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浆葡糖鞘氨醇检测在戈谢病患者治疗随访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血浆葡糖鞘氨醇水平在戈谢病患者治疗随访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在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规律使用伊米甘酶治疗的戈谢病患者,分两组,组1为6例初治患者,包括1例壳三糖酶缺失型,年龄10~43岁,女4例,男2例,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壳三糖酶活性和血浆葡糖鞘氨醇水平;组2为6例长期接受特异性治疗的戈谢病患者,其中包括3例壳三糖酶缺失型,年龄17~32岁,女2例,男4例,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治疗期间患者血浆葡糖鞘氨醇水平。结果:组1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小板升高( P<0.05),治疗30个月血红蛋白升高( P<0.05);治疗18个月后5例患者的壳三糖酶活性降低( P<0.05),治疗30个月壳三糖酶活性中位数下降7 278 nmol·ml -1·h -1;而血浆葡糖鞘氨醇水平在治疗仅3个月后即开始降低( P<0.05),治疗30个月葡糖鞘氨醇水平中位数下降259.7 μg/L。组1患者血浆葡糖鞘氨醇水平变化与壳三糖酶活性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63, P<0.001。组2患者外周血血常规正常,肝脾未及肿大,2017至2020年血浆葡糖鞘氨醇水平较首次测定值均下降(均 P<0.05),末次检测值中位数下降23.4 μg/L。 结论:戈谢病患者血浆葡糖鞘氨醇水平测定可用于患者短期治疗和长期治疗的随访治疗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壳多糖酶3样蛋白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检测及其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研究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外周血、肝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CHI3L1在辅助原发性HCC临床管理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至2017年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HCC患者405例,同时纳入肝硬化患者112例、正常体检(NC)者114例分别作为疾病和健康对照,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外周血CHI3L1蛋白水平。收集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90对,制成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HCC患者组织中CHI3L1的表达情况。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 Wallis H检验比较各组差异,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分析,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比较采用配对秩和检验。 结果:外周血中肝硬化组、HCC组、NC组CHI3L1蛋白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195.8(103.3,330.4)、118.2(74.9,201.0)及46.8(30.7,66.4)μg/L,肝硬化组CHI3L1蛋白水平显著高于HCC组和正常对照组( Z=5.186、12.928, P均<0.001),HCC组CHI3L1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Z=10.788, P<0.001),HCC组中CHI3L1水平与是否合并肝硬化无关( Z=-0.286, P=0.775);血清CHI3L1水平与肝纤维化相关标志物[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型胶原蛋白(Ⅳ-C)、FIB-4指数]呈正相关( r=0.202、0.159、0.299、0.221, P均<0.05),与白蛋白(ALB)呈负相关( r=-0.326, P<0.05),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呈正相关( r=0.138、0.160, P均<0.05),与肿瘤直径呈正相关( r=0.284, P<0.05),与中国肝癌的分期方案分期(CNLC)分期相关[晚期组CHI3L1水平为125.2(81.9,228.5)μg/L,高于早期组的112.0(70.2,169.2)μg/L( Z=-2.326, P=0.018)],而与微血管侵犯( Z=-1.531)、肿瘤包膜(χ 2=0.818)无明显相关关系( P均>0.05)。73对HCC组织标本中,癌组织CHI3L1表达阳性率为78%(57/73),癌旁组织CHI3L1表达阳性率为83%(61/73),配对分析比较癌组织中染色强度评分1.5(1.5,2.0)和癌旁组织染色强度评分1.5(1.5,2.5)发现癌旁组织染色强度高于癌组织( Z=-2.053, P=0.040)。 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CHI3L1蛋白的组织来源包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检测血清CHI3L1水平有助于肝癌患者肿瘤负荷评估和疾病分层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Ⅳ型糖原累积病5例临床和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糖原累积病IV型(GSD IV)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分析5例GSD IV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壳三糖酶活性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 患儿男3例、女2例,于4个月~5岁2个月因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就诊.2例伴运动发育落后和肌无力,但肌酸激酶水平正常;4例肝脏活检示肝糖原沉积和不同程度肝纤维化.靶向测序发现5例患儿均携带GBE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共发现2种已报道突变(p.R 515 C,p.R 524 Q)和7种新突变,新突变包含5种错义突变(p.I 460 T、p.F 76 S、p.F 538 V、p.L 650 R、p.W 455 R),1种插入突变(c.141_142 insGCGC)及1种大片段缺失(外显子3-7),确诊为肝型GSD IV型.2例因肝硬化死亡;1例因肝硬化行亲体肝移植,移植前血壳三糖酶活性显著升高而移植后明显下降,移植后4个月肝酶恢复正常;另2例生长发育和肝功能基本正常,1例未行特殊治疗,1例服用生玉米淀粉,其血壳三糖酶活性正常. 结论 GSD IV的临床表现异质性大,靶向测序可快速明确诊断,壳三糖酶有助于判断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和甲胎蛋白及铁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甲胎蛋白(AFP)和铁蛋白(FER)单一及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HCC患者61例,肝硬化患者31例,慢性肝炎患者31例以及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CHI3L1的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及FER水平.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差异分析,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分析,比较单项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HCC组、肝硬化组、肝炎组及健康组的血清CHI3L1水平分别为258.60(215.61 ~296.75)、227.40(127.10 ~285.20)、145.40(79.60 ~198.70)、39.40(31.67~45.80)ng/ml;AFP水平分别为9.99(4.20~81.13)、4.34(1.16 ~26.22)、1.00(0.86 ~1.87)、1.12(1.00 ~1.96)ng/ml;FER水平分别为176.27(125.56~201.53)、151.74(81.46 ~202.59)、119.55(45.70 ~147.75)、106.67(79.47 ~147.15)ng/ml,四组三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92.39、52.08、33.25,P<0.001).CHI3L1、AFP及FER三项指标单项检测时AUC分别(0.822±0.033)、(0.796±0.037)、(0.749±0.039).三指标联合检测时AUC为(0.877±0.027),高于三指标单项检测.结论 CHI3L1在肝癌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CHI3L1、AFP及FER联合诊断能提高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及其纳米粒对三七总皂苷肠道渗透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利用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细胞模型,考察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LMW-CTS)及其纳米粒(LMW-CTS-NPs)对三七总皂苷(PNS)肠道渗透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固相化壳聚糖酶酶解结合超滤分离技术制备LMW-CTS,渗透凝胶色谱法(GPC)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MW).离子凝胶法制备LMW-CTS-NPs,并通过扫描电镜、纳米粒度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建立并验证Caco-2细胞模型,评价LMW-CTS和LMW-CTS-NPs对PNS渗透性的影响.结果 LMW-CTS平均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 760,多分散系数为1.42.LMW-CTS-NPs形貌圆整,粒度分布窄,平均粒径为115.5 nm,Zeta电位为+37.1 mV.PNS原料药各组分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AP→BL)均小于l×10-6 cm/s;LMW-CTS组中,三七皂苷R1(R1)和人参皂苷Rg1 (Rg1)的Papp分别提高17.83%和20.29%,其他组分则无明显提升;而LMW-CTS-NPs组R1、Rg1、人参皂苷Re (Re)、人参皂苷Rb1 (Rb1)和人参皂苷Rd (Rd)的Papp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5.66%、23.28%、29.41%、37.99%和36.00%.结论 LMW-CTS可明显促进R1和Rg1的肠道渗透性,但对Re、Rb1和Rd无明显促进作用;而LMW-CTS-NPs显著提高PNS中主要单体皂苷组分的渗透性,进一步改善PNS的肠道通透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CH3L1、CEA及CA1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tinase-3-1ike protein 1,CHI3L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乳腺癌确诊患者88例,乳腺良性病变40例,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HI3L1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EA、CA15-3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CHI3L1、CEA、CA15-3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乳腺癌肿瘤大小分组中T3+T4组CHI3L1浓度高于T1+T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远处转移组CHI3L1浓度高于无远处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的血清浓度CHI3L1、CEA、CA15-3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3L1、CEA、CA15-3单项指标检测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79、0.708、0.778,三项联合检测时AUC为0.956,明显高于各项单项检测指标. 结论 血清CHI3L1、CEA、CA1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提高了乳腺癌的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国北部湾光裸方格星虫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活性代谢物产生菌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本研究从北部湾海域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肠道中分离鉴定可培养微生物,并对筛选菌株的代谢物活性进行研究,为后续开发和利用光裸方格星虫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微生物培养、菌株分离纯化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分析鉴定湛江、北海、防城港三地光裸方格星虫肠道可培养微生物;采用透明圈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平板打孔法等对产胞外活性代谢物的菌株进行筛选和活性分析.[结果]中国北部湾不同海域光裸方格星虫肠道可培养微生物包括弧菌属(Vibrio)、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12个细菌属.弧菌属(Vibrio)是3个地区样本共有的优势菌群.具有产胞外水解蛋白酶、壳聚糖酶、多糖以及抑菌活性等能力的菌株主要来自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结论]中国北部湾不同海域光裸方格星虫肠道可培养微生物在属的种类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光裸方格星虫肠道菌株具有产生多种胞外活性代谢物的能力,是一种良好的海洋活性代谢物来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水平与肝脏弹性值测定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比较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与肝脏弹性值测定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9月到2019年12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肝病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392例,采用Fi-broscan测定肝脏弹性值(LS),将LS值≤7.3 kPa者纳入无纤维化组(n =115),LS值≤17.4 kPa者纳入纤维化组(n =85),LS值≥17.5 kPa纳者入至肝硬化组(n =19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CHI3L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DBIL、TP、ALB).分析CHI3L1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绘制血清CHI3L1水平及LS值对肝纤维化患者诊断价值的ROC曲线.[结果]比较三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年龄、BMI、合并饮酒史的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HI3L1水平、LS值、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DBIL、TP、ALB)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纤维化组CHI3L1水平与各项肝功能指标及LS值无相关性(P>0.05);纤维化组血清CHI3L1水平与各项肝功能指标无相关性(P>0.05),与LS呈正相关(P<0.05);肝硬化组血清CHI3L1水平与ALT和LS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P<0.05),与AST、TBIL、DBIL、TP无相关性(P>0.05).血清CHI3L1水平及LS值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41及0.717,两者检测方法对肝纤维化患者诊断效能均较高,其中血清CHI3L1诊断效能略高于LS值.[结论]血清CHI3L1水平与ALT、ALB等肝功能指标密切相关,可反映肝脏早期损伤.与Fibroscan相比,血清CHI3L1水平在肝纤维化患者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儿童戈谢病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患儿女童,5 岁.4 年前发现脾大,伴贫血,1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量呕血入院,否认家族遗传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 2 ×109/L、红细胞3. 48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35. 7%、血红蛋白86 g/L、血小板91 ×109/L.酶活性分析:β-葡糖脑苷脂酶0. 5 nmol/(g·min),壳三糖酶89803. 1 nmol/(L· min ).血脂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0. 2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 81 mmol/L、载脂蛋白 A10. 54 g/L、载脂蛋白B 0. 43 g/L.凝血:凝血酶原时间(PT) 13. 7 s,纤维蛋白原(FIB)1. 43 g/L.CT示:肝体积增大,右叶可见片状低密度影,肝顶可见小片状稍低密度影,边界不清.脾脏体积明显增大,下缘达盆腔,内部密度较均匀,胰腺受压移位,内部未见异常密度影(图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济生肾气汤加三七、鳖甲对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济生肾气汤加三七、鳖甲对四氯化碳(C C 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治疗(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与中药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每周2次,持续8周的方法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对照组及模型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治疗4周.末次灌胃结束后,对肝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ELISA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RT?PCR法测定Ⅰ型、Ⅲ型胶原蛋白(Col?Ⅰ、Col?Ⅲ)及TGF?β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HE和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大量肝细胞炎症坏死,肝组织胶原纤维广泛增生,纤维间隔相互连接,假小叶形成,而中药各剂量治疗组大鼠的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与模型组比较,中药治疗组ALT、AST、TGF?β、AngⅡ、CHI3L1、IL?1、IL?6、TNF?α水平均下降,Col?Ⅰ、Col?Ⅲ、TGF?βmRNA表达均减少,其中以中药中、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P<0.01).结论:济生肾气汤加三七、鳖甲对C C 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降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方面等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