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种不同放疗技术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3种调强放疗技术在早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2例早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女性患者,年龄32~50(42.4±6.8)岁。分别设计基于固定角度适形调强放疗的混合调强(3DCRT+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混合调强(3DCRT+VMAT)和切线弧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t-VMAT),并比较3种放疗计划的计划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参数以及治疗效率的差异。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3种调强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受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3DCRT+IMRT和t-VMAT两种计划相比,3DCRT+VMAT的靶区剂量学指标适形性指数(0.84±0.05对0.74±0.06对0.79±0.06)和均匀性指数(0.10±0.03对0.14±0.03对0.13±0.03)最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01~6.47,均 P<0.05);3DCRT+IMRT对患侧(左)肺的V 5[(35.92±8.01)%对(49.33±12.05)%对(60.58±12.94)%]、V 10[(25.50±6.91)%对(26.92±7.23)%对(41.25±10.37)%]、D mean[(10.14±2.43)Gy对(11.07±2.88)Gy对(14.52±3.32) Gy]和健侧(右)肺的V 5[(0.50±1.45)%对(2.17±3.76)%对(3.00±4.94)%]、D mean[(0.55±0.21)Gy对(1.79±0.58)Gy对1.75±0.70)Gy]及健侧(右)乳腺的V 5[(0.17±0.58)%对(1.92±4.10)%对(8.25±8.61)%]、D mean[(0.86±0.38)%对(1.65±0.45)%对(2.46±0.86)%]的保护最好。3DCRT+ VMAT的心脏V 30[(4.50±2.88)%对(5.00±3.25)%对(8.42±2.78)%]、V 40[(2.50±2.11)%对(3.25±2.53)%对(4.58±2.07)%]明显优于3DCRT+IMRT和t-VMAT,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7.11~3.45,均 P<0.05 )。3DCRT+IMRT的平均机器跳数最小(280.90±52.18),t-VMAT的治疗时间最短。 结论:3DCRT+IMRT在低剂量区(<20 Gy)对健侧肺、患侧肺,健侧乳腺等危及器官的保护比较好,3DCRT+VMAT在提高靶区的均匀性和适形性方面有明显优势,且在高剂量区(>20 Gy)对患侧肺及心脏保护更好,t-VMAT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和患者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立体定向心脏放射消融术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初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介绍基于立体定向放疗(SBRT)技术的立体定向心脏放射消融术(SCRA),并通过短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对该新型治疗方法进行综合评估。方法: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被评估并纳入临床试验,受试者均接受了真空垫体位固定和四维CT模拟定位,本研究以计划靶区体积(PTV)为目标,采用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设计立体定向放疗计划,使用R 50%、均匀性指数、适形性指数等参数评估治疗计划,并对比受试者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结果:3例室性心动过速(VT)和1例室性期前收缩(PVC)受试者接受了处方剂量25 Gy的单次SCRA,PTV平均值为71.3 cm 3(60.3~89.4 cm 3),平均治疗时长12.0 min (4.5~21.0 min)。短期随访平均持续了18周(14~25周),结果显示受试者未出现并发症,VT负荷和PVC负荷显著下降。 结论:SCRA术短期内有效和安全,但关键放疗技术的效果和使用规范仍需要继续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螺旋断层治疗的全身皮肤照射体位固定新技术初步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初步观察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螺旋断层治疗技术下进行全身皮肤照射(TSI)的可行性。方法: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TSI治疗的3例蕈样霉菌病患者分别采用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俯卧位固定、潜水衣结合负压真空袋仰卧位固定、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结合真空袋仰卧位固定方法,观察固定效果并计算平均摆位误差、靶区适形指数(CI)、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靶区D mean。 结果:3种体位固定方式均起到良好固定效果,设计的放疗计划各参数均能达到临床要求。3例患者平均摆位误差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分别为(0.26±3.40)、(-2.63±4.63)、(6.13±4.86) mm,靶区CI为0.56±0.09、HI为1.186±0.059、D mean为(2586.56±63.28) cGy。 结论: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或潜水衣都可以联合真空袋进行TSI治疗的体位固定。通过补偿膜剂量建成效应提高表皮剂量达临床要求,为螺旋断层治疗技术进行TSI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体位固定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流动力学原理对排斥反应预防和治疗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始于抗体和移植物抗原的有效结合。随血流运动中的抗体和相对固定的靶抗原能否结合,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引力势能和抗体的运动动能之间的相对大小。抗原抗体间的引力势能主要由两者间的亲和力决定,是相对固定的。人抗体的动能取决于其运动速度,运动越快,动能越大(动能=质量×运动速度 2/2)。由于抗体在毛细血管中流动最慢,动能最小,因此抗体最易结合并损伤毛细血管内皮。尽管抗体在毛细血管内的运动速度最慢(≤1 mm/s),但相较于抗体本身的直径而言(<10 nm),其相对运动速度是每秒钟移动10万个抗体直径大小的距离,接近百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博尔特最快跑动时相对速度的2万倍。在抗体以如此快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抗原抗体间的引力势能可能不足以克服抗体的运动动能,使得抗原抗体不易结合。这些血流动力学和抗体相对运动速度的基本概念,至少给移植临床医师提供如下启发:(1)在抗体的体外检测时,抗体和抗原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两者之间无相对运动,结合反应容易发生;而在体内环境中,随血流运动中的抗体要结合到相对固定的器官组织的靶抗原上需要克服抗体运动的动能;(2)细胞杀伤性治疗药物对血液中靶细胞的清除效率通常远高于对组织中的靶细胞,因为药物和血液中靶细胞之间是伴行状态,无相对运动,而药物要结合到组织中相对固定的靶细胞时,需要克服其巨大的运动动能;(3)有些受者在移植后体内可以检出供者特异性抗体,但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并不一定会在短期内发生,其原因可能是抗体无法和靶组织抗原有效结合。一则是由于抗原抗体间亲和力不够强,导致两者间较低的引力势能;二则是由于微血管血流通畅,抗体维持较大的动能;(4)缺血再灌注或其他因素引起血管内皮受损后,容易导致损伤部位血栓形成,引起毛细血管部分甚至全部堵塞、血流变慢,从而增加了抗体和靶抗原的结合机会;(5)根据血流速度能影响抗原抗体结合的原理,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维持一个良好的移植器官的微循环,将有助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可选的治疗方案包括:抗白细胞黏附、抗血小板沉积、抗红细胞聚集,降脂、降血黏度,多喝水、以及适当运动等。这样的治疗方针在预防和治疗细胞介导排斥反应中也同样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列腺癌调强放疗三维配准与六维配准的摆位误差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的配准分析前列腺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中三维匹配和六维匹配的差异性以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49例前列腺癌患者的图像配准资料,每次治疗前执行1次CBCT扫描,整个疗程共获取637套CBCT图像。最后在医科达MOSAIQ系统中通过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的配准,分析旋转误差与平移误差间的差异,初步以旋转角度1°为界对旋转误差分组,分析其与平移误差的相关性,并探究体位固定装置外扩边界的肿瘤靶区外放边界值(MPTV)大小有无差异。结果:冠状位(Rtn)旋转误差与前后方向(Vrt)( r=0.187, P<0.001)、矢状位(Pitch)旋转误差与Vrt( r=0.183, P<0.001)和左右方向(Lat)( r=0.142, P<0.001)、横断位(Roll)旋转误差与Lat( r=0.116, P=0.003)均呈正相关。旋转误差<1°时对平移误差基本上无影响( P>0.05),旋转误差≥1°时,Rtn与Vrt( r=0.208, P<0.001)和Lat( r=0.116, P=0.009)、Pitch与Vrt( r=0.241, P<0.001)和Lat( r=0.153, P=0.005)均呈正相关,Pitch与Vrt呈现中等程度相关。Roll对Vrt、Lat、Lng(上下方向)均无相关性( P>0.05)。三维和六维配准在Vrt、Lat、Lng三个方向的MPT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不能使用六维数据应用于三维床的平移,旋转误差>1°时,对平移误差有明显影响。当旋转误差Rtn≥1°时,对治疗床的升降有明显影响,旋转误差Pitch≥1°时,对治疗床的升降及左右有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对1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复发预测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 18F-FDG)PET-CT代谢参数对1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复发的预测价值。 方法:纳入2009年5月至2021年6月间解放军总医院86例符合国际共识诊断标准(ICDC)并在干预性治疗前行 18F-FDG PET-CT检查的1型AIP患者,按治疗后是否AIP复发分为复发组(43例)和无复发组(43例)。采用标准摄取值(SUV)≥2.5固定阈值对胰腺病灶感兴趣容积(VOI)进行三维勾画,测量病灶三维直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 mean)、标准化摄取值峰值(SUV peak)、代谢肿瘤体积(MTV),计算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靶本比(TBR)、标准摄取值比值(SUVR),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生物化学指标及治疗情况,对两组胰腺病灶、胰腺外受累器官等 18F-FDG PET-CT视觉指标及代谢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构建复发预测模型并评估预测效能。 结果:无复发组中激素维持治疗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复发组(58.1%比23.3%),复发组治疗前血清IgG4水平显著高于无复发组[(15 309±11 724)mg/L比(8 816±7 169)mg/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胰腺外器官涎腺受累比例及VOI、SUV max、SUV peak、SUVR、TBR、MTV、TLG显著高于无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的VOI( OR=1.012,95% CI1.001~1.023)、SUV max( OR=1.398,95% CI1.029~1.899),SUV peak( OR=1.408,95% CI1.002~1.978)、SUVR( OR=1.977,95% CI1.036~3.771)、MTV( OR=1.012,95% CI1.000~1.022)显著高于无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将SUVR>2、MTV>36 cm 3、IgG4>11 400 mg/L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其AUC值为0.800(95% CI0.704~0.897),灵敏度为81.4%(95% CI0.661~0.911),特异度为74.4%(95% CI0.585~0.860),准确性为77.9%。 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可以作为1型AIP复发的预测因子;基于代谢参数SUVR、MTV及IgG4构建的多参数模型对1型AIP的复发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围术期认知功能紊乱小鼠海马蛋白质组学的变化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围术期认知功能紊乱(PND)小鼠海马蛋白质组学的变化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15月龄,体重30~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9):对照组(C组)和PND组。采用异氟烷麻醉下行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构建PND模型。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7 d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旷场实验和条件恐惧实验。分别于术后1、3和7 d时,P组处死每次认知功能测试最差的3只小鼠、C组随机处死3只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ene Ontology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KEGG分析)。 结果:与C组相比,P组术后各时点逃避潜伏期延长,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场景恐惧记忆实验僵直时间百分降低( P<0.0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筛选出21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其中有12个蛋白表达上调,有9个蛋白表达下调。GO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蛋白参与了代谢、信号传递、生物过程的调节等过程,构成了细胞器、突触等结构,并与结合、运输等分子功能有关。KEGG分析结果表明,MAPK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SNARE蛋白囊泡运输等存在差异。 结论:PND小鼠海马存在21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这些蛋白参与了神经炎症反应、突触结构异常、线粒体功能异常、自噬能力下降等可能与PND有关的病理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海马miRNA-320在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海马miRNA320 (miR-320)在小鼠围术期认知障碍(PND)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小鼠75只,12~14周龄,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 n=15):对照组(C组)、PND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miR-320激动剂组(AG组)和miR-320抑制剂组(AT组)。采取异氟烷麻醉下行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制备小鼠PND模型。造模前2 h时NS组海马区注射生理盐水2 μl,AG组海马区注射miR-320激动剂agomir-320 2 μl , AT组海马区注射miR-320抑制剂antagomir-320 2 μl。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7 d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首次到达原平台时间及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旷场实验(运动路程)。分别于术后1、3和7 d时各随机处死5只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miR-320的表达。 结果:与C组相比,PND组、NS组、AG组和AT组术后各时点首次到达原平台时间延长,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PND组和NS组术后1和3 d时、AG组术后各时点海马组织miR-320表达上调,AT组术后1 d时海马组织miR-320表达上调,术后3和7 d时海马组织miR-320表达下调( P<0.05);与PND组相比,AG组术后各时点首次到达原平台时间延长,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海马组织miR-320表达上调,AT组术后3和7 d时首次到达原平台时间缩短,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升高,海马组织miR-320表达下调( P<0.05), NS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组旷场实验不同时点运动路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海马miR-320表达上调参与了小鼠PND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核酸适配子的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利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筛选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特异性结合的核酸适配子(apt),探讨apt与BMSCs的结合方式及能力。方法:利用SELEX技术,以大鼠BMSCs为靶点,从构建的核酸文库中反复筛选、克隆、测序及分析,获得候选apt。流式细胞术测定和软件分析获得不同浓度(0、4、8、16、32、64、128、256 nmol/L)候选apt与BMSCs的结合曲线及平衡解离常数。胰酶消化实验探究apt与BMSCs结合的靶点,并观察apt体外捕获BMSCs的能力。结果:流式细胞术与荧光共聚焦实验表明SELEX筛选第9轮文库与BMSCs结合能力最高。经序列分析适配子apt7与BMSCs的亲和力最高,平衡解离常数为(11.79±0.72) nmol/L。胰酶消化实验表明当胰酶消化细胞时间超过10 min后,apt7与BMSCs的亲和力下降甚至消失。体外捕获实验表明固定于培养皿上面的apt7能体外捕获骨髓细胞液中的大鼠BMSCs。结论:本研究通过SELEX技术成功分离出能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结合大鼠BMSCs的特异性适配子apt7,为进一步将适配子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表面招募循环干细胞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ArcCHECK系统在食管癌螺旋断层放疗计划验证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ArcCHECK系统在食管癌断层治疗旋转照射和固定野照射计划验证中的应用,总结相关经验。方法:对32例不同部位食管癌分别制作Helical旋转照射和Direct固定野照射验证计划,并通过ArcCHECK测量、分析,对比验证结果通过率。分析靶体积与计划验证通过率的相关性。将靶体积较小的治疗验证计划分别放在ArcCHECK模体中心和外周探测点处,分析验证通过率差异。结果:Helical计划验证通过率高于Direct计划( P<0.01),其靶体积与验证通过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4和-0.042, P值分别为0.041和0.819。Helical计划采用3%/2mm标准时,高剂量区放在模体中心和外周探测点处测得的通过率不同( P=0.005),后者通过率更高;采用3%/3mm标准时与Direct计划的3%/3m、3%/2mm标准的相近( P均>0.05)。 结论:Helical计划验证通过率普遍高于Direct计划,原因可能与ArcCHECK探测器的角度响应以及因更多参考点受到低剂量辐射而未参与计算有关,另外还可能跟Direct计划对断层治疗剂量控制系统要求更高有关。在Helical验证计划中,当采用3%/3mm标准时,靶体积越大,验证时出现较低通过率的可能性增加,但相关系数较低。验证计划的高剂量区位于模体中心或者探测点处都可以实现计划验证,综合考量建议放在模体等中心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