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中心经口入路机器人手术治疗咽喉部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对经口机器人手术(TORS)在治疗咽喉部病变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18年南京鼓楼医院行TORS治疗咽喉头颈部病变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口咽肿瘤6例,咽旁间隙肿瘤3例.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前后疼痛与吞咽困难评分、术后有无出血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果 9例患者均通过TORS完成病灶切除.术后病理良性3例,恶性6例,所有切缘均为阴性.TORS手术时间为55~140(85.56±28.77)min,出血量为10~50(23.33±11.73)mL,术后住院天数为4~7(6.00±1.00)d,恢复饮食时间为1~3(1.78±0.67)d.除1名口咽癌患者术后当天出现伤口渗血,其余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4~86个月,肿瘤患者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结论 依据本中心现有病例经验,合理选择适应证、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管理、术后长期随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实,TORS切除咽喉部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艾司氯胺酮与术后谵妄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术后谵妄(POD)是老年患者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病死率.POD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确,其危险因素繁杂,预防困难,治疗效果不佳.艾司氯胺酮是一种高亲和性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非竞争性抑制药,同时具备麻醉和镇痛作用,除了广泛应用于围术期麻醉诱导与维持、急慢性疼痛的治疗与管理外,艾司氯胺酮在精神疾病和急危重症诊疗等多学科领域同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艾司氯胺酮防治POD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支撑鞘与圈套导丝平行锚定技术在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TTVR)创伤小,恢复快,围术期死亡率远低于外科手术,是三尖瓣外科置换术后生物瓣膜衰败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是当输送系统体积较大时,由于外科换瓣后瓣口面积减小,瓣架限制操作,可能会出现输送系统推进困难,并且由于右心路径曲折,导丝提供的支撑力有限,操作难度也会有所增加.本病例报道中的患者即为外科三尖瓣置换后生物瓣衰败,在进行TTVR时出现输送系统跨瓣困难,笔者团队及时运用本中心提出的支撑鞘与圈套导丝平行锚定(PASS)技术,使用大尺寸支撑鞘联合圈套器套住主路加硬导丝头端,将曲折路径拉直,为加硬导丝提供额外支撑力,最终成功推进输送系统跨过三尖瓣,为破解TTVR术中跨瓣困难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蝶窦扩展内镜入路治疗鞍上颅咽管瘤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研究背景:颅咽管瘤系颅内鞍区良性病变.由于颅咽管瘤周围有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手术切除是比较困难的.手术的选择取决于颅咽管瘤的组织学类型、位置、激素状况、瘤体大小、周围的神经、血管结构,并与脑实质的侵袭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治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儿童视力发育不良和儿童盲的主要原因.相较于成人眼底病及其他儿童眼病,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早期较难发现,其诊断和治疗较困难,且容易导致患儿视功能永久不可逆性的损害.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儿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方面取得的多项新技术和新成果,包括两步法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分期手术、黏弹剂分离晶状体后纤维增生膜、Coats病两切口激光和24G静脉留置针巩膜外引流、微创外路手术、无灌注晶状体切割辅助晶状体切除术、虹膜穿刺引流术、视网膜下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术、虹膜扩张器使用、小儿黄斑裂孔治疗、前部型永存胎儿血管症(AAPFV)命名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桥小脑角区髓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桥小脑角区髓母细胞瘤临床表现与诊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桥小脑角区髓母细胞瘤病例资料,并对桥小脑角区髓母细胞瘤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桥小脑角区髓母细胞瘤术前诊断较困难,临床症状不典型,既往史多无特殊,MRI影像与桥小脑角区其他病变难以鉴别,需通过术后病理确诊.结论 桥小脑角区髓母细胞瘤的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治疗以手术加术后放化疗为主,一旦确诊为髓母细胞瘤,应及时给予放化疗治疗.同时,分子病理学为髓母细胞瘤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与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术前早期辅助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及快速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食管癌患者由于肿瘤自身的进行性消耗以及术前患者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造成营养摄入、消化、吸收异常,均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 术后严重营养不良可导致吻合口愈合困难,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7例A型主动脉夹层重度肥胖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总结27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重度肥胖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术前积极干预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避免胸腹内压急剧升高.术中做好困难气道的管理及急救护理配合;落实集束化肺功能保护措施.术后优化体位管理;实施肺膈肌保护策略;采用渐进式降级脱机疗法,增强呼吸肌耐力;加强肺部感染的监控;开展早期康复及心理疏导.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26例痊愈出院,1例脱机困难予气管切开并转入呼吸康复医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痴呆:我们需要去了解并做些什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术前明显认知良好的患者中,约有12%在接受麻醉和非心脏手术后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症状,这一现象在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更为明显。近期研究发现,确定麻醉和POCD之间存在任何明确联系都有困难,部分原因是因为定义和诊断缺乏一致性。虽然确实存在影响大脑蛋白质沉积的生理机制,但POCD通常是自限性的,并且很少持续较长时间。这方面临床研究困难的主要原因通常是缺乏统一的定义以及一致性的测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层级随访追踪管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层级随访追踪管理干预对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术后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DR手术后出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出院后采用常规随访追踪管理,观察组出院后采用层级随访追踪管理,两组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随访率、随访应答率、随访困难率、随访满意率以及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及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随访率、随访应答率、随访满意率高于对照组,随访困难率低于对照组,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FPG、2hPG、HbA1c低于对照组,AHSMSRS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层级随访追踪管理应用于行DR术后出院患者中,可以提高患者随访依从性,改善血糖代谢,提高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效果较理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