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小鼠条件性恐惧记忆的影响及其神经环路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模型小鼠条件性恐惧记忆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8~9周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并完成以下实验:(1)32只小鼠分为PTSD组、PTSD+七氟烷组(Sev组)、PTSD+生理盐水组(NS组)、PTSD+SGB组(SGB组),每组8只。采用条件性恐惧实验建立PTSD模型,检测4组小鼠的恐惧记忆;(2)取3只小鼠,采用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逆行示踪观察星状神经节(stellate ganglion,SG)到脑内的神经投射;(3)取24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negative control,NC组)、Sev组、NS组、SGB组,每组6只,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蓝斑核(locus coeruleus,LC)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能神经元(LC NE)中c-Fos的表达;(4)取3只小鼠,采用霍乱毒素B亚基(cholera toxin subunit B,CTB)逆行示踪LC到基底外侧杏仁核(basolateral amygdala,BLA)的神经投射;(5)使用化学遗传学和光遗传学方法,借助病毒载体增强神经元活性,观察LC NE-BLA神经环路的化学或光遗传学激活对小鼠恐惧记忆的影响。采用GraphPad Prism 8.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1)造模后,NS组小鼠在测试阶段僵立时间百分比[(59.83±6.31)%]与PTSD组[(62.21±7.90)%]和Sev组[(63.61±8.48)%]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SGB组小鼠僵立时间百分比[(47.78±7.02)%]低于NS组( P<0.05)。(2)SG注射PRV病毒示踪结合免疫荧光结果显示,LC NE神经元投射至SG。(3)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LC NE神经元活动性,结果显示与NC组[(5.52±2.70)%]相比,NS组[(16.75±3.44)%]和Sev组[(14.90±2.73)%]小鼠LC NE神经元中c-Fos表达均明显较高(均 P<0.01),SGB组小鼠c-Fos表达[(10.90±3.29)%]较NS组低( P<0.05)。(4)CTB逆行追踪结果显示,LC神经元投射到BLA。(5)SGB小鼠经化学遗传激活后,其僵立时间百分比高于激活前[(67.02±9.49)%,(45.97±7.15)%] ( P<0.01);SGB组小鼠经光遗传学激活后,小鼠的僵立时间百分比也明显高于激活前[(77.37±11.66)%,(47.76±9.63)%] ( P<0.001)。 结论:SGB可以有效降低PTSD模型小鼠的恐惧记忆,并降低了小鼠LC NE神经元活动性,这可能是通过抑制LC NE-BLA神经环路机制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病毒示踪法研究小鼠中缝背核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传出投射差异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小鼠中缝背核(DRN)中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的下游投射特征和DRN中投射向不同脑区5-HT能神经元的解剖分布差异。方法:将特异性顺向示踪病毒rAAV2/9-Ef1α-DIO-mCherry注射至Sert-Cre小鼠(3只)的DRN,病毒表达4周后将小鼠灌注取脑,并将全脑切成厚度为40 μm的冠状脑片,进行全玻片免疫荧光成像扫描,观察DRN中5-HT能神经元投射向下游的脑区分布。将特异性逆向示踪病毒rAAV2/retro-EF1α-DIO-BFP、rAAV2/retro-EF1α-DIO-mCherry和rAAV2/retro-EF1α-DIO-EGFP分别注射到Sert-Cre小鼠(3只)的伏隔核(NAc)、中央杏仁核(CeA)和腹侧被盖区(VTA),病毒表达4周后将小鼠灌注取脑,制备包含NAc、CeA、VTA和DRN的脑切片于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病毒标记的5-HT能神经元在DRN中解剖分布情况。结果:DRN的5-HT能神经元向全脑发出广泛投射,包括梨状皮质、内侧前额叶皮质、NAc、基底前脑、CeA、外侧僵核、外侧下丘脑、VTA等。其中,投射向NAc的5-HT能神经元主要分布在DRN的背侧中央区和外侧区,投射向CeA的5-HT能神经元主要位于DRN的背外侧区,投射向VTA的5-HT能神经元主要位于DRN的腹侧束间部。结论:投射向不同脑区的5-HT能神经元在DRN的解剖学分布中存在差异,提示DRN内的5-HT能神经元存在相对独立的多个平行的亚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酒精诱导基底外侧杏仁核神经损害引发焦虑的机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酒精滥用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和生物医学安全问题,可引发多种神经精神疾病。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酒精可诱导基底外侧杏仁核(basolateral amygdala,BLA)的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紊乱。酒精暴露和酒精戒断后会通过BLA谷氨酸能神经元和抑制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改变引起焦虑和恐惧等负性情绪。谷氨酸能神经元负责兴奋性递质谷氨酸的释放,而GABA能中间神经元则提供反馈抑制,抑制BLA功能,消除负性情绪。酒精的摄入可导致谷氨酸能-GABA能神经网络失衡,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进而导致焦虑和恐惧的产生。酒精干扰BLA内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系统,增加CRF的释放量,进一步刺激焦虑情绪的产生。另外,酒精还影响BLA相关神经回路,如BLA→前额叶皮质、BLA→伏隔核和BLA→终纹床核等通路,从而影响焦虑样行为。本综述讨论了BLA内神经信号及其环路在酒精诱导负性情绪中的作用进展,以期进一步阐明酒精暴露和戒断后引发焦虑情绪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底外侧杏仁核-上边缘皮质BDNF在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中的作用:与TrkB受体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基底外侧杏仁核(BLA)-上边缘皮质(P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中的作用及其与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受体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C57BL/6J小鼠48只,6月龄,体重25~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2):对照组(C组)、手术组(S组)、BLA区BDNF过表达组(B组)和BLA区BDNF过表达+PL区注射ANA-12组(A组)。S组于条件恐惧记忆实验训练期结束后30 min时行腹部探查术;B组在BLA区注射重组腺病毒0.3 μl,3周后进行条件恐惧记忆实验,于训练期结束后30 min时行腹部探查术;A组在BLA区域注射重组腺病毒0.3 μl,并在PL区置管,3周后进行条件恐惧记忆实验,于训练期开始前30 min时,经PL套管注射TrkB受体拮抗剂ANA-12 0.25 μg,于训练期结束后30 min行腹部探查术。均于条件恐惧记忆实验训练期结束后24 h开始测试期,计算僵直时间百分比。行为学测试结束后30 min,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脑区BDNF、磷酸化TrkB(p-TrkB)和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1/2)的表达,采用反转录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BLA区BDNF mRNA的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S组环境和声音依赖的僵直时间百分比降低,BLA区BNDF及其mRNA、PL区BDNF、p-TrkB、p-ERK1/2表达下调( P<0.05)。与S组比较,B组环境和声音依赖的僵直时间百分比升高,BLA区BNDF及其mRNA表达上调,PL区BDNF、p-TrkB、p-ERK1/2表达上调( P<0.05);与B组比较,A组环境和声音依赖的僵直时间百分比降低,PL区p-TrkB和p-ERK1/2表达下调( P<0.05)。 结论: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的发生机制可能与BLA区BDNF表达下调导致BLA区向PL区释放的BDNF减少,降低突触后TrkB受体磷酸化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杏仁核对焦虑样睡眠障碍的调控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焦虑症常与睡眠障碍共存且相互作用,一方面睡眠障碍可引起焦虑,另一方面焦虑患者常出现失眠、睡眠片段化等焦虑样睡眠改变.基底外侧杏仁核和中央杏仁核与脑内多个睡眠-觉醒调控核团存在纤维联系,是调控焦虑样行为与睡眠的关键核团.本研究总结杏仁核解剖结构、纤维联系,以及杏仁核调节焦虑样行为与睡眠障碍的作用机制与神经环路,对进一步理解睡眠与焦虑相互作用的潜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治疗焦虑症和睡眠障碍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产前应激对情绪相关脑区c-Fos神经元激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探讨产前应激(prenatal stress,PS)对抑郁样行为子代大鼠情绪相关脑区c-Fos神经元激活的影响.方法 利用产前束缚应激建立抑郁样行为子代大鼠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PS组大鼠在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脑区、基底外侧杏仁核(basolateral amygdala,BLA)脑区、腹侧海马(ventral hippocampus,VH)脑区和腹外侧中脑导水管周围黑质(ventrolateral periaqueductal gray,vlPAG)脑区等情绪相关脑区的c-Fos与NeuN蛋白的表达并观察上述脑区应激敏感性神经元密度和比例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S组大鼠mPFC及BLA脑区c-Fos应激敏感性神经元密度和比例降低,VH脑区c-Fos应激敏感性神经元密度降低;vlPAG脑区 c-Fos应激敏感性神经元密度不变.结论 PS 导致子代大鼠mPFC、BLA及VH脑区c-Fos神经元激活密度下降,这种改变可能与抑郁样行为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及钩吻素子作用靶标
编辑人员丨2023/8/19
传统观点认为神经病理性痛(NP)在脊髓及脊髓以上水平的调制主要与神经元的中枢敏化有关.然而,目前临床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DNP)治疗药物以神经元为作用靶标,只能暂时阻断神经痛觉信息传递而短时缓解疼痛,疗效不佳.DNP发生机制及其药物治疗靶标亟待探索,诱发中枢敏化的上游因素,特别是星形胶质细胞的异常活化日益受到关注.钩吻素子(KM)具有显著的抗DNP作用,但其脑内作用靶标有待研究.本课题组优先采用化学遗传学技术在体特异性调控脑内痛相关核团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结果表明,激活基底外侧杏仁核(BLA)、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部(vlPAG)及丘脑腹后外侧核(VPL)星形胶质细胞可诱导NP样痛敏症状;抑制上述核团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可缓解DNP痛敏.KM可拮抗化学遗传学技术诱导的BLA,vlPAG和VPL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并缓解NP样痛敏症状;可协同增强化学遗传学调节产生的BLA,vlPAG和VPL星形胶质细胞活性抑制及DNP痛敏的改善.上述提示,脑内痛相关核团内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可导致DNP的发生发展,星形胶质细胞可能是KM抗DNP作用的重要靶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多巴胺D3受体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调控作用及神经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阐明多巴胺D3受体(D3R)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发展的调控作用及多巴胺依赖机制.方法 采用单程短时电击模式建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以D3R敲除模式动物小鼠和野生型小鼠为研究对象,同时运用D3R高选择性阻断剂YQA14分别微注射在中脑边缘皮质多巴胺系统的核心脑区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外侧基底杏仁核(BLA)和伏隔核(NAc),确定D3R 对PTSD 中恐惧记忆及焦虑情绪的特异性影响;最后,利用光纤记录系统技术,明确上述干预前后多巴胺奖赏系统的变化特征.结果 在小鼠PTSD模型中,敲除D3R显著降低了PTSD相关恐惧记忆的形成和唤起;并且在PTSD造模电击前在VTA,NAc和BLA分别特异性阻断D3R,显著降低了PTSD相关恐惧记忆的形成和维持,缓解了PTSD的发生发展;上述干预作用是通过显著逆转了多巴胺奖赏系统的兴奋性变化实现的.结论 D3R依赖多巴胺奖赏系统影响恐惧记忆的形成及唤起,从而特异性地参与PTSD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PTSD防治的潜在特异性干预靶点,为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和科学理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猫尿液气味持续暴露对褐家鼠FOS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室内条件下以室内繁殖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其分别暴露于猫尿液气味0d、1d、3d、6d、9d、18 d后的FOS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探讨生活环境对褐家鼠反捕食对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猫尿液气味暴露后室内繁殖褐家鼠下丘脑前区后部(AHP)、下丘脑腹内侧中央部分(VMHC)、杏仁核内侧核蚁背区(MeAD)、基底外侧杏仁核前部(BLA)区域内的FOS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而在性别间无明显的差异.Wistar大鼠在猫尿液气味暴露1d、3d、6d、9d后,其下丘脑(AHP、VMHC)和杏仁核(BLA)中FOS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暴露18d后的FOS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又恢复到对照水平;Wistar大鼠在AHP和MeAD区域中FOS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性别间有显著差异,而在VMHC和BLA区域中FOS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无性别间差异.持续暴露猫尿液气味后两种类型褐家鼠在AHP、VMHC、MeAD、BLA区域中FOS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的相对变化率也存在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生活环境的变化能够影响褐家鼠对捕食者气味的反应对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静息态fMRI观察短期正念减压训练对大脑功能网络小世界属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分析观察短期正念减压训练对大脑功能网络小世界属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纳入16名健康志愿者,对其进行8周正念减压训练,采集训练前后静息态fMRI数据,并对其进行正念五因素量表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量表评定.计算复杂网络小世界属性参数,并比较正念减压训练前后的差异.结果 8周正念减压训练后,稀疏度阈值为1%~16%时,受试者全脑局部效率(Eloc)、标准化聚类系数(γ)、小世界值(σ)均下降(P均<0.05).稀疏度阈值为20%时,双侧扣带回中部、双侧杏仁体、右侧壳核、左侧丘脑的节点全局效率(Ei_glob)升高,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额上回眶部、双侧缘上回Ei_glob降低(P均<0.05);左侧海马、左侧尾状核、右侧丘脑的节点局部效率(Ei_loc)升高,右侧扣带回后部、顶下缘角回Ei_loc降低(P均<0.05).Ei_glob与正念能力呈负相关的脑区包括右侧额上回眶部、右侧缘上回,呈正相关的脑区有右侧杏仁体、右侧壳核;双侧杏仁体的Ei_glob与消极情绪得分呈正相关,左侧丘脑的Ei_glob与积极情绪得分呈正相关,右侧顶下缘角回的Ei_loc与观察因子、积极情绪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短期正念减压训练能引起大脑功能网络小世界属性改变,主要涉及皮质—基底核环路,部分脑区节点效率可反映训练后正念能力及情绪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