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EPID在体三维剂量验证系统的物理模型测试及初步临床探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使用模体验证基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在体三维剂量验证建模的准确性,并进行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方法:通过方野和调强计划在均匀和非均匀模体上检测EPID在体三维剂量验证系统应用于不同介质中的剂量计算精度和重建精度,比较不同剂量/距离一致性标准下的γ通过率。对临床病例进行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体积分析。结果:方野在均匀模体中3%/3 mm标准平均γ通过率为(97.49±1.11)%,在非均匀模体中为(94.06±5.11)%( P>0.05)。不同出束方式的调强计划之间也相近( P>0.05)。临床病例疗前剂量验证3%/2 mm标准γ通过率为(97.96±1.84)%,在体三维剂量验证3%/3 mm标准为(90.51±6.96)%。临床病例中小体积和体积变化较大的危及器官有较大剂量偏差。 结论:基于EPID建立的在体三维剂量验证模型,经初步测试可应用于临床提供更全面的质量保证,为以后自适应放疗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维超声在眼部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眼科疾病的超声影像学特点,探讨三维(3D)超声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的71例患者的眼科二维(2D)及3D超声影像学特点.结果 晶状体脱位16眼,视网膜脱离28眼,脉络膜脱离4眼,视网膜脱离并脉络膜脱离5眼,玻璃体病变10眼,眼内异物2眼,牵牛花综合征1眼,眼部占位7眼.对于晶状体脱位变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疾病的诊断以及眼内肿瘤患者的随访评估,3D超声明显优于2D超声.结论 3D超声成像能提供多平面成像及眼内结构的3D重建信息,能较好地显示眼内疾病导致的形态结构学改变,对病变进行大小、面积、体积等方面的定量评估,从而弥补2D超声的不足.当晶状体混浊、玻璃体积血,以及复杂性眼外伤等原因导致光学设备无法成像时,超声检查因其不受屈光介质影响的成像特点,具有独特的检查优势,2D联合3D超声检查,能为临床提供丰富、有效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清燥救肺汤立体时相给药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清燥救肺汤加减立体时相给药对放射性肺炎(R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胸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时中医辨证为痰热阻肺型的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放疗,观察组在放疗基础上,给予痰热清静脉注射联合清燥救肺汤加减立体时相给药,于治疗结束后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RP发生率,观察2组放疗前、中、后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观察患者放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卡诺夫斯凯计分(KP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RP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TNF-α、TGF-β1、IL-6水平于放疗后不同时期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放疗后2个月、4个月及放疗结束时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TNF-α、TGF-β1、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i/FVC肺功能指标及KP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清燥救肺汤立体时相给药可有效减轻放射治疗所致的放射性肺炎,通过降低血清炎症介质水平,改善肺功能起到减毒增效作用,对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提高放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肿瘤类器官在精准肺癌药物筛选中的研发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6
背景: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且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位居恶性肿瘤前列.肺癌的异质性和耐药问题是导致其预后较差的原因之一.肺癌类器官是由患者来源的肿瘤细胞培养成的体外3D模型,可精准还原原发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可用于肺癌的各项研究.目的:综述肺癌类器官在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药物敏感性检测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分析其局限性,为推进肺癌的个性化精准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第一作者于2023年7月应用计算机在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2013-2023年,以"类器官,肺癌类器官,肺癌实验模型,精准医疗,药物敏感性检测,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为中文检索词,以"organoid,lung cancer organoid,lung cancer experimental model,precision medicine,drug sensitivity test,chemotherapy,targeted therapy,immunotherapy"为英文检索词,最终纳入84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相较于传统肺癌研究模型仅能展现二维层面的细胞活动、缺乏细胞间交流互动及存在物种差异等缺陷,肺癌类器官培养细胞来源多样,培养介质不断被优化,能够从三维层面模拟细胞间互动的同时也能保留原发肿瘤的生物学特征,是一种拥有巨大潜力的新型研究模型,为支持其用于抗癌药物筛选提供了坚实基础.②肺癌类器官预测结果与患者实际临床结局高度一致,初步展现出对于指导抗癌用药的重要辅助意义:通过对常见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进行疗效预测和筛选,为患者定制个体化治疗策略;可避免不必要的药物试错和毒副反应;探索可行的替代药物或联合用药方案以改善耐药问题;指导罕见突变类型肺癌的精准治疗,弥补临床空白;通过比较不同药物活性,提供更加全面的药物评价.此外,需注意类器官可能出现内部异质性,故应尽可能多次取材检测,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③肺癌类器官在药物筛选等实际应用中存在局限,如培养成功率及纯度不稳定、缺乏血管组织等.为弥补这些不足,需要改进培养条件、加速检测流程,以及发展多类器官系统,模拟药物在多个器官内的整体效应,这些改进将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药物的效果和毒性,提高肺癌治疗的精准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磁感应热疗作用于胰腺癌模型热场分布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为了对磁感应热疗作用于胰腺导管腺癌时的效果进行研究,根据真实的人体数据构建三维的人体腹部、胰腺、胰腺导管和肿瘤模型,采取亥姆霍兹线圈用作产生交变磁场的热疗装置.在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COMSOL中进行电磁与传热模块的耦合后,得到磁感应热疗作用于胰腺导管腺癌时的磁场和温度场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治疗区域的空间磁场分布均匀,温度场分布满足热疗需要.胰腺导管腺癌在进行磁感应热疗时,肿瘤组织的温度可以迅速升高,达到42℃以上,而周围正常组织升温不显著.此外,研究还证实了胰腺导管周围存在的大血管、磁流体溢出等因素对热疗的疗效没有太大的影响,仿真结果能够为胰腺导管腺癌的磁感应热疗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载姜黄素pH敏感聚合物胶束的制备、表征及体内外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合成两亲性聚合物聚乙二醇-聚L-天冬氨酸[methoxypoly(ethyleneglycol)-b-poly(β-benzyl L-aspartate),PEG-b-PBLA]和pH敏感性聚合物[octadecylamine-p(API-Asp)10,OAPI],并利用PEG-b-PBLA包载OAPI和抗肿瘤药物姜黄素,构建pH敏感性载药胶束,考察其理化性质,并评价其体内外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效果.方法 利用甲氧基聚乙二醇胺[methoxypoly(ethyleneglycol)amine,mPEG2ooo-NH2]引发L-天冬氨酸-4-苄酯-N-羧基环内酸酐[benzyl(S)-2,5-dioxooxazolidine-4-acetate,BLA-NCA]开环聚合制备两亲性聚合物PEG-b-PBLA.利用硬脂胺引发BLA-NCA开环聚合和氨解反应合成具有pH敏感特性的聚合物OAPI.采用透析法制备载姜黄素的具pH敏感特性胶束(C-NP),并对其粒径、稳定性和pH响应性体外药物释放等性质进行了考察.最后,利用NSCLCA549细胞、三维肿瘤球模型以及A549细胞建立的荷瘤小鼠模型考察了 C-NP胶束的体内外抗肿瘤效果.结果 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所制备的C-NP呈类球形,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且分布均匀,其粒径为(165.32±1.53)nm,ζ电位为(-5.24±0.42)mV,载药量为(5.27±0.14)%,包封率为(88.46±3.28)%,临界胶束浓度为4.82μg/mL.体外稳定性实验显示在生理条件下,C-NP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敏感性实验显示在酸性条件下,C-NP不稳定,具pH敏感特性.体外药物释放结果表明,在pH 5.0的介质中孵育72h后,C-NP的累积释放量高达(81.44±5.90)%,表明C-NP胶束具有良好的pH敏感性.细胞毒性实验、肿瘤球生长抑制实验证明C-NP能增强姜黄素体外抗肿瘤活性.细胞共定位实验显示,相比较pH不敏感组C-B-NP,C-NP可以在酸性溶酶体中快速分解,从而逃逸发挥抗肿瘤效应.体内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C-NP组显著抑制了荷瘤裸鼠的肿瘤生长.结论 成功构建了载有姜黄素的pH敏感性胶束C-NP,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pH敏感性,且通过多种模型初步证实其对NSCLC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短肽水凝胶RADA16结构特征及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与传统生物材料相比,自组装短肽RADA16具有含水量高、结构稳定、生物相容性好及降解产物无毒等优点,近几年在细胞三维培养、组织修复、快速止血及药物/蛋白缓释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的:综述短肽水凝胶RADA16基本结构与性能特点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Medline及PubMed数据库2005年至2017年关于自组装短肽水凝胶RADA16的文献,中文检索关键词为"自组装短肽水凝胶;RADA16;支架;组织修复;止血;药物/蛋白缓释",英文检索关键词为"self-assembling peptide hydrogel;RADA16;scaffold;tissue repair;hemostasis;drug/protein release ".结果与结论:生理介质或特定盐溶液条件下,自组装肽类分子能够自发形成独特的β-折叠构型,并自组装成纳米纤维,作为新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不仅解决了细胞-材料界面不相容的问题,还具备有效模拟细胞外基质、提高细胞生物活性和维持三维环境等优势,RADA16自组装短肽及其衍生肽在三维细胞培养、组织修复、止血以及药物/蛋白缓释等方面展示了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如何与新型生物高分子的整合及如何控制损伤靶点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三维层状介质模型地震层析成像正演网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是研究地层速度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该技术是利用震源到接收点的地震波走时或波形的观测数据,结合建立的数学物理模型来重建地层速度结构.而层析成像正演模拟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反演出的速度与地层真实速度的拟合度,因此找出一种精度较高的层析成像正演模拟算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三维层状介质,通过网格化模型,采用最小走时射线追踪方法展开层析成像正演研究,分别采用三角形网格、矩形网格和六边形网格进行模型参数化,并对比分析各自正演结果的精度,总结出针对三维层状介质模型的最佳网格划分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还原型谷胱甘肽应用于局部晚期肺癌放疗中对放射性肺损伤及炎症介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肺癌放疗中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放射性肺损伤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将在该院进行放疗的86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检查,参照美国肿瘤放疗协会组织(RTOG)标准对放疗前呼吸道症状进行评分.对照组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于放疗前、放疗中给予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联化疗方案4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GS H2支/次,每天1次,溶于0.9% 氯化钠溶液100 mL,15 min静脉滴注.两组患者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及肺纤维化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ɑ(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结果 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76.7%)明显高于对照组(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观察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20.9%,肺纤维化发生率11.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5% 、2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TNF-α、TGF-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AC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H能够降低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减轻炎性反应,可以作为局部晚期肺癌放疗的一种重要辅助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确诊患者73例随机分组,治疗组37例给予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单纯针灸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对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等症状变化进行量化评分,包括视觉疼痛量表(VAS)及下腰痛日本骨科学会(JOA)量表评分,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及CGRP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59%优于对照组77.78%(P<0.05);两组治疗后VA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JOA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6及CG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两项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调节炎症介质IL-6及CGRP的表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及腰部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