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三维层状介质模型地震层析成像正演网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是研究地层速度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该技术是利用震源到接收点的地震波走时或波形的观测数据,结合建立的数学物理模型来重建地层速度结构.而层析成像正演模拟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反演出的速度与地层真实速度的拟合度,因此找出一种精度较高的层析成像正演模拟算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三维层状介质,通过网格化模型,采用最小走时射线追踪方法展开层析成像正演研究,分别采用三角形网格、矩形网格和六边形网格进行模型参数化,并对比分析各自正演结果的精度,总结出针对三维层状介质模型的最佳网格划分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四川广安谢家槽剖面早—中三叠世有孔虫
编辑人员丨2023/8/6
四川海相三叠系地层分布广泛,发育富含有孔虫化石的碳酸盐岩,是我国研究三叠纪有孔虫生物地层的理想地区之一.四川广安谢家槽剖面早—中三叠世地层中产丰富的有孔虫化石,共识别出12属34种(包括未定种).根据有孔虫化石群在地层中的分布特点,自下而上划分出4个组合带,即Rectocornuspira kalhori-Cornuspira mahajeri,Glomospirella vulgaris-Arenovidalina chialingchiangensis,Meandrospira pusilla-Glomospirella irregulariformis和Glomospira sinensis-Arenovidalina amylovoluta组合带.有孔虫化石带的建立为该地区海相三叠系地层的时代确定和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的化石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南海北部陆丰凹陷LF14井中新世浮游有孔虫生物地层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对前人在南海北部地区的中新世浮游有孔虫生物地层研究结果的对比,发现其中分带方案有一定的差异,而且分带依据和生物事件年龄也存在争议,特别是利用岩屑样品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钻井尤为突出,对于后续研究和南海地区的地层对比都有较大的不利影响.基于此,我们对比了前人在南海北部中新世浮游有孔虫生物地层的研究成果,结合“2012国际地质年代表”和ODP184航次提供的经天文调谐的浮游有孔虫生物事件年龄,总结了研究区中新世以浮游有孔虫生物事件末现面为基础的13个地层分带,为南海北部地区浮游有孔虫生物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特别是生产单位利用岩屑样品进行研究的钻井地层划分,提供了可供对比的基础与依据.并依据上述分带方案,将南海北部陆丰凹陷LF14井中新世地层详细划分出早中新世至上新世期间共9个有孔虫化石带或联合带,即早中新世M3带,早-中中新世M4-6联合带,中中新世M7带,M8带,M9带,M10带,M11带,晚中新世M12带和晚中新世-早上新世M13-PL1联合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湖北宜昌寒武系纽芬兰统岩家河组小壳化石
编辑人员丨2023/8/6
小壳化石在寒武纪早期地层时代划分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寒武系纽芬兰统的区域和洲际对比以及第二阶全球界线层型的确定方面,它们是重要的生物地层对比化石.湖北省宜昌滚子坳剖面寒武系纽芬兰统岩家河组含大量的小壳化石,根据小壳化石带可知岩家河组第1-3层为幸运阶,第5层硅磷质结核灰岩中出现Aldanella yanjiaheensis,表明第5层应属于第二阶.由于第4层炭质灰岩中缺乏化石记录,而不能确定幸运阶和第二阶的地层界线位置.笔者首次在湖北宜昌寒武系纽芬兰统岩家河组第4层上部炭质灰岩处理出一批微体古生物化石,弥补了这一层位化石记录的空缺.通过28个样品的系统分析,笔者获得上千枚小壳个体,系统鉴定和描述了6属10种,其中包括1个未定种和1个新种,新种为肿瘤形盘织金壳Zhijinites tumourifomis sp.nov..据材料中出现的纽芬兰统第二阶的标准分子Zhijinites longistriatus、其它共生化石组合以及碳同位素地层学等证据,可以推测第4层上部应该属于纽芬兰统第二阶,因此幸运阶和第二阶间的界线位置应该在第4层的中下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滇东北昭通箐门的泥盆纪珊瑚(三)——晚泥盆世早期的四射珊瑚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云南昭通市东北郊箐门出露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泥盆纪浅海相地层剖面,下、中、上三个统均有出露,浅海底栖生物化石丰富,研究基础也相对较好,是研究滇东北地区泥盆纪地层的一条理想剖面.由于地层剖面比较长,沉积厚度比较大,此前笔者已经描述了早泥盆世和中泥盆世的四射珊瑚,本文继续描述该剖面的晚泥盆世的地层及其四射珊瑚,讨论它们的地层划分、珊瑚群对比与古生物地理.昭通箐门剖面的上泥盆统主要由白云质灰岩组成,与滇东其它地方的宰格组的岩性基本一致.过去由于宰格组的化石稀少,其地层时代难于确定,因此,昭通箐门宰格组底部珊瑚化石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首次描述了箐门放羊冲剖面宰格组底部的四射珊瑚5属7种,包括Disphyllum catenatum,Hexagonaria davidsoni,H. magna,Sinodisphyllum simplex,S. variabile, Tern-nophyllum poshiense和Truncicarinulum temeniophylloides等,总体显示了晚泥盆世弗拉早期(early Frasnian)的特点.它除了与华南各省的珊瑚群有密切关系外,也与加拿大西部的分子有一定的联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井间电磁波CT在昆明地铁岩溶区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井间电磁波CT技术是利用地层间介质的物性差异,不同性质的物质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是不同的.井间电磁波CT技术在探测岩溶裂缝等方面有较好效果,本文利用井间电磁波CT技术,对昆明地铁四号线苏家塘站岩溶专项线路工程地下岩溶发育地段进行测试,通过对工区岩石电磁波吸收系数差异的研究,依据吸收系数特征,探测到地铁线路工程地下岩溶及裂缝发育,划分出 4 个层次的岩溶区,经与钻孔岩心资料对比,证实探测结果的正确性.且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江西早奥陶世武宁动物群中Wuningia multisegmenlata Lin,1990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文中通过对江西早奥陶世武宁动物群再研究,对其中Wuningia multisegmenlata Lin,1990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该种背壳狭长,外骨骼可分为头甲、躯干和尾甲三部分,头甲由两个亚椭圆形瓣壳组成,外边缘具极窄的脊,头甲腹面前部伸出一对细长、由多分节组成的单肢型触角;躯干窄而长,可分40多个体节,每个体节分为一个轴区和两个肋区;尾甲呈剑状.该文不仅丰富了节肢动物化石资料,同时也可为研究节肢动物系统演化和早奥陶世生物相及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华南特马豆克期笔石地层分带及全球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特马豆克阶是奥陶系底部第一个阶,笔石是特马豆克阶高分辨率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化石类群.江南斜坡带是我国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期漂浮笔石分异度和丰度最高的相区之一,位于该区的湖南益阳南坝剖面,发育有完整的上特马豆克阶笔石地层,特马豆克阶-弗洛阶界线附近地层连续,上特马豆克阶笔石地层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下特马豆克阶地层缺乏系统研究.近年来,通过对该剖面笔石标本的不间断采集,新识别出下特马豆克阶笔石带Rhabdinopora flabelliformis parabola带.到目前为止,湖南益阳南坝剖面特马豆克阶可以识别出5个笔石带,自下而上依次为:Rhabdinopora flabelli ormis parabola带、Adelograptus tenellus带、Aorograptus victoriae带、Araneograptus murra yi带以及Hunnegraptus copiosus带.基于目前已识别出的笔石带,参考国内外同期笔石地层资料,本文详细讨论华南特马豆克期笔石带序列,并与国内外同期地层进行精确对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关于晚奥陶世牙形刺属Tasmanognathus Burrett和Yaoxianognathus An的几点新认识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对广泛分布于晚奥陶世浅水、暖水碳酸盐岩地层中的两个牙形刺属Tasmanognathus Burrett,1979和Yaoxianognathus An,1985的分类学和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讨论,并基于产出于华北台地北缘内蒙古大余太白彦花山剖面的丰富标本提出关于两属的分类和演化的几点认识.根据所发现的化石特征,本文补充了Tasmanognathus shichuanheensis An,1985和Yaoxianognathus neimengguensis(Qiu in Linet al.,1984)的器官分子.基于Tasmanognathus borealis An,1985 S分子的复杂细齿结构特征,认为其符合Yaoxianognathus的属征,将其归并厘定为Yaoxianognathus borealis,器官种Tasmanognathus sigangensis Pei,1987的各分子无一符合该属器官特征重建,其全型标本更接近于Oulodus Branson et Mehl,1933.同时,T.sishuiensis-T.shichuanheensis-Y,borealis-Y,neimengguensis-Y,yaoxianensis表现为细齿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再一次证明两属之间演化关系明确.本文对两个属的认识,将为浅水、暖水碳酸盐岩相上奥陶统的牙形刺分类学研究和生物地层划分对比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塔里木板块玉北地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及相当层位碳同位素地层学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对270个样品的碳同位素数据综合分析,依据以往建立的奥陶系碳同位素对比标准,对研究区4口井的一间房组及相当层位进行了识别与划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玉北地区一间房组及相当层位地层分布情况.研究表明,玉北地区中西部普遍发育一间房组及相当层位地层,地层厚度30~80m不等.玉北地区东部情况则稍有不同,一间房组及相当层位地层仅在断洼区有分布,但厚度普遍较小,大概只有20~30m.而在断裂带上,受(晚奥陶世)加里东中期Ⅲ幕构造活动的影响,一间房组及相当层位地层已被剥蚀殆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