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体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和作用的新认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前视网膜复位手术中眼内可填充的材料主要有无菌空气、长效气体和硅油。无菌空气多用于简单的视网膜脱离复位固定手术后的眼内填充,而长效气体及硅油多用于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的眼内填充。近年来随着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和广角可视系统及围手术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的应用,眼内填充材料的选择也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硅油的应用明显减少,且膨胀气体的浓度也在降低,无菌空气的应用比例在上升。只要掌握好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无菌空气或长效气体,必将减轻社会负担和医生的工作负荷而最终使患者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及术后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现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90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总分平均(69.51±10.72)分,其中整体健康状况维度平均(74.51±15.84)分、总体视力维度平均(51.23±17.69)分、眼球痛感维度平均(63.76±13.27)分、近距离活动维度平均(65.98±16.49)分、远距离活动平均(61.25±16.75)分、社会功能维度平均(81.34±16.58)分、精神心理健康维度平均(77.52±13.77)分、依赖程度维度平均(50.37±12.41)分、社会角色限制维度平均(53.24±16.63)分、色觉维度平均(77.93±15.86)分、周边视力维度平均平均(66.58±15.14)分、驾驶/骑行维度平均(62.34±15.87)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视网膜脱离类型、累及黄斑、合并玻璃体积血、高度近视、手术等待时间、术后俯卧位时间、增生性视网膜玻璃体病变(PVR)及抑郁状态是影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累及黄斑区、术后俯卧位时间、PVR及抑郁状态是影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的独立因素( P<0.05)。 结论:本研究选取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总分平均(69.51±10.72)分,累及黄斑区、术后俯卧位时间、PVR及抑郁状态是影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的独立因素;提示医护人员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以提升患者术后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在硅油依赖眼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植入治疗硅油依赖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4月—2022年2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且因硅油依赖眼行FCVB植入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评价FCVB植入的效果.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4例(104眼),其中男性74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为(36.00±18.25)岁(3~68岁).所有眼均为硅油依赖眼,包括眼外伤94眼(90.4%),急性视网膜坏死3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7眼.平均随访时间为(337.50±102.03)d(180~550 d).所有患者行25 G玻璃体切除联合FCVB植入术,残留的视网膜均成功复位,术前眼压、眼轴及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眼FCVB植入均顺利,未发生眼内炎、引流阀暴露及球囊破裂等严重并发症.14眼(13.5%)术后角膜混浊程度加重.15眼(14.4%)术后发生前房积血,再次行前房冲洗术.5眼(4.8%)因虹膜缺失,球囊向前移位,再次行前房成形术.结论 FCVB植入治疗硅油依赖眼,经短期随访,可以维持眼球形态,防止眼球萎缩,但其长远效果仍需进一步长期随访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模式联合舒适护理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模式联合舒适护理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为联合组,给予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联合舒适护理;选择2014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为对照组,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联合组视网膜复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感知服务质量、住院期间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模式联合舒适护理用于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护理获益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去除黄斑表面粘附硅油滴四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硅油作为玻璃体填充物在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RD)中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硅油的表面张力较空气低,故会发生乳化[1].乳化的硅油通常聚集在前房,偶尔可见粘附于角膜内皮、后囊表面以及视网膜表面,导致白内障、青光眼等并发症[2].硅油滴粘附于黄斑表面较为罕见,因其光感受器细胞毒性及视力损伤作用,需在手术中完全去除[3].当硅油滴粘附于黄斑表面时,因其粘连非常紧密,无法简单的通过气液交换、玻璃体切割头或笛针去除硅油滴.本研究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的手术技术,安全有效地完全去除了紧密粘连于黄斑表面的硅油滴.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康复护理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术后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分析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共7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的异同将以上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给予术后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DS(抑郁)评分、SAS(焦虑)评分、术后第3天、5天VAS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复杂性视网膜脱落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再给予其实施术后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SDS、SAS),使其维持较好的心理状态进行术后康复,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缓解术后疼痛,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将Snyder希望理论贯穿于整个护理实践中.干预1个月采用Herth希望指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希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干预措施应用于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可帮助患者提升希望水平,改善负性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杂性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视力恢复相关因素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复杂性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患者入院前患眼是否有外伤史,将135 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为外伤组(66例66眼)和非外伤组(69例69眼) .比较两组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后视力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 24h,外伤组和非外伤组患者视力恢复率(77. 3%和78. 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随访3mo,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 2%和17. 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损伤类型、视网膜脱离时间、视网膜脱离范围、术前合并玻璃体积血以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显著相关(P<0. 05) ;年龄、视网膜脱离时间、视网膜脱离范围以及黄斑状态与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显著相关(P<0. 05).结论:年龄、视网膜脱离时间、视网膜脱离范围与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显著相关;损伤类型、术前合并玻璃体积血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显著相关;黄斑状态与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显微镜下最小量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别观察显微镜下最小量外路手术与传统外路手术治疗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53眼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临床资料,其中25例25眼采用显微镜下最小量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研究组),28例28眼采用传统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对照组),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手术医生完成,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后裂孔封闭情况、一次视网膜复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比术前提高,两组之间术后视力提高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显微镜下最小量视网膜外路手术与传统外路视网膜手术在治疗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接近,但最小量外路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术后视网膜下液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是治愈此病的关键.目前,治疗RRD的方法有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和巩膜外加压术(scleral buckling surgery)两种术式.巩膜外加压术简单、有效,是治疗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首选术式,但术后视力恢复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视网膜下液的存在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针对RRD巩膜外加压术后视网膜下液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