面新生上皮长度长于PBS组,创面组织活性氧水平明显低于PBS组。 结论:氧化铜纳米酶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具有高效的活性氧清除活性,能够消除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过量表达的活性氧,降低氧化应激、减轻炎症,促进创面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P2X受体信号与间质性膀胱炎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模型小鼠的膀胱外周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和P2X受体介导的嘌呤能信号传导的变化。方法:雄性C57小鼠50只,2月龄,体质量16~20 g。通过在膀胱壁上注射逆行示踪荧光染料3′-四甲基吲哚羰花青高氯酸盐(DiI),标记腰骶(LS:L 6~S 2)和胸腰(TL:T 13~L 2)背根神经节中的膀胱感觉神经元。两周后,在第1、3和5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P,80 mg/kg,1次/48 h)建立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小鼠模型(CYP组, n=25),对照组( n=25)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6天取小鼠膀胱组织,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评估膀胱组织病理学改变,髓过氧化物酶(MPO)测试评估组织炎症水平,并使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LS和TL背根神经节中的DiI阳性膀胱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和三磷酸腺苷(ATP)诱导的P2X受体电流。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80 mg/kg CYP未诱发显著组织学改变或影响MPO水平,但提高了LS和TL膀胱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CYP组和对照组LS神经元基强度分别为(119±9)、(144±8)pA,TL神经元基强度分别为(123±10)、(162±17)pA;相比于对照组,CYP组LS和TL神经元基强度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25、2.047,均 P<0.05)。给予P2X受体激动剂ATP灌流后,CYP组的LS膀胱感觉神经元的P2X受体电流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CYP组LS神经元的P2X2受体介导持续性电流比例为3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P2X2/3受体介导的慢脱敏电流比例为60.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5),提示CYP组小鼠LS神经元中的P2X2受体功能上调;TL膀胱感觉神经元的P2X受体电流类型(主要为P2X2/3受体介导的慢脱敏电流和P2X3受体介导的快脱敏电流)占比无明显变化。 结论:IC/BPS模型小鼠的膀胱神经元兴奋性升高,并且LS神经元的P2X受体电流成分出现变化,提示膀胱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和P2X受体的功能上调早于器质性病理改变,感觉神经元嘌呤能信号传导变化可能是IC/BPS的重要病理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严重高脂血症及肠坏死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儿女,9岁,以“多饮、多尿、精神欠佳2个月,加重半天”于2021年9月10日入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内分泌科。2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每天饮水量约2 500 mL,尿7~8次/d,每次尿量约400~500 mL,食欲增加,体质量较前减轻。同时伴有乏力,睡眠增多,双下肢浮肿,无昏迷、抽搐及意识障碍,无发热、咳嗽,无呕吐、腹泻,无腹痛,曾就诊当地中医诊所,诊断为“脾胃虚、气血不足”予口服中药调理治疗2个月,效果欠佳。6 h前患儿精神反应差,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伴深大呼吸,全身乏力明显,就诊于我院急诊。急查血糖:31.3 mmol/L;尿常规:葡萄糖(+++),酮体(+++),隐血(++);血气分析:pH 7.06,二氧化碳分压(PCO 2)6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PO 2)143 mmHg,血清钠(Na +)127 mmol/L,血清钾(K +)2. 5 mmol/L,血清钙(Ca 2+)1.31 mmol/L,碳酸氢盐(HCO 3-)< 3 mmol/L,剩余碱(BE)未测出。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360 mL(20 mL/kg)后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入内分泌科。患儿自发病后,食欲增加,尿量增加。近2 d无大便,2个月内体质量下降3 kg。既往史:2个月前因“急性扁桃体炎"于当地医院查尿常规:葡萄糖(++++),蛋白质(+),酮体(+++),未特殊处理、未规律复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过敏、手术及外伤史。无糖尿病家族史。入院查体:体温36.3 ℃,呼吸32次/min,脉搏124次/min,血压104/56 mmHg,体质量18 kg,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口周略苍白,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胀,拒按,肝脾触诊不满意,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初步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内分泌科后给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等治疗。入院后急查血气分析:pH 7.01,PCO 2 9 mmHg,PO 2 140 mmHg,Na + 132 mmol/L,K + 1.8 mmol/L,HCO 3- < 3 mmol/L,BE未测出,监测血糖28 mmol/L,入院治疗1 h后患儿呼吸急促、费力,张口呼吸,不能平卧,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格拉斯哥评分10分,病情危重,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查体:意识不清,格拉斯哥评分8分,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腹膨隆,叩诊鼓音,拒按,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降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复查血糖27 mmol/L,甘油三酯162 mmol/L,胆固醇21.6 mmol/L,凝血因乳糜血测不出。转入后予无创辅助通气,但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遂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同时血浆置换(置换血浆量900 mL)治疗,10 h后该患儿血糖降至19 mmol/L,仍呈嗜睡状,轻度脱水貌,无明显深大呼吸,面色口唇欠红润,四肢末梢稍暖,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 s;继续补液及胰岛素泵入治疗;但1 h后,患儿意识障碍加重,呈昏睡状,腹胀加重,肠鸣音消失,四肢发绀,四肢末梢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血压波动于50/30 mmHg~60/40 mmHg,血气分析pH 6.81,HCO 3- 2.3 mmol/L,BE-32.8 mmol/L,酸中毒无好转,考虑存在脓毒性休克,肠穿孔可能,立即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扩容,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抗感染等治疗,胃肠减压引出黄绿色含粪汁液体,急查腹部B超提示肠淤张;腹部CT提示小肠多发肠壁积气,伴门静脉积气,腹腔积液。考虑肠管坏死伴穿孔可能性大,急请普外科会诊,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距回盲部约20 cm肠管及距离曲氏韧带有约10 cm肠管颜色尚可,其余肠管均已发黑伴多处穿孔,切除坏死肠管,予空肠造瘘,肠腔置16号橡胶引流管,术后禁饮食,引流管及瘘口可引出大量墨绿色分泌物,术后继续行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于术后第2天行第2次血浆置换(置换量900 mL),术后第5天撤离有创呼吸机。患儿静脉用胰岛素静泵下血糖控制尚可,5 d后开始间断予温水鼻饲,逐渐过渡为配方奶。住院第11天患儿诉下腹胀、伤口疼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9.0 ℃,且易反复,查体下腹部皮肤可有握雪感,考虑皮下积气。第12天,腹部皮下积气减少,左侧腹壁出现红肿热痛,考虑腹壁感染,予拔除肠腔引流管,腹壁缝线拆除,造瘘袋贴于腹壁切口周围皮肤,保持引流通畅,伤口周围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治疗上继续禁食、胃肠减压,小剂量胰岛素,补液,静脉营养,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动态监测血糖、血脂,均正常;经抗感染治疗后患儿逐渐体温正常,精神反应好转,于住院第20天转入内分泌科继续静脉营养治疗,住院70 d后,患儿腹部切口愈合好,行造瘘口闭合术,术后肠道恢复良好,逐渐过度肠内营养联合静脉营养,住院90 d,好转出院。随访半年,患儿精神反应好,营养状态中等,持续静脉营养及部分肠内营养中。血糖控制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警惕高致死性杀虫剂虫螨腈中毒(附四例病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提高临床对虫螨腈中毒的重视,探讨虫螨腈中毒的诊断救治策略。本文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接诊虫螨腈中毒患者4例和文献复习病例4例,总结国内含虫螨腈成分农药中毒病例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接诊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8例虫螨腈中毒患者中死亡7例,呼吸道和消化道途径暴露虫螨腈均呈高致死性;发热、多汗、肌酶升高和进行性加重的中枢神经损害是其突出的临床特点;暴露初始症状多不严重,部分患者尤其暴露剂量低者,经或不经临床诊治存在一个相对稳定阶段,一旦出现大汗、明显发热、意识障碍则病情迅速恶化,呼吸循环衰竭并可导致死亡。随着产能和市场投放增加,人群暴露虫螨腈机会增多,迫切需要加强虫螨腈中毒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应当重视中毒初始稳定阶段的观察治疗,同为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毒剂(五氯酚钠)中毒的救治方法有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氧化镉对青春前期雄性大鼠睾丸自噬水平和血睾屏障完整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以氯化镉(CdCl 2)染毒青春前期雄性SD大鼠和睾丸支持细胞(TM4细胞),研究镉暴露对睾丸自噬水平和血睾屏障完整性的影响。 方法:于2021年7月,将9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组(1 mg/kg体重CdCl 2溶液)、高剂量组(2 mg/kg体重CdCl 2溶液),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进行染毒。24 h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生物示踪法观察血睾屏障的完整性,并检测睾丸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Ⅰ、LC3-Ⅱ的表达水平。0、2.5、5.0和10.0 μmol/L CdCl 2溶液处理TM4细胞24 h检测镉的毒作用,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未染毒)、染毒组(10 μmol/L CdCl 2)、实验组[10 μmol/L CdCl 2+60 μmol/L 3-甲基腺嘌呤(3-MA)]和抑制剂组(60 μmol/L 3-MA),处理24 h后,Western blot分析LC3-Ⅱ、泛素结合蛋白p62、紧密连接蛋白ZO-1和黏附连接蛋白N-cadherin的表达情况。 结果:高剂量组大鼠睾丸组织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曲细精管分布不均匀,形态不规则,生精上皮变薄,结构疏松,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异常深染,支持细胞出现空泡;生物示踪法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血睾屏障完整性受到破坏;Western blot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低、高剂量组大鼠睾丸组织中LC3-Ⅱ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与0 μmol/L比较,5.0、10.0 μmol/L CdCl 2染毒后,TM4细胞中ZO-1和N-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62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染毒组比较,实验组TM4细胞p62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比值明显下降,ZO-1和N-cadherin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镉对雄性SD大鼠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睾丸组织细胞自噬水平和破坏血睾屏障完整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磺酸去铁胺减轻氧化应激诱导的精原细胞铁死亡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甲磺酸去铁胺对氧化应激诱导的小鼠精原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方法:将小鼠GC-1精原细胞分为设置对照组(A组)、甲磺酸去铁胺处理组(B组)、氯化钴处理组(C组)、甲磺酸去铁胺处理+氯化钴处理组(D组)。C组和D组加入200 μmol/L氯化钴处理细胞24 h以构建小鼠精原细胞氧化应激模型。B组和D组加入350 μmol/L甲磺酸去铁胺。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测定细胞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细胞内铁离子、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采用细胞荧光测定活性氧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取 t检验。 结果:C组和D组细胞活性显著低于A组[(49.79±2.86)%、(85.05±3.21)%比(100.00±0.00)%, t=42.99、11.42, P<0.05],且D组细胞活性高于C组[(85.05±3.21)%比(49.79±2.86)%, t=20.10,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LISA结果示D组铁离子、MDA水平低于C组[(14.41±0.72) μmol/g、(7.025±0.127) nmol/mg比(19.18±0.61) μmol/g、(9.589±0.140) nmol/mg, t=12.43、33.27, P<0.01];GSH水平高于C组[(12.37±1.02) μmol/g比(6.98±0.70) μmol/g, t=10.66,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荧光结果显示A组、B组和D组ROS水平低于C组(27.17±2.44、25.15±2.28、41.46±1.75比71.20±1.78, t=32.58、35.55、26.61, P<0.01);A组和D组线粒体膜电位高于C组(14.98±0.73、8.46±1.69比0.61±0.09, t=43.55、10.82,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蛋白质印迹法实验结果显示D组GPX4表达水平高于C组(0.457±0.014比0.386±0.012, t=6.55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甲磺酸去铁胺通过抑制铁死亡对小鼠精原细胞氧化应激模型起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孕前女性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水平与生育力关联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孕前女性7种典型的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暴露水平与生育力的关联。方法:基于孕前队列,开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至2020年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招募计划备孕的孕前夫妇,其中100例妊娠等待时间(time to pregnancy,TTP)>12个月即不孕症作为病例组,随机抽取TTP≤12个月的151名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邻苯二甲酸酯各类代谢物的分布特征,使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加权组合分位数回归模型分别评估典型的邻苯二甲酸酯7种代谢物对生育力的单独和联合影响。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孕前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ono-(2-ethylhexyl)phthalate,MEHP)、邻苯二甲酸单(2-羧甲基)己基酯(mono-(2-carboxmethyl)-hexyl phthalate,MCMHP)、∑DEHP[为MEHP、MCMHP、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5-氧己基)酯、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5-羟基己基)酯和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5-羧基戊基)酯检出浓度的和]、∑PAE(7种邻苯代谢物检出浓度的和)暴露水平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5, P<0.001, P=0.001, P=0.007)。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与处于最低四分位数水平的女性相比,MEHP、MCMHP、∑DEHP、∑PAE处于最高四分位数水平的女性不孕的风险增加(a OR=2.40,95% CI:1.12~5.15, P=0.025;a OR=7.74,95% CI:3.14~19.08, P<0.001;a OR=4.35,95% CI:1.93~9.79, P<0.001;a OR=2.04,95% CI:0.96~4.34, P=0.044)。加权组合分位数回归模型确定孕前7种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复合暴露是不孕的危险因素( P<0.05),其中MCMHP贡献权重较大(为61.7%)。 结论:育龄女性在备孕时应当重视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接触,减少食用高度加工的食物以及使用塑料/聚氯乙烯材料包装的食品,以提高人群生育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