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断并关闭远端疝囊对术后血清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横断并关闭远端疝囊对术后血清肿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年 8月—2023年 12月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中医医院收治的 5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完整剥离远端疝囊,试验组行横断并关闭远端疝囊.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近期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近期并发症中的术后血清肿发生率为 4.00%,低于对照组的 32.00%,远期并发症中的异物感发生率为 4.00%,低于对照组的 3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横断并关闭远端疝囊的处理方式较完整剥离远端疝囊,术后血清肿和异物感发生率明显降低,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疝修补术不同疝囊处理方式治疗单侧腹股沟斜疝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腹腔镜疝修补术不同疝囊处理方式治疗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安远县人民医院 2020年 3月—2023年 1月收治的 108例实施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疝囊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剥离组(n=41)及横断组(n=67).剥离组采用完整疝囊剥离术,横断组采用横断疝囊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与剥离组比较,横断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少,术后 1、3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剥离组比较,横断组总抗氧化能力较高,丙二醛、β-内啡肽、皮质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中采用横断疝囊的方式治疗单侧腹股沟斜疝,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少疼痛,减少血清氧化应激反应,安全性有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的安全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176例行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取石术后胆总管切口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胆总管一期缝合组(80例)和T管引流组(96例),观察2组患者的相关围手术期数据指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胆漏发生例数、手术前后炎症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电解质紊乱发生方面,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一期缝合组发生胆漏10例,T管引流组发生6例,均经过通畅术区引流后自行消失,均未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等腹腔感染,拔除引流管前经超声检查无术区及腹腔积液;电解质紊乱在一期缝合组发生4例,T管引流组发生16例,经过调整后恢复正常.结论 把握好手术适应症,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切口行一期缝合,安全有效,充分体现了双镜联合的优越性,使患者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钛缆钢板联合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再发骨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钛缆环扎钢板联合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再发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 2018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17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再发Vancouver B型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65~94岁[(75.7±13.2)岁]。采用钛缆捆绑钢板联合加长PFNA进行翻修手术治疗,同时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3 d、3,6和12个月分别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记录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围术期并发症、术前及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身体健康评分(PCS)、精神健康评分(MCS)和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5.3±2.8)个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3.6±1.1)个月]。1例出现腰骶部压疮,经换药后痊愈;2例出现坠积性肺炎,给予抗生素雾化吸入、吸痰等对症处理后完全缓解。术后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6.5±5.2)分和(85.5±5.7)分,较术前(32.8±5.1)分明显提高( P<0.05)。术后6,12个月VAS为(3.3±0.5)分和(1.2±0.7)分,明显低于术前(8.5±0.7)分( P<0.05)。术后6,12个月PCS分别为(44.2±4.9)分和(56.9±5.8)分,较术前(29.3±4.7)分显著提高( P<0.05)。术后6,12个月MCS分别为(47.9±6.8)分和(58.4±7.9)分,较术前(39.7±5.9)分显著提高( P<0.05)。术后6,12个月SF-36评分为(493.9±85.7)和(603.4±76.8)分,明显高于术前(415.9±88.2)分( P<0.05)。 结论:钛缆捆绑钢板联合加长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再发骨折可提供骨折端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热消融治疗专家共识及操作规范(2022年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几年来,国内外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治疗方法没有大的变动,仍以药物、放射性碘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手术三大治疗手段为主,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单一治疗手段有时仍不能满足部分患者的个体化需求。虽然传统手术是原发性甲亢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创伤大、潜在并发症多、颈部疤痕等原因使部分患者难以接受。近年来随着热消融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关甲亢热消融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由于国内许多医院的不同科室都在开展或拟开展甲亢热消融治疗,为提高甲亢热消融治疗的临床治愈率及手术安全性。需要对甲亢热消融治疗的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围手术期处理、手术及麻醉方式等常见问题进行规范。为此,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超声介入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甲状腺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专家组,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专家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消融治疗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部分甲状腺疾病消融治疗方面的专家,依据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临床实际情况讨论并制定本共识,现予以发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术后肠麻痹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术后肠麻痹(POI)是影响外科手术后快速康复常见的和重要的并发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研究POI发病机制及其危险因素对临床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POI主要是由术后早期的神经反射和随后的肠道炎症过度激活引起的非机械性肠道动力障碍;患者术前自身一般情况与体质因素以及众多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可能是POI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加剧POI的发生发展。因此,本文基于目前国内外最新研究对POI发病机制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为临床有效防治POI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癌肝移植前沿:肌少症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等待移植的肝癌患者多伴有肝硬化等严重基础疾病,处于长期营养不良和炎症应激状态,易合并肌少症,严重制约肝移植疗效。在手术、感染、代谢紊乱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移植受者还面临着肌少症加剧或新发的风险,因此肌少症贯穿了移植管理全链条。结合肌少症的受者分层体系能更精准地预测肝癌肝移植疗效,其评估体系也日趋精细化、多元化和智能化。当前,有关肌少症的基础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器官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全新的研究切入点。另外,肌少症的发生演进机制和临床精准预防和诊治方案也亟待突破,已成为肝癌肝移植的全新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便秘围手术期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手术是慢性便秘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而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的重要环节。本共识针对慢性便秘围手术期所关注的术前评估、术前准备、术式选择、术后处理及术后随访等临床问题给出了详细的推荐,旨在规范慢性便秘围手术期处理流程,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四肢骨肿瘤微波消融治疗临床指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微波消融治疗四肢骨肿瘤已有三十余年历史。近年来,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微波设备的改进及临床应用的拓展,微波消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骨肿瘤的治疗。为了更好地规范微波消融技术在四肢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总结微波消融治疗四肢骨肿瘤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特制定本临床指南。旨在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从经皮微波消融四肢骨肿瘤和术中微波消融四肢骨肿瘤两个方面,对适应证、术前评估与决策、围手术期处理、并发症等临床问题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规范治疗流程,提高微波消融四肢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指南共形成推荐意见22条,第1条至第6条为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四肢骨肿瘤的推荐意见,具体内容包含经皮微波消融四肢骨肿瘤适应证的选择、影像引导技术、麻醉技术、微波消融参数及治疗目标;第7条至第20条为术中使用微波消融治疗四肢骨肿瘤的推荐意见,具体内容包含术中微波消融四肢骨肿瘤适应证的选择、消融原则、消融技术、消融并发症及其他需要关注的问题;第21条至第22条为微波消融设备的选择与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治疗合并高度近视的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PCP)治疗合并高度近视(HM)的开角型青光眼(OA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2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PCP治疗且术后随访≥1年的合并HM的OAG患者共28例(40眼),并将术中360°穿通顺利的26例(38眼)纳入分析。HM定义为等效球镜度(SE)≤-6.00 D或眼轴长度>26 mm;手术成功率定义为6 mmHg(1 mmHg=0.133 kPa)≤术后眼压≤21 mmHg,其中术后3个月使用或不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均在上述范围者为条件成功,未使用降眼压药物者定义为完全成功。收集患者术前基线特征、术后眼压、术后使用降眼压药物数量、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等资料,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对术后眼压和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Wald χ2检验获得检验结果,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 结果::共纳入26例(38眼)顺利接受PCP治疗的OAG合并HM患者,其中男17例(25眼),女9例(13眼)。术前年龄(35.0±14.6)岁,随访时长(20.7±11.7)个月。术前眼轴长度为25.7~35.6(28.7±2.6)mm,SE为(-7.78±3.71)D。眼压由术前(33.1±11.6)mmHg下降至术后6个月的(16.6±3.4)mmHg(Wald χ2=15.52, P<0.001)、术后12个月的(16.2±3.6)mmHg(Wald χ2=20.07, P<0.001)。平均用药由术前3(3, 4)种下降至术后6个月0(0, 1)种(Wald χ2=1.48, P=0.002)、术后12个月0(0, 1)种(Wald χ2=9.87, P=0.001)。术后12个月条件成功率和完全成功率分别为92%(35/38)、58%(22/38)。术后出现短暂性高眼压、前房积血、短暂性低眼压的分别为16、12、7眼,其中1眼发生睫状体脱离、脉络膜脱离。 结论::PCP治疗合并HM的OAG患者具有良好的中长期降眼压效果,且未见严重术后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