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城乡中老年人戒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我国城乡中老年人的戒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科学开展控烟行动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20 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城乡中老年人的戒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434 例样本,城乡中老年人的戒烟率分别为37.8%、32.6%.在城市,年龄较大、高中及以上学历、在婚、吸烟强度高者戒烟的可能性更大;参加社交活动、自评健康状况较好者戒烟的可能性更小(P<0.05).在农村,年龄较大、吸烟强度高者戒烟的可能性更大;居住在西部地区、参加社交活动、饮酒、自评健康状况较好者戒烟的可能性更小(P<0.05).结论:城市中老年人的戒烟率高于农村中老年人的戒烟率.年龄、社交活动参与情况、饮酒、吸烟强度、自评健康状况与城市和农村中老年人的戒烟情况显著相关.此外,教育水平、婚姻状况与城市中老年人的戒烟情况显著相关,居住地区与农村中老年人的戒烟情况显著相关.在戒烟健康教育中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和文化背景来制定控烟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老年人意外跌倒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中国老年人2004—2019年意外跌倒死亡情况及预测中国老年人2020—2024年意外跌倒标化死亡率,为制订预防老年人意外跌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中国老年人2004—2019年意外跌倒的死亡数据,计算2004—2019年总体及不同性别、居住地、年龄段死亡人数、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采用Joinpoint 4.8.0.1统计软件计算标化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使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2020—2024年中国老年人意外跌倒标化死亡率。结果:中国老年人意外跌倒死亡人数从2004年的2 908人上升至2019年的23 709人;死亡率从2004年的51.89/10万上升至2019年的67.74/10万;标化死亡率2004—2019年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1.65, P>0.05),其中 2004—2010年呈上升趋势(APC=1.66, P>0.05),2010—2013年呈下降趋势(APC=-9.67, P>0.05),2013—2019年呈上升趋势(APC=7.83, P<0.01)。中国男性和女性老年人意外跌倒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在2004—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2004—2019年也呈上升趋势(AAPC 男性=2.19,AAPC 女性=0.29, P均>0.05)。男性意外跌倒的标化死亡率总体高于女性,其中男性2013—2019年呈上升趋势(APC=7.36, P<0.05),女性2014—2019年呈上升趋势(APC=6.92, P>0.05)。居住地在农村和城市的老年人意外跌倒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2004—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2004—2019年也呈上升趋势(AAPC 农村=1.71,AAPC 城市=1.00, P均>0.05),其中居住地为农村的老年人意外跌倒标化死亡率总体高于城市,居住地为农村和城市的老年人2013—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APC 农村=8.24,APC 城市=6.11, P均 <0.05)。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意外跌倒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2004—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65~74岁和≥85岁老年人的标化死亡率2004—2019年也呈上升趋势(AAPC 65~74岁=0.38,AAPC ≥85岁=4.09, P均 >0.05),75~84岁老年人的标化死亡率2004—2019年呈下降趋势(AAPC=-0.10, P>0.05),其中65~74岁老年人意外跌倒标化死亡率2010 —2019年呈上升趋势(APC=5.35, P<0.05),75~84岁和≥85岁老年人2013 —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APC 75~84岁=6.49,APC ≥85岁=10.47, P均 <0.05)。ARIMA预测结果表明,2020—2024年中国老年人总体意外跌倒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9.11/10万、72.33/10万、74.41/10万、76.34/10万、76.48/10万,呈缓慢上升趋势。 结论:中国老年人2004—2019年意外跌倒死亡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 —2024年老年人意外跌倒的标化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男性、居住地为农村、≥85岁的高龄老人是防治重点人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老年人意外跌倒死亡的发生,促进积极健康的老龄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广东省2016-2020年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2016-2020年广东省肺结核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适宜的结核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用于分析广东省2016-2020年肺结核疫情分布特征,采用动态几何数列平均法和圆形分布法揭示流行规律。结果:2016-2020年累计报告肺结核356 748例,报告发病率从71.82/10万下降至50.40/10万(趋势 χ2=6 905.57, P<0.001),年均递降率为8.47%。圆形分布法推测每年发病高峰为5月4-5日( Z=1 176.96, P<0.05),高发月份为5月。广东省肺结核疫情地区间分布不均衡,年均报告发病率高低依次为粤东地区(72.15/10万)、粤北地区(68.14/10万)、粤西地区(65.31/10万)和珠三角地区(60.05/10万)。动态数列分析结果显示,除东莞市以外,其他城市的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增长速度<0.00),粤东(-10.90%)和粤北地区(-10.63%)下降速度快于广东省平均水平(-8.47%)。男女性别比为2.63∶1(258 562∶98 186),年均报告发病率男性(88.37/10万)高于女性(36.8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5.19, P<0.001)。报告发病率随年龄呈增长态势(趋势 χ2=123 849.44, P<0.001),≥65岁年龄组最高(164.54/10万)。动态数列分析结果显示,5~14岁和15~24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0.05%和3.60%。 结论:2016-2020年广东省肺结核疫情呈下降趋势,而儿童、青少年等有上升趋势,应强化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主动筛查,还需持续关注男性、低收入群体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着力做好冬、春季节结核病综合防控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城市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城市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为完善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随机抽取武汉市4个中心城区4所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386名失智老年人家庭照顾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城市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需求问卷调查城市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需求现状和属性,采用Better-Worse系数法和敏感度公式计算城市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需求的重要度。采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分析自变量对城市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力。结果:城市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需求得分(88.67 ± 29.71)分。各项社会支持服务需求Better系数均大于Worse系数绝对值。1项(压疮预防及处理指导)需求为一维属性,其余29项为魅力属性。重要度排序前6位是信息性支持2个条目(压疮预防及处理指导;家庭照顾者提供电话咨询指导)、工具性支持1个条目(为家庭照顾者提供经济援助)和社会陪伴支持3个条目(文化娱乐/体育锻炼活动、上门陪伴、陪同老年人参加社交活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检验:城市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需求模型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2.75~4.23,均 P<0.01)。失智老年人性别、文化程度、子女数量,家庭照顾者年龄、文化程度、自评身体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照顾者与失智老年人亲属关系是自尊支持的影响因素(均 P<0.05);失智老年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失智类型,家庭照顾者文化程度、自评身体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照顾者与失智老年人亲属关系是信息性支持的影响因素(均 P<0.05);失智老年人文化程度、失智类型,家庭照顾者文化程度、自评身体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是社会陪伴支持的影响因素(均 P<0.05);失智老年人失智类型、家庭照顾者自评身体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照顾者与老年人亲属关系是工具性支持的影响因素(均 P<0.05)。自变量影响作用力进入排序前3位次数分别为家庭照顾者人力资源5次、家庭经济资源和失智老年人因素各3次,亲属资源因素1次。 结论:城市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需求偏低,具有需求"期待性倾向"和"集中性"特点。提供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应优先满足"压疮预防及处理指导"需求,提供经济援助、咨询指导、社会陪伴等服务。家庭照顾者人力资源是影响城市失智老年人居家照护社会支持服务的关键因素,家庭经济资源和失智老年人是重要影响因素,建议充分挖掘亲属资源与社区资源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人健康增强生活方式量表(筛选版)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Rasch模型和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CTT)对健康增强生活方式量表(筛选版)(health enhancement lifestyle profile-screener,HELP-screener)进行中文修订并探讨该量表在老年人群中的信效度。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在四川省城市和农村地区选取了447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翻译、修订形成的中文版健康增强生活方式量表(筛选版)(HELP-CS)进行问卷调查。结合Rasch模型和CTT两种测量方法对问卷进行单维性、拟合度检验、难度分析以及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效标关联效度、区分效度评价。结果:根据初测问卷结果删除第9题,保留14个题目形成正式问卷。Rasch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ELP-CS满足单维标准,第2题和第14题残差均方为1.49、1.41,在可接受范围以内;第10题和第12题难度阈值最高,分别为1.87和1.91;部分题目存在性别差异。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19,两个月后的重测信度为0.704。使用适合老年人群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CE,HPLP-CE)为效标,相关系数为0.581。结论:HELP-CS量表在老年人群体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信效度,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筛查工具在老年人生活方式的研究中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泌尿外科门诊老年男性患者下尿路症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我国泌尿外科门诊老年男性患者下尿路症状(LUTS)的现况,探讨LUTS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我国22个城市115家医院的3 217例60岁以上男性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问卷分析。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问卷表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问卷表。通过IPSS评分评估LUTS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共有2 860例(89%)患者存在中重度LUTS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P<0.001)、吸烟( P=0.033)、支付方式( P=0.013)为老年男性重度LUTS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LUTS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吸烟和支付方式独立相关。我国老年男性LUTS患者就诊意识低、就诊时间晚,需加强国内LUTS的宣教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绿地空间暴露与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腰围及中心型肥胖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绿地空间暴露与中国老年人腰围(WC)和中心型肥胖的关联。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中2017—2018年的横断面调查数据,将14 056名符合标准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WC等信息;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提供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卫星监测数据,将研究对象1 000 m半径范围内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年均值作为绿地空间暴露的测量值。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分析NDVI与中国老年人WC及中心型肥胖的关联和剂量反应关系。结果:14 056名研究对象的年龄 M( Q1, Q3)为84.0(75.0,94.0)岁;其中男性占45.0%(6 330名);文盲占48.6%(5 853名);农村人口占78.0%(10 964名);WC均值为(84.4±10.8)cm;中心型肥胖占60.2%(8 465名);NDVI范围为(-0.06,0.78)。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NDVI每增加0.1个单位,城市组的WC改变值[ β(95% CI)为-0.49(-0.93~-0.06)]小于农村组[-0.78(-0.98~-0.58)]( P交互=0.022);与NDVI的 Q1组相比,农村人群 Q2和 Q3组WC有所减少, β(95% CI)分别为-1.74(-2.5~-0.98)、-2.78(-3.55~-2.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NDVI每增加0.1个单位,城市和农村人群中心型肥胖的患病风险均降低, OR(95% CI)分别为0.87(0.80~0.95)、0.86(0.82~0.89)( P交互=0.284);与NDVI的 Q1组相比,农村人群 Q2和 Q3组中心型肥胖患病风险较低, OR(95% CI)分别为0.68(0.58~0.80)、0.57(0.49~0.68)。RCS拟合模型结果显示,随着NDVI浓度增加,NDVI与WC( P非线性=0.006)及中心型肥胖患病风险( P非线性=0.025)均存在非线性负向关联。 结论:绿地空间暴露与中国老年人WC及中心型肥胖患病风险均存在负向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10个地区中老年人尿失禁的描述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描述中国10个地区中老年人尿失禁患病率的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方法:对完成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2020-2021年第三次重复调查的24 913名45~95岁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员面对面询问了解研究对象发生尿失禁的情况,进一步区分单纯压力性尿失禁、单纯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分性别、年龄、地区等特征报告尿失禁及其亚型的患病率,并描述患者严重程度和接受治疗情况。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65.4±9.1)岁。以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年龄标化后,女性自报尿失禁标化患病率为25.4%,男性为7.0%。男性中单纯压力性尿失禁、单纯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的标化患病率依次为1.7%、4.2%和1.2%,女性中对应的标化患病率依次为13.5%、5.8%和6.1%。男性尿失禁及各种亚型的患病率、女性尿失禁及除单纯压力性尿失禁以外的各亚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P<0.001)。调整年龄后,农村男、女性尿失禁患病率均高于城市( P<0.001)。男性和女性尿失禁患者自报接受治疗率分别为15.4%和8.5%。 结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尿失禁患病率较高,且女性高于男性,而尿失禁患者的治疗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麻下行腹部手术不同导尿时机与老年男性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分析全麻下行腹部手术不同导尿时机与老年男性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接受全麻下腹部手术的195例老年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入手术室后麻醉诱导前实施导尿)、B组(麻醉后5 min实施导尿)、C组(麻醉后10 min实施导尿),每组各65例。观察三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不同时间点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并分析三组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的舒适度、苏醒期躁动、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及尿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导尿时、导尿后三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A组患者的各指标明显高于C组( P<0.05)。导尿时,A、B组患者的心率较导尿前明显加快,A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较导尿前均明显升高;C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平稳。C组患者的术后留置导尿管舒适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CRBD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均 P<0.05)。C组患者导尿后的1次尿液非肾小球性红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A组,B组和C组患者导尿后的2次尿液非肾小球性红细胞阳性率均明显低于A组(均 P<0.05)。 结论:麻醉后10 min导尿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较平稳,术后留置导尿管舒适度较高,且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尿道黏膜损伤程度较低,但CRBD发生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城市社区老年人时间银行互助照护模式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老年照护负担日益增加,然而现有照护模式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层面、多元化的照护需求,不少学者提倡以时间银行互助照护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模式。城市社区老年人是时间银行互助照护模式的参与主体,了解其参与意愿对时间银行互助照护模式的有效推行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该文就我国城市社区老年人时间银行互助照护模式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老年照护负担、并实现积极老龄化提供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