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2年国家医保谈判新型抗肿瘤药物在某三甲胸科医院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某三甲胸科医院国家医保谈判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为规范其合理利用及后续政策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国家医保谈判新型抗肿瘤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金额排序/DDDs排序比(B/A)、临床用药合理性以及抗肿瘤药物质控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0—2022年国家医保谈判的新型抗肿瘤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金额比例3年依次为12.55%、16.33%、15.84%,其中大分子单克隆抗体金额占比逐年递增,依次为:3.28%、5.52%、6.76%.总DDDs 2021年度较2020年度增长72.24%,2022年度较2021年度增长26.26%.2020年谈判新增的药物DDDs增长幅度特别大,其中替雷利珠单抗(17162.50%)增幅最大.DDC逐年降低的药物占比为63.16%,每年B/A≥1的药物占65.00%以上.大分子单克隆抗体国产药物DDDs占比越来越高.新型抗肿瘤药物合理率逐年提升,不良反应例数近两年均在50例以上,拓展性临床应用较少,3年使用抗肿瘤药物病人的病理诊断和检测率均为100.00%,限制使用级抗肿瘤药物使用率逐年增长.结论 该医院国家医保谈判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基本合理,DDDs明显增加,DDC降低,且国产大分子单克隆抗体使用量越来越大,肿瘤病人药物获得率提高,药物价格降低,最终病人受益于国家医保谈判的政策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为了规范和更新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目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为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2019年年底以来,丙型肝炎的筛查及管理策略有进一步的更新,越来越多的直接抗病毒药物,特别是包括国产企业研发生产在内的泛基因型方案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药物价格可及性明显增加,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22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对丙型肝炎筛查及治疗的推荐意见进行再次更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达雷妥尤单抗120 min快速输注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以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1],好发于中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MM发病率逐年上升 [2]。达雷妥尤单抗作为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MM患者的人源化CD38单克隆抗体药物 [3],目前已被国内外多个权威指南推荐用于复发或难治性MM(RRMM)及新诊断MM(NDMM) [4]。达雷妥尤单抗于2015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2019年在中国获批上市,随着2021年正式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患者的用药需求激增。与其他单克隆抗体类似,输液相关不良反应(IRR)是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患者最常见的不良事件(AE),包括上呼吸道症状(咳嗽、咽喉部不适、鼻塞、喘息或呼吸急促)、寒战、皮疹和胃肠道症状等。SIRIUS和GEN501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大多数(95.8%)IRR发生在第1次输液期间,第2次(7%)及以后(7%)IRR发生率较低 [5]。目前临床中多按药品说明书的推荐输注速度进行缓慢输注,即首次输注中位时间为7 h,第二次输注中位时间为4.3 h,所有后续输注中位时间为3.5 h [3]。由于当前达雷妥尤单抗输注时间较长且输注频率较高,现有住院资源已不能满足用药需求,亟需验证更短时间输注方案的安全性,探索门诊或日间病房输注的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为了规范和更新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目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为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2019年年底以来,丙型肝炎的筛查及管理策略有进一步的更新,越来越多的直接抗病毒药物,特别是包括国产企业研发生产在内的泛基因型方案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药物价格可及性明显增加,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22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对丙型肝炎筛查及治疗的推荐意见进行再次更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为了规范和更新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为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2019年年底以来,丙型肝炎的筛查及管理策略有进一步的更新,越来越多的直接抗病毒药物,特别是包括国产企业研发、生产在内的泛基因型方案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药物价格可及性明显增加,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22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对筛查及治疗的推荐意见进行再次更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县域肺癌临床诊疗路径(2023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是导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规范肺癌诊疗是提升肺癌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然而,目前县域医院普遍面临先进诊疗技术不可及的问题。因此,在制定质控标准和临床诊疗规范时,必须结合县域医院的实际情况,拟定具体的推荐措施。药物治疗方案的推荐还需要考虑适应证获批情况以及是否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确保药物的可及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国内外现有指南和县域医院的临床工作特点,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组织专家编撰了《中国县域肺癌临床诊疗路径(2023版)》。路径详细阐述了肺癌的影像和分期诊断、病理学诊断、分子分型,以及基于病理类型、分期和分子分型的精准治疗,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肺癌患者制定了不同的管理与诊治流程。同时,路径根据县域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将临床场景的诊治推荐分为基本策略和可选策略进行阐述。路径中基本策略是县域医院必须达到的最低诊疗标准,而可选策略则为医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便县域医师参考使用。所有的诊疗方案推荐都严格参照了现有的指南和共识,确保了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我国121种罕见病的治疗药品及其医疗保障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建立中国121种罕见病国内外治疗药品目录并分析这些药品在中国的医疗保障现状.方法: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欧盟Orphanet孤儿药数据库和药品说明书以及相关文献确定中国121种罕见病的治疗药品目录,通过药智数据和国家医疗保障局获得在中国上市罕见病治疗药品的价格和医疗保险覆盖数据.结果:截至2022年10月,中国上市治疗109个罕见病的194种通用名共219个剂型药品,国产率72.60%.然而,仍有12种罕见病在中国没有治疗药品,国外上市的治疗55种罕见病的93个药品在中国尚未上市.205个有价格信息的治疗药品的平均单元包装价格为1 363.58元,其中有132个药品(占比64.39%)的平均单元包装价格低于50元,165个(占比80.49%)药品被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覆盖.平均单元包装价格低于50元的药品的医疗保险目录覆盖率为89.39%,高于200元的药品的医疗保险目录覆盖率为54.72%.结论:目前中国121种罕见病大部分有治疗药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但罕见病用药的持续保障能力仍然十分脆弱.因此,急需依据罕见病药品的特点建立供应、利用和保险支付的分类保障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血液系统新型抗肿瘤药药品说明书适应证、医保限定支付范围和指南推荐的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为血液系统新型抗肿瘤药医保支付和超说明书用药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我国 2000 年至 2021 年批准上市的血液系统新型抗肿瘤药,检索《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 年)》(以下简称 2022 年版《国家药品目录》)纳入的血液系统新型抗肿瘤药和 2022 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中血液系统肿瘤Ⅰ级推荐的新型抗肿瘤药,分析药品说明书适应证、医保限定支付范围和CSCO指南推荐间的差异.结果 2000 年至 2021 年,我国批准上市血液系统新型抗肿瘤药有 33 种.截至2023 年 1 月,共 26 种药品被纳入医保目录,占 78.79%.2022 年版《国家药品目录》中,6 种血液系统新型抗肿瘤药未备注医保限定支付范围;11 种药品医保限定支付范围与药品说明书一致;5 种药品医保限定支付范围大于药品说明书,但限定的疾病种类与药品说明书一致;4 种药品医保限定支付范围小于药品说明书,对适应证范围、有治疗有效证据、医院类别和专科医师处方、医保支付药品数量进行限定.对比药品说明书适应证与CSCO指南推荐,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外,批准的用于治疗其他血液系统肿瘤的药品的适应证与CSCO指南治疗用药推荐间存在差异,可能会出现超说明书用药.结论 部分血液系统新型抗肿瘤药医保限定支付范围仍较严格,CSCO指南推荐的药品使用范围和联合用药方案与药品说明书适应证间存在较大差异.应关注临床超说明书用药及其医保支付等问题,并逐步建立完善的药品循证评价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某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评价标准建立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建立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评价标准.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版)、《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版)、《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梳理所有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根据其药品说明书信息、指南信息和临床使用情况,设立评价指标,运用德尔菲法建立评价标准.收集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某院心内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数据,采用评价标准结合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21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适应证,分别从适应证、溶媒、用法用量、辅料和溶剂、配伍使用、特殊人群等方面建立一级、二级评价指标.根据评价结果分析120例心内科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患者中,相对接近度(Ci)≥60%的有107例(89.17%),表明某院心内科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基本合理.结论 评价标准的建立有利于提高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合理性,可促进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临床的安全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专利药品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准入路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我国药品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己形成了"独家品种谈判准入、非独家品种竞价准入"的分类准入机制,有效增加了临床用药的选择.但目前医保准入路径适用分类仅以批文数量作为唯一划分标准,导致有核心专利权的多批文药品丧失谈判资格,只能通过竞价准入路径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在医保准入中的启动决定权、价格决定权和"双通道"推荐权被削弱.文章建议完善医保准入流程,采取"批文+专利"的分类处理模式,从而更好地保护创新药专利权,为我国药品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的准入提供更为公平、合理的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