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pH值依赖型岩黄连碱口服结肠靶向纳米粒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CCD-RSM)优化 pH 值依赖型岩黄连碱口服结肠靶向纳米粒(dehydrocavidine-chitosan/pectin-nanoparticles,DC-CS/PT-NPs)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表征及体外释放行为评价.方法 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DC-CS/PT-NPs,以粒径、PDI、ζ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CCD-RSM优化DC-CS/PT-NPs制备工艺.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 X 射线衍射法(X-ray diffraction,XRD)对 DC-CS/PT-NPs进行表征,并进行体外释放性能评价.结果 最佳处方为壳聚糖质量浓度为1.5 mg/mL,果胶质量浓度为1.5 mg/mL,TPP质量浓度为2.0mg/mL,壳聚糖pH值为5.0.DC-CS/PT-NPs包封率为(61.64±1.77)%,载药量为(8.05±0.18)%,粒径为(418.65±4.92)nm,ζ电位为(-14.14±0.22)mV.DC-CS/PT-NPs呈均匀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备成纳米粒后,药物的晶型发生了改变;体外释药结果表明,DC-CS/PT-NPs在人工胃液中2 h仅释放24.35%,在人工小肠液中4 h累积释放率<40%,在人工结肠液中10h累积释放率>85%.结论 CCD-RSM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DC-CS/PT-NPs处方优化,DC-CS/PT-NPs具有良好的体外结肠释药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水飞蓟素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水飞蓟素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但其肠通透性低、水溶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很大程度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近年来,各种药物递送技术改善了水飞蓟素的生物利用度、控缓释性,实现了药物靶向性以及减毒等作用,使水飞蓟素可应用范围更广泛.该综述从载体方面统计梳理了近几年来水飞蓟素药物递送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脂质体、脂质纳米粒载体、乳剂(包括自微乳化给药系统与纳米乳)、聚合物载体(包括壳聚糖与聚合物胶束)、无机纳米载体(包括铁纳米粒、金纳米粒、硅纳米粒)、蛋白质载体和水凝胶等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较多,为水飞蓟素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利格列汀壳聚糖-磷脂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制备利格列汀(LGP)壳聚糖-磷脂自组装纳米粒(LGP-CS/LC-NPs),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以及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 采用溶剂滴入法制备LGP-CS/LC-NPs,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LGP-CS/LC-NPs处方中LGP与磷脂(LC)的质量比,CS与LC的质量比,以及醋酸溶液pH值;考察LGP-CS/LC-NPs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微观形态,以及体外药物溶出速率;采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评价LGP-CS/LC-NPs的细胞跨膜转运;考察LGP原料药混悬液和LGP-CS/LC-NPs经大鼠ig给药后的体内药动学以及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优化得到LGP-CS/LC-NPs的最优处方:LGP与LC的质量比为1:3,CS与LC的质量比为1:20,醋酸溶液pH值为4~5;制备的LGP-CS/LC-NPs的粒径为(195.5+7.8)nm,Zeta电位为(35.6±0.8)mV,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LGP-CS/LC-NPs为球形"核-壳"结构;LGP-CS/LC-NPs的体外溶出速率显著高于LGP混悬液;LGP-CS/LC-NPs能有效提高LGP的跨膜转运能力;与LGP混悬液相比,大鼠igLGP-CS/LC-NPs后可显著提高LGP生物利用度,且可较好地控制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水平.结论 以CS和LC作为载体材料,将LGP制备成LGP-CS/LC-NPs,能够显著提高LGP 口服生物利用度,达到良好的控糖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壳聚糖/BMP-2质粒温敏水凝胶复合体促犬牙槽骨再生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进行壳聚糖/BMP-2 质粒温敏水凝胶复合体系CS/CSn(pDNA-BMP2)-GP的构建,对犬牙槽骨再生中此复合体系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将 4 只比格犬第 2、3 前磨牙建立牙周炎模型,实验牙齿随机划分为 3 组:CS/CSn-GP组、CS/CSn(pDNA-BMP2)-GP组、空白对照组.CS/CSn-GP组注入不含BMP-2的壳聚糖水凝胶复合体(CS/CSn-GP);CS/CSn(pDNA-BMP2)-GP组注入壳聚糖/BMP-2 质粒温敏水凝胶复合体CS/CSn(pDNA-BMP2)-GP,空白对照组不注入任何材料.8 周后处死,采用Masson染色法观察牙周炎部位牙槽骨再生状况;钙钴法观察骨缺损部位碱性磷酸酶(ALP)表达状况.结果 Masson染色显示CS/CSn-GP组与CS/CSn(pDNA-BMP2)-GP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牙槽骨再生,CS/CSn(pDNA-BMP2)-GP组再生显著;钙钴法显示CS/CSn(pDNA-BMP2)-GP组ALP强阳性,CS/CSn-GP组ALP弱阳性,空白对照组为阴性.3 组ALP阳性部位着色的平均光密度值比较,CS/CSn(pDNA-BMP2)-GP组>CS/CSn-GP组>空白对照组,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CS/CSn-GP复合修复体系对牙槽骨再生有着积极影响,包载pDNA-BMP-2 后,有着更显著的促牙槽骨再生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负载EPZ6438牛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抑制骨肉瘤的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骨肉瘤肿瘤干细胞激活最显著的转录因子是EZH2,据报道沉默EZH2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生长.研究证实,牛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是一种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药物传递载体,且白蛋白载体可提供靶向肿瘤的药物递送功能.目的:探讨负载EPZ6438(EZH2抑制剂)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抑制骨肉瘤的效应及机制.方法:①制备未负载与负载EPZ6438的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检测载EPZ6438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的药物包载率及药物释放率.②将MG-63细胞分4组培养,分别加入PBS(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浸提液(空白纳米粒组)、EPZ6438溶液(游离药物组)及负载EPZ6438的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浸提液(载药纳米粒组),培养3 d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细胞caspase3 mRNA的表达.③取12只裸鼠,通过腋下注射MG-63细胞悬液建立皮下荷瘤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4组干预,分别向肿瘤组织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溶液(空白纳米粒组)、EPZ6438溶液(游离药物组)及负载EPZ6438的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溶液(载药纳米粒组),每组3只.注射7 d后,观察肿瘤体积及肿瘤组织冰冻切片TUNEL染色.结果与结论:①载药纳米粒的药物包载率约为8.8%,该纳米粒在纯水中具有良好的药物释放效果,24 h药物释放量为(34.72±1.93)μg,72 h为(48.58±1.10)μg,120 h为(49.18±1.24)μg,168 h(50.25±1.13)μg,药物释放在120 h到达平台期,释放率约为97.9%;②与MG-63细胞培养3 d后,对照组、空白纳米粒组细胞凋亡率低于游离药物组、载药纳米粒组(P<0.001),caspase3 mRNA的表达低于游离药物组、载药纳米粒组(P<0.000 1);③注射7 d后,载药纳米粒组裸鼠肿瘤体积小其他3组(P<0.05),肿瘤组织TUNEL染色阳性细胞比率高于其他3组(P<0.000 1);④结果显示,负载EPZ6438的血清白蛋白-壳聚糖纳米粒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来抑制骨肉瘤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壳聚糖/BMP-2质粒温敏水凝胶复合体生物相容性及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构建壳聚糖(CS)/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质粒温敏水凝胶复合体CS/壳聚糖纳米粒(CSn)(pDNA-BMP2)-GP,研究其生物相容性及其在大鼠颅骨缺损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将1 mLCS/CSn-GP复合体注入18只SD大鼠左、右后肢大腿肌袋内,于第3天、第1、2、4、6、9周随机处死3只大鼠,取注射部位及邻近组织,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后观察其炎症反应.将32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CS/CSn(pDNA-BMP2)-GP组、CS/CSn-GP组,各16只.在大鼠颅骨人字缝的左右两侧,各做一直径为5 mm的骨缺损,在每只实验鼠左侧的颅骨缺损区不放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组,右侧分别植入各组材料.术后分别于第4、8周时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出样本进行CT测量颅骨缺损面积及苏木精和伊红染色评价骨再生情况.结果 苏木精和伊红切片显示,复合体注入肌袋后,未见明显炎症反应;术后第4、8周,在骨修复质量及速度上,CS/CSn(pDNA-BMP2)-GP组明显优于空白组和CS/CSn-GP组.术后第4、8周,颅骨缺损面积CT结果显示:CS/CSn(pDNA-BMP2)-GP组骨缺损面积分别为(0.06683±0.00248)、(0.02017±0.00816)S/cm2,均明显低于空白组[(0.15033±0.01748) (0.05150±0.01183)S/cm2]和 CS/CSn-GP组[(0.12650±0.00706)、(0.03883±0.00422)S/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CSn-GP 复合修复体系组织相容性良好,可作为良好的组织工程支架.壳聚糖/BMP-2质粒温敏水凝胶复合修复体系CS/CSn(pD-NA-BMP2)-GP可以诱导大鼠颅骨临界尺寸骨缺损内的新骨形成,骨质量优于其他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环孢菌素A眼用纳米粒温敏凝胶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优选环孢菌素 A(cyclosporine A,CsA)眼用纳米粒温敏凝胶的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 采用纳米沉淀-高压均质法制备CsA纳米粒溶液.以泊洛沙姆 407(poloxamer 407,F127)、泊洛沙姆 188(poloxamer 188,P188)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自变量、加泪液前和加泪液后的胶凝温度为因变量,用中心点复合设计响应面法构建投料比和胶凝温度的数学模型,并按照设定的目标胶凝温度筛选出 F127、P188 和壳聚糖的最优投料比.考察 CsA 眼用纳米粒凝胶的释药行为及机制.结果 CsA纳米粒的粒径为 220 nm,CsA眼用纳米粒温敏凝胶的最佳处方为 F127、P188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22.11∶1.75∶1.73,胶凝温度为(25.4±0.3)℃,用人工泪液稀释后的胶凝温度为(33.3±0.3)℃,24 h释药达 90%.结论 CsA眼用纳米粒温敏凝胶具有理想的胶凝温度和缓释作用,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PLA-PCL-TPGS纳米粒用于肺癌口服化疗药物载体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的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PLA-PCL-TPGS)纳米粒,探讨其用作肺癌口服化疗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合成PLA-PCL-TPGS无规共聚物并进行表征,再以商业化的PCL和PLA-PCL-TPGS无规共聚物制备3种用于口服递送紫杉醇的纳米载体:5%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PCL纳米粒(CNP)、未修饰的PLA-PCL-TPGS纳米粒(UNP)和5%巯基化壳聚糖修饰的PLA-PCL-TPGS纳米粒(TNP),并对其粒径、Zeta电位、表面形态、载药量和包封率进行表征,研究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体外人肺癌细胞A549的摄取及对A549细胞的毒性,采用离体肠吸收实验测定跨肠道屏障转运的紫杉醇含量.结果 成功合成了PLA-PCL-TPGS无规共聚物.场发射扫描电镜结果表明,3种载紫杉醇的纳米粒均呈球状,粒径约200 nm.PLA-PCL-TPGS纳米粒经巯基化壳聚糖修饰后,表面由负电荷转为正电荷.UNP和TNP的载药量、包封率和32 d内的紫杉醇累积释放率均高于CN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549细胞对TNP的摄取率显著高于CNP和UN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外细胞毒性研究结果显示,TNP较临床应用的紫杉醇注射液对A549细胞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离体肠吸收实验结果显示,TNP可通过开放紧密连接、绕过P-糖蛋白外排泵增加紫杉醇的运输.结论 PLA-PCL-TPGS纳米粒经巯基化壳聚糖修饰后能增强细胞摄取和细胞毒性,有望用作肺癌口服化疗药物载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壳聚糖-岩藻聚糖硫酸酯纳米粒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以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为交联剂,研究了聚电解质凝聚法制备壳聚糖-岩藻聚糖硫酸酯纳米微粒(Chitosan-fucoidan nanoparticles,CS-Fuc NPs)的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的胃肠道和贮藏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聚电解质凝聚法制备壳聚糖-岩藻聚糖硫酸酯纳米微粒,采用体外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消化体系,检测纳米粒的胃肠稳定性,常温贮藏实验测定纳米粒的短期贮藏稳定性.结果 壳聚糖-岩藻聚糖硫酸酯纳米微粒的最优制备条件是:质量分数0.1%岩藻聚糖硫酸酯与质量分数0.1%壳聚糖体积比为1.1∶1,pH 4.5,温度30℃.所得纳米粒粒径为227.8 nm,Zeta电位为38.4 mV,PDI为0.231,岩藻聚糖硫酸酯复合率(Fuc复合率)为94.92%.所制备的纳米颗粒在10周内没有显著变化,在模拟胃环境中稳定性良好,在模拟肠道环境中解聚性良好.结论 壳聚糖-岩藻聚糖硫酸酯纳米粒制备工艺简单,性能良好,有望成为新型的口服药物运送载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壳聚糖纳米粒对小檗碱经Caco-2细胞单层膜转运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考察壳聚糖纳米粒对难吸收药物小檗碱经Caco-2细胞转运与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根据跨膜电阻和荧光素透过率验证Caco-2细胞模型的完整性,利用MTT法确定壳聚糖纳米粒和小檗碱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合适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小檗碱含量,以计算小檗碱的表观渗透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Papp).结果:壳聚糖纳米粒粒径为(577.07±14.89)nm,电位(24.7±0.8) mV.所建Caco-2细胞模型完整性与紧密性良好.以10 μg· mL-1壳聚糖纳米粒和10 μg· mL-1小檗碱进行细胞转运和摄取实验.纳米粒子组Papp(AP→BL)和Papp(BL→AP)分别为1.67×10-6和1.48×10-6 cm·s-1;不加纳米粒子组Papp(AP→BL)和Papp(BL→AP)分别为0.55×10-6和1.67×10-6 cm·s-1.纳米粒子组AP→BL和BL→AP药物摄入量分别为(0.617 5±0.052 7)和(0.5292±0.0250) mg·g-1;不加纳米粒子组AP→BL和BL→AP药物摄入量为(0.6047 ±0.061 6)和(0.406 3±0.0756) mg·g-1.结论:壳聚糖纳米粒有利于小檗碱在细胞AP→BL的转运,但不影响BL→AP的转运,这可能因为纳米粒吸附在细胞膜上,扰乱了细胞膜的稳定性,激活了膜上的离子通道或蛋白转运体,使小檗碱容易透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