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果关系判定在活体损伤法医学鉴定中的重要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7/6
法医学鉴定(活体及尸体)的因果关系判定,也称为损伤分析.这里的损伤,既指机械性损伤,也指其他因素损伤,损伤分析的内容一般是在损伤形成机理分析和致伤物推断的基础上,进而将损伤与死亡原因、致伤方式和死亡性质相联系[1].法医学暴力性损伤中,将导致死亡的损伤称为致命伤,未能致死的损伤称为非致命伤,又有重伤、轻伤、轻微伤等区分,可见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与死因鉴定都属于法医学暴力性损伤范畴.有很多报道从法医学暴力性死亡角度论证因果关系判定的重要性,其实对于法医临床学鉴定(主要是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多车肇事损伤与死亡原因的因果关系评定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研究多车肇事造成损害与死亡的法医学鉴定案件特点,探讨如何利用现场视频资料,现场勘查材料,询问笔录,车辆检验鉴定,尸体检验鉴定等材料对损害与死亡因果关系、原因力大小及参与程度的评定问题.方法 收集16例多车肇事死亡案的法医学鉴定案例,应用《人身损害与疾病因果关系判定指南》(SF/T 0095-2021)及于晓军论文分类法,对事故发生过程、致伤方式、损伤时间、损伤是否构成致命伤等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评定损害与死亡的因果关系、原因力大小及参与程度.结果 前述两种方法综合评定损害与死亡的因果关系、原因力大小及参与程度结果相近.结论 综合运用现场视频资料,现场勘查材料,询问笔录,车辆检验鉴定,尸体检验鉴定等资料进行现场重建后,再参照《人身损害与疾病因果关系判定指南》进行综合评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茶摄入量与结直肠癌发病因果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利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茶摄入量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因果关系.方法 利用IEU OPEN GWAS公共数据库中的结直肠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GWAS ID:ieu-b-496 5)和茶摄入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GWAS ID:ukb-b-606 6),汇总两个数据集,筛选与茶摄入量密切相关且独立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工具变量(IVs),通过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中的MR-Egger、逆方差加权(IVW)、加权中位数法(Weighted Median)、简单模型(Simple Mode)和加权模型(Weighted Mode)五种方法进行茶摄入量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因果分析的判断,采用OR以及95%CI判断茶摄入量与结直肠癌发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利用MR-PRESSO进行离群值检验,采用IVW(Cochran Q检验)以及MR-Egger(Rucker Q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采用Egger-intercept进行多效性检验,通过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漏斗图分析是否存在潜在偏倚.结果 最终纳入39个SNPs,MR-PRESSO未发现离群SNPs,P=0.237>0.05;在因果关系的判定上:IVW(OR=0.996,95%CI:0.990~1.002,P=0.293),MR-Egger(OR=0.992,95%CI:0.977~1.007,P=0.293),Weighted Median(OR=0.997,95%CI:0.987~1.007,P=0.479),Simple Mode(OR=0.996,95%CI:0.976~1.017,P=0.724),Weighted Mode(OR=0.996,95%CI:0.985~1.007,P=0.473),上述结果显示:茶摄入量与结直肠癌发病无因果关系,在异质性检测中Cochran Q检验中P=0.181>0.05,Rucker Q检验中P=0.167>0.05,无显著异质性,Egger-intercept进行多效性检验P=0.489>0.05未见多效性,留一法逐个剔除,未见明显影响结果的SNPs,漏斗图基本对称,显示主结果可靠.结论 茶摄入量与结直肠癌发病无因果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VigiGrade完整性评分简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乌普萨拉监测中心(Uppsala Monitoring Center,UMC)开发的 VigiGrade 完整性评分模块用于评估数据库报告质量.该方法依据信息维度对因果关系判定的相对重要性加权,VigiGrade 完整性评分越高,说明个例报告质量越高.本文介绍Vigi-Grade的原理和评估结果,并就我国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评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出意见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安全性病例回顾及文献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对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安全性文献进行系统回顾,以期为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WHO COVID-19 Research Data-base,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月16日.统计关于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相关ADR的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并进行归纳分析,同时围绕ADR机制、处理措施等问题及所提示的特殊人群、相互作用等临床关注点进行综述和讨论.结果 共检索844篇文献,最终纳入12篇病例报告,涉及12例患者,年龄最小5岁,中位年龄43岁.报告最多的ADR为药物相互作用引起肾损伤(8例),相互作用药物均为他克莫司,其余ADR分别为皮疹(1例)、疾病反弹(1例)、肾功能异常(1例)和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经Naranjo量表进行因果关系判定,除疾病反弹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判定为"可能"外,其他ADR均为"很可能"或"肯定".除病例报告外,其他类型研究对疾病反弹、儿童、肾损伤、肝损伤、免疫抑制和妊娠期妇女等特殊群体用药提供了部分证据.除可疑的疾病反弹风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在真实世界的常见ADR与临床试验基本一致.结论 不应因担心疾病反弹风险而拒绝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应用于COVID-19高危人群.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与他克莫司的相互作用报道较多,但通过监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风险可控.针对12岁以下儿童和严重肝损伤患者使用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证据不充分.部分研究对药品说明书中禁止的重度肾损伤患者的剂量做出推荐,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使用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的短期结局似乎较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34例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引发医疗纠纷案例的法医学资料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ng,AD)动脉瘤(又称AD)破裂死亡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诊疗过程中存在的医疗过失与患者死亡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参与程度的判定.方法 收集本中心2001-2016年受理的34例引发医疗纠纷、经系统的法医病理学检验证实为AD破裂猝死案例,对照法医病理学检验结果审查病历资料,分析诊疗过程中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并结合文献对医疗损害与患者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参与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案例中23例医疗纠纷发生于县区级医疗机构,11例发生于地市级医疗机构;34例均伴发其他疾病,其中27例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31例因心包填塞死亡,3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镜下可见的病理改变有: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管腔狭窄(Ⅰ~Ⅳ级)等,其中15例可见冠状动脉合并主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另有1例合并有肺动脉夹层改变.本组34例入院后均未能对AD给予明确临床诊断及有效治疗,诊疗过程中的误诊、误治与患者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结论 AD发病机制复杂,基层医师易误诊、误治.在AD破裂患者猝死引发的医疗纠纷中,误诊、误治行为与患者死亡之间存在间接因果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疗损害鉴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7年底发布的《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司法解释规定了新的鉴定规则:确定了医疗损害专门性问题鉴定的概念及内容,取鉴定申请替代患方举证能力的不足,规定了新的鉴定人资格要求,明确了医疗过错判定的要求;明确了因果关系分级要求;明确了医疗损害鉴定的程序要求等.但仍然保留了医疗损害鉴定二元化模式.新的规定给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鉴定人资格、专家辅助人意见可以成为定案依据的规定,将直接影响我国的法医开展医疗损害鉴定.笔者由此提出了以下建议:①医疗鉴定要回归科学性、公益性、规范性;②医疗损害鉴定回归同行评议是必然趋势;③应当建立统一的临床医学鉴定专家库;④应当研究医疗损害鉴定的理论、原则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我国建立计算机化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质量评估体系的构想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评估体系建设提出计算机化识别构想.方法 引进世界卫生组织药品监测中心的警戒分级法和警戒数据库管理方法,对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质量评估标准和算法加以详细说明.结果 警戒分级法按照结构化格式录入数据,根据对因果关系判定重要性不同,对评估维度信息赋予不同减分比例,以乘法连续计算.报告完整性评分范围为0.07至1,视完整性评分大于0.8为良好报告.结论 建议我国采用结构化报告格式,建立计算机化识别的ADR/ADE质量评估体系,注重评估信息维度,依信息重要性赋分,以乘法取代加减分的计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赔偿范围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法理基础在于患者的自主决定权.医疗机构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之表现形式为侵害其知情权和侵害其知情同意权.单独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时,以患者精神严重受损为因果关系程度认定,如若责任成立,对患者采用精神损害赔偿一元救济机制;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导致其财产或者身体损害时,引入原因力判定因果关系,如若责任成立,对患者采用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二元救济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质控中不良事件记录存在问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并分析机构质控中发现的不良事件记录存在的问题.方法 收集本机构2017-2018年进行的19项临床试验项目机构质控报告中不良事件记录、处理和报告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不良事件记录存在的问题包括不良事件漏记、不良事件与试验药物因果关系判定不清、不良事件记录不完整、SAE获知时间滞后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研究者GCP意识不强,对不良事件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培训与宣教不到位等.结论 不良事件记录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研究者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试验各方应加强不良事件的监管,共同提升项目质量和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