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中重度难治性过敏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难治性过敏性哮喘是指使用高剂量吸入皮质类固醇(含或不含其他控制性药物)治疗,病情仍得不到控制的、较为顽固的过敏性哮喘。作为重组人源化IgE单克隆抗体的奥马珠单抗,是目前唯一被授权应用于6~18岁中、重度难治性过敏性哮喘患儿的生物制剂。其对血清游离IgE具有高度特异性,能有效阻断IgE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等炎症细胞膜表面的高亲和力受体FcεRⅠ相结合,下调该受体在炎症细胞表面的表达,阻止炎症细胞脱颗粒而引发的过敏反应。与单纯使用常规控制性药物相比,联合奥马珠单抗作为附加治疗,能显著降低哮喘急性发作风险和恶化率,减少频繁就医状况及皮质类固醇的使用剂量,改善肺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闷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胸闷变异性哮喘(chest tightness variant asthma,CT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以胸闷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由于缺乏咳嗽、喘息、气促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肺部阳性体征,在临床工作中易被漏诊或误诊。胸闷变异性哮喘起病隐匿,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关注甚少,尤其在儿童哮喘中尚无形成统一诊疗标准。本文阐述了胸闷变异性哮喘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提高临床的关注,并为疾病的预防和诊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FNC),作为新型氧疗和呼吸支持方式,已经成功地用于毛细支气管炎等儿科疾病。近年来,HFNC也越来越多地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但缺少儿科的临床应用实践指南。本文对HFNC用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评估、应用时机、并发症及参数调整等方面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家庭护理管理对学龄前儿童哮喘患者肺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管理对学龄前儿童哮喘的肺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学龄前哮喘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家庭护理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肺功能、哮喘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FEV1%及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哮喘控制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症状、活动受限、情感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学龄前哮喘患儿行家庭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因胸闷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的6~17岁患儿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78例,其中男性89例(50%)、女性89例(50%),年龄8.83(7.50,11.58)岁,根据是否诊断CTVA分为CTVA组130例,48例非CTVA患儿为对照组。收集患儿的人口学资料、个人既往史、家族史、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等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变应原、FeNO水平及肺功能各参数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CTVA组学龄期儿童(6~11岁)较青春期儿童(≥12岁)占比更高[(113/130,86.9%) vs(26/48,54.2%), Z=21.985, P<0.01]。CTVA组合并湿疹[(74/130,56.9%) vs(19/48,39.6%), χ2=4.225, P<0.05]及伴发鼻部症状[(98/130,75.4%) vs(27/48,56.2%), χ2=6.138, P<0.05]比例较高,吸入变应原霉菌致敏[(52/130,40.0%) vs(11/48,22.9%), χ2=4.474, P<0.05]及多重致敏[(71/130,54.6%) vs(18/48,37.5%), χ2=4.108, P<0.05]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TVA患儿FeNO升高(>20 ppb)的比例为20.8%(27/130),显著高于对照组4.2%(2/48)( χ2=7.086, P<0.01)。CTVA患儿的肺通气功能参数FEV 1、FVC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P均>0.05),FEV 1/FVC、PEF、FEF 25、FEF 50、FEF 75、MME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发鼻部症状( OR=2.351,95% CI 1.105~5.002, P=0.026)、多重致敏( OR=2.184,95% CI 1.046~4.557, P=0.038)、tIgE>60 kU/L( OR=3.080,95% CI 1.239~7.654, P=0.015)、FeNO>20 ppb( OR=6.734,95% CI 1.473~30.796, P=0.014)、小气道功能障碍( OR=3.164,95% CI 1.089~9.194, P=0.034)为胸闷变异性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FeNO联合FEF 50诊断CTVA的AUC最大( Z=2.744, P<0.01)。 结论:CTVA学龄期儿童较青春期更常见,伴发鼻部症状、多重致敏、tIgE>60 kU/L、FeNO>20 ppb、小气道功能障碍为CTVA发病的危险因素。FeNO联合小气道指标可提高对CTVA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哮喘共患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哮喘作为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增加了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哮喘患者可以同时存在一种或多种共患病,这些哮喘共患病不仅增加了哮喘的诊断难度,还影响疾病的控制水平、治疗及结局。然而,对哮喘共患病的认识和规范化管理仍存在不足。因此,加深对哮喘共患病的认识,正确识别、诊断和治疗哮喘共患病十分重要。儿童哮喘包含多种共患病,该文对儿童哮喘常见共患病的流行病学、对哮喘的影响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苯妥英导致的舞蹈病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舞蹈症是苯妥英的一种罕见的不良反应,常见于儿童,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我们报道1例老年女性,服用含有苯妥英成分的复方妥英麻黄茶碱治疗哮喘,1年后出现头部及面部的不自主运动,不伴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等典型的苯妥英中毒导致的前庭-小脑症状。血清苯妥英药物浓度为中毒水平,患者舞蹈样症状在停药后3 d内消失。同时对既往报道的苯妥英导致的舞蹈症的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6岁以下哮喘患儿长程规范治疗管理的控制稳定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长程规范治疗管理的6岁以下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患儿控制状态的转归情况及其控制稳定性,并分析影响控制稳定性的因素。方法:采用病例登记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进行规范治疗管理1~2年的共173例6岁以下哮喘患儿的病历资料,分别在治疗管理1年、2年时进行哮喘控制状态评价。根据患儿控制状态阶段性评价的变化对控制稳定性进行判定,分为控制稳定组和控制不稳定组,比较两组间在治疗1年、2年期的哮喘急性发作、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伴随疾病、致敏状态、肺功能、初始治疗级别、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和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差异性。结果:共纳入173例患儿,首诊年龄3岁以下占17.9%(31/173),3~5岁占82.1%(142/173)。3岁以下患儿在治疗管理1年、2年时达到控制者分别为51.6%(16/31)、70.0%(21/30);3~5岁患儿在治疗管理1年、2年时达到控制者分别为74.6%(106/142)、76.7%(79/103)。173例患儿在治疗管理1年、2年期,控制稳定与不稳定者分别为28.9%(50/173)、71.1%(123/173)和26.3%(35/133)、73.7%(98/133)。治疗管理1年、2年期,控制稳定组哮喘急性发作者(28.0%、54.3%)均低于控制不稳定组(64.2%、7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8.768、3.889,均 P<0.05)。治疗管理1年期,控制稳定组鸡蛋致敏检出率(53.1%)高于控制不稳定组(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21, P<0.05);控制稳定组采用2级、3级、4级初始治疗级别的比率分别为4.0%、22.0%、74.0%,控制不稳定组采用2级、3级、4级初始治疗级别的比率分别为20.3%、34.1%、45.5%,控制稳定组初始治疗级别高于控制不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608, P<0.05)。治疗管理2年期,控制稳定组鸡蛋、牛奶致敏检出率(61.9%、42.9%)均高于控制不稳定组(26.2%、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8.698、5.220,均 P<0.05)。两组患儿在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伴随疾病、肺功能、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和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无哮喘急性发作、存在食物致敏和初始治疗级别高的6岁以下哮喘患儿更易达到稳定的哮喘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广东地区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致敏情况,为该地区过敏性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门诊,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并经ImmunoCAP 1000(荧光酶联免疫分析法)或皮肤点刺试验检测表现为至少一种过敏原阳性的患儿血清样本254例,其中男173例,女81例,年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7(4.00,9.75)岁。采用荧光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血清样本进行18项过敏原sIgE检测。采用χ 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屋尘螨(85.0%,215/254)的阳性率最高,依次为粉尘螨(83.5%,212/254)、鸡蛋白(19.3%,49/254)、牛奶(14.6%,37/254)、德国蟑螂(14.2%,36/254)和法国菊(12.6%,32/254)。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均以尘螨(屋尘螨和粉尘螨)致敏为主。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组和过敏性鼻炎组患儿的屋尘螨(95.4% vs. 91.7% vs. 71.0%,χ 2=23.257, P<0.001)、粉尘螨(95.4% vs. 90.6% vs. 67.7%,χ 2=26.916, P<0.001)、艾蒿(10.8% vs. 9.4% vs. 1.1%,χ 2=7.535, P=0.023)、法国菊(21.5% vs. 14.6% vs. 4.3%,χ 2=10.876, P=0.004)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过敏性哮喘组。>6岁组的屋尘螨(96.2% vs. 84.0% vs. 53.5%,χ 2=46.343, P<0.001)、粉尘螨(96.2% vs. 81.5% vs. 48.8%,χ 2=52.756, P<0.001)、德国蟑螂(17.7% vs. 14.8% vs. 2.3%,χ 2=6.313, P=0.043)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3~6岁组和≤3岁组;而≤3岁组的鸡蛋白(41.9% vs. 21.0% vs. 10.8%,χ 2=20.281, P<0.001)和牛奶(41.9% vs. 16.0% vs. 4.6%,χ 2=36.227, P<0.001)sIgE阳性率显著高于>3~6岁组和>6岁组。此外,屋尘螨与粉尘螨、艾蒿与法国菊、猫皮毛屑与马皮毛屑、法国菊与蒲公英、鸡蛋白与牛奶、梯牧草与芝麻均显著正相关( r s≥0.511, P<0.01)。随着屋尘螨致敏等级的增加,艾蒿(0.0% vs. 1.5% vs. 10.8%,χ 2=9.714, P=0.008)、法国菊(0.0% vs. 4.4% vs. 19.6%,χ 2=16.195, P<0.001)、猫皮毛屑(0.0% vs. 7.4% vs. 18.2%,χ 2=11.459, P=0.003)和马皮毛屑(0.0% vs. 1.5% vs. 15.5%,χ 2=15.443, P<0.001)sIgE阳性率显著升高,而牛奶(29.0% vs. 16.2% vs. 10.1%,χ 2=8.792, P=0.012)sIgE阳性率显著下降。 结论:尘螨是广东地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儿最主要的过敏原,法国菊是最主要的花粉过敏原。不同疾病、不同年龄的儿童患者致敏情况不同,过敏性疾病患儿需定期检测过敏原并注意规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哮喘儿童运动处方30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儿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规律运动在哮喘的长期管理中有重要意义。中国哮喘儿童运动处方专家共识为临床医师指导患儿进行运动提供了科学的建议。本文整理了来自临床医师、患儿及监护人关于哮喘儿童进行运动的常见30个问题,并进行科普讲解,以期消除认识误区,明确科学运动的安全性和重要性,让每位哮喘儿童都有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