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鼠"次髎"穴的取穴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寻小鼠"次髎"穴的取穴方法,为小鼠次髎穴的取穴提供一种准确可行的方案.方法:①取健康成年C57BL小鼠,通过解剖确定次髎穴坐标点;②取成年C57BL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采用坐标定位法和"L6棘突"为骨性标志的穴位定位方法进行取穴,比较两种取穴方法的准确率;③取成年C57BL小鼠,复制间质性膀胱炎(IC)小鼠模型,使用坐标定位法的方法进行取穴治疗,并验证其功能作用.结果:健康成年小鼠的次髎穴坐标为(±1 mm,21 mm,-5 mm),坐标定位法取穴准确率高于骨性标志定位法,且使用坐标定位法取穴电针治疗可以改善IC小鼠相关症状.结论:坐标定位法取穴较骨性标志定位法准确率更高,且具有次髎穴的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基于深度学习自动化脑深部电刺激术的术前规划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 探索基于深度学习实现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ubthalamic nucleus deep brain stimulation,STN-DBS)自动化核团标注、手术靶点定位及电极植入路径规划.方法 来自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行双侧STN-DBS手术的155例患者的影像资料.首先,采用3D UX Net卷积神经网络基于MRI图像提取深度学习特征并完成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及红核(red nuclei,RN)的分割;然后通过算法实现丘脑底核的自动化靶点定位;最后在规定的皮层入路点范围区域内生成不多于4根的电极植入路径.通过人工审查验证靶点及电极植入路径的临床可行性.结果 通过3D UX Net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核团分割,红核分割性能的Dice值为0.90.STN分割性能的Dice值为0.84.自动化生成STN靶点经人工审查验证可行的坐标与人工手术规划STN靶点坐标的欧几里得距离为(1.2±0.4)mm.25例测试集中自动化STN靶点定位及电极植入路径通过人工审查可行有20例(20/25),自动化靶点定位及电极路径与人工规划靶点及路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结论 3D UX Net卷积神经网络可以较精确地分割STN及红核,通过自动化靶点定位及路径规划的STN-DBS手术计划临床可行且耗时短,可以为临床医生手术前规划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基于深度相机的三维点云放疗实时监测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利用深度相机开发三维点云放疗实时监测系统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以深度相机坐标系为世界坐标系,由校准模体得到定位CT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患者的定位CT点云经上述关系转换到世界坐标系中并与深度相机实时获取的患者表面点云配准计算六维误差,完成摆位验证及放疗中分次内体位误差监测。统计系统六维计算误差的均值、标准差,配准后点云的豪斯多夫距离以及各部分程序运行时间,验证系统的可行性。选取15例真实患者,统计本系统与锥形线束CT之间六维误差。结果:模体实验中,系统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误差分别为(1.292±0.880)、(1.963±1.115)、(1.496±1.045)mm,在偏转、俯仰、翻滚角度的误差分别为0.201°±0.181°、0.286°±0.326°、0.181°±0.192°。对于真实患者,系统平移误差在2.6 mm以内,旋转误差在1°左右,程序运行1~2帧/s,精度和速度满足放疗要求。结论:基于深度相机的三维点云放疗实时监测系统能自动完成放疗前摆位验证、放疗中体位实时监测,并提供误差视觉反馈,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基于三维扫描的飞行员头盔显示系统设计眼位研究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研究飞行员眼位分布和人体头面部测量项目,为飞行员头盔显示系统设计提供精确的眼位数据。方法:采用非接触式三维扫描方法,对372名男性歼击机飞行员进行头面部扫描,获取人体头面部三维点云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三维点云模型进行去噪、修补等处理,建立头面部同质网格模型和统一的人体头部解剖学坐标系。按照单目显示和双目显示定义设计眼位。以人体头面部三维模型计算左、右眼位(瞳孔中心点)坐标和12项人体测量数据。结果:建立了372名歼击机飞行员头面部三维扫描数据库,获得了左、右眼位坐标及瞳孔间距、眼顶高等12项人体测量数据。结论:基于三维扫描技术,以人体头部解剖学坐标系为定位基准构建飞行员眼位分布空间(设计眼位和眼盒)和获取相关人体头面部测量数据,为飞行员头盔显示系统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基于MRI的前列腺癌放疗中标志物手动辨识与定位评价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评价基于MRI的前列腺癌放疗中黄金基准标志物(GFM)手动辨识和定位方法的效能。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6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年龄(58.5±4.1)岁,每例患者均置入了3枚GFM后接受放疗定位CT扫描,然后采用单独序列(SS)法和组合序列(CS)法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由5名放疗医师分别对2种序列法获得的所有图像进行GFM手动辨识和定位。计算单个GFM中心(C sGFM)坐标均值和3枚GFM空间质心(C mGFM)坐标均值,并采用Bland-Altman分析法分别评价2种序列法定位的一致性。通过与CT定位比较并计算GFM的标志物间距(IMD),评价2种序列法定位的准确度,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SS法GFM辨识阳性率为79.17%(38/48),CS法为93.75%(45/48)。(1)一致性结果。SS法中,每名放疗医师计算的GFM中心坐标同所有GFM的C sGFM坐标均值在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上的95%一致性界限(LoA)范围分别为-1.46~0.97 mm、-1.06~1.73 mm、-1.96~1.12 mm;CS法中分别为-0.79~1.09 mm、0.10~1.47 mm、-0.87~1.40 mm. SS法中,每名放疗医师计算的3枚GFM空间质心坐标同所有患者的C mGFM坐标均值在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上的95%LoA范围分别为-1.38~0.94 mm、-1.60~1.07 mm、-1.07~1.75 mm;CS法中分别为-0.57~0.76 mm、-0.71~0.98 mm、-1.16~0.76 mm。(2)准确度结果。与CT定位比较,SS法中IMD为(0.59±0.39)mm,显著大于CS法中的(0.32±0.17)m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9, P=0.027)。 结论:基于MRI的2种GFM手动辨识和定位方法的效能均可满足临床要求,其中CS法GFM手动辨识的阳性率、定位一致性和准确度均优于SS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3D打印头模在口腔正畸学头影测量标志点定位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3D打印头模辅助教学对口腔正畸学头影测量标志点定位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2021年6月,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口腔医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7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试验组采用3D打印头颅模型辅助教学,对照组进行传统课堂教学,并收集学生头影测量标志点定位结果。通过 t检验比较学生定位结果与教师定位结果的差异。 结果:以耳点为例,对照组学生测量的坐标值为(-46.62±1.13,6.33±1.23),试验组学生测量的坐标值为(-46.79±0.21,6.46±0.53),对照组离散程度大于试验组;试验组学生测量的坐标值与教师测量的坐标值差值为(0.22±0.18,0.65±0.45),小于对照组学生的(0.75±0.83,1.08±0.9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轴: t=3.70, P=0.001,Y轴: t=2.51, P=0.016)。 结论:将3D打印头模应用于口腔正畸学头影测量定位教学中,可以帮提高学生头影测量定位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医教研三位一体构建医院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构建医教研三位一体、综合客观和数据简便可及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综合评估方法,为学科评估与定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考国内各类排行榜的评价指标和相关文献,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及权重系数。结果:构建了涵盖3个一级指标(医疗、教育和科研),12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综合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并设计运用三维笛卡尔空间坐标系,以3D模式图定位单个学科的医教研水平和同类学科群的分布情况。结论:本研究确定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具有内容精炼、综合性强、可操作性强和可推广性好等特点,对今后进一步开展学科评估具有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肌骨膜髂骨支的应用解剖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观测旋股外侧动脉(LFCA)升支肌骨膜髂骨支走行和分布,为应用带LFCA升支的肌骨膜髂骨瓣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对9具尸体的18个髋部进行解剖。髋部部位以髂前上棘及耻骨联合作为坐标轴的定位点,以耻骨结节为原点,以从耻骨联合到髂前上棘的直线为x轴(以mm为单位),以与身体矢状面平行的直线为y轴(以mm为单位),观测LFCA升支肌骨膜髂骨支的发出点、走行、分支和外径等情况。对所得数据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LFCA升支髂嵴支的肌骨膜髂骨支交叉点坐标为[x,(84.47±7.80) mm;y,(27.60±5.93) mm],从髂前上棘到髂嵴支分叉处距离为(2.85±0.84)(2.0~3.6) cm;骨膜髂骨支直径(0.23±0.06) mm。结论:以LFCA升支肌骨膜髂骨支支配的髂骨瓣具有手术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3D Slicer在有框架脑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3D Slicer软件在有框架脑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为颅内占位并行有框架脑立体定向活检术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利用3D Slicer软件将头颅CT、MRI等多种影像学资料进行多模态配准,重建颅内占位病灶、血管、脑室及脑组织,在三维视窗展示其空间位置关系;设定靶点并计算靶点坐标,模拟最佳的穿刺路径,并根据模拟路径实施穿刺。术后复查头颅CT评估3D Slicer辅助活检取样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结果:共纳入22例患者,所有患者3D Slicer重建效果均良好,病灶、血管、脑室、脑沟、脑回显示清晰。根据病灶位置设计穿刺靶点,22例患者中,穿刺靶点定位在额叶者8例、基底核区6例,顶枕区3例、颞叶2例、近侧脑室后角2例、鞍区1例。所有患者均按术前模拟穿刺路径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复查头颅CT显示所有活检取样部位均位于病灶内,取样部位与预设靶点位置均吻合。术后患者均无出血、感染及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术后病理学证实脑胶质瘤11例、淋巴瘤3例、脱髓鞘病变2例、转移性腺瘤2例、生殖细胞瘤1例、室管膜瘤1例、颅咽管瘤1例、坏死性炎性反应1例。结论:3D Slicer能够保障有框架脑立体定向活检术穿刺位置的准确性和穿刺路径的安全性,降低手术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无框架机器人引导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在儿童脑干肿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无框架机器人引导的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简称活检)在儿童脑干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外科行无框架机器人引导的立体定向脑干肿瘤活检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共35例。术前行CT薄层扫描及增强MRI检查,将CT及MRI数据输入SinoPlan手术计划系统,根据病灶位置及神经影像学特征,设计个体化的穿刺路径。安装Mayfield头架,利用SINO手术机器人根据手术计划系统规划靶点及路径坐标获取脑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分子基因检测。结果:35例患儿均经立体定向活检术后获得确诊,术后病理学结果:星形细胞瘤1例(2.9%),弥漫性中线胶质瘤34例(97.1%)(其中31例伴有H3K27M突变)。手术时长为(79.1±25.7)min(38~121 min),术后住院时长为(6.7±2.1)d(4~15 d)。术后6 h复查CT显示5例(14.3%)患儿有少量脑出血,但无相关临床症状;患儿均未发生术中及术后大出血、新发神经功能缺损及手术相关死亡事件。结论:无框架机器人引导立体定向脑干肿瘤活检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定位准确、取材成功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