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体意外瘤的临床诊治:共识与争议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垂体意外瘤(PI)是指由于垂体以外的疾病行影像学检查而意外发现的垂体病变。随着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PI的检出率逐年递增。虽然多数PI为无功能垂体腺瘤,但随着病灶体积的增长,其可能侵及垂体与邻近结构从而导致垂体功能减退和(或)视力障碍,而功能性垂体瘤过量分泌相应激素可对全身各系统造成危害。然而,全球范围内对PI的管理缺乏重视,难以形成规范的诊疗策略,进而造成误诊误治率显著增加。尽管国内外已颁布PI指南与共识,但在初始评估、随访观察、手术指征、药物干预及放射治疗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2年亚临床库欣综合征专家指导建议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亚临床库欣综合征较库欣综合征更常见,指生化检查皮质醇增多而无特异性的典型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可以导致多种代谢异常,临床上易忽视而相关研究较少,需要重视和规范诊治。亚临床库欣综合征常见于肾上腺意外瘤患者。对于肾上腺或垂体意外瘤以及与年龄、体重不匹配的骨代谢异常或经规范治疗后糖尿病、高血压和脂代谢控制不佳的患者,应进行亚临床库欣综合征筛查。初筛首选1 mg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确诊试验为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诊断后再根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结合影像学和其他功能试验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及病因。符合手术指征的肾上腺瘤亚临床库欣综合征患者,手术后获得最佳代谢改善。围手术期需进行糖皮质激素补充,术后糖皮质激素替代应个体化。所有患者均应进行定期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Rathke裂囊肿继发黄瘤病性垂体炎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4/6/15
患者男性,58岁,主诉因意外发现鞍区占位11个月余入院.患者自诉有长达5年的头痛,呈阵发性,休息后好转;性功能低下3年余.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未见特殊.入院后头颅MRI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考虑Rathkes囊肿、垂体瘤,请结合临床(图1).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21-12-22在导航引导下行内镜经鼻蝶窦鞍区占位切除术,术中可见酱油色粘稠渣样物质,刮圈联合取瘤钳刮除除包膜见黄色结节样组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IL-6R/STAT3信号通路与垂体裸细胞瘤侵袭性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基于垂体腺瘤蛋白质组学研究,探讨IL-6 R/STAT3信号通路与垂体裸细胞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取材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5例垂体裸细胞瘤患者,正常垂体组织取材于3例交通意外后尸体捐献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蛋白质质谱分析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裸细胞瘤组织之间的差异蛋白质,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分析方法识别与垂体裸细胞瘤侵袭相关的信号通路,之后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和免疫组化方法验证该信号通路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裸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蛋白质质谱分析结果显示:283个蛋白质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裸细胞瘤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侵袭性垂体裸细胞瘤中,表达上调的蛋白质有182个,下调的有101个.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8个经典通路存在共上调或共下调,其中IL-6R/STAT3信号通路与垂体裸细胞瘤侵袭性相关.qPCR结果显示:IL-6R、JAK2和STAT3基因在侵袭性垂体裸细胞瘤中的表达量(分别为2.2、2.8、4.3)显著高于非侵袭性裸细胞瘤(分别为1.7、1.7、2.9,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6R、JAK2、STAT3、p-STAT3和MMP9在侵袭性裸细胞瘤中的染色强度评分(分别为9.2分、8.6分、9.7分、10.5分和9.8分)较非侵袭性裸细胞瘤(分别为5.8分、5.3分、5.7分、5.2分和4.1分)高(均P<0.05).结论 IL-6R/STAT33信号通路与垂体裸细胞瘤侵袭性相关,且IL-6R/STAT3信号通路可能通过上调MMP9的表达在垂体裸细胞瘤的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磷酸化蛋白组学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与垂体生长激素腺瘤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基于磷酸化蛋白组学研究,探讨代谢信号通路异常与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的相关性.方法 垂体GH腺瘤标本取材于2010年8月至2017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正常垂体组织取材于6例因交通意外死亡尸体捐献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蛋白质质谱分析垂体GH腺瘤与正常垂体组织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分析方法识别与垂体GH腺瘤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方法验证该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在垂体GH腺瘤和正常垂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蛋白质谱分析结果显示,垂体GH腺瘤与正常垂体组织间存在1 213个差异磷酸化蛋白位点(P<0.05,差异倍数≥1.5或<0.67).在垂体GH腺瘤中,表达上调的磷酸化蛋白位点有342个,表达下调的磷酸化蛋白位点有871个.这1 213个差异磷酸化蛋白位点分布在667个蛋白中.信号通路分析(IPA)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667个差异表达的磷酸化蛋白质主要富集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和糖代谢相关信号通路(P<0.05).在糖代谢通路富集的10个磷酸化蛋白中,有9个在垂体GH腺瘤中低表达.信号通路分析显示,AMPK信号通路活性抑制.免疫蛋白印迹结果证实,在垂体GH腺瘤与正常垂体组织间AMPK蛋白质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相对表达量为1.75±0.36对比1.59±0.75,P=0.663),而在垂体GH腺瘤中磷酸化AMPK(ser496)蛋白质表达明显低于在正常垂体组织中的表达(相对表达量为1.47±0.58对比0.32±0.16,P=0.016).结论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垂体GH腺瘤存在异常代谢.AMPK信号通路的低表达可能与垂体GH腺瘤异常糖代谢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嗜酸性细胞瘤线粒体功能异常相关蛋白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寻垂体嗜酸性细胞瘤线粒体功能异常相关蛋白.方法 本研究样本取材于行手术治疗的14例垂体嗜酸性细胞瘤,正常垂体组织取材于8例交通意外后尸体捐献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蛋白质质谱分析垂体嗜酸性细胞瘤和正常垂体之间的差异蛋白质.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识别与垂体嗜酸性细胞瘤线粒体功能异常相关的蛋白及蛋白信号通路.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验证线粒体功能异常相关的蛋白VDAC1、VDAC2、VDAC3、SLC25A4、SLC25A5和pG-1β在垂体嗜酸性细胞瘤和正常垂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蛋白质质谱分析结果显示:598个蛋白质在垂体嗜酸性细胞瘤和正常垂体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中331个蛋白质在垂体嗜酸性细胞瘤中上调,267个蛋白质在垂体嗜酸性细胞瘤中下调.IPA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最显著富集的经典通路是线粒体功能异常通路.选择该信号通路中的蛋白质VDAC1、VDAC2、VDAC3、SLC25A4、SLC25A5和PGC-1β进行进一步验证.QPCR结果显示:VDAC2、VDAC3和PGC-1β在垂体嗜酸性细胞瘤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垂体(P分别为0.0011,0.045,0.0003).结论 在垂体嗜酸性细胞瘤中,与线粒体功能异常相关蛋白表达升高,且线粒体合成蛋白PGC-1β表达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质谱技术对垂体嗜酸性细胞瘤异常代谢通路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基于质谱技术探寻垂体嗜酸性细胞瘤的异常代谢通路.方法 本研究取材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5例垂体嗜酸性细胞瘤患者,正常垂体组织取材于18例交通意外后尸体捐献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蛋白质质谱分析垂体嗜酸性细胞瘤与正常垂体之间的差异蛋白质.采用代谢组学分析垂体嗜酸性细胞瘤与正常垂体之间的差异代谢物.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识别与垂体嗜酸性细胞瘤相关的信号通路.采用免疫印迹法验证c-Myc蛋白在垂体嗜酸性细胞瘤和正常垂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蛋白质质谱分析结果显示,598个蛋白质在垂体嗜酸性细胞瘤和正常垂体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95个代谢物在垂体嗜酸性细胞瘤和正常垂体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整合通路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结果显示,10个最明显的富集通路包括代谢通路、免疫系统通路、固有免疫系统通路、蛋白质代谢通路、中性粒细胞脱颗粒通路、翻译后蛋白修饰通路、囊泡介导的转运通路、膜运输通路、止血通路及EGFR1通路.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结果显示,10个最明显的富集通路包括氧化磷酸化通路、c-Myc靶点通路1、脂肪酸代谢通路、脂肪酸合成通路、mTORC1信号通路、上皮间质转化通路、缺氧通路、糖酵解通路、外源性物质代谢通路和血红蛋白代谢通路.免疫印迹法分析结果显示,c-Myc蛋白在垂体嗜酸性细胞瘤中的相对表达量(1.58)显著高于在正常垂体中的相对表达量(0.56)(P<0.05).结论 垂体嗜酸性细胞瘤中存在异常代谢通路,且调节异常代谢的重要蛋白c-Myc表达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亚临床库欣病两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CS)是指存在自主性皮质醇分泌而缺乏库欣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3].目前通常情况下所说的SCS特指肾上腺源性SCS.亚临床库欣病(SCD)指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瘤所致的SCS.近年来,随着肾上腺意外瘤检出率的增加,对于肾上腺源性SCS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是,国际上关于垂体瘤所致的SCD的报道较少,国内尚无报道.因此,临床对于SCD的认识不足.本文报道了两例SCD患者,结合国外文献,对其病因、流行病学、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垂体血管意外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报告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急性垂体血管意外(垂体卒中),其中4例为嫌色性腺瘤、1例混合性腺瘤。导致卒中的主要机理为瘤体急性出血、缺血和坏死。本症起病多呈急性型,死亡率高。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则可使死亡率明显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垂体卒中
编辑人员丨2023/8/6
垂体卒中一般系指垂体瘤的梗塞、坏死或出血。绝大多数作者报告的病例是包括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促皮质素(ACTH)、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无内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的卒中。但某些作者将非瘤垂体(nonadenomatous pituitary)的梗塞和出血也称为垂体卒中,包括正常垂体产后梗塞(Sheehan's necrosis)、糖尿病性梗塞、抗凝治疗所致垂体出血及其他部分位于鞍内的肿瘤如颅咽管瘤的出血。因此可以认为,广义的垂体卒中包括带瘤垂体及非瘤垂体的梗塞、坏死或出血,狭义的垂体卒中则仅限于垂体瘤的上述病变。一些作者认为“垂体卒中”一词使用不当,建议改为更加描述性的术语“急性腺瘤内垂体卒中”,有些作者甚至以“垂体血管意外”(pituitary vascular accident)取代“垂体卒中”。总而言之,目前垂体卒中的定义是不够确切的。我们认为将带瘤垂体卒中称为垂体瘤卒中为宜,非瘤垂体卒中可谓之“垂体血管意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