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胃肠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胃肠外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的应用效果,为提高胃肠外科专业型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素质以及应变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2年1-12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临床带教的60名外科学专业型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名)和对照组(30名).观察组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培训.并于3个月后对所有外科学专业型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估以及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笔试成绩[(90.5±3.6)分]及技能考核成绩[(88.1±3.5)分]均高于对照组[(83.1±5.8)分、(76.0±4.8)分],观察组技能考核中问诊病史采集、专科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外科换药术得分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学习积极性、临床分析能力培养、思维拓展能力培养、临床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显著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以及教学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23年湖北省某地一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疫情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调查2023年8月湖北省某地一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聚集性疫情的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提出防控建议.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开展病例及相关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描述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就诊经过,分析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开展蜱密度、带病毒率和健康人群血清学监测.结果 本起疫情波及2例病例,死亡1例,续发1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认为首发病例被环境蜱叮咬导致发病的可能性大,续发病例因无防护措施接触患者血液从而导致感染,病例搜索未发现其他关联病例.蜱密度监测结果显示,病例家周边农村外环境中游离蜱的平均密度为16只/(布旗100 m·h);宿主动物中,家犬带蜱指数为9只/宿主,经鉴定均为长角血蜱,均未检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92名健康人群血清抗体IgM均为阴性,其中28人抗体IgG阳性,抗体阳性率为30.43%.结论 本起疫情为该县首起SFTS家庭聚集性疫情,当地蜱密度和人群抗体阳性率较高,提示SFTSV可能已在当地流行,应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SFTS病例监测和医务人员培训,提高诊断和救治水平;加强重点地区人群健康教育,提高防护意识,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3D打印结合CBL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盆疾病教学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评价3D打印技术结合CBL教学在骨盆疾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效果,为提升临床带教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某医院创伤骨科2021年10月1日-2022年9月30日参与轮转学习的80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CBL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学员应用CBL教学法进行教学.2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入科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成培训后所有入组学员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同时对带教老师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 出科考核时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91.35±4.12)分、实践成绩(87.27±4.19)分、临床思维能力成绩(89.23±3.17)分以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评价满意度87.5%均高于对照组的各项成绩(71.15±4.37)分、(76.32±5.15)分、(75.27±4.13)分以及满意度75%,2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D模型结合CBL教学法可以提高创伤骨科规培住院医师的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成绩和临床思维能力,可以提高教学满意度,在创伤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同伴教育为主的大学生乙肝和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索在大学生中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的有效健康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人群乙肝和艾滋病防控知识和技能水平.方法 协调2所合作高校,策划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和工作培训,建立高校志愿者队伍开展2周同伴教育,利用电子问卷组织知晓率等调查,评估试点高校大学生乙肝和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结果 同伴教育后,乙肝防控知识中,"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性关系"会感染乙肝、"发生性关系使用安全套"能预防乙肝正确率增幅较大,分别由70.26%、77.41%增至85.20%、89.65%(P<0.05).艾滋病防控知识中,"蚊虫叮咬""与感染者共用浴缸、泳池"不感染艾滋病等正确率虽然有所提高,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依然维持在较低水平,分别为60.99%、66.43%.活动后,89.24%的学生愿意积极从事乙肝艾滋病防控志愿活动(P<0.05).结论 通过招募志愿者开展同伴教育,有助于高校乙肝艾滋病等疾病防控,后期需要持续推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 DOPS)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的2016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9名本科生及该院7名临床带教教师、4名临床教学管理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访谈方法,对其进行深入访谈,参考Colaizzi现象学资料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类研究对象参与DOPS评估的体验,可以提炼为DOPS评估能够促进教学相长、DOPS评估能够提高评价效能、DOPS评估存在不足和教学与学习负担感受存在差异4个主题。结论:DOPS评估对护理实习教学评价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制定适合护理学专业的DOPS评估工具,完善师资培训方案,以保证DOPS评估的合理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科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儿科护士对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发现问题,为管理者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横断面调查,2018年7月24—31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儿童医院医联体范围内43家医院当日在岗的护士进行调查。本研究应用自制问卷,调查形式为通过问卷星进行线上数据收集。问卷由4名资深的静脉输液治疗专家基于2016版《静脉输液治疗指南》以及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发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制定,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以及调查医院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调查对象对国内静脉输液治疗行业标准及INS指南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三部分为调查对象静脉输液治疗操作与维护知识掌握情况及所在科室静脉输液治疗现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8 405名儿科护士,其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平均分为(11.72±2.41)分,及格率54.8%。调查显示,护士对需要根据药物性质选择输液工具及穿刺部位、静脉治疗操作前应进行患儿和治疗方案的评估、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及遇到阻力或抽吸无回血时的处理方式掌握较好。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院级别、医院是否有配液中心及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护士学历、职称、工作年限、职务、是否带教均会影响护士对静脉输液治疗知识的掌握情况(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是否有配液中心及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护士学历、职称、工作年限、职务、是否带教是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 结论:儿科护士对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掌握不足,需要对其加强静脉输液治疗基础知识的培训,特别是输液工具的正确运用、穿刺部位的合理选择以及导管维护相关知识的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对分课堂结合微课在心外科规培带教中的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对分课堂结合微课在心外科规培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医院接收的70名心外科规培生,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采用常规教学,B组采用对分课堂结合微课教学。比较两组带教前后理论考核、实操考核成绩,带教前后自主学习、临床思维和职业社会能力评价,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采用SPSS 26.0进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两组带教前理论考核、实操考核成绩,自主学习、临床思维和职业社会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带教后两组理论考核、实操考核成绩,自主学习、临床思维和职业社会能力评分均升高,且带教后B组均高于A组;两组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总满意率为97.14%(34/35),高于A组的77.14%(27/35)。 结论:对心外科规培生采用对分课堂结合微课教学,不仅可提高其考核成绩,增强其自主学习、临床思维和职业社会能力,还可提高其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Python编程的形成性评价在神经外科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基于Python编程的形成性评价在提高神经外科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外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116名学员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49人)和对照组(67人)。试验组学员每周安排1次形成性评价,带教教师使用Python编程快速制作考题并进行快速评价。对照组学员按照常规方式和流程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学员进行出科考试,并收集学员对教学的评价。结果:试验组学员出科考试理论和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员[(89.94±5.43)分比(84.82±5.73)分,(80.18±7.23)分比(73.67±7.48)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在访谈中,有61.2%(30/49)的试验组学员表示基于Python编程的形成性评价对提高临床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 结论:基于Python编程的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神经外科住培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其优点是可以快速、多次实施,可以作为其他形成性评价的有益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口腔专科护士带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科学、全面的口腔专科护士带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口腔专科护理带教师资队伍的选拔及考核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及小组讨论,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于2023年2—4月,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全国6个省、直辖市的27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口腔专科护士带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及组合权重。结果:27名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95。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27/27),各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9~0.240和0.200~0.261( P<0.01)。最终形成了包含6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71项三级指标的口腔专科护士带教能力评价体系。 结论:口腔专科护士带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合理,构建过程科学、严谨,可为口腔专科人力资源调配及护理培训考核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综合医院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带教情况调查及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为住培)过程中专科带教的情况,并对其进行优化。方法:该研究为质性研究。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住培基地2016、2017及2019级的住培医师为受访者,对其进行半结构式、开放式电话访谈。访谈时间为住培结业回单位工作后6个月。分别于2020、2021年3月对2016、2017级住培医师进行第1轮访谈,调查其对专科学习的感受与建议。在第1轮访谈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头脑风暴、文献检索、专家咨询等梳理出新的全科住培过程中专科带教模式,并应用于后续的住培教学。于2023年3月对2019级住培医师进行第2轮访谈,调查新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纳入受访者34人,年龄(27.9±1.8)岁,女性20人(58.8%)。接受第1轮访谈者共12人[综合医院3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人、乡镇卫生院5人)],6人认为在专科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不够全面;尽管受访者均表示在专科轮转中接受过针对结业考试的模拟人培训,但有2人认为不全面,2人提及部分项目未进行过真人实际操作;12人均认为在专科学习遇到的病种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差距;10人提及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方面培训不足;3名在综合医院工作者均表示在专科学习的技能比较实用,而9名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者均表示仅部分技能实用,3名在乡镇卫生院工作者则希望培训时在外科急诊处理方面进一步加强;7名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者提及因硬件、药品储备等的不同,在专科学到的诊疗知识难以直接应用;7人提及不同带教老师带教的内容与方式不一致;受访者希望加强外科培训、体格检查培训、用药指导以及增加门诊跟诊时长等。接受第2轮访谈者共22人[综合医院2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人、乡镇卫生院7人)],反馈均较第1轮受访者更为正面,但表示仍存在带教与考试内容脱节、技能实训不足的问题;2名在综合医院工作者均提到专科学习应进一步深入,3名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者提及治疗和随访管理学习有待进一步加强;21名受访者认可新的专科带教模式,但表示不同专科带教老师间差异仍较大;药物治疗及随访指导不足等问题仍存在。结论:综合医院全科住培过程中专科带教并未完全贴合全科医师的实际工作,尽管优化后有所改善,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