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联合频闪喉镜在声带白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高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i-Scan)联合频闪喉镜在声带白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21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的80例声带白斑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经CO2激光喉内显微镜手术以明确病理性质,术前均给予i-Scan和频闪喉镜检查.分析i-Scan和频闪喉镜对声带病变的病理诊断情况,比较i-Scan和频闪喉镜的病灶血管形态评分和病变边界评分,观察声带白斑患者i-Scan下微血管形态特点和病理类型分布,以及频闪喉镜下黏膜波特点和病理类型分布,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分析i-Scan和频闪喉镜对微血管形态和黏膜波改变的预测价值.结果 以术后病理为最终诊断,5例因表面覆盖白斑或坏死物导致i-Scan和频闪喉镜检查失败,i-Scan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68.00%(51/75),频闪喉镜的诊断符合率为89.33%(67/75).i-Scan检查的病灶血管形态评分和病变边界评分高于频闪喉镜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7例水平血管改变,以鳞状上皮单纯增生、慢性炎症和轻度异型增生为主,8例垂直血管改变,以轻度异型增生为主,i-Scan下微血管形态方向变化与病理结果良恶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正相关.62例黏膜波正常或轻度减退,以鳞状上皮单纯增生、慢性炎症和轻度异型增生为主,13例黏膜波重度减退或消失,以鳞状上皮单纯增生为主,频闪喉镜下黏膜波减退程度与病理结果良恶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正相关.单独采用i-Scan或频闪喉镜检查,对于声带白斑患者的良恶性预测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i-Scan联合频闪喉镜检查的预测效果优于单独使用(P<0.05).结论 i-Scan联合频闪喉镜检查对于声带白斑患者的声带黏膜下微血管、黏膜波和形态有较佳的评估价值,联合使用对于良恶性病变的预测价值优于单独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刘静运用五苓散加减治疗喉癌前病变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喉癌前病变是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的常见慢性喉病,涉及肉芽肿、声带白斑、乳头状瘤等,病程长,属中医“慢喉喑”“喉瘤”范畴,为中医优势病种。刘静教授认为,三焦膀胱气化不利、水饮痰湿结聚喉部是本病根本病机,另外合并肝脾不足、痰瘀阻络等病机。其在临床以五苓散为主方,配合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活血化瘀药治疗本病,常获佳效,亦进一步拓展了经方五苓散的临床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清智能染色内镜结合频闪喉镜对声带白斑的诊疗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高清智能染色内镜(iSCAN)结合频闪喉镜鉴别声带白斑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行CO 2激光喉显微手术明确病理性质的79例声带白斑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5例,女性4例,年龄33~90(61.5±10.3)岁。术前采用iSCAN和频闪喉镜观察和评估病变形态学特征、微血管形态、黏膜波特点等,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79例患者,共119侧病变(56侧左,63侧右)。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恶性病变(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的声带侧别为51侧,良性病变为68侧。频闪喉镜下,黏膜波正常及轻度减退69侧,重度减退及消失50侧,黏膜波减退程度与恶性病变正相关( ρ=0.687, P<0.001)。iSCAN内镜下,病变部位微血管形态变化(垂直)与恶性病变正相关( ρ=0.687, 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大、厚、颜色不均匀、颗粒状隆起、周边红斑和不对称与恶性病变正相关( ρ=0.530、0.401、0.538、0.315、0.497、0.281,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大的恶性病变风险是病灶小的5.437倍,iSCAN内镜下垂直血管改变的恶性病变风险是血管形态正常的8.711倍,黏膜波重度减退或消失恶性病变风险是黏膜波正常或轻度减退的9.12倍。 结论:iSCAN结合频闪喉镜,可以全面观察和评估声带白斑患者的声带形态、黏膜下微血管及声带黏膜波的变化,提高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子喉镜及窄带成像内镜预测声带白斑病理性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声带白斑是引起声音嘶哑的常见病因,由于病理类型复杂多样,其诊疗方案难以制定,容易导致临床上的过度诊疗及增加误诊、漏诊几率。通过电子喉镜对声带白斑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及窄带成像内镜对病变的黏膜上皮内乳头样毛细血管袢的观察,可无创预测声带白斑的病理性质,为声带白斑的精准诊疗提供依据。本文将探讨电子喉镜、窄带成像内镜及两者相结合对于预测声带白斑病理性质的价值,为临床诊疗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声带良性病变显微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声带良性病变显微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声带良性病变患者2 214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单双侧病变、诊断等情况,根据入院诊断将2 214例患者分为六组:息肉组、Reinke 水肿组、白斑组、肉芽肿组、囊肿组和其他良性病变组,随访0~1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5个月。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各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复发率的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与手术复发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2 214例患者中,息肉组1 953例(88.21%),肉芽肿组41例(1.85%),囊肿组67例(3.03%),白斑组87例(3.93%),Reinke水肿组34例(1.54%),其他良性病变组32例(1.45%)。复发率:息肉组4.86%(95/1953),肉芽肿组31.70%(13/41),白斑组14.94%(13/87),囊肿组2.98%(2/67),Reinke水肿组8.82%(3/34),其他良性病变组9.37%(3/32)。单因素分析显示,双侧病变(95% CI 6.899~17.289, P < 0.001)、吸烟(95% CI 1.282~2.564, P=0.001)、饮酒(95% CI 1.173~2.346, P=0.001)等因素与复发显著相关;白斑(95% CI 1.375~27.011, P=0.017)、肉芽肿(95% CI 3.053~60.980, P=0.001)与囊肿相比,术后的复发率更高。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双侧病变(95% CI 6.680~16.900, P < 0.001)、吸烟(95% CI 1.572~16.157, P=0.007)术后复发风险更高。肉芽肿与术后复发显著相关(95% CI 4.691~97.667, P < 0.05)。 结论:双侧病变、吸烟是声带良性病变显微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肉芽肿与术后复发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声带白斑术后复发影响因素探究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声带白斑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0年2月手术治疗的声带白斑患者38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89例)和未复发组(297例),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声带白斑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R软件以Boo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年龄(OR=1.082)、饮酒(OR=1.946)、滥用嗓音(OR=2.436)、咽喉反流(OR=2.054)、中度异型增生(OR=2.383)和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OR=3.304)是声带白斑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模型的内部验证AUC为0.777,95%CI为0.663~0.825,模型拟合度较好.结论 声带白斑术后复发与患者年龄、白斑范围、病理形态、咽喉反流等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咽喉反流与咽喉常见疾病的关系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分析咽喉反流(LPR)与咽喉常见疾病的关系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5月因咽喉不适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部或喉镜室的2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需完成反流症状指数(RSI)和反流体征评分(RFS)量表.根据RSI>13分和(或)RFS>7分为LPR组,RSI≤13分且RFS≤7分为非LPR组.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组间咽喉常见疾病上呼吸道乳头状瘤、会厌囊肿、声带息肉、声带白斑、声带癌、下咽癌发生率的差异,对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饮酒史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80例因咽喉不适就诊的患者中,LPR患病率为70.0%(196/280).声带息肉(χ2=4.228,P<0.05)、声带白斑(χ2=12.283,P<0.05)、声带癌(χ2=4.103,P<0.05)和下咽癌(χ2=4.907,P<0.05)在LPR组和非LPR组中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上呼吸道乳头状瘤(χ2=0.183,P>0.05)和会厌囊肿(χ2=0.556,P>0.05)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χ2=20.403,P<0.05)、饮酒(χ2=7.704,P<0.05)在LPR组和非LPR组中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χ2=0.01,P>0.05)、年龄(χ2=8.147,P>0.05)、BMI(χ2=2.06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3.390,95%CI:1.761~6.526,P<0.05)是LP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PR与声带息肉、声带白斑、声带癌及下咽癌有较高的共患病率,因此在治疗咽喉相关疾病时应评估LPR情况,必要时也应该积极治疗LPR.此外吸烟、饮酒是LPR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治疗LPR时戒烟戒酒很有必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不同观察方法在预测声带白斑病理性质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通过观察与比较窄带成像(NBI)内镜下声带白斑形态及其周围黏膜表面微血管(NI分型)特点,提出两者结合的观察方式在声带白斑诊治策略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术前行NBI内镜检查的156例(男性152例、女性4例)声带白斑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次采用声带白斑形态、微血管以及两者结合的方式来预测其术后病理性质,预测结果分为高级别和低级别,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声带白斑周围黏膜表面上皮内乳头样毛细血管襻(IPCLs)扩张成稀疏、细小斑点状纳入低级别组的准确率要低于纳入高级别组(72.3%vs 77.7%).基于NI分型的NBI内镜声带白斑周围黏膜表面微血管形态的预测价值均高于形态学(准确率68.1%).而NBI内镜下微血管分型结合声带白斑形态学具有最高的准确率,达84.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6%和89.5%,Kappa值为0.65.结论 NI分型在预测声带白斑术后病理性质的准确性要高于形态学.形态学与微血管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预测声带白斑术后病理.声带白斑形态学与微血管相结合的NBI内镜检查方法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肝的生理功能探讨喉喑病治疗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从肝论治喉喑的思路.方法 从肝与喉的生理、病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2例典型病案归纳总结.结果 临床上,"喉喑从肝论治"主要从肝火上炎证、气滞血瘀证、肝火犯肺证、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肝肾阴虚证进行辨证论治,随证加减,获得良好疗效.结论 喉喑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历代医家多从肺、脾、肾论治.而临床上,纵观喉喑发病及症状特点,其与肝关系亦十分密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紧密连接蛋白在声带白斑伴咽喉反流患者声带黏膜中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观察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蛋白在声带白斑伴咽喉反流(laryngophayngeal reflux,LPR)患者声带黏膜表达的差异,探讨其与声带黏膜屏障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将因声带白斑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26例患者按24h双通道测酸结果分LPR组和非LPR组,两组各13例.术中分别采集声带黏膜标本.HE染色观察声带组织病理学的变化、透射电镜检测声带黏膜紧密连接的形态学、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 1与ZO-1的表达.结果 HE染色发现LPR组声带黏膜炎症细胞浸润较多,上皮结构完整性较差;电镜下观察到LPR组紧密连接附近的电子致密物质明显较少,紧密连接形态学明显改变.Western blot示LPR组Claudin-1和ZO-1两种蛋白表达减少(P<0.05).利用免疫荧光检测发现,LPR组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和ZO-1在细胞浆内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咽喉反流物可以导致紧密连接结构破坏,相关蛋白功能表达异常,细胞间连接结构遭到破坏,细胞间隙扩大,声带黏膜上皮的通透性增高,可能是声带白斑黏膜损伤的重要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