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复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干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3年1月1日-2023年5月1日有关中药复方干预NSCLC的临床文献,运用Python语言和古今医案云平台V2.3.7统计药物频次、属性,并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66篇,涉及有效中药复方660首,包含中药647味,频次>40的高频中药有36味,包括黄芪、白术、茯苓等;中药功效类别以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多。聚类分析得到4组聚类,因子分析提取11个公因子,关联规则分析获得37组支持度较高中药组合,其中置信度最高的三联药物组合为黄芪-白术-白花蛇舌草,二联药物组合为黄芪-女贞子。结论:中医药治疗NSCLC组方用药多以扶正固本、清热化痰解毒为主,辅以补气活血、祛湿化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p38 MAPK信号通路探讨固本止咳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小鼠气道炎症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固本止咳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气道炎症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20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固本止咳中药组、地塞米松组(n=5).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均采用烟熏联合鼻腔滴入脂多糖(LPS)法建立COPD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组予固本止咳中药0.2 mL/d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地塞米松组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kg)腹腔注射,连续给药28 d,2次/d.造模期间记录小鼠一般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NO含量,用Western-blot法测定p38 MAPK、p-p38MAPK、重组人激活转录因子-2(ATF-2)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固本止咳中药组肺组织匀浆中NO水平降低(P<0.05),ATF-2、p38MAPK蛋白表达下降(P<0.01).结论 固本止咳中药能够改善COPD稳定期小鼠的气道炎症,机制可能与抑制p38 MAPK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古代脓毒性休克证治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古代医家治疗脓毒性休克的证治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数据库内文献为主线,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以古代主要医家医案医论为研究对象,系统搜集整理古代医家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文献资料,并加以分析总结.结果:最终收集到医案289诊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病因前3位分别是湿热、温热、风热;症状、舌象、脉象前3位分别是发热、烦躁、口渴,腻苔、绛舌、黄苔,数脉、滑脉、弦脉;单味中药、药物分类及常用药对前3位分别为连翘、生地黄、栀子,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栀子、淡豆豉”“石斛、连翘”“连翘、栀子”.结论:脓毒性休克多属于温病范畴,除热邪、毒邪之外,湿邪、风邪是本病致病不可忽视的因素.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祛邪化痰为主,并在攻逐邪气的同时,不忘益气养阴,扶正固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固本止咳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黏膜上皮创伤修复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创伤修复是在各类细胞生长因子共同作用下的协调有序过程, 可分为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基质沉积及组织重塑4个时期.围绕"正气卫外"和"肺在体合皮"等中医理论, 学者们探讨了中医药影响呼吸道上皮的创伤修复功能.目前基于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证据支持, 中医诊疗用药可以修复已损伤的呼吸道黏膜结构, 改善支气管黏膜完整性, 提高黏膜免疫的机械屏障的防御作用, 增强呼吸道的免疫能力.故从"正气卫外"和"肺在体合皮"理论角度探讨中医药与创伤修复的关系, 并以此为基础论述固本止咳中药对呼吸道黏膜免疫的改善, 最终达到治疗及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灵芝的现代临床应用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灵芝(Ganoderma lucidium,GL) 是真菌门担子菌纲多孔菌目灵芝科灵芝属真菌赤芝Ganodermalucidum (Lesyss ex Fr.) Karst.或紫芝Ganoderma sinense Zhao,Xu et Zhang的干燥子实体,是我国法定中药材.紫芝味甘、赤芝味苦,性平,入心、肝、脾、肺、肾五经,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扶正固本功效,可延年益寿.灵芝及其制剂的现代临床应用潜力巨大,现结合文献系统总结探索灵芝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固本止咳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小鼠肺功能及SIgA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固本止咳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小鼠肺功能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的影响.方法 将150只小鼠使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高剂量中药组、中剂量中药组和低剂量中药组,每组3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采用鼻腔滴入脂多糖(LPS)加熏香烟的方法建立COPD小鼠模型.中药组第141天开始予固本止咳中药0.036 g生药/mL(低剂量)、0.112 g生药/mL(中剂量)、0.22 g生药/mL(高剂量)各0.2 mL/d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以同样方法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均干预4周.造模期间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用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各组肺功能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肺泡灌洗液(BALF)、肠灌洗液(ILF)中SIgA水平.结果 模型对照组肺组织符合COPD临床病理形态学改变,肺功能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中药组肺功能改善(P<0.05),血清及ILF中SIgA水平低(P<0.05),BALF中SIgA水平高(P<0.05).结论 固本止咳中药可以提高CODP小鼠肺组织弹性及肺顺应性,改善肺功能状态;增加BALF的SIgA水平,改善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减少血清及ILF中SIgA的分泌,缓解全身炎性损伤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固本止咳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道黏膜免疫机制影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统是呼吸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在维护呼吸道完整性、保护呼吸道免受病原体侵犯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医药对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统的积极调节作用逐步被证实.该文从“肺开窍于鼻”“肺与大肠相表里…培土生金”“正气卫外”等理论角度探讨中医药与呼吸道黏膜免疫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论述固本止咳中药对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的改善机制,为阐述中医药防治COPD的作用机制开辟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文献的中医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用药和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88-2018年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文献,筛选文献录入数据库,采用Exce12010、SPSS22.0软件统计药物频数、系统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16篇,涉及中药193味.药物使用频次2142次,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为黄芪、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常用药物功效分类为补虚药、解表药、化痰药、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归肺、脾、肾经,药味甘、苦、辛,药性温、平、寒.聚类分析挖掘出核心组方5组,为黄芪、白术、防风、法半夏、茯苓等组合加减.因子分析提取出公因子15个,累计贡献率67.343%.结论 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以扶正固本为主要治则,多从肺、脾、肾入手,补肺健脾益肾配合行气、化痰、活血和敛肺等药物进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Apriori算法和因子分析挖掘肺癌分子靶向治疗中医用药配伍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法探讨林洪生教授"五治五养"中医康复理念指导下的肺癌分子靶向治疗中医用药配伍规律,总结"五治五养"的中医康复理念.方法:采集林洪生教授诊治肺癌的有效病例,从中提取200个中药处方,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中药频数与频率分析,应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林洪生教授采用中医药配合肺癌分子靶向治疗中中药高频药物为红景天、土茯苓、天冬、焦白术、麦冬、鸡血藤、白芍、佛手、金荞麦、灵芝等,共计40味,出现频次占81.90%.Apriori算法共得到置信度均为100%的29个药对,因子分析降维后得出14个因子,通过该结果总结出扶正祛邪,益气固表,润燥养阴,益气养阴,健脾止泻,行气解郁,养血活血,清热养阴等治法.通过因子分析还得到补血活血,活血行气,利水消肿,化痰止咳,平肝熄风,和中化痰等治法.结论:林洪生教授临床将"五治五养"贯穿于肺癌治疗的始终,中医药配合分子靶向治疗肺癌以中医防护治疗为基本原则,多从肺脾两脏出发,以扶正固本为纲领要略,稍加祛邪之品以增强西药的敏感性与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白果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通过整理古籍及现代临床经验,总结临床应用白果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为6~20 g,散剂用量为9~15 g,丸剂用量为0.5~3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收敛除湿治疗宫颈炎、阴道炎等,汤剂用量为9~15 g,丸剂用量为1~3 g;敛肺止咳祛痰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等,汤剂用量为6~20 g,丸剂用量为0.5~3 g;固本定喘治疗哮喘缓解期和慢性气管炎等,汤剂用量为9~15 g,丸剂用量为1~3 g.为发挥其最佳功效,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的中药,如清热利湿、健脾益肾时常配伍车前子、苍术、炒山药等;敛肺止咳化痰时常配伍麻黄、杏仁、生甘草等,收敛固涩、补肾益精时常配伍黄芪、党参、黄精、山药、熟地黄等,固本纳气、宣肺定喘时常配伍生晒参、蛤蚧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