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脉证并治"溯源及与辨证论治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病脉证并治"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创的中医诊疗模式,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典范.通过回溯"病脉证并治"的起源、形成、诊疗模式的确立,以及辨证论治的提出与广泛运用发展史,认为"病脉证并治"起源于先秦"病-药"模式,秦后期出现了经方家"病-方-药"模式及医经家"病-脉-治"模式.东汉为"病脉证并治"模式的构建时期,形成了"以病为纲、脉证为目、治病求本"的病证结合诊疗模式,确立了一套辨识与治疗疾病本质的临床思维程序.后世医家在张仲景"病脉证并治"模式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发挥,直至明清时期辨证论治的提出,现代辨证论治模式的确立,当代演变为辨证论治基础上的病证结合模式,故认为辨证论治模式是当代对"病脉证并治"模式进一步的演变与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日本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借鉴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日本法医鉴定人员素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日本近代法医学教育事业迅速崛起源于不断吸收外域法医学教育资源与教学经验,最终形成基础教育与专业培训层级分明、课堂教学与案例研讨相辅相成的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国内培训与国际交流协作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日本法医行业发展输送专业人才.据此,本文以日本法医学专业发展史为切入点,研究其如何在近代逐渐形成法医学教育事业发展雏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日本现代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提炼其中的优秀经验予以本地化改造,如强调实践教学环节作用、发挥职业技能培训效能以及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等,以供我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所参考与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知识链+思政+科教+产教"四融合在农学基础课程植物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植物生理学课程是面向农学大类招生的本科生开设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和内容抽象程度高的知识体系特性.在新农科背景下,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存在知识框架不系统、思政教育有待加强、学生科研素质不足,以及学生对专业缺乏信心等突出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构建知识框架体系,提高专业素养为 目标,创设"知识链+思政+科教+产教"四融合的教学新模式,从植物生理学基础知识到科学研究,再到农业生产知识链的搭建,促进课堂学习与科学研究、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学与产业发展的有效融合,为新农科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知识链+思政+科教+产教"四融合 植物生理学 探索与实践 Knowledge chai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cience and education+industry and education...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体脏合痹"理论内涵及其在风湿免疫病防治中的应用思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基于中医五体痹、五脏痹理论,结合风湿免疫病多系统受累、传变复杂多变的特点,在传承名老中医治痹学术思想、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风湿免疫病"体脏合痹"理论.认为体痹非独存在于皮、肉、筋、脉、骨,而可能发生于在外的所有体表组织;脏痹亦非独存在于肝、心、脾、肺、肾,还可能发生于包括六腑、奇恒之腑在内的所有脏器.脏居于内,藏精以养体,体居于外,乃脏的外延;体与脏通过五行生化统属、经络络属相贯、气血津液环流、精神脑髓主宰,构成了内外相合的系统网络,形成了体痹及脏、脏痹及体、体脏合痹的疾病传变规律.提出"和正调衡"的总体治疗原则和"以体养脏、调脏安体、体脏同治"的诊疗思路,为风湿免疫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孕不育患者心理痛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从不孕不育患者心理痛苦的内涵、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不孕不育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完善相关管理体系、提高生殖服务质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淋巴瘤患者化疗期Connect-Home过渡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基于Connect-Home过渡护理模式,构建淋巴瘤患者化疗期过渡护理干预方案,为进一步改善淋巴瘤化疗患者过渡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在文献回顾基础上,结合过渡护理最佳实践指南、Connect-Home过渡护理模式框架、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及淋巴瘤化疗患者特点,制定方案初稿,并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进一步修订形成干预方案.结果 共纳入专家 15名,2轮问卷回收率均为 100%;干预方案的专家权威系数为 0.918;专家对条目的重要性评分均数为 4.40~5.00分,满分率为 0.40~1.00;专家对各条目重要性评分的变异系数为 0~0.14;2 轮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 0.373、0.206(均P<0.01).过渡护理干预方案共包括 4 个一级条目,19 个二级条目及 45 个三级条目.结论 淋巴瘤化疗患者过渡护理干预方案科学可靠,内容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能为临床更好地开展淋巴瘤化疗患者过渡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临床护理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当今社会,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作为一种特殊性人群多伴有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发生低血压的问题.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术与临床应用(第2版)》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来展开学习.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术与临床应用(第2版)》的第一章中,对于血液透析以及血管通路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简单的概述.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一章节的内容,了解世界领域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术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属性知识嵌入的LDA模型在中药推荐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数据驱动的药材推荐方法帮助中医医师在真实的临床实践中更精确、更智能地制定科学的治疗处方,也可以为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本挖掘方法分析了 24 127条中医处方记录,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模拟生成处方的过程,并将症状和药材的丰富信息及其相互关系等领域知识纳入考虑.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知识网络嵌入的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模型的中药推荐方法,中药的属性知识网络包含药材丰富的属性信息以及蕴含的药理作用,对主题模型进行了增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嵌入系数下,模型的预测困惑度、准确性以及平均AUC相较于基线主题模型均有更好的表现.结论:所提出的方法有利于提升模型稳定性、药材推荐准确度,更好地承担诊疗模式挖掘等任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肠道菌群-胆汁酸"途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土壅木郁"病机的生物学内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彼此调节、互相影响,"肠道菌群-胆汁酸"途径失衡与动脉粥样硬化关联密切.基于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发现,"土壅木郁"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病机,但其生物学内涵有待进一步阐明.本文结合现代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肠道菌群失调是"土壅"的重要基础,胆汁酸代谢异常为"木郁"的重要表现,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肠道菌群-胆汁酸"途径失衡与中医"土壅木郁"病机相契合.从"肠道菌群-胆汁酸"途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土壅木郁"病机的生物学内涵,对于明晰中医理论科学内涵及指导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职业病防治院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职业健康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但当前我国职业病防治院还不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本文从"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角度切入,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重要论述,结合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的实践与成效,从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发展新质生产力两大方面阐述了职业病防治院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