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例中重度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代谢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究中重度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的代谢特征,为中西医论治该型银屑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 年 9 月—2023 年 4 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门诊中重度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 95 例及预防保健科门诊健康人 48 例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中重度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尿酸(UA)、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较健康人显著升高;ApoA1 较健康人显著降低.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较健康人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BMI及相关检测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代谢异常特征显著.结论 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存在显著代谢异常的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心房颤动类型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不同心房颤动(房颤)类型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751例,分为阵发性房颤(367例)和持续性房颤(384例),将不同房颤类型患者分为缺血性卒中组和非缺血性卒中组,分析不同类型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房颤合并卒中患者中,持续性房颤患者比例大于阵发性房颤(P<0.05),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卒中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糖尿病比例高于无卒中组,CHA2DS2-VASc评分高于无卒中组[(5.92±1.41)分比(3.97±1.26)分,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OR=3.795,95%CI 1.011~14.241,P<0.05)、糖尿病(OR=2.12 1,95%CI 1.272~3.536,P<0.05)是阵发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持续性房颤患者中,卒中组女性(P<0.05)、合并高血压(P=0.012)比例高于无卒中组,年龄[(79.34±6.62)岁比(74.5土9.70)岁]、左心房内径(LAD)[(49.28±4.29)mm比(42.13±3.96)mm]、CHA2DS2-VASc评分[(3.97±1.38)分比(3.61±1.37)分]高于无卒中组(P<0.05),接受抗凝治疗患者比例低于无卒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2,95%CI 1.025~1.100,P<0.05)、女性(OR=2.917,95%CI 1.681~5.060,P<0.05)、LAD(OR=1.165,95%CI 1.105~1.230,P<0.05)是持续性房颤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抗凝治疗(OR=0.332,95%CI 0.194~0.566,P<0.05)是保护因素.结论 冠心病、糖尿病是阵发性房颤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年龄、女性、LAD、抗凝情况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抗凝治疗.因此,对于阵发性房颤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或积极进行节律控制、抗凝治疗,以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显微镜辅助下经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在显微镜辅助下经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6月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骨科44例行ACDF的CS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34~69(51.4±10.2)岁。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ACDF组20例,31个节段;显微ACDF组24例,38个节段。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即刻以及随访3、6、12个月时的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间隙高度、颈椎Cobb角、临床疗效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显微ACDF组和传统ACDF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1.2±8.2)、(85.1±7.8)min,出血量分别为(50.1±10.5)、(80.2±11.2)mL,引流量分别为(20.2±13.7)、(30.5±11.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12、9.186、2.688, P值均<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随访3、6、12个月的JOA评分、NDI评分、VAS、椎间隙高度和颈椎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60.435、419.723、21.037, P值均<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随访12个月,传统ACDF组和显微ACDF组临床疗效评价优良以上的占比分别为95.00%(19/20)和95.83%(23/24)。末次随访两组患者植骨均融合,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传统ACDF和在显微镜辅助下ACDF均能有效治疗CSM,但是同传统ACDF相比,显微镜辅助下ACDF的优势更明显,其手术视野清晰,术中止血彻底,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北京部分社区健康中老年人非空腹血清甘油三酯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初步建立适合北京部分社区健康中老年人非空腹状态餐后4 h血清甘油三酯(TG)的参考区间,为餐后血脂代谢异常的判断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健康体检中老年人369名,受试者禁食12 h后于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液标本,随后进食符合本地膳食习惯的标准早餐,并于进食后4 h再次采集静脉血液标本。使用AU582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餐后4 h的血清TG水平。不同年龄和性别组之间餐后TG的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餐后与空腹TG之间的对比采用两个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依照CLSI EP28-A3c文件的相关要求采用非参数方法计算95%置信区间,以P2.5,P97.5表示参考区间。结果: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45~59岁和≥60岁两组餐后4 h TG中位数分别为1.65(1.25,2.13)mmol/L和1.58(1.25,2.00)mmol/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040, P>0.05);餐后4 h TG水平在45~59岁组的男性1.69(1.22,2.31)mmol/L和女性1.63(1.26,2.12)mmol/L间无统计学差异( Z=-0.179, P>0.05),在≥60岁组的男性1.64(1.22,2.06)mmol/L和女性1.53(1.28,1.99)mmol/L间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256, P>0.05);与空腹TG中位数1.05(0.87,1.29)mmol/L对比,餐后4 h血清TG中位数1.61(1.25,2.09)mmol/L明显升高( Z=-16.449, P<0.01),餐后-餐前差值中位数为0.52(0.30, 0.85)mmol/L;餐后4 h血清TG的参考值区间为0.82~3.02 mmol/L。 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北京部分社区健康中老年人群餐后4 h血清甘油三酯的参考值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子宫穴芒针透刺疗法治疗妇科病体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王寅教授总结的子宫穴芒针透刺疗法结合了子宫穴本身特殊的治疗作用和芒针透刺治疗的优势,扩大了治疗范围,具有调理冲任、补肾健脾、活血化瘀、升阳举陷等作用。临床中,在子宫穴芒针透刺疗法的基础上配合穴位加减及适宜手法,可用于治疗多种妇科疾病,如痛经、闭经、崩漏等,并取得良好疗效。附验案三则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脐灸联合砭石穴位按摩治疗老年气虚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脐灸联合砭石穴位按摩对老年气虚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住院的160例老年气虚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将160例老年气虚型便秘患者分为4组,对照组( n=40)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按摩组( n=40)给予砭石穴位按摩治疗,脐灸组( n=40)给予艾绒隔姜灸脐周治疗,按摩脐灸组( n=40)给予砭石穴位按摩联合艾绒隔姜灸脐周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4组患者临床疗效、便秘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的变化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复发情况。 结果:治疗后,按摩脐灸组临床总有效率最高,便秘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PAC-QOL评分均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4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砭石穴位按摩、脐灸均可以改善老年气虚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二者联合使用效果更佳,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依托咪酯和七氟烷麻醉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脑氧代谢、脑血流灌注和术后谵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和七氟烷麻醉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脑氧代谢、脑血流灌注和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择期行脊柱手术的9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七氟烷组和依托咪酯组各48例,七氟烷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镇痛,依托咪酯组采用依托咪酯静脉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术后1、3、6、12、24和48 h疼痛数字评分(NRS),术后谵妄发生率,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 2);并计算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 2)和脑氧摄取率(CERO 2)脑氧代谢指标;连续记录麻醉诱导前(T 0)、意识消失后(T 1)、注射麻醉药物后(T 2)、气管插管后(T 3)、手术开始前(T 4)、术中30 min(T 5)、术中60 min(T 6)及术毕(T 7)不同时间点大脑中动脉收缩峰值流速(Vs-MCA)、舒张期末流速(Vd-MCA)、平均流速(Vm-MCA)脑血流灌注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七氟烷组术后1 、3 、6 、12 、24和48 h静息NRS分别为(1.27 ± 0.12)、(2.13 ± 0.22)、(3.26 ± 0.23)、(3.29 ± 0.22)、(2.52 ± 0.11)、(2.02 ± 0.11)分;依托咪酯组分别为(1.27 ± 0.13)、(2.02 ± 0.21)、(2.13 ± 0.13)、(2.11 ± 0.26)、(2.08 ± 0.17)、(1.02 ± 0.17)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静息NR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术后静息NR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依托咪酯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七氟烷组[4.17% (2/48)比16.6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七氟烷组和依托咪酯组患者术后SjvO 2均高于术前[(69.96 ± 4.17)%比(58.26 ± 4.16)%、(61.22 ± 4.19)%比(58.25 ± 4.17)%],且AVDO 2、CERO 2均低于术前[(60.23 ± 5.22)%比(64.22 ± 4.17)%、(50.23 ± 6.19)%比(64.23 ± 4.19)%,(37.22 ± 6.23)%比(40.23 ± 5.16)%、(31.26 ± 5.17)%比(40.27 ± 4.18)%]( P<0.05),依托咪酯组术后SjvO 2高于七氟烷组,且AVDO 2、CERO 2均低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Vs-MCA、Vd-MCA、Vm-MCA脑血流灌注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Vs-MCA、Vd-MCA、Vm-MC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s-MCA、Vd-MCA、Vm-MC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相比七氟烷,依托咪酯具有更好的镇痛作用,可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改善脑氧代谢,减少脑血流灌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糖尿病患者发生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及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8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唐山市中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213例,进行症状及体质问卷调查,以是否合并甲状腺结节为判定标准分为糖尿病有甲状腺结节组(病例组)与糖尿病无甲状腺结节组(对照组),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结果: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在50~80岁[ OR=2.949,95% CI(1.266~6.714)]、女性[ OR=3.736,95% CI(1.823~1.541)]、糖尿病病程≥15年[ OR=1.558,95% CI(1.623~1.585)]、HbA1c异常升高[ OR=5.862,95% CI(1.418~23.629)]、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异常升高[ OR=2.851,95% CI(1.597~6.824)]、经常失眠[ OR=1.970,95% CI(1.315~3.395)]、气郁质[ OR=4.357,95% CI(2.634~8.377)]、血瘀质[ OR=4.420,95% CI(1.874~15.258)]的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甲状腺结节( P<0.05)。 结论:年龄为50~80岁、女性、糖尿病病程≥15年、HbA1c异常升高、VLDL异常升高、经常失眠、气郁质、血瘀质的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甲状腺结节;气郁质、血瘀质为其危险体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赋形剂调制大黄粉干预肿瘤患者化疗后实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赋形剂调和大黄粉干预肿瘤患者化疗后符合中医实性便秘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2019年5月—2021年5月住院期间行化疗后发生实性便秘的120例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开塞露调和大黄粉穴位贴敷,观察组采用香油调和大黄粉穴位贴敷。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便秘评分量表积分(CCS)、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CC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香油调制大黄进行穴位贴敷较开塞露调制可以更好地缓解化疗引起的便秘,且不良反应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及CT影像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19,COVID-19)患者临床及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3月广安市收治的30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CT影像学资料。将23例普通型患者设为普通组,7例重型或危重型患者设为重症组。分析30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影像学基本特征及动态演变特征,并将普通组和重症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0例COVID-19患者均患有肺炎,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63.33%)、咳嗽(56.67%),其他临床表现还包括咳痰、畏寒、头痛、咽痛、胸闷气促、流涕、肌肉痛、乏力、腹痛等。实验室指标以C反应蛋白增高、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较为常见。重症组较普通组肌肉痛、胸闷气促、乏力患者比例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30例COVID-19患者双肺可见多发单纯磨玻璃阴影(93.33%)和实变(90.00%);重症组纤维条纹征、小叶间隔增厚、铺路石征、空气支气管征、微血管扩张征、血管束增粗、胸膜增厚的比例(85.71%、100.00%、85.71%、57.14%、85.71%、57.14%、57.14%)显著高于普通组(39.13%、52.17%、26.09%、17.39%、26.09%、17.39%、13.04%),重症组受累程度积分高于普通组。 结论:普通组与重症组COVID-19患者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差异,临床及放射科医生结合影像表现、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可以对COVID-19患者病情进行更准确的评估与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