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型颅脑火器爆炸伤早期空运医疗后送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火器爆炸伤早期空运医疗后送的可行性。方法:报道1例重型颅脑火器爆炸伤术后患者的早期空运医疗后送全流程处置并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者为男性,20岁,训练中意外被爆炸手榴弹弹片击中额部,造成重型颅脑损伤,急诊行清创及去骨瓣减压术。术后12 h由固定翼飞机经1.5 h航时后送至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伤后4个月复查头颅CT示,去骨瓣减压术后脑室扩张、脑实质多发软化灶形成。结论:重型颅脑火器爆炸伤经过空运医疗后送前充分评估及后送中专业的重症管理,早期空运医疗后送是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四肢血管火器伤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四肢血管火器伤(EVFI)战时批量发生,平时分散出现,可导致急性失血性休克和筋膜间隔综合征,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四肢血管火器伤与血管创伤相比,不仅容易伤及动脉,且损伤重,预后差。目前国内虽有EVFI临床诊治的相关报道,但多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救治经验,缺乏其后的技术和数据,也无战时阶梯救治方案。因此,笔者结合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以来的文献,就EVFI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EVFI的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外周动脉血管断裂四例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10月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诊治的4例不同原因外周血管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均为男性,年龄17~59岁,2例火器伤、1例撞击伤和1例锐器伤;2例为股动脉不完全断裂,1例为腘动脉完全断裂,1例为腋动脉完全断裂。4例伤后均由急救车工作人员做加压包扎后送至急诊,伤后至急诊时间30 min至2 h,均紧急行血管修复外科手术,术后患肢皮温、皮色、动脉搏动均恢复正常。术后随访28 ~95个月(平均47.8个月),重建血管血流均通畅,无并发症出现。提示外周血管断裂患者需及时诊断并实施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高原颅脑火器伤的特点及诊治方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高原颅脑火器伤损伤程度重、预后差。与平原比较,高原低压、低氧、寒冷、气候干燥,子弹飞行速度更快、射程更远、撞击动能更大,故造成脑组织损伤更重,病死率更高。然而,目前对于高原颅脑火器伤的研究甚少。因此,笔者结合平原颅脑火器伤的特点,探讨高原颅脑火器伤的流行病学和病理特点,分析高原颅脑火器伤的诊治要点,为高原颅脑火器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高速破片致长白猪肝脏穿透伤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建立稳定的破片模拟弹致长白猪肝脏穿透伤模型,评估深部组织损伤特点。方法:根据瞄准点的不同定位方式将12只健康成年长白猪分为A组(瞄准点与描记线上的体表最高点的相对高度h设为5 cm)和B组(高度h设为6 cm),超声定位法确定破片投射方向,使用实验用弹道枪向瞄准点投射高速破片致伤动物。监测两组长白猪的生命体征并进行血常规、血气分析和肝肾功能等指标检测,对肝脏与临近器官的损伤情况以及出血量和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整体分析结果显示,破片模拟弹打击设定部位肝脏命中率为100%(以右前叶及右外侧叶损伤),腹腔其他器官命中率为25%(3/12),血胸或气胸发生率为8%(1/12)。肝脏创面主要表现为线状肝脏裂伤,肝叶远端全部或部分离断。A、B两组间创面长度和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创面长度(cm):9.8±1.7比11.2±3.8,出血量(g):597.0±477.1比1 032.0±390.3,均 P>0.05〕。瞄准点更靠近前正中线的B组破片模拟肝脏实质裂伤深度明显大于A组(cm:2.8±0.4比1.9±0.6, P=0.015)。实验动物被破片击中后,平均动脉压(MAP)、pH值、动脉血碱剩余(BE)、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在伤后1 h达谷值〔MAP(mmHg,1 mmHg≈0.133 kPa):87.0±33.6,pH值:7.26±0.15,BE(mmol/L):-6.65±8.48,Hb(g/L):9.86±1.10,HCT:0.309±0.029,均 P<0.05〕;而血乳酸(Lac)、乳酸脱氢酶(LDH)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呈随时间升高的趋势,在伤后1 h达峰值〔Lac(mmol/L):10.21±4.40,LDH(U/L):1 417.0±223.3,AST(U/L):234.5(162.5,357.5),均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出血总量与肝脏实质裂伤的深度相关( r=0.684, P=0.014)。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组3 h生存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5/6)比33.3%(2/6), P>0.05〕。 结论:采用破片模拟弹在更靠近前正中线处打击长白猪的方法建立的高速破片致肝脏穿透伤模型重复性好,损伤程度具有可控性,适用于肝脏火器伤的相关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四肢血管火器伤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0
四肢血管火器伤(EVFI)战时批量发生,平时分散出现,可导致急性失血性休克和筋膜间隔综合征,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四肢血管火器伤与血管创伤相比,不仅容易伤及动脉,且损伤重,预后差.目前国内虽有EVFI临床诊治的相关报道,但多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救治经验,缺乏其后的技术和数据,也无战时阶梯救治方案.因此,笔者结合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以来的文献,就EVFI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EVFI的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姜黄素纳米晶注射液联合损伤控制性外科对高原寒冷环境腹部火器伤救治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观察姜黄素纳米晶注射液(CNI)、损伤控制性外科(DCS)和CNI联合DCS治疗对模拟高原寒冷环境下猪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的救治效果.方法 40只健康长白仔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为高原致伤组(HI),实验组分别为高原致伤+CNI治疗组(HIC)、高原致伤+DCS治疗组(HID)、高原致伤+DCS+CNI治疗组(HDC).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火器肠管贯通伤模型建立:仔猪放入模拟高原寒冷环境的西北地区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48 h,并使用手枪射击右侧腹部.HIC组伤后2、8、16 h分别予以CNI静脉输注,此后每天输注3次.HID组伤后4h予以DCS治疗.HDC组伤后CNI输注同HIC组,并于伤后4h行DCS治疗.分别对比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伤后不同时间血液炎症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24h生命体征.结果 HIC组较HI组血液学炎症指标改善,生存时间延长(P<0.05).HID组和HDC组的腹腔积血、肠系膜损伤、弹孔直径、小肠挫伤、小肠破裂、结肠破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D组和HD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麻醉复苏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HIC组、HID组、HDC组比HI组的白细胞、ALT、AST、肿瘤坏死因子-α、IL-6水平低,且HDC组更明显(P<0.05).HID组、HDC组生存率较对照组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I联合损伤控制性外科可能是高原寒冷环境腹部火器伤救治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弹道细菌变化及药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探讨高原寒冷环境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体温、弹道细菌学变化及药敏情况.方法 将20只2~3个月龄(体重30-35 kg)实验猪以随机数字法分为高原寒冷组(HC组)及平原常温组(LN组),每组10只.分别将两组实验猪放置于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内,HC组调节海拔高度6 000 m(大气压47.33 kPa,空气氧分压为9.87 kPa)温度10 ℃,LN组调节海拔高度800 m(大气压89.87 kPa,空气氧分压为18.8 kPa)温度25℃,停留48 h;麻醉后将其以腾空站立位悬吊于靶场,用半自动手枪射击实验猪右下腹部,致伤后简单包扎返回实验室,分别在2、4、8、12、24 h取弹道内部1 cm深的组织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 HC组在伤后2、4、8h时间点体温均显著高于LN组(P<0.001).LN组体温在24 h超过H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组与LN组伤后弹道入口和弹道出口细菌均大量增殖,除HC组弹道出口 12、24 h较前一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对比前一时间点细菌增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或P<0.001).在同一时间点,HC组和LN组弹道出口处的细菌含量明显高于弹道入口处的细菌含量(P<0.01或P<0.001).LN组除24 h弹道入口细菌计数与HC组无差异(P>0.05)外,其余相同时间点弹道入口和弹道出口的细菌计数均显著高于HC组(P<0.001).LN组伤后弹道入口及出口早期主要是以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肠道细菌,混合各类表皮细菌;入口 12 h起,出口 4 h起无表皮细菌检测出.HC组伤后弹道入口及出口早期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等为代表的肠道细菌,混合少量表皮细菌;入口 24 h,出口 8 h起无表皮细菌检测出.HC组检测出的14种细菌中,对氨苄西林、青霉素、亚胺培南、四环素、头孢他啶、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在50%以上的细菌分别有7、9、1、11、2、6、9、3种.结论 高原寒冷环境会降低腹部火器伤弹道细菌的繁殖速度,减少表皮细菌含量及种类,改变肠道菌群结构.高原寒冷环境肠管贯通伤需尽早清创,联合使用抗生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1例右足枪弹贯通伤合并第二跖骨粉碎性骨折救治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2016年11月,我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医疗队二级医院救治1名右足枪弹贯通伤合并第二跖骨粉碎性骨折伤员,该伤员为典型的枪弹伤,入、出口小,内部损伤重,骨折威胁足功能.此次救治,二级医院给予了有效的火器伤清创、有力的组织损伤修复、恰当的跖骨内固定,患者转危为安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处理枪弹伤的经验.现将相关治疗情况及经验启示整理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便携超声辅助高速破片致肝脏穿透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采用便携超声辅助定位建立高速破片致肝脏穿透伤动物模型,并即刻评价建模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使用便携超声辅助,对 10 只长白猪的呼气末肝脏下缘和吸气末右侧胸腔下缘行体表定位,描记瞄准线,确定瞄准点及投射方向,通过实验用弹道枪投射高速(速度约627 m/s)破片模拟弹致肝脏穿透伤.射击前15 min和射击后20 min记录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学指标.致伤后20 min,超声检查肝脏有无损伤及损伤程度,致伤后现场使用便携超声观察肝脏致伤及腹腔积液情况,记录肝脏创伤灶大小、肝脏损伤分级和腹腔积液部位及最大深度,并与大体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估肝损伤程度.结果 10只实验猪中,9只均成功造成肝穿透伤,破片致肝脏穿透伤成功率占90%(9/10),合并腹腔其他脏器损伤占22.22%(2/9),膈肌穿透伤占22.22%(2/9),均未造成明显血气胸.致伤后,实验猪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132.44±12.65)mmHg比(103.33±33.43)mmHg,(96.44±12.27)mmHg比(70.89±24.21)mmHg,(89.44±8.49)%比(76.00±13.41)%;t=2.440、2.651、4.084,均P<0.05],心率增快[(94.00±17.39)次/min比(139.89±37.21)次/min;t=3.534,P<0.05].致伤后20 min便携式超声检查,所有肝脏损伤表现为片状不均匀稍强回声区,边界较清楚,形态不规则,局部肝包膜连续性中断;其中8只实验猪呈现腹腔积液,最大深度(4.16±1.35)cm.动物处死后大体病理参考美国创伤外科学会肝损伤分级,显示Ⅱ级 6 只、Ⅲ级 3 只.超声测量短径与病理实质裂伤深度呈正相关(r=0.945,P<0.001);肝创伤的超声美国创伤外科学会分级与大体标本比较,符合率为88.89%(8/9).结论 便携超声辅助高速破片致伤实验猪肝脏建模准确、稳定性好,并可实时有效评估肝脏穿透伤模型伤情况,为肝脏火器伤的救治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